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09日 16:27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四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11-18 11:4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四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四篇)(完整)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一

    (2015年5月22日)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4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

    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

    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二

    2016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镇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确保建成小康乡镇”为中心目标,认真贯彻市六届九次全会会议xx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的精神,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结合全镇实际情况,抓好扶贫建档、结对帮扶、技能培训、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生产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生产不断向组织化、产业化、高效化前进,使3个贫困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到人。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涉农部门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要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以此引起全镇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杜绝推诿责任、效率低下的现象,领导小组将促进农民脱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上,严格执行“一评一定”工作制度,即每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由全镇干部共同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下周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了全镇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二)强化帮扶,落实“3.5.10”工作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行为向3个贫困村制发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入户开展工作相关文件,由3个村的包片领导任镇派“第一书记”,联合市县下派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并选派了3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镇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3.5.10”要求:“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必须为联系村做3件关乎全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好事;
    驻村干部每周要制定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
    村干部每月要解决10户农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下村入户,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实时动态。为及时将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了传达学习工作。一是按时组织大家观看了市六届九次全会电视直播,要求大家做好学习记录,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农政通”平台分期向全体党员干部发送《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便供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考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四)精心谋划,抓好技能培训。一是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到开设培训班,给农民朋友带动各种实用种养技术,二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贫困户到远鑫养殖学习家禽养殖技术、到龙宝学习蔬菜培育技术,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创业脱贫,政府给予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

    二、工作成效

    (一)按时完成基本任务。全镇84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上级规定范围内的工作成果显著: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房屋改造、院坝整治、厨房厕所等卫生设施)15041平米、围栏21米、入户路13.5米、排水沟整治181米、天然气安装3户;
    增收产业培育共养鸡1170只、养鹅60只、养鸭90只、养牛9头、养猪65头、养羊134只、养鱼1290平米;
    购买渔船2艘、加工机械1套、农用机械1辆、能力提升培训2户。截止9月上旬,84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基本完成。

    (二)努力推进重点项目。通过联系协调上级部门,多方努力筹集资金,结合3个贫困当前的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1167.5万元建设62.8公里道路(其中包括村道路、生产便道、入户路);
    拟新建集中供水点10处、灌溉渠道23.1公里、灌溉塘(堰、井)26口、地头水窖71个、小型提灌站8个;
    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拟计划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3个、垃圾集中收集点31处、污水处理点18处、集中沼气池235口。目前,以上重点已经进入请示汇报阶段,预计年底之前将正式开始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工作中仔细观察和自我思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个别群众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较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重视、不支持,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2、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较狭隘,对于做好扶贫工作没有新思路、没有好办法,加之3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很难找到发展的道路,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还不够宽。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按照

    2016年,镇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确保建成小康乡镇”为中心目标,认真贯彻市六届九次全会会议xx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的精神,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结合全镇实际情况,抓好扶贫建档、结对帮扶、技能培训、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生产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生产不断向组织化、产业化、高效化前进,使3个贫困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到人。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涉农部门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要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以此引起全镇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杜绝推诿责任、效率低下的现象,领导小组将促进农民脱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上,严格执行“一评一定”工作制度,即每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由全镇干部共同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下周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了全镇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二)强化帮扶,落实“3.5.10”工作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行为向3个贫困村制发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入户开展工作相关文件,由3个村的包片领导任镇派“第一书记”,联合市县下派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并选派了3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镇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3.5.10”要求:“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必须为联系村做3件关乎全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好事;
    驻村干部每周要制定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
    村干部每月要解决10户农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下村入户,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实时动态。为及时将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了传达学习工作。一是按时组织大家观看了市六届九次全会电视直播,要求大家做好学习记录,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农政通”平台分期向全体党员干部发送《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便供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考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四)精心谋划,抓好技能培训。一是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到开设培训班,给农民朋友带动各种实用种养技术,二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贫困户到远鑫养殖学习家禽养殖技术、到龙宝学习蔬菜培育技术,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创业脱贫,政府给予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

