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3日 23:31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发言稿 >

    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7-03 19:0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5篇

    【篇1】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世界粮食日与粮食安全

    一、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在此后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一些民间组织都会围绕当年的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纪念。而之所以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确立旨在引起全世界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它的诞生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世界粮食日历年的主题

    二、世界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粮食安全是指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并持续高位运行。根据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称,近年全球粮食产品价格迅速上涨,全球粮食价格2006年上涨了12%,2007年上涨了24%,2008年前8个月涨幅超过50%。2008年整个农作物产品的价格涨幅达到三十年来的最高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反映出了全球粮食供给与需求机制的失衡,2008年全球粮食期末库存预计为4.2亿吨,比2004年创下的20年库存新低仅高出300万吨。全球粮食的库存使用比在20%左右,为30年来的最低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百姓生活水平的降低和贫困化的加剧,由于粮价上涨导致受饥饿人数增加,去年全世界受饥饿的总人数达到9.23亿人,粮食价格的高涨已经在30多个国家引发政治与社会动荡。

    其次,世界粮食生产地域不平衡。虽然二战后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超过世界人口的增长但分布不平衡却加剧了世界粮食问题(供求)的严重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缺乏粮食,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大量余粮,出现粮食过剩;
    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4,而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49%;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总人口的3/4,却只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51%,人均粮食产量的差距极大。发展中国家中只有阿根廷、泰国等有粮食出口,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30多个国家,可以自给或基本自给,丰年略有出口。

    第三,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正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因素的多种挑战。传统因素如:人口的增加,使人均耕地不断下降,世界人均耕地1970年为0.38公顷,2000年减为0.23公顷,估计到2050年将减至0.15公顷;
    城市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使得城市人口大增而农业用地变得越发匮乏;
    还有气候变化、水资源缺乏也制约着世界粮食生产。非传统因素中如:生物能源的发展、世界粮食贸易壁垒、金融危机等也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中国积极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确保自身粮食安全。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国家历来特别重视保障粮食安全。现在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达到95%,中国人用事实回答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这一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也不得不面对诸多挑战,粮食生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世界粮食市场动荡让世界各国再一次认识到了粮食生产不可小视,中国也在这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2008 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中总结了我国在粮食安全上取得的成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也指出了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并提出了粮食生产目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到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
    保持合理粮食储备水平——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在合理规模水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小麦和稻谷比重不低于70%;
    建立健全“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到2010年全国粮食物流“四散化”比例达到30%,到2020年提高到55%。按《纲要》规划,未来我国将形成东北大豆玉米产区(吉林、黑龙江),华北小麦产区(河南)和华中水稻产区(湖南、江西)为核心的3大粮食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的整体布局初步形成,而这三大粮食主产区将有针对性地开展“粮食增产大运动”,以求在国际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

    2009年 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该规划中提出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并提出了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的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措施。

    【篇2】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信乃诠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管理》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201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2013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02亿t。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粮食需求量快速增长,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态势。2014年,中央提出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此,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发展高效节地节水农业,解决“地少水缺”瓶颈问题;
    重视粮食安全后备产能技术研究开发,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治理;
    大力推进农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培育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良种及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
    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结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制定重要农产品“适度进口”的国际贸易战略。

    【总页数】3页(3-4,77)

    【关键词】粮食安全新战略;科技进步与创新;粮食增产措施

    【作者】信乃诠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1

    【相关文献】

    1.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行与思 [J], 云顺忠; 汪超杰

    2.大力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推动农垦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可靠支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论述 [J], 王守聪

    3.推动农垦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可靠支柱——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论述 [J], 王守聪

    4.粮食安全新战略下典型国家粮食储备管理体系的借鉴研究 [J], 邓义[1]; 陈哲[1]; 祁华清[1]

    5.粮食安全新战略下典型国家粮食储备r管理体系的借鉴研究 [J], 邓义; 陈哲; 祁华清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3】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全球粮食安全警钟敲响下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巨 强

    【摘 要】一、全球粮食安全警钟再次敲响的成因"全球米贵"让粮食安全成为与金融危机并列的世界热点话题.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2011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使近七千万人陷入极端贫困,粮食价格高涨,加剧了很多国家的社会矛盾,甚至诱发了社会动荡.2010~2011年,泰国超市出现断货闹食用油荒;印度不同党派民众举行游行,抗议粮价上涨;埃及是世界最大粮食购买国之一,小麦高价掀起了埃及骚乱的浪潮.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参考》

    【年(卷),期】2012(000)017

    【总页数】5

    一、全球粮食安全警钟再次敲响的成因

    “全球米贵”让粮食安全成为与金融危机并列的世界热点话题。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2011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使近七千万人陷入极端贫困,粮食价格高涨,加剧了很多国家的社会矛盾,甚至诱发了社会动荡。2010~2011年,泰国超市出现断货闹食用油荒;印度不同党派民众举行游行,抗议粮价上涨;埃及是世界最大粮食购买国之一,小麦高价掀起了埃及骚乱的浪潮。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2011年1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为230.7,之后连续7个月走高,同时也创下这个指数1990年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已经超过了2007年到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最高点213.5(见表1)。

