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30日 17:39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种子企业发展前景(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11-18 11:4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子企业发展前景(3篇),供大家参考。

    种子企业发展前景(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种子企业的发展前景篇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企业大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然而,我国家族人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在幼稚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我国较早成立的民或企业,现在多数已经走完创业阶段——在该阶段,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了两件事: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现阶段,相对于资本资源和业务资源,民营企业必须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否则,就很难跨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全面系统管理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暴露出来的主要管理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阶段导致的全面系统管理问题的根源

    1、企业文化落后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昼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沙民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普遍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相错位,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1)企业文化短视行为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情化特色,企业主一切和赤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及家庭聚敛财款。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另外,民营企业家由于素质有限,无意识提升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企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个人崇拜,企业决策层显现一言堂,决策层职能失效。

    (2)企业文化的缺学行为

    民营企业员工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相比,缺少培训学习机会,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与现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机制脱节,这样造成经营管理者因缺乏知识致使信心不足,决策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新变化,同时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随之下降。在管理人员增升领导管理能力的同时,专业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需要区分管理人力资源与业务专业精熟资源开发培养能力。

    (3)企业文化的轻才行为

    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家族企业,其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唯亲,不能做到唯贤是举,很多有抱负有才能的新鲜血液不得不以跳槽来寻找自己新的落脚点。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随机性、亲情化,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只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很多中级管理领导人员,不能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打压和限制有能力的员工,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心存维持自己利益,影响了企业用人的基本观念,阻碍了企业发展前进的道路。

    (4)组织机构未能深入开展工作

    在组织机构规模和建立上,模仿其他行进企业建立的职能部门,但各部门职能不清,岗位职责不细,工作程序混乱,产生了工作推委,组织机构庸肿,不能充分认识和发展部门效能,工作上未能深入细化,专来人员与信息资讯缺乏,过于片面强调用人专业水平或一人多职一个多能的错误理念,影响了企业管理上的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确立正确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海尔的奋斗目标: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消费者的第一联想。(《首席执行官》)

    美国的企业管理有句名言: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

    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民营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另外要做到诚实守信,竭诚为消费者服务。弃旧除陈,以产品质量为主地,增强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2)重视企业家庭素质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企业文化塑造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文化倡导民主决策和学习精神。前者保证决策的正确,后者则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张瑞敏说:优秀的领导得可以具体不同的风格,但不同的风格背后蕴藏首一个共同的物质——激励和促动他人。

    (3)提倡不断学习全员参与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至,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
    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意识,使工作效率直接挂钩;
    要不断

    培训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真正地感受到企业以于他和他对于企业都同等的重要,不断增强员工工作努力程度。

    马洛斯原理:人有五种需求,且五种需求是不断递增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系统的管理有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过程改进需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培训。

    如:海尔集团重视员工素质提高,他们制定了5年教育计划和计划,实行全员培训,组织36次近千人的培训班,参加全国质量管理考试有913人获得了合格证书,公司成立了32个学习小组,取得了38项成果。海尔集团推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项目的目标,是以提升品质质量为主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利用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提升组织的业务流程能力。自2005年5月起,海尔己在全集团形成了608个“六西格玛”项目小组,己推进到产品开发、采购、制造、生产、服务的每个节点。(六西格玛:无论是产品帛还是在服务方面的缺陷或暇疵都低于百万分之四)

    20世纪是发展变革的世纪。社会资源从掌握土地就能掌握财富,延伸到机器变革,掌握生产机器就拥有财富,再延伸到电器革命。这是人类的三大变革。前50年是科技学革命,后50年是技术革命。1900年是钢铁,20年代是汽车,30年代是航空,40年代是电子,50年代是原子能,60年代是石油化工,70年代是半导体,80年代是pc机,90年代是互联网。差不多十年一次,这些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和财富。

    21世纪企业处于多变、剧变、快变的时代。

    经济学家称:世界点仓有一种变化是不变的——变化是不变的。

    商场志战场:胜者无常道。

    成功企业标准:一个领袖、一个品牌、一套模式。

    那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

    老子曰:天下大事,皆作于细;
    天下难事,皆作于易。

    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三个阶段逐一递进,短期目标是中、长期目标的基石,中、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思想。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照搬或模仿了一套包括人力资源机制的管理模式。在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时,一方面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一方面又陷于对于细节问题的忽略。从而产生出阻碍企业发展的链锁反应,在管理上失去有效控制。

    例如,某企业在招工用工环节,要求新员工参加入职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看似优秀的培训模式,并不能使新员工从内心接受企