    二、工作成效

    (一)按时完成基本任务。全镇84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上级规定范围内的工作成果显著: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房屋改造、院坝整治、厨房厕所等卫生设施)15041平米、围栏21米、入户路13.5米、排水沟整治181米、天然气安装3户;
    增收产业培育共养鸡1170只、养鹅60只、养鸭90只、养牛9头、养猪65头、养羊134只、养鱼1290平米;
    购买渔船2艘、加工机械1套、农用机械1辆、能力提升培训2户。截止9月上旬,84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基本完成。

    (二)努力推进重点项目。通过联系协调上级部门,多方努力筹集资金,结合3个贫困当前的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1167.5万元建设62.8公里道路(其中包括村道路、生产便道、入户路);
    拟新建集中供水点10处、灌溉渠道23.1公里、灌溉塘(堰、井)26口、地头水窖71个、小型提灌站8个;
    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拟计划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3个、垃圾集中收集点31处、污水处理点18处、集中沼气池235口。目前,以上重点已经进入请示汇报阶段,预计年底之前将正式开始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工作中仔细观察和自我思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个别群众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较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重视、不支持,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2、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较狭隘,对于做好扶贫工作没有新思路、没有好办法,加之3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很难找到发展的道路,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还不够宽。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按照 上级最新工作要求,加强精准扶贫工作跟进、建立更加完善的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确保扶贫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充分利用远程电视教育系统,宣传党的富农政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转变“传统小农思想”,配合县就业局等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用科技脱贫致富。三是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大力吸引域内外企业在我镇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在巩固现有设施农业大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户的先导作用、带头作用,以见效益、显成绩来增强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三

    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工作情况汇报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林缘地带,海拔2440米,年平均降水量508毫米,无霜期130天,属高寒阴湿气候。有13个村民小组447户1917人,耕地面积5500亩,人均2.87亩,林地4800亩,草地3850亩。201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有低保户151户491人,五保户8户9人,扶贫对象221户1098人,贫困面为57.3%。

    2013年2月3日,总书记到元古堆村视察,慰问了老党员、贫困户马岗和全村群众,作出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总书记视察后,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编制完成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渭源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以脱贫攻坚统揽元古堆村各项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县、乡、村各级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3月份以来,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0773.08万元(其

    —1— 中财政投入资金7521.06万元,援助帮扶资金2267.62万元、群众自筹984.4万元),实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产业发展项目9个、公共事业项目5个。全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221户1098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户20人(2013年减贫92户499人,2014年减贫30户142人,2015年减贫88户404人,2016年减贫7户33人),贫困面由57.3%下降到1%。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其中,财产性收入356.29元,经营性收入2721.35元,工资性收入1707.75元,转移性收入1357.60元),比2012年增加4677.2元、增长76.1%,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5元,比2012年增加3615元、增长79.7%。2017年4月,在精准扶贫核查过程中,核查出因病回退贫困户2户9人。在6月份两项制度衔接动态调整后,新纳入低保户45户97人,一般户2户10人,全村现有未脱贫户53户136人,贫困面为7.1%。

    ——基础条件彻底改善。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先后完成混凝土护岸11.4公里,生态措施防护岸9.4公里,全村及周边河沟道得到全面治理;
    自来水实现447户农户全覆盖;
    完成机修梯田77亩,达到愿修尽修;
    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公里、0.4千伏线路7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硬化村社道路30.49公里,新建桥梁2座,村内所有道路全部完成硬化;
    建成集中安置区3

    —2— 个,安置农户130户,配套建设羊舍130栋,改造危旧房203户,危房基本消除;
    建成移动网络基站2处,全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推进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美丽乡村规划》,大力实施以‚五改‛、‚四通‛和整治‚五乱‛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210户农户住宅进行了风貌改造,购置压缩式垃圾清运车1台,手推垃圾车20辆、户用垃圾桶447个、公共垃圾箱85个,建成垃圾收集屋2座。坚持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投资132万元实施了元古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生态造林5900亩,营造乔木林750亩,实施退耕还林1194.3亩,建设封禁围栏10公里,青山绿水掩映红瓦白墙的美丽乡村景象初步形成。2016年,元古堆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富民产业多元发展。围绕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壮大肉羊养殖、马铃薯种薯、中药材、百合种植、劳务输转等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发展玛卡、竹柳、苗木繁育和梅花鹿、放养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工业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全村富民产业多元化发展。种植业方面,每年建成马铃薯原种种植基地1500亩,带动人均增收532元;
    建成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基