    如图1所示,本轮食品价格指数上升,除了肉类价格保持稳定以外,其他食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扬。价格上涨的同时还表示出显著的波动性,以食糖类为例,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一年间,价格指数从275上涨到420又跌落至310附近。本轮粮食价格上涨再次敲响全球粮食安全警钟,其背后的成因比过去更加复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粮食需求总体增加。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 GDP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粮食和农产品消费需求旺盛。2011年10月末,全球人口达到70亿人,到21世纪中叶,预计将达到90亿人,粮食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正在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消费增长点,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由此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篇4】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就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第一章 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与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

    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与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与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种类

    食品级惰性粉

    磷化铝

    敌敌畏

    溴氰菊酯

    用量

    3~5 g/m2

    3~6 g/m3

    0、1~0、2 g/m3

    0、1~2 g/m3

    注:敌敌畏仅用于空仓与环境杀虫,严禁喷施或落入储粮中;溴氰菊酯应以烟雾剂形式用于空仓杀虫。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与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与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第二章 环境巡查与鼠雀防治

    4.环境巡查

    应检查库区内有无残粮、垃圾、污水、杂草等,并及时清理干净;应安排人员巡更,检查仓顶、仓壁、门窗、挡水墙等就是否完好,特别就是在大风、雨雪等恶劣条件下,及时检查仓房设施、通风设备、熏蒸器具、气调系统、挡鼠板、防雀防虫网等,确保各项设施性状完好、使用正常。

    5.防鼠措施

    清洁并保持库区环境卫生;硬化仓库四周地坪,封堵鼠洞;密实仓库(囤基)地坪、墙角、檐口孔洞缝隙;在仓门处安装防鼠板。

    6.灭鼠措施

    (1)诱捕:将装有诱饵的捕鼠器械(鼠夹、鼠笼、粘鼠板等)放置在老鼠活动线路上,诱杀老鼠。

    (2)毒杀:将鼠药掺入老鼠喜食的食物中,或采购毒鼠诱饵放置在老鼠经常出没处,毒杀老鼠。

    (3)熏杀:将器材库、运输工具(轮船、车皮等)密封后,按要求投放磷化铝、氯化苦、敌敌畏等熏蒸剂,熏杀老鼠。

    7.防雀措施

    仓门悬挂防雀帘;在仓窗、排风扇口、环流风机罩、简易仓囤檐口及顶部通风口等位置安装防雀网;所有穿墙管道、配电间电缆管两端应密实处理;配电箱门要密实无缝隙。

    第三章
    粮情检查检测与分析报告

    8.粮情检查分析报告

    保管员应认真执行粮情检查制度,每天做好工作日志,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粮库仓储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每周对粮情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记录,每半个月形成粮情报告,及时上报粮库负责人。

    粮库分管负责人应每月对粮情进行全面检查,形成粮情分析报告,及时报粮库主要负责人。

    粮库主要负责人应每季度对粮情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召开粮情总结分析会,形成粮库安全储粮报告,及时按规定上报。

    发现安全储粮问题与隐患,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逐级督导。

    9.人工入仓日常粮情检查

    人员入仓前,应确认安全,特别就是气体浓度安全后方可进仓。进仓后,检查粮食色泽气味;观察仓内有无虫茧网、鼠雀迹;检查仓温仓湿、粮温粮湿;检查粮堆就是否有结露、板结、发热、霉变等现象。有条件的粮库可取样进行粮食籽粒霉菌孢子检测(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参见附录1)。对未采用计算机测温的粮堆,或计算机测温的盲区、粮温异常点、系统故障点,或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应进行人工检测检查、记录检测结果。

    根据人员入仓检查粮情的情况,采用粮食水分快速检测仪(器)或抽样送检,检测问题部位粮食水分,进一步分析粮情风险。

    按GB/T 29890的方法取样,筛检害虫,并鉴定害虫种类,测算虫口密度、确定虫粮等级。

    10.计算机检测粮情

    采用计算机测温的,传感器布置应标准规范,系统工作正常。应检测“三温两湿”,粮温检测周期见表2。应将检测结果记入粮情(粮温)报表(格式参见附录2与3),并至少保留一个储藏周期。

    表2 粮温检测周期建议

    储粮情况

    检测周期(粮温低于15℃)

    检测周期(粮温高于15℃)

    安全水分粮、基本无虫粮

    15天内至少检测1次

    7天内至少检测1次

    半安全水分粮、一般虫粮

    10天内至少检测1次

    5天内至少检测1次

    危险水分粮

    5天内至少检测1次

    每天至少检测1次

    危险虫粮处理后的3个月内

    7天内至少检测1次

    新收获粮食入仓后3个月内

    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第四章
    储粮温湿度控制

    11.新粮入仓均粮温

    新入仓的粮食宜采用6~12m3/h·t的单位通风量进行均温通风,通透粮堆,当粮堆温度梯度≤1℃/m,房式仓粮堆上层与底层温差≤3℃,筒式仓粮堆上层与底层温差≤10℃时,即视为粮温均匀。