    业文化,只进行了培训的过程,却被忽略了培训的结果。搬运工在作搬运、存储、防护工作时,违反规定摔打产品、超高码放增长企业成本费用;
    在工厂内严禁吸烟,但在隐蔽处依旧有星星之火,增加了火灾隐患,这些看起来都是无关痛痒的细微小事吗?如果说这是一线工人的陋习,那么在高层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就不容忽视。人力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泛泛制定考核项目,起不到测量的结果,这些考核成绩都是上一级主管直接填写,既不准确也不真实,无法客观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整改工作。《一枚马掌钉》的故事经常作为培训的典范材料,又有多少人去注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呢?

    国际商超巨头家乐福关于人力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和培训他人的必要。

    那么,企业应如何去制定目标策略呢?

    企业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环节上建立各阶段目标。

    首先,要以重视顾客角度出发。顾客和其它亲关方满意不满意的信息监视是评价企业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顾客的忠诚度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有项调查表明,每一个投诉顾客后面有26个保持沉默的不满意顾客,这26个人会对10名亲友造成潜在力量意识暗示表示不满,这10名亲友有33%机会把不满意信息传递给另外20个人。现代企业逐步认识到“顾客满意”就是经营。

    ibm公司名言:花大量时间让顾客满意。

    摩托罗拉公司:以公平的价格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顾客满意。

    海尔人认为:现代企业间竞争已由过去的直接市场竞争转向顾客竞争。

    其次,企业决策层作用。

    民营企业往往是一言堂,企业主的意愿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高指示,而忽略决策层的作用。前文提及企业受自身文化素质、能力限制,所作决策未必适应企业良性发展。

    决策层要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和发展方向,他们还应创造和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再次,兵随将转,无不用之材。

    发挥员工能力性,决策层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企业各个角度和环节都依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改进。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措施。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越来越满意,更加积极提高个人发展。

    最后,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不仅仅是去学习,而是要如何才能深入理解其内在意义,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管理的系统方法是企业必修的课程,而质量的重要性,又极外显现出来。企业忽视质量问题无疑是在自杀。在管理中,将质量管理作为大系统,各个过程环节加以识别,并参与其中,建立各部门的系统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自素养和市场竞争能力,利于企业良性长远发展。

    种子企业的发展前景篇二

    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不难想象,种子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更不难想象,“制高点”就有一堆人去争抢;
    接着不难想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种业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良种有力推动粮食增产

    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40%

    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的提升为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搜集保存了39.2万份资源,为育种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九五”以来,国家利用种子工程建设了26种作物100个育种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创制了1万多份具有应用价值的育种材料,启动了转基因重大专项、行业科技专项和36种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主要农作物的育种研发能力。

    近十年来,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近1500个,授权新品种保护2595件,新品种更新更换了2—3次,良种覆盖率由“八五”期末的80%提高到95%以上,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

    良种结硕果。在粮食主产区和西北、西南、华南制种优势区建设相对稳定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58个,推动商品种子繁育生产能力由100亿斤提升到160亿斤,商品种子供应率由90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商品供种率达到100%。小麦由农民自留种发展到60%的商品供种,小麦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种子企业“多小弱”

    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前十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

    近年来,种子企业产权多元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由2001年的1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90多家。种业前50强企业的种子经营额由2001年30多亿元提高到目前140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5%提高到25%以上。其中,隆平高科的销售额已接近10亿元,德农种业的玉米种子销售量已占全国玉米市场份额的9%。种子市场价值从2001年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多亿元,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

    然而,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尚属“初级阶段”,企业发展“多小弱”。

    多: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共8700多家,而美国仅1100多家,印度600多家。

    小:我国前十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美国前20家种子企业垄断了其70%的市场,登海、隆平、敦煌、德农、丰乐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1/15。

    弱:品种是企业的核心力,而我国种业的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严重脱节。目前我国99%的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最具研发能力之一的登海种业每年科研投入仅2000万元左右,而美国先锋公司年研发投入达数亿美元。

    造成种子企业“多小弱”的原因,一是种子企业进入市场不足10年,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二是现有育种资源和人才多集中

    在公共科研单位,对企业的育种创新支持不够。三是绝大多数种子企业没有自主品种,侵权行为严重,挤占了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发展空间。

    “单位育种”五大问题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品种选育水平相比,我国的品种选育水平要落后20—30年

    受资源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技术路线单

    一、方法落后,以及育种目标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等因素影响,多数作物育种创新能力不强,品种抗逆性弱、商品品质不高、同质化严重。