    —3— 地1000亩,参与农户350多户,人均增收742元;
    30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百合820亩,人均收入775元。栽植云杉、樟子松苗木350亩,速生竹柳120亩,参与农户160户。草牧业方面,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建成梅花鹿养殖圈舍2栋,梅花鹿饲养量达到230只;
    建成肉羊养殖小区4个140栋、规模养殖羊舍21栋,500立方米青贮氨化池2座,肉羊饲养量达到3600只。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全村320户农户以羊只、圈舍等入股企业(合作社)分红增加收入,每户年分红370—1000元。建成1万只以上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养殖点2个,发展养殖户46户,饲养量达到3.8万只,带动人均收入233元。其他产业方面,引导和组织输出劳务710人(次),劳务收入达257万元,人均收入1342元;
    引进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元古堆村建设百合产业园和贮藏气调库,已完成土地流转,即将启动建设。建成3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座,2016年并网发电,30户贫困户户均获得分红3000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2万元。同时,圣源公司在元古堆村大石头河规划建设扶贫创业旅游小镇,占地30亩的光伏产业园和果蔬采摘园正在建设,为元古堆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加强。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对元古堆小学进行了整体搬迁,改建教学点1个,新建幼儿园1所,新建教学及办公用房1210平方米。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4— 卫生室、金融代办点、体育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村民公共综合服务区,改造建设敬老院1处。全村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四年来,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甜、信心更足,全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存款38户。家族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新购置各类车辆98辆(其中轿车29辆、摩托车45辆)、电视机156台、冰箱(柜)78台。全村现有农用车(含装载机、双排座小货车)320辆、轿车36辆、摩托车350辆,电视机460台,冰箱(柜)162台,户均拥有移动电话2部以上。

    ——干群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实、基层政权更加巩固。农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致富能力、经营理念、市场观念不断提升,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提高。

    四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走在前‛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凝聚各方合力,落实最大责任,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振奋精神聚合力。元古堆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

    —5— 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将渭源县确定为直接联系县,为元古堆村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铎等省上领导先后到元古堆村调研,精心谋划指导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县委主要领导将元古堆村确定为联系帮扶村,组建由国务院扶贫办下派干部任队长,市、县、乡共计7名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派驻5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
    同时田家河乡选派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加强村级班子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保障作用。中央统战部、交通部、酒钢公司等30多个单位、企业倾力帮助和支持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形成了领导带头、单位牵手、干群联合、社会助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促进了人才、资金、项目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向元古堆村汇集。

    (二)规划引导明方向。县上积极与省市发改、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编制了元古堆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建设、设施畜牧业、村庄建设等专项规划,谋划全村重点建设项目40项,确保了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投入夯基础。围绕破解发展瓶颈,坚持‚项目

    —6— 跟着扶贫走‛的原则,建立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有效投入整合机制。四年来,集中整合财政、扶贫、信贷、企业、社会帮扶等各类资金10773.0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7521.06万元,援助帮扶资金2267.62万元、群众自筹984.4万元),全面加强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推进产业开发,形成了‚政府建基础、企业帮增收、社会办实事、群众齐参与‛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补齐了欠账短板,夯实了发展基础。

    (四)产业扶贫促增收。以减贫增收为核心任务,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探索总结出六种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是‚母畜寄养+农户分红‛模式,由甘肃神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40户贫困户入股羊只统一养殖,每户年分红1000元。由甘肃圣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带动115户五保户和一二类低保户养殖良种羊275只,已分红43520元,户均分红370多元。二是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采取技术入股、圈舍入股、羊只入股的方式,全村227户农户与科技特派员领办的良种羊繁育合作社建立产业发展共同体,合作社每年按20%分红,户均分红1000元。三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带动模式,实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全覆盖,累计投放个人类贷款54户27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为46户贫困户投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30万元,由圣源公司等4家企业(合作社)集中使用,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连续分红三年,每户年分红4000元。四是互助增信金融扶贫模式,由县财政投入20万元、江能集团公司捐