    12.夏秋粮仓排积热

    夏秋季节仓温或表层粮温明显高于外温,应适时自然通风或开启排风扇排积热,降低仓温与表层粮温。排积热期间对门窗与排风扇口等处做好防虫工作。

    13.秋冬通风降粮温

    在满足允许通风降温的条件时,秋冬季节应采取竖向或横向等机械通风措施降低粮温。通风判定条件按LS/T 1202标准执行。北方地区可采用自然通风,利用气温低的环境条件,缓慢降低粮温。

    14.春季隔热保冷心

    冬季通风后,春季宜做好仓房密闭隔热,有条件可做粮面压盖,保持粮堆低温。

    15.夏季控温去热皮

    夏季应控制仓温与表层粮温。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夏季利用粮堆冷心冷量,通过环流通风,降低粮堆表层与侧壁的较高粮温(粮堆热皮)。其她地区可采取空调或谷冷机等人工冷源控温。

    16.季节交替防结露

    春夏交替季节应做好仓房或粮堆密闭隔热,阻止外界热空气进入仓房或粮堆,防止在粮堆表层以及其她易受外界影响的部位发生结露。

    秋冬交替季节应随外温的下降适时通风,逐步降低仓温、粮温,减少温差,薄膜密封粮堆必要时揭膜,预防结露。

    第五章虫霉防治

    17.防虫线与防虫网

    在仓房门窗、排风扇口、通风口等处布置与喷施食品级惰性粉、溴氰菊酯或防虫磷等防虫剂,布设宽度大于10 cm的防虫线,用于日常防虫。在门窗处布设80目以上防虫网。

    18.绿色安全防治储粮害虫

    应尽可能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优选温控防虫、粮面密封薄膜防虫。有条件情况下,可采取食品级惰性粉(参见附录4)与气调等绿色安全的物理防虫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

    19.储粮防护剂防虫

    储藏时间超过1年的粮食,宜对粮堆底层与上层30 cm厚的粮食施用防护剂或食品级惰性粉,按标准剂量施用。采用喷雾机械施用防护剂时,应在皮带输送机输送粮食入仓时定点定量施药;防护剂的载体应使用与储粮种类相同的粮食糠壳;使用防护剂的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施用的防护剂应经过国家农药等管理部门登记与批准。

    20.熏蒸气调防治害虫

    粮温15℃以上的一般虫粮,应在15天内进行除治;严重虫粮应在7天之内进行除治;危险虫粮应立即隔离并在3天内进行彻底的杀虫处理。基本无虫粮与粮温不超过15 ℃的一般虫粮,应加强检测,做好防护工作,不需进行杀虫处理。

    熏蒸杀虫时,粮库仓储管理部门应根据害虫种类与虫粮等级,制定熏蒸方案,经粮库负责人审核后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严格按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具体熏蒸方法可采取自然潮解常规熏蒸、环流熏蒸、缓释熏蒸、间歇施药熏蒸、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双低熏蒸、帐幕熏蒸,也可采取氮气气调等储粮方法杀虫。

    实施熏蒸、气调作业前,粮库分管仓储工作负责人、仓储部门负责人、安全员应当按照粮食熏蒸、气调作业单的内容,逐项检查,签字确认。熏蒸投药或气调充氮后,应定期检测气体浓度,必要时补充药量或氮气,确保杀虫效果。熏蒸与气调作业完成后,由仓库保管员与粮库仓储部门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

    21.储粮霉变防治

    控制入仓粮食水分与杂质含量,采取机械通风、低温、准低温储粮等技术,预防消除粮堆结露。当储粮出现发热生霉迹象时,应及时向粮堆或局部粮堆通入臭氧或采用磷化氢熏蒸杀灭霉菌、抑制发热。已经发霉的粮食要及时清理出仓。


    第六章简易仓囤储粮

    22.简易囤储粮

    (1)基本要求

    应具备“九防”“四处理”基本功能。“九防”就是指防火、防潮、防雨雪、防风、防鼠、防雀、防虫、防霉变、防溻底等九项安全储粮预防功能;“四处理”就是指必须配备有效的粮情检测、熏蒸杀虫、通风降温、隔热保温等四项安全储粮处理的基本措施。粮库负责人必须严格把关,不满足基本要求的,不得储粮。

    (2)入粮作业

    入粮前,做好简易囤堆基、包装与苫盖材料等的杀虫消毒处理,按GB/T 29890要求执行。

    入粮时,应从简易囤的中心点均匀入粮,防止偏载,减少杂质自动分级与防止粉尘飞扬。

    简易囤的测温电缆按环形布置,水平方向相邻电缆间距不大于5 m,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3 m,距粮面、囤底、囤壁0、3~0、5 m。

    (3)粮情检测

    简易囤粮温15℃以下时,5天内至少巡测一次;粮温15℃~25℃时,3天内至少巡测一次;粮温超过25℃以上时,每天巡测一次。每月随机抽查粮温、水分、虫害、霉变等情况;恶劣天气及时检查粮情。将检查结果记入粮情(粮温)报表(格式参见附录3)。

