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18日 15:41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共同富裕 >

    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7-08 09:2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5篇

    【篇1】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三篇•形势与政策形
    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学习《形势与政策》己经两年了,虽然每学期的课很 少,但琐碎之中却尽是精华,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奥运与中国, 西藏问题等都深刻揭示了当代我国面临的抉择,问题和不朽记忆。每 一次课都是更深一步认清我国现实和国家政策的机会,每一次课都必 将提升自己对时事和政策的理解能力。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 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几次课的接触,对老师渊博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搜集 资料的能力卬象非常深刻。每次上课,伴随着老师激情的演讲,都感 觉自己的民族主义在燃烧,对内团结,一致对外的想法我想每个同学 都会涌上心头。就我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弄清了形势才能更加体会到 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坚信并支持国家的政策才能缓解形势的紧张。

    当代我国很多人对国家的某些合适的政策心存偏见,往往是由于自己 没有对整体形势有良好的把握而失去了独立辩解政策适合与否的能 力,只偏信于媒体或者某一个人的宣讲,导致了很多政策不能一致的 贯彻下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浪费。同样,有很多人根本就是 对国家政策曲解,对政策心存怀疑,这样社会和国际形势能好起来吗?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更真诚地的去了解形势,理解政策,政 府和人民间的关系一定会亲切起来,全中国人才能同心协力,共同朝 着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

    我认为本课非常之有必要,因为我们大学生虽然知识来源面很 广,但很少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做岀深刻的揭示,通过此种讲座形式的 交流后,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我们的胸怀视野, 提高了社会责任感,而且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如何分析当代形势与政 策能力的过程。

    对自己而言,虽然平时经常刻意的去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但总 感觉理解的缺乏根据或者说只是一种表象,潜意识的认识,上过几次 课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媒体本身分析事件的苦恼,但基本上有 了怎样去认识,怎样认识以及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基本的概念,我想这 是最大的收获吧!

    当然,积极肯定《形势与政策》取得的成绩外,自己也有些小小 的建议。首先是老师的立足点问题,全校教授本课程的老师非常少, 每位老师身上的负担非常重,因此责任就显得很大,想想几乎要跟全 校的学生上课,真是既恐惧又兴奋,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课程并取得良 好的效果,那么给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其次就是除了当今社会的 热点问题外,我希望老师能准备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话题,关注 学生切身利益的主题,如当前民族企业的现状,当今中国纯粹的国产 品牌还有哪些,民族主义的利与弊,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就业,当代中 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紧 迫性等主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 主义情怀,指导他们做真正的对民族有利的选择,这样也许功效会更 大,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政治感悟会改善很多。最后就是每次课 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 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 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 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

    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 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 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 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 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 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 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 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 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 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 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 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 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而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 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可以努 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 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意义。“重脸而轻实利“要不得, 哪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己 久。它有一定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两会有何成果 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 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 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 在世界而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 传统,别人不会理解“而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 我们的便宜,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 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 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 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 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很 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利时,台湾就是中 国的了。那时,日木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 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 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木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木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

    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 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 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木的学者大量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 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 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 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现在不早做 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 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 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

    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 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 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 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 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 而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岀,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 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 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 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腐败增生,腐败是人类尚未攻 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 应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败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 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 腐败行动,反腐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腐败不留死角, 法律而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 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XX 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 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 革以清除腐败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XX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3

    《形势与政策》是德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大学 生全而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又是传达 和贯彻中央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防止错误思想影 响,消除不良倾向的重要渠道、主要阵地。

    时间如驹过隙,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华丽的姿态结束了,经 过这门形势与政策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是 在国家政策,还是社会经济、就业等方而都使我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 识。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因 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还可以提升我们的 道德素养。

    同时这门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 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 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木知识的教育,帮 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 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基本形 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 的基木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 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 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 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比如说到两会热点问题就不得不提食品安全。说到问题食品,很 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 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我们迷茫,到底还有什么食品是我们 可以放心食用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 却经常出现问题?

    监管问题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唯一归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 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不 尽相同,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 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 方而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 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 是生产出来的。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它 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对人们的 作用,使我们知道其在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 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 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 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 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 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 为国家做贡献,使我们做有价值的人。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道德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 用,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 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今国内外形势 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而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也而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 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 正视我国而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 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把握机会,努力学好 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 方而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从而去从容的应对的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知识,才有实力 为自己的梦想勾画蓝图。

    其次,要经常的参加社会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发挥其真正的 价值,也才能真正的知道我们的所学是否有用。

    再者,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而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想在未来中有所立足的话,必须提前做 好准备,做好规划,并且按照自己的规划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即使前 而有再大的风雨,也要依然坚持到底,无怨无悔。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学会沟通,积累人脉。无论作为学生也 好,还是职场人员也好,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人脉。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 的认识,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岀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 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

    而加以认真对待,而且要付诸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

    内容仅供参考

    【篇2】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又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十二五规划重提共同富裕,是让更多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至出现了“发展中的停滞、富裕中的贫困”的不和谐现象。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已逼近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而同样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所占份额高达50%。五中全会“共同富裕”的政策取向,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基尼系数有望维持在当前的0.45水平。