    —7— 赠100万元建立村级互助基金,按1:10的比例在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已为103户群众投放238.5万元产业贷款。五是土地入股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共建产业基地、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20户,发展百合、马铃薯种薯、苗木、玛卡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六是‚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联办经营实体模式,由圣源公司兴办经济实体,全村178户农户入股37.85万元,共分红31.33万元,户均累计分红1760元。

    (五)教育培训提能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扶持群众转变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元古堆村与福建蓉中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村党支部先后2次组织22名骨干青年到蓉中村参加小微企业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与此同时,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按照缺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技术的工作思路,进行‚菜单式‛精准培训,先后进行引导性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460多人(次),劳动就业技能鉴定146人,通过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了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自主发展意识,激活了群众脱贫致富‚原动力‛。

    (六)双联帮扶添活力。市委书记张令平将元古堆村作为自己的双联扶贫联系点,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联村联户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衔接‚双联‛单位市人民医院扩大

    —8— 联户范围,组织15名县级领导干部和22个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按照‚6532‛的联系标准(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联系6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户;
    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联系3户、其他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户)联系全村447户群众,实现‚一户一策一干部‛全覆盖帮扶联系。各级双联单位累计帮扶各类物资折合资金38.5万元,为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配置了办公设备和医疗器械,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市人民医院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并对因病、缺技术贫困户确定医务人员和农技干部精准结对,开展长期帮扶。实行县级领导责任联系、部门覆盖帮扶、乡村驻社包户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定期推进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七)党建引领强保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能人致富带动作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党建+致富能人‛,使党员能人引领发展致富,四年来,先后有13名党员创办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3家,全村88%的农户加入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能人刘海东创办的塑业编织厂,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能吸纳40多名贫困群众到厂务工,预计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党建+产业发展‛,使贫困群众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通过开展支部与企业(合作社)共建,分别与酒钢、神农、圣源、江能等4家公司党支部结成对子,在种植、养殖产业链上建立了2个党支

    —9— 部,探索出了‚支部+企业(合作社)+产业‛的产业扶贫模式。‚党建+双联帮扶‛,使各类社会帮扶力量聚合发力,村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组织各级干部、党员产业带头人等社会帮扶力量与精准扶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将社会帮扶力量凝聚在脱贫攻坚工作链上,实现了党建与双联行动、社会帮扶深度融合。‚党建+科技服务‛,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县上选派3名畜牧、建筑工程、机械制造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和2名农业专业的专技人才组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精准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科技宣传培训和成果转化, 先后争取引进农业项目3个,领办良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开展各类技术服务300多场次,真正将自己掌握的富民技术变成了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效益。

    (八)联动发展抓统筹。坚持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改善生产发展环境与培育富民产业同步部署,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行动、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全面小康引领、多维联动攻坚的新局面。同时,把元古堆村纳入田家河乡区域集中连片开发整体规划,推动元古堆村与香卜路村等周边村及田家河乡协同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了重点村引领、统筹区域扶贫的集约效应。

    虽然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市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不强,—10— 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特别是由于羊价回落、市场低迷,养殖业的增收推动效应没有完全显现。二是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还不够解放,加之致富技术缺乏,培训提高缓慢,群众自我发展致富能力不强。三是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群众参与日常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全面建成小康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突出产业开发、能力素质提升、党建保障等关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小康。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继续加大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校的合作力度,推动马铃薯种薯、百合、中医药、畜草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建成电子商务中心1 处,组织骨干青年发展网店10家以上,再建成3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二期工程,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

    —11— 步伐,建设温泉度假村、水上漂流、狩猎场等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闲观光景区。二是以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展示小康。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面完成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四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整治‚五乱‛(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改善村庄面貌。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实现农村庭院经济花果化,鼓励农户利用‚四旁‛、‚四荒‛地,种植绿色经济作物,提高绿化覆盖率;
    实现‚五有‛(有美观漂亮的房屋,有整洁卫生的厨房,有功能齐全的圈舍,有一个硬化院落,有星级农户标志)和‚五个一‛(有一个经济园,有一个指导产业,有一个劳动力转移,有一人参加技能培训,有一个明白人)目标。三是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小康。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不断完善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核心的救助制度,特别是对因灾害造成住房搬迁家庭、大病致贫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入学三大特困群体的救助,有效遏制‚因灾返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完善技防、人防、物防和社区矫治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四是以村民素质提