    通过扦样或结合测温点的布置,对粮食水分分层取样或在线检测。表层、上层粮食水分适当增加检测的点位与频次;表层粮食水分应每周检测一次;中上层粮食水分每月至少检测一次;在季节转换时,应增加粮堆表层水分的检查次数。

    储存一年以上的粮食,应增加粮情检测频次。

    (4)储粮措施

    入粮后,应对粮堆表层进行防虫防霉处理。在简易囤四周、底部等部位应喷布防虫线,根据粮食储藏期限与周围环境条件喷布杀虫剂或食品级防霉剂。在季节交替及虫害高发期应增加喷布频次。

    简易囤可采用“圭”字型地上笼通风道,在密封囤体的条件下,采用竖向压入与吸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械通风,宜选6~15 m3/h·t的单位通风量。

    主要害虫达2头/kg以上,应密封粮囤后进行熏蒸杀虫。

    粮堆水分分层严重、局部结露、高温发热等情况发生时,及时采用通风等处理措施。通风达不到要求时须翻倒粮堆表层、拆囤、倒囤处理。简易囤储粮上层结露时,适时揭开篷布,翻动粮面,进行自然散湿处理。

    (5)出粮作业

    打开囤对称的出粮口同时出粮,使其流速一致,缓慢均匀出粮,防止出现囤身偏载、倾倒。或从囤底部中心处用绞龙出粮,形成囤中心的环形粮堆,防止囤身倾斜问题。

    23.罩棚储粮

    罩棚储粮主要采取围包散储与包装粮堆垛的储藏形式。

    (1)基本要求

    应具备“九防”“四处理”基本功能。应对包装麻袋消毒,以免交叉感染,引发粮食虫害等隐患。不得使用塑料编织袋装粮做围包散存的挡粮墙。

    (2)入粮作业

    入粮过筛除杂,多点进粮,减少杂质自动分级与防止粉尘飞扬,机械化入仓处理应尽量减少粮食破碎。应科学设计通风系统,合理布置通风道,减少通风死角,防止跑、漏风,确保通风效果。围包散储的围包码垛挡粮墙厚度应保证装粮后承载安全。布设挡粮墙要与粮食入仓同步进行。挡粮墙搭建时不宜采用输送机输送粮包,所使用的所有麻袋要完整、无破损、无污染、无害虫,挡粮墙下部应采用新麻袋。在挡粮墙的长边每间隔3 m进行加固加厚处理,每搭设一层要及时清理麻袋上的粮粒与杂物,再搭另一层。挡粮墙高度不大于5m,单一(每区)罩棚的总储量不大于20000 t。

    (3)储粮措施

    粮情检测系统与传感器的布置要求与房式仓相同(粮温检测记录报表参见附录2)。

    应对粮堆表层进行防虫防霉处理,方法与要求与简易囤的相同。主要害虫达2头/kg以上,应密封粮垛后进行熏蒸杀虫。

    (4)出粮作业

    应先撤除挡鼠网、板,再揭下苫盖物。拆除堆垛挡粮墙的顺序就是由上到下、由外向内逐层移开粮包,拆除挡粮墙的高度、宽度应与粮堆自流角相一致。应边出粮边拆除挡粮墙下面的垫底材料。如分批次出粮,应保证粮情检测设备、通风系统能正常工作。出粮期间,要由专人实时检查,发现粮堆垛及设施歪斜,应立刻停止出粮并及时处置。出粮后,应及时对场地、相关设备与器材进行清洁整理。

    24.钢结构散装房式简易仓储粮

    挡粮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在动静载荷下的粮堆侧压力,应提供钢结构散装房式简易仓设计部门的测算依据。

    必须配套可有效实施的粮情检测、通风与熏蒸工艺设备,粮情检测要求与房式仓的相同,对粮情异常部位经人工复查确认后及时采取通风、熏蒸技术措施,确保安全储粮。

    季节交替期,加强对粮堆表层、周边、拐角、过道板下粮食进行结露与霉变检查。

    高温季节应适时翻动粮面,排散粮堆顶层积热。密闭苫盖时可先在粮面铺设一层吸湿隔热材料,再用苫布覆盖,预防结露。

    第七章
    异常粮情处置

    25. 发热粮处置

    采用粮温比较、取样分析、虫霉检测、感官检查等方法,综合判断,发现粮堆发热部位,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害虫引起的发热,应采取熏蒸防治措施,杀灭害虫,再通风降低粮温。

    杂质多或后熟作用引起的粮堆发热,应清除杂质,杂质不易清除时可通过打探管,通风降温、消除发热点。

    表层粮堆发生轻微结块发热时,粮面板结,松散度降低,应翻动粮面,开启门窗自然通风散湿散热。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应密闭仓房,内部利用除湿机,吸湿散热,或进行密闭熏蒸,降低粮温。

