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28日 02:43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全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10-05 10:35: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全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全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分数哪?

    生:

    师:谁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生说师板书。

    师总结引入新课:从以上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分数的产生

    1、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米尺)知道干什么用的吗?(生:测量用的)好我们一起测量我们的黑板(或人的身高),老师量时要认真观察,看会遇到什么问题,想一想应如何解决?(生:最后测量时不够一米了)

    师:(出示情景图)其实古人也发现类似的情况:他们用打了结的绳子来测量石头的长度,每两个结之间表示一个单位长度。发现这块石头长3段多一点。这时旁边记录人提出疑问: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哪?

    2、(出示一个西红柿图:)同学们,把1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能分得一个完整的西红柿吗?

    3、教师小结:生活中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想准确表示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分数就产生了。(出示并板书:分数的产生)

    t:小结:我们通过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得

    3、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图,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一个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在数学上通常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齐读)

    谁能说说自然数1与单位“1”有什么不同吗? 生:………

    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就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分,所以分数的意义是: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齐读一遍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同学们看看看生活中的单位“1”。出示图)

    四、巩固训练大闯关(看谁反应快、回答得对):

    (出示练习题见课件)

    1、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十一1、2、3题。

    五、总结: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分数也就是分数的意义,还知道分数单位及单位“1”的概念,整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太棒,就请大家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呢!今后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究。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习题

    1、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 ),占地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 )升。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 )千克。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 )倍,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7)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块。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 )立方米。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a?表示 a×3 。( )

    (4)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

    (5)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少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产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2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每组24个边长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8厘米 长:6分米 长:8厘米 长:12米

    宽:4厘米 宽:2.5分米 宽:4厘米 宽:10米

    高:5厘米 高:10分米 高:4厘米 高:1.5米

    2、下列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

    师:郑老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首先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

    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反馈,学生汇报

    生每汇报出一种情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

    (2)活动二:

    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

    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察上面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

    第一个:5=5×1×1

    第二个:15=5×3×1

    第三个:12=3×2×2

    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c。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正方体的体积。

    因为正方体的性质,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巩固提升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3×3=63(cm?)

    v=a3=4×4×4=64(cm)

    2、求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8×4×5=160(cm3) 6×2.5×10=15(dm3) 8×4×4=128 (cm3) 1.5×10×12=180(m3)

    3、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是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

    答:这块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0.23=0.2×0.2×0.2。( √ )

    (2)5x3=10x。( × )

    (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立方分米)。( × )

    ( 4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8÷8÷4=1.5(分米)

    答:它的高是1.5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10厘米,宽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6÷4=24(厘米) 24-10-8=6(厘米)

    10×8×6=48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7、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多少?

    (8×6)+(8×7+6×7)×2=244(平方分米)

    8×6×7=336(立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244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336立方分米。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习难点 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6分钟)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1/7 3/2 4/9 12/47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把假分数取出来,让学生观察。

    2.观察以上假分数,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2))。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学例3。

    1.把 3/3 8/4 化成整数。

    (1)课件出示例3(1)的圆形图,提问:分别用分数怎样表示?

    (2)讨论:如何把 3/3、8/4 化成整数?

    2.把 7/3 、6/5 化成带分数。

    (1)提问:
    7/3 、6/5 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

    (2)交流讨论方法。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把 化成带分数。

    3.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案

    1.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进行分类,汇报交流。

    2.交流假分数的分类情况。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1)看课件,回答用3/3 、8/4 表示。

    (2)同桌讨论后交流:①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3 =3÷3=1,②根据分数的意义是1,可以想 3/3 里面有3个1/3 。

    2.(1)思考老师的提问。

    (2)讨论后交流:① 7/3 是 6/3 和 1/3 合成的数,等于2 1/3 。②也可以用7÷3=2……1,商2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1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巩固练习。(14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55页第4,第56页第6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习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课后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主要采用方法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又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结果,结合直观图解释。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课后习题

    1.写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1.读出下面的带分数。

    3 1/8读作:_____________

    70 3/57读作:_____________

    2 4/79读作: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答案:8 15 23

    3.填一填。

    (1)23÷9= ( )/( )

    (2)6= 12/( ) =( )/3 = ( )/5 = 24/( )

    (3)3 1/2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2小时做17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答:张师傅做得快。

    板书

    真分数和假分数 (2)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

    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

    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

    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因数的知识,你能举例说一下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因数吗?(学生举例。)谁还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举例说一下?

    2、理解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8的因数有哪些吗?(找同学回答)师:这位同学找全了吗?这位同学做到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能介绍一下你找因数的方法吗?表扬:讲的太清楚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或:思考一下,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数呢?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牢固,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1、2、3、4、6、8、12)

    (1)请7位同学上台任选一张卡片。记清你卡片上的数字,把你的数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数的请站在左边,是12的因数的请站在右边。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4))师问:你们发现了吗?

    (5)师:1、2、4既是4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用句简单的话说: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6)师问:同学们观察,8和12的最大的公因数是几呢?(4)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把4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9)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10)除了用上面这种方法表示公因数

    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过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小组合作: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你能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合作要求:(四人一组)

    (1)讨论用什么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答题纸上写出你们组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汇报交流反馈。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数:1,3,9,27;再看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18 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数是不是27 的因数,9 是27 的因数,所以9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4、这些方法都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的好,接下来是不是会表现的更出色呢?

    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优秀的自己!

    1、求出 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概括总结,并课件出示发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求出 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3、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共有3种情况

    (3种:成倍数关系的;公因数只有1的;一般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公因数只有1时可以直接判断出最大公因数。一般情况的采用列举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五)、巩固提高。

    刚才大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还突显了自己的探索能力,那么,我相信老师带来的这些问题同学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1. 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3 c. 4 d. 9

    (2)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4 b. 6 c. 8 d. 16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甲数 c. 乙数 d. 甲、乙两数的积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 (4) (18) (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除了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老师这里还有两种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种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课件演示。

    另一种是:短除法

    这两种方法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在这里就不具体研究了,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自学教材61页的这部分知识。

    <

    推荐访问:下册 合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