    —12— 升共建小康。加强对农民特别是村社干部、致富带头人、骨干青年的农业技术、职业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力争到2017年底把全村75%以上的适龄农民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技术的‚四有‛新型农民。五是以强化党的建设保障小康。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新农村。深入实施‚能人引领‛、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等活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农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会和谐的新风貌。

    —13—

    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四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大家创业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选择。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红光村位于海林镇西部 12 公里处,与 301 国道相邻,共有耕地面积 5917 亩,其中水田2253 亩,旱田 3687 亩,农业住户 320 户,农业人口 1500 人,2017 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 2户,边缘户 25 户,危房户 19 户。

    二、帮扶措施和成效按照《海林市扶贫领域问题自查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海扶组发〔2018〕2 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问题整改提高脱贫攻坚质效的实施方案》(海扶组发〔2018〕6 号)的通知要求,医院会同村“两委”班子一同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结合医院特点,为 2 户贫困户上门义诊和免费检查身体。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为 25 户边缘户和 19 户危房户建档,强化思想引导,强化脱贫自立自强意识,鼓励、扶持两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养牛产业增收。

    贫困户史兴产 61 岁,无儿无女,妻子 56 岁,为一级听力残疾,无劳动能力。家有耕地7 亩,年人均纯收入 3075 元。房屋为 c 级危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生活条件艰苦。海林镇政府投入 5000 元,市医院投入 6500 元,对其危房进行外墙保温,更换了房顶彩钢瓦和 24米彩钢杖墙。市医院又投入 1800 元对其房屋内进行粉刷,并用山砂铺垫了院里地面,改善了史兴产家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考虑到史兴产夫妻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发展养牛业,医院帮扶 3000 元、史兴产自筹 3000 元购买了 1 头小母牛,通过养牛产业增收,今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 5400 元。

    贫困户东野长宗 64 岁,妻子 61 岁。儿子 30 岁,患精神病(有低保),无劳动能力。常年口服药物治疗,发作期需住院治疗,年自付治疗费用约 1 万元。家有耕地 13 亩,原有母牛 1头,年人均纯收入 3089 元。考虑到东野长宗有养牛经验,医院帮助其发展养牛业,医院帮扶3450 元、东野长宗自筹 3000 元购买 1 头小母牛,力争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市医院投入1500 元对其房屋进行粉刷,并用山砂铺垫了院里地面,改善了生活环境,通过养牛产业增收,今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 8200。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xxx 共有相对贫困户为 136 户共 318 人(有劳动力贫困户 61 户共 235 人,无劳动力户 75户共 83 人)。截止目前 136 户 318 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其中有 133 户 307 人于 2019 年月份已脱贫退出,有 3 户 11 人在 2020 年 2 月份达出脱贫标准,正在申请退出。

    二、具体增收措施1、鼓励和引导务工促进增收,全镇共有 53 户 77 人通过务工促进增收;

    2、自主发展项目促进增收,有劳动力贫困户 61 户中有 57 户有自主发展项目(养殖和种植)促进增收;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增收,依托旧城雾山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种植旱地西洋菜 120 亩,参与入股贫困户菜有 31 户,每户每年增收 4000 元以上;

    4、通过县统筹资金入股县小水电,年终资产收益增收,每人每年 400 元。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8 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精准扶贫文件精神,借助政策和自身条件,开展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村 2018 年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禄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46 户 76 人,2014、2015 年退出户 10 户,2016 年脱贫户 13户,2017 年脱贫户 4 户,2018 年预脱贫户 9 户,经过今年以来,全村根据市、镇两级脱贫攻坚工作总部署,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走好扶贫每一步指导思想,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贫措施。我村坚持党组织书记抓扶贫,驻村工作对指导扶贫工作的方针,明确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工要求,特别是关乎扶贫工作质量的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危房改造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保险等工作,明确各村干部的分工任务,将扶贫开发作为全村当前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扶贫措施和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我村加强组织纪律管理,对于上级所传达的文件、会议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集中讨论,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按质按量的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为贫困户实现脱贫创造条件。