    水分过高结块霉变引起的局部粮堆发热,应先采取机械通风、仓内翻倒、翻仓倒囤、谷冷通风或熏蒸抑菌等措施降低粮温,再采取就仓通风干燥或出仓晾晒、烘干等措施降低水分。

    全仓或粮堆大部出现结块发热,应及时翻仓倒囤,或出仓干燥。

    26.结露处置

    粮堆表层结露时,应适时通风、除湿,以及翻动粮面。

    低温粮仓、地下粮仓储粮出现结露时,如外界温度、湿度较高,严禁开仓通风,可使用谷物冷却机、除湿机或吸潮剂等处理。

    粮面密封膜内结露时,应揭开薄膜,晾干结露水,驱散粮面表层水分。

    仓顶仓壁结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结露水流入粮堆。

    27.高水分粮处置

    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安全水分3个百分点以上的高水分粮,一般情况不许直接入仓储存。因气候条件等特殊原因收购的高水分粮,应通过晾晒、烘干机干燥、通风干燥、谷冷降温降水等方法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以下,再入仓储藏。

    在储藏期间,局部高水分粮,应采取机械通风、就仓干燥等降水措施。必要时局部挖掘粮食,移出粮仓晾晒干燥。

    发现特殊粮情后,仓储管理部门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第八章
    粮食出仓作业

    28.出仓作业前准备

    粮食出仓作业前,粮库仓储管理部门统筹做好各项准备:协助粮油质量检验员取样化验,检验粮食质量,评定等级;完成粮面粮膜、走道板、测温电缆、膜下熏蒸环流管道、挡鼠板等器材的拆除整理存放工作;准备出仓相关的设施设备;粮库有关人员核查储粮账卡、出库单、检化验单无误后,安排出仓作业。

    29.出仓作业

    出仓作业中,应提高机械化水平与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核实粮食数量、质量与进度,配合监督检查。

    选择合理的作业时间与作业方式,冷热粮面应常翻动,防止温差过大引起结露;减少机械碾压、抛撒等作业损耗。

    分批次出仓时,一个批次结束后,应平整粮面,避免温差过大造成粮堆结露,避免检温系统、熏蒸系统与通风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30.出仓结束整理

    粮食出仓结束后,清理器材,打扫仓房场地,整理地脚粮。做到不留残粮,不留缝隙孔洞、杀灭储粮害虫,重点对虫茧、垃圾、蜘蛛网等进行清扫,不留死角。

    第九章
    植物油脂储存

    31.入库前准备

    油脂入库要考虑油库区局部地基下沉,应均衡整个油罐区的承载压力。对油罐、管路、加热管,阀门、油泵、电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进行检查与清洁,确保清洁无渗漏、无破损、通气孔畅通,油泵润滑充足、转动灵活、密封良好,所有设备、仪器、仪表运转正常;第一次使用的油罐,内壁应涂抹同类油脂。检查确保进油管线合理,需要开启的阀门与泵正确无误,防止混油。准备负责人应填写油罐入油准备单并签字。

    32.入库质量要求

    储存的油脂符合国家标准与卫生规范,不得将非食用油脂储存在食用油库中。食用植物油脂应按品种、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压榨与浸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脂应分开储存。油库不得存放溶剂含量超过300ppm的油脂。油罐已有油脂需要补罐前,应认真核对现存油脂与补充油脂品种、检测级别,严防混油。质量检验负责人应填写油脂质量检验单并签字。

    33.油脂入库作业

    每个油罐应建立独立的档案,油脂入库前,储油管理负责人应检查油罐入油准备单与油脂检测质量单并签字。符合入罐储存要求的,填写入库作业单并签字后,实施作业。所有单据应存档。

    在入库过程中,应安排人员巡视检查,查验罐体有无变形与跑冒滴漏问题,发现情况应立即停止进油进行处置。单罐油脂储藏量不应超过检定容积,未检定容积的油罐,装油量应低于罐壁上沿0、3 m。入油完毕后,每个罐(垂直方向)布设不少于3个测温点,其中上层与底层测点位置分别距液面与罐底的距离为0、5 m。完成作业后,关闭阀门,应查验入库油脂数量与质量,及时封闭罐体,填写入仓油脂数量质量检验单并签字。

    34.储油期间作业

    (1)“防溢油”管理

    每天都应检查液位高度,确认储油数量正常;确认油罐底部阀门关闭良好并上锁;对储油数量波动异常的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定期检查油罐区地坪就是否完好,有无异常沉降情况;检查油罐罐壁防腐层就是否完好,有无严重锈蚀、腐蚀等情况;检查罐壁焊缝有无渗漏、裂纹等异常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倒罐进行维修。对新装入油脂的油罐及相应设备,第一周应每天检查一次完好情况,之后每7天检查一次;应检查护油堤与浸出油脂管路连接部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现密封出现故障等应及时修复。

    (2)“保质量”管理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植物油脂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年。

    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雨中三查,加强对罐顶的通光孔、计量孔密封性的检查,避免雨雪水渗流入油罐内影响储油品质。