    一、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我们应该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呢?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何为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共同富裕。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但是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平均主义。邓小平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大政策提出来了。他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共同富裕,是一个能够影响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策。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从贫穷到温饱、小康再到富裕,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循序渐进的艰难过程。,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状。共同富裕,也不等同于先富。先富是作为后富和共富的条件提出来的,它一开始就被共富的目标所规定,但它毕竟不是目标本身,共同富裕是目的,而先富只是手段。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归结起来,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个总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一项大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发展;
    一条主渠道———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后富的地区和人,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
    一个大原则———把握适当的力度和时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调节贫富悬殊问题。十几年来,中国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确富裕了起来,先富已经得到落实,但共同富裕尚未落实。我们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是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超越。

    如果说拉开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价段,那么现在就应该是进入调节贫富之间差距的第二价段了。

    三、如何调节贫富分化的收入差距

    对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要调节贫富分化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要加大政策投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达到均衡发展。在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直接的重要因素,“孔雀东南飞”、“民工潮”等现象正是这种发展差距及收入差距的真实写照。近来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国可持续均衡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机制在缓解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个全国统一的收入再分配的机制和与此相关的系统的有效政策。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在制度上、政策上进行创新,调节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一是要在制度上确保公平致富、合法致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
    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要通过不断改革,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制度上保证每个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获得合理收入的起点和选择机会均等,消除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譬如,逐步取消实施了几十年的城乡分割管理制度,除了可以直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效率之外,对于个人而言,其实就是提供一种制度平等。这是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当前,制度建设的突出重点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律监督。要大力整顿当前不合理的分配秩序,打击非法致富及不正当致富,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清理灰色收入(合法不一定合理的收入)。应当说,从我国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看,对违法、非法收入的界定是清楚的。但近年来,不正当致富、非法致富的问题日益突出,愈来愈引起人们的不满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之所以如此甚至更趋严重,也许主要是因为不正当收入往往与其他灰色收入及合法合理收入裹在一起,甚至与权力本身以及各种复杂的关系网联在一起,因而对这种收入从真正判定到实施限制(如公款消费)乃至取缔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当然包括各种管理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可能受到权力、关系的干扰和抵制。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的这种整合不仅需要加大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力度,还需要直接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即需要很高的治理成本投入。财政投入不足正是实践中的关键之一。此外,也与我们对这种成本的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其实,无论是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维护市场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考虑,与价格欺诈、偷税漏税、走私贩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行为对经济社会秩序乃至政治秩序所可能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相比,政府适量增加这种成本投入无疑是值得的。换言之,打击各种非法致富行为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是最低的。
      二是要在政策上确保合理致富。政府通过合理的税收、财政、产业政策等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是抑制收入差距趋于扩大的重要手段。税收政策可以显著影响个人收主状况,因而税负公平对于人们的合理致富极为重要。对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有调节作用的当然是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长远看,征收遗产税也可明显抑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但在目前,个人收入所得税依然是我国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的问题,一是城市和农村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是相互分离的,农村甚至还没有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
    二是个人的收入透明度太低;
    三是税率缺乏差别。例如,农村几乎所有的税费都具有“人头税”的特点。如何建立统一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如何提高个人收入透明度,逐步实现个人所得税帐目化征管,从而发挥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从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需要来看,必须强化个人收入累进税制。其它税种也可以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例如,农村的各种税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就很大。基于农民几十年来对国家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城乡差别的扩大趋势,我们认为,适当降低农业方面的税负是合理的。对于当前巨大的行业收入差别,可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开征类似于特种税种的垄断税,对某些个人收入高的非垄断性行业暂时提高其原有所得税率,从而达到抑制个人收入差距过大之目的。不能以为这是税赋不公平,会影响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效率。相反,垄断本身就阻碍了公平竞争,也缺乏效率,它实际上意味着对其他行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公平,最终必然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征收垄断税可作为对垄断的某种程度的限制,也可视为对行业性收入差距的调节;
    而在转型时期,那些非垄断性行业的过高的利润和收入很大程度也往往是由于某些特殊机遇造成的,这种机遇对其他行业来说也是难言公平的。总之,通过调整已有的税收政策或制订出台一些新的税收政策让先富起来的地区、先富起来的个人多交点税,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支持国家的建设,这既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也是共同致富的目标要求。财政政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制定和实施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实施转移支付等来缓解和改善低收入者的困难。譬如,继续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已有的扶贫政策、地区倾斜政策、产业优惠政策、生活生产救济政策等来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和缓和乃至消除人们因这种差距而产生的社会对立情绪和不公平感。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政策明显偏向于城市居民,从共同富裕的要求来看,应该改变为通过转移支付方式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财政政策应该在缩小地区差距及城乡差距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显然,健全、合理的财税政策对于建立合理、公平而有效的分配秩序,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为重要。
      三是在社会主义上要帮助共同致富。要建立、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手段,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保障其基本生活。要大力倡导全社会对贫困者的扶持和救助,进一步强化各项扶贫济困政策措施,以最大的努力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更有这个责任,要在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上起先富者的作用。