    二、加强和后盾单位的沟通,开展结对帮扶。我村共有后盾帮扶单位 5 个,帮扶人 30人,通过构建后盾单位、镇联村干部、村三委干部、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抓建好一户一档,做好一户一策、评估好一户一动态三个环节,凝聚扶贫攻坚合力。在日常的扶贫工作中,积极与帮扶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将上级的政策告知帮扶人,并协助帮扶人向贫困户传达,确保扶贫政策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让贫困户能够享受应得的扶贫政策。同时,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我村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帮扶人进行培训。其中集中式的大型培训会 4 次,前往后盾单位逐一培训 30 次,通过培训会的举办,让帮扶人能够不断熟悉扶贫政策,并切实提高了扶贫业务知识水平。

    三、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面貌助力脱贫攻坚。2018 年,禄全村仅仅围绕贫困户脱贫户标准的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级申请,于 2018 年 10 月份

    开工建设了桥头屯到红珠岭篮球场支线、土贵屯到风满岭的水泥路,并已于 11 月中旬全部完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于今年 7 月份开工建设的木浦屯移民公共活动中心已经完成了主体建设,预计 2019 年春节前便可完工投入使用。同时禄全村的改厨改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该项旨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优先照顾贫困户,目前已经有 7 户贫困户领取了物资,并安装完毕,全村完成改厨改厕的农户已达 55 户。

    四、通过产业“以奖代补”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动力,2018 年,我村共有 15 户贫困户申请产业“以奖代补”,共获得补助 20625 元,通过这一政策,确保了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户的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五,加大基本保障,确保三保障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针对部分村贫困户为丧失劳动力或因病致贫,禄全村积极落实好新农合、大病救助、民政临时救助等惠农民生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同时,对符合办理特困供养的贫困户,及时帮助他们办理,让特困供养人员能够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六、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动力,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积极调整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盘活村现有集体资产,通过入股源安堂,获得 1300 元的村集体经济“第一桶金”,最大化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在改厨改厕工作中,通过企业和合作社的合作,让合作社参与到改厨改厕项目,使得合作社如期完成了 2 万元收入的任务。下一步,我村将以这些资金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本,通过将资金和现有的土地产权资源相结合,和企业合作,积极引进项目,为我村脱贫攻坚助力,争取 2019 年能够为贫困户实现更为明显的增收,让项目的银镜为我村面貌的改变贡献应有的力量。

    七、开展脱贫“双认定”工作和信息核对工作。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禄全村工作队通过入户核验,9 户 31 人“八有一超”情况全部达标,并召开评议会,确定我村 2018年脱贫户 9 户 31 人。在对扶贫手册的信息核对工作中,禄全村工作队和帮扶人一起,对扶贫手册的每一项内容进行仔细核对,共发现错误信息 60 多条,并逐一和信息员在扶贫系统上修改,确保扶贫信息“四个一致”,经过多次核对,我村的扶贫信息在 11 月 29 日前全部录入核对完毕,在镇党委的再次核查“双认定”表中,我村没有出现一个问题数据。11 月份的“双认定”工作和信息核对工作,为 12 月的扶贫考评打下了良好基础。

    八、存在问题1、特色产业发展仍没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同时特色产业的发展也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

    2、贫困户的“等、要、靠”思想仍然存在,部分贫困户不愿外出务工,对自己的现状过于满足,在扶贫工作中,一些贫困户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完成资产清查核查工作后,积极整合全村土地资源,优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引进规模化的特色产业,为贫困户的增收致富增添动力。2、加强贫困户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我村将继续加强贫困户的扶志教育,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同时,借助上级的技能培训班,积极鼓励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学有所成,真正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走上致富之路。

    推荐访问:精准 扶贫 情况汇报 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四篇) 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四篇) 精准扶贫措施落实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