    储存期间每15天至少检测1次油罐与罐外气温,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与要求定期对库存油脂开展取样检测工作,跟踪储油品质变化,对品质变化异常的及时分析并处理。有条件的可采用油罐空间充氮气调保质储藏技术、抗氧化剂储藏技术、罐体保温及防辐射热等技术。

    35.出库作业

    (1)出油前的准备

    出库前,按《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检查输油管道系统与输油设备就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检查方法与入库作业时相同;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油罐的呼吸阀或透气孔的状态就是否完好,避免油罐出油后罐内形成负压导致罐体吸憋事故的发生。应检查油库区局部地基下沉情况,均衡整个油罐区的承载压力。

    (2)出油作业监控

    出油作业中,保持油罐通气孔畅通,加强对油罐液位的跟踪,防止超发或者罐内油脂出空与油泵空转;要检查输油系统,正常作业期间严禁操作阀门,防止管道超压。应尽量缩短出库时间,操作完毕后及时封闭罐体。冬季出库时,加热已经凝固的油脂要缓慢,减少局部升温过快对油脂质量的影响。

    (3)出油后,按规定清理维护油泵、管道、阀门、油罐等设备设施。


    附录1 粮粒霉菌孢子检测

    参考储粮害虫检测布点,在粮堆扦取10g粮食样品,通过清洗-过滤-镜检,观察统计危害霉菌孢子数,对储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标准参见下表。

    储粮霉菌危害的安全性评价表

    级别

    危害霉菌孢子数(个/g)

    安全性评价

    主要危害霉菌

    <1、0×105

    安全

    未出现危害霉菌生长

    1、0×105~9、9×105

    临界

    (关键控制区)

    以灰绿曲霉为主,后期,会出现少量白曲霉等的生长。

    1、0×106~9、9×106

    危害

    灰绿曲霉生长优势逐渐被白曲霉替代,并会出现少量其她真菌的生长。

    ≥1、0×107

    严重危害

    以白曲霉为主,后期会出现一些黄曲霉、青霉等危害真菌的生长。

    当小麦、玉米与大豆检出的霉菌孢子数达到3×105个/g、稻谷检出的霉菌孢子数达到9、9×105个/g时,需要采取翻动粮面、单管或多管通风、谷冷通风等降水措施,抑制霉菌继续生长。


    附录2

    房式仓粮情(粮温)报表模板

    某 号 房式仓粮情(粮温)报表

    粮食品种

    天气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时

    行(X)

    列(Y)

    层(Z)

    1

    2

    3

    4

    5

    6

    7

    8

    9

    10

    Y

    1

    1

    (表层)

    2

    3

    X

    1

    2

    2

    3

    X

    1

    2

    3

    X

    1

    Z

    (底层)

    2

    3

    X

    仓温(℃)

    仓湿(%)

    气温(℃)

    气湿(%)

    各层粮温(℃)

    1层

    2层

    3层

    4层

    整仓

    最高

    最低

    平均

    最高

    最低

    平均

    最高

    最低

    平均

    最高

    最低

    平均

    最高

    最低

    平均

    生产年份

    数量(kg)

    粮堆尺寸(m)

    长×宽×高

    入仓水分(%)

    当前水分(%)

    产地

    色泽、气味

    面筋吸水量/(%)

    脂肪酸值(KOH/干基/mg/100g)

    品尝评分值/(分)

    入仓时间

    年/ 月/ 日/

    检测人

    保管员

    注:东南角最上层点(表中左上角)为第一个检测点,其位置采用先长度方向(X行),再宽度方向(Y列),最后高度方向(Z层)的顺序描述,坐标为(1-1-1)点,含义就是:行、列、层。


    附录3

    筒式仓与简易囤粮温日报表格式

    XX库粮情检测数据报表

    仓房名称:

    仓房类型:

    检测日期:

    天气状况:

    实际储量:

    粮食品种:

    入仓时间:

    等 级:

    收获年份:

    入仓水分:

    保管单位:

    保 管 员:

    其她:

    层号(Z)

    θ

    R

    1

    2

    3

    n

    1

    1

    2

    3

    m

    2

    1

    2

    3

    m

    1

    2

    3

    m

    k

    1

    2

    3

    m

    仓温:

    气温:

    仓湿:

    气湿:

    层数

    1

    2

    k

    整仓

    最高温

    最低温

    平均温

    检测结果分析及处理意见

    注:规定R轴代表筒式仓与简易囤的半径方向布置电缆的圈数(中心点为0,),Z轴代表仓房的高度方向层数(自上向下),θ代表距离中心点R圈圆弧方向上逆时针计算的点号。中心测温点就是(必须设)中心电缆的表层点,为(r=0)圈,从中心点(电缆)向外的各圈记为1,2,3,…,m等。θ为从正北半径的某圈上,逆时针计算的点号,正北半径的点为1,逆时针计数时分别就是1,2,3,…,n等。Z为从上向下的层数,表层为记为1,依次向下2,3…,k等。排序方法就是:若点标记为Q[R,θ,Z],则最表层中心点位置标记为Q[0,0,1]。从表层中心点正北方向第一圈的第一个检测点,标记Q[1,1,1],沿该点所在圆弧沿逆时针方向下一个检测点为第二检测点,依次类推。