    四、具体措施

     1、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
    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
    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无关系的。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石。它不但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覆盖全国所有人口(包括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3、健全财税制度

    目前我国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这充分说明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4、加强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并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法律,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办教育、办慈善事业或修路等。

    5、降低垄断收入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尚短,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很完善。原有的某些体制性或政策性的原因,使得电力、电信、铁路等行业至今仍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垄断。并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也拉开了这些行业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6、继续“两大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享受了优惠的政策,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东部的发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实践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

     五、从华西村看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华西人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穷生乱,富生安。贫穷建不成和谐社会、幸福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也建不成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华西村家家富裕,也不是没有差别,不过是富裕之间的差距不大。

    华西人总结出: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致家家富,共同富更要精神富,共同富要先富帮后富。吴仁宝反复讲:“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我们先富起来的,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欠发达的村庄,共奔小康。”华西始终坚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华西扶贫支出1亿元,培训各地基层干部1万人,带动10万人脱贫。宁夏华西村、黑龙江华西村发展致富以后,己移交给当地。2001年以来,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
    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共同发展。无论是建房筑路,还是移坟迁墓,老百姓无一句怨言,一通百通。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已直接或间接使周边村上万人就业。老年人按月领取保养金。已经造好的和正在建造的50多万平方米的新房,3年内再造19.8万平方米的公寓小区,可节省土地200亩。华西为周边村支付修桥筑路、村民福利等八项计7470多万元。“一分五统”是体制、机制的一大创新。周边村村民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华西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

    华西村坚持兼顾公平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控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保证了村民们共同富裕的实现。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华西人具体做到了: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充分的就业条件,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必要前提和保证。在华西村,人人有工作,个个有工资,残疾人和退休不愿清闲的老人,都一样机会均等,这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二是集体宏观调控,在收入分配上对干部职工采取不同政策。共同富裕也是有差距的,做到了“既拉开档次,又不脱档”,既要不吃“大锅饭”,又不搞“独吃饭”。达到了承包班子担风险,职工无风险的目的。

    三是积极平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华西是合作经济,集体控股,个人参股。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第二个来源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实际上就是对华西村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除工资、奖金、保养金外,村民每人每年还享受一定数额的福利待遇。第三个来源是股金资本分红,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入股。

      六、总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凝聚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大同之路;
    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江泽民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胡锦涛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等重要论述为主要线索,系统地梳理和充分地展现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和追求。纵观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实践和探索,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已经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同富裕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篇3】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2]接着又指出:“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3]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的任务也不甚明了,甚至有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把阶段斗争的意义提得越来越高,以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大搞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而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东西,如按劳分配原则、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否定。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
    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历来,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就主要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解放生产力。但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如果有问题,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4]突出解放生产力问题,而且把它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的调节,来不断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持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通过改革,“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5]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当然在于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发展生产力,如果忘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意义。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同时,它又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6]这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包括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富裕。邓小平指出:“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7]“社会主义如果老是贫穷,它就站不住。”[8]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人们不敢提追求富裕,机械地形而上学地把富裕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对于端正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其二,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在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消灭了贫穷,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是如果这些财富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与形式聚敛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则依然贫穷,这则是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只有共同富裕才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10]一个社会,社会成员的生活贫富差别状况如何,是反映一种社会实质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反映在分配上,就表现为一小部分资本家凭借手中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大量攫取社会财富,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则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这样便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
    一极是财富的积累;
    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必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而资本主义“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中。”[11]正是由于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邓小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坚持。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高效率。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规定,确保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生产发展成果属于人民,为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另一个要求是公平性。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富裕是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共同富裕则是社会公平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三个层次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各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受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身。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也就是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所谓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再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理。诚然,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 这个概念,但它们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时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示,未来社会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
    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
    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
    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
    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2]不难看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个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又一次证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4】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必然选择。
    推动共同富裕,我们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群众所忧所急所盼,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让人民来检验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长久以来的共同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成了新的赶考路上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可以说,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前进的历史。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我国,共同富裕是涉及逾14亿人口的伟大事业。要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1/3

    【篇5】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发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用心用情、全心全意做好民生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坚守初心、以民为师、为民解难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富民路上要“守为民初心”,“面对面”探民忧。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毕生追求。在富民之路上,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与群众“背靠背”只会疏远干群关系,“面对面”才能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学会俯下身子摸民情、探民忧、聚民意,通过“面对面”沟通将群众需求收集汇总出来,厘清轻重缓急,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解民之困的实事,少一些锦上添花、叠床架屋的虚功。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从细微处入手,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把小事办好、把小事办实,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富民路上要“护群众利益”,“心贴心”纾民困。“民之所盼,我之所向。”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所在、宗旨所系。党员干部只有“心贴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家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大民生”工作理念,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共同富裕 形势 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