    附录4

    食品级惰性粉防虫技术

    食品级惰性粉就是符合GB 25576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按GB2760的推荐添加量用做原粮抗结剂。研究发现,该食品级惰性粉兼具物理杀虫防虫作用(简称惰性粉)。杀虫机理就是惰性粉粒落入害虫关节,磨损节间膜,导致害虫死亡。

    (1)惰性粉空仓杀虫。适用于各种未入粮的空仓杀虫处理,用粉量为0、25~0、5 g/m3。使用喷粉机,将惰性粉喷施到空仓内,关闭仓房门窗及通风口,密闭7~10天,达到彻底杀虫目的。

    (2)惰性粉防虫线。按120 g/m2的用粉量,在门、窗、通风道口与排风扇口布置宽10~20 cm的惰性粉防虫线。

    (3)惰性粉气溶胶防虫。竖向通风选用大于0、0025 m3/s/m2单位面积通风量,横向通风大于0、015 m3/s/m2,按10~30 g/t计算用粉量。用喷粉机在仓内或通风道空间形成气溶胶,在气流牵引下施入粮堆。

    (4)粮堆表层拌合惰性粉防虫。人工将惰性粉拌合到30~50 cm厚的粮堆表层。宜采用喷粉机向粮面施粉,人工拌合。用粉量见下表。

    惰性粉拌合处理不同粮种粮堆表层的用粉量

    粮种

    用粉量

    小麦

    100 g/t (粮)

    50 g/m2(粮面)

    玉米、稻谷

    150 g/t (粮)

    75 g/m2(粮面)

    大豆

    50 g/t (粮)

    25 g/m2(粮面)

    糙米

    100 g/t (粮)

    50 g/m2(粮面)

    (5)惰性粉防治粮堆局部害虫。适用于各种粮堆表层的局部虫害处理。按200 g/m2的用粉量,测量计算局部虫害危害面积,确定用粉量,直接向局部危害区表层30~50 cm施粉、拌合即可。

    (6)包装粮表面惰性粉防虫。根据粮堆面积按2~5 g/m2的用粉量,将惰性粉均匀的撒在包装粮堆表面即可。成品粮库可参照此方法防虫。

    【篇5】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中国粮食安全论文粮食安全问题论文-

    对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评价

     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分析评价不仅是政策判断和把握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粮食宏观预警监测模型,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行预测,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化解国家粮食安全风险。为此,我们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年度波动较大,但除极少部分年份外,都处于“基本安全”范围内,但从近期供需状况来看,粮食供需形势仍然较为紧张。


      一、评价指标
      进行粮食安全评价,首先要选择确能反映粮食安全与否的评价指标,因而选择科学、合理指标并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粮食安全评价与预警的基础和前提。依据粮食安全的内涵,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参照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的评价口径,我们主要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预警指标。


      1.粮食生产波动指数
      它是衡量粮食生产是否稳定的指标,反映了本期粮食产量可能偏离粮食长期趋势产量的程度。粮食生产波动影响粮食的供给,从而影响粮食供求平衡及食物能量供求平衡,影响粮食安全状况。粮食生产波动指数为:V=((Yt-Yt’)/Yt’)×100%,式中Yt为第t的实际产量;Yt’为第t年的趋势粮食产量。


      2.产需差率
      产需差率反映国内粮食生产总量满足粮食总需求的程度。因为粮食国内生产总量主要决定于粮食生产能力,因此该指标是反映粮食生产安全和粮食消费安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3.人均粮食播种面积
      反映土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约束作用的指标。人均粮食播种面积=TA/TM×100%。式中TA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数,TM为总人口数。


      4.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反映农田基础建设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指标。有效灌溉面积比重=EA/TP×100%,式中EA为有效灌溉面积,TP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数。


      5.播种面积受灾率
      反映气象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指标。播种面积受灾率=AA/TP×100%,式中AA为受灾面积,TP为全部粮食播种面积。


      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投入的边际效益会逐步下降。因此,科技进步是推动粮食投入产出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7.粮食消费价格指数
      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反映了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支出,是直接反映粮食平衡状态的晴雨表。粮食消费价格指数=Pt/Pt-1×100%,式中Pt为第t期粮食市场价格;Pt-1为t-1期价格。


      8.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为净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百分比,反映国家粮食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外贸依存度=(I-E)/X×100%。其中I为粮食进口量,E为粮食出口量,X为粮食总需求量。


      9.国家粮食储备率
      该指标是反映粮食供应安全状况最基本的指标,相对稳定的粮食价格是实现持续性粮食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计算公式为:粮食储备率=SL/TC×100%,式中SL是上年末或当年初国家粮食总储备数量;TC是当年粮食消费总量。


      10.人均粮食占有量
      这一指标能直接、快捷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人均粮食占有量=TD/TM×100%,式中TD为年粮食总消耗量,TD=年口粮直接消费量+年均种子、饲料、工业消耗等粮食间接消耗总量;TM为总人口数。


      11.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该指标反映最低收入人群粮食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在粮食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最低收入人群的粮食供给,可以显著提高粮食安全的水平。计算公式为:最低收入人群粮食保障水=TS’/TD’×100%,式中TD’指最低收入人群年粮食消费需求量;TS’是最低收入人群粮食总供应量。


      二、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指标评价的方法虽有多种,但相比其他评价方法而言,“标准比值法”可以围绕着100%上下取值,能清晰地显示粮食安全的基本特性,同时可以保证各单项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既可以得出粮食安全的总体判断,又可以对各个指标的安全做出判断,避免总体水平掩盖个别指标的粮食安全状况,因此我们主要以“标准比值法”作为粮食安全的评价方法。


      2.指标阈值确定
      用“标准比值法”评价粮食安全程度,首先必须确定各具体评价指标的安全标准(阈值)和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根据粮食安全的内涵,各评价指标安全标准(阈值)及所占权重详见表1。


      ① 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当波动指数较大时,粮食安全水平降低。从我国粮食50年来的波动指数来看,以1953年数为基数,50年代平均波动指数为21.3%,60年代年均为-13.8%,70年代年均为-4.51%,80年代年均为3.73%,90年代年均为7.62%。对比各年代粮食安全形势,相比较而言,80年代较为平稳些。同时,考虑这一波动指数受上世纪50、60年代特殊因素影响较大,有一定的水分,因此以-2%~2%(即正负波动2%之内)作为粮食生产波动指数的目标值。


      ② 产需差率。据国家粮食局专家测算,中国在粮食生产、管理、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上的粮食总损失率为8%左右,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有不小的距离。综合考虑粮食损耗、消费、出口等需要,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粮食产需差率最低要达到5%以上。


      ③ 人均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和粮食消费需求的测算结果显示,2000~2004年5年平均粮食亩产和居民人均年粮食消费量(直接和间接消费)分别为291.7kg和379.1kg。据此推算,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下,每人需要1.29亩的粮食播种面积,就可实现完全自给。考虑到耕地面积下降的必然趋势和粮食进口的可能性,满足粮食消费需求的人均粮食播种面积水平可适当下调。近5年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为1.21亩,由于进口和库存的调节,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的目标。因此,从中长期看,要保证国内粮食供给安全,人均粮食播种面积最低安全线可定为1.2亩。


      ④ 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利用近5年人均口粮消费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人均所需有效耕地面积数量。目前,人均每年需要口粮消费200kg;据江苏、上海、山东、吉林、湖南等5个水利条件较好的省(市)推算,有效灌溉耕地亩产平均约为500kg,要满足全国居民口粮需求,按目前种植业生产结构及复种指数初步测算,需要有效灌溉面积9.69亿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54%。


      ⑤ 播种面积受灾率。粮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年均成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在0.4左右,因此,可将农作物成灾警戒线定为40%。


      ⑥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根据我国粮食需求的增加和资源环境短缺状况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达到60%以上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对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故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期目标定为60%较为合适。


      ⑦ 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粮食价格是一把两刃剑,因此,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的标准应低于CPI涨幅或基本同步。正常年份CPI涨幅都在4%以内,而且1953以来年均粮食上涨率为4.37%,所以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目标值定为104%为宜。


      ⑧ 外贸依存度。按照《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的承诺,我国粮食自给率应保证95%以上。因此,粮食的外贸依存度应控制在5%以下。 ⑨ 国家粮食储备率。FAO把年消费量的17%~18%确定为最低储备安全线,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等因素,可适当提高粮食储备率。因此,我们把20%作为最低储备安全线。


      ⑩ 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历史的数据来看,如果我国连续几年人均粮食超过380kg,就会出现粮食过剩情况,如1983、1984年人均粮食分别为387、397kg,结果出现了建国来的第一次“卖粮难”现象;1990年人均粮食供给又达到了397kg,结果出现了第二次粮食过剩现象;1995~1999年人均了连续超过380kg,形成了多年连续性的粮食过剩问题。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380kg为最佳安全标准。


      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由于目前我国贫困发生率3.4%。缺粮户比重不应高于这一比例。因此,笔者将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安全标准(理想值)定为97%。若超过此限度说明低收入阶层缺粮状况恶化。


      3.计算方法
      第一步:依据各三级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模型,求出各三级指标的标准值(xi);
      第二步:三级指标安全程度计算。对照各三级指标的安全标准,求出各三级指标与安全标准的比值(ki)。其中,当指标属于越大越优型时,如产需差率、人均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家粮食储备率、人均粮食占有量、最低收入人群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则ki=yi=xi/ti(ti为第i个指标的安全标准);当指标属于越小越优型时,如播种面积受灾率、粮食消费价格指数,则ki=ti/xi;当指标属于越中越优时,如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则ki=1-|xi/ti|。


      第三步:指数合成。我们采用线性加权法测算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E为粮食安全综合值;
      Wi为第i类指标权重系数,∑Wi=1,0

    推荐访问:汇报 粮食安全 发言 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粮食安全汇报发言材料quansheng 粮食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