    我国88%的农作物杂交品种由科研教学单位选育,而“单位育种”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基础性研究薄弱。目前80%左右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到商业化育种等应用研究,而种质资源改良、育种方法、技术创新以及常规作物育种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薄弱。

    二是商业化育种集成度低。目前品种研发的项目资源、材料资源和人才资源过于分散,品种研发多以课题组式的育种方式,在育种效率和效果上难以与国外大企业工厂化、团队式的育种方式相比。

    三是评价体系不科学。现行科研评价机制的导向是,科学研究主要以品种审定、发表论文为目的。导致科研工作者热衷于“短、平、快”,导致品种“多、乱、杂”,突破性品种少。

    四是产学研脱节。少部分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开始商业化品种选育,但企业在获得育种优势资源和国家投资、稳定人才队伍等方面处于劣势。加之公共财政投入科研单位搞商业化育种,和企业育种进行不公平竞争,影响了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

    五是科研办企业有缺陷。科研单位利用公共财政投资选育出品种后,自己办企业经营,或是将品种转让给一家甚至多家企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据中国农科院农经所调查,目前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注册了3000多家种子公司,多数科研单位办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其行政经费不足,不是为了壮大产业,很难成为推动种业发展的主力军。

    外资正向源头进军

    通过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多种形式,大量搜集、改良我国优异资源

    从90年代开始,外资逐步进入我国种业,对丰富我国农作物品种、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经过一段“潜伏”之后,目前外资进入呈快速发展势头,我国种业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外商投资设立的农作物种子企业共有35个,其中经营玉米种子的5个、蔬菜花卉种子26个。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投资重点由园艺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
    二是投资环节由生产经营向科研育种延伸;
    三是投资形式由合资向并购发展;
    四是投资布局由城市向主产区推进。

    美国先锋公司现已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建立了3家种子企业。其选育的“先玉335”玉米品种以脱水快、丰产性好和谷物收购价格好的优势,仅用3年时间就迅速成为我国第三大玉米品种,2009年种植面积达1900万亩。此外,孟山都、先锋、先正达、利玛格兰和拜耳等外资企业与我国科研单位合作,通过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多种形式,大量搜集、改良我国优异资源,试图从源头上控制我国种业。

    (信息来源:中研网)

    种子企业的发展前景篇三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谈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之前,首先交代一下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吧?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又是如何发展的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这正是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

    据我所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才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1999年—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1%、16.1%和21%,呈明显上升势头。

    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
    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近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长,产业份额逐渐扩大。

    其次,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
    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再者,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也逐步完善,这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

    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最后,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第三方物流业迎来“春天”。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尽管如此,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是第三方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服务成本较高。据调查,第三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对于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主要会考虑成本与服务质量这两个因素。只有当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成本低于企业自主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独特服务企业自身难以做到时,企业才会选择采用第三方物流。而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讲,要做到成本低于企业自主物流,其关键是在于发挥出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和规模效应,将多个企业的多样化、小批量的物流事务化零为整集合成一定规模的业务进行操作,才能实际降低成本。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自身实力不够强大,还不能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和较低的价格。

    二是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相当普遍,单一的服务项目还居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只能提供单一项目的物流服务,不能帮助企业设计完整的供应链流程。客户所需的物流服务要选择至少两家多至十几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完成;
    而且服务功能也停留在物品储存、运输配送这些传统项目上,与其相关的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提供的不多。

    三是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
    而且物流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较少,而且没有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标准。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物流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不能和客户全面共享信息资源,严重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第三方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
    尚未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
    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无法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虽然物流从业人员已初具规模,但水平较低,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物流知识普及水平较低,许多人仍认为物流只是提供运输、仓储等简单服务。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和竞争力,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同时,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第三方物流产业也不可避免。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整体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第三方物流产业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升第三方物流水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一是加强物流服务的管理创新。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认清形势,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以顾客为核心,超越传统功能性物流服务的辖区,为其量身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二是完善物流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不断完善其物流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分配企业内部的资源,以获得企业大客户的亲睐,树立良好的高科技 物流企业的形象,让企业与客户间实现无缝连接,以便更好地服务 客户,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三是提供多样化物流服务,加强物流服务的灵活性物流服务的灵活性是指那些处理顾客差异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也就是针对不同顾客群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个性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 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广泛开展物流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满足 不同客户的要求。

    四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中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五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装备、技术、资金上有差距,物流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也要建立富有激励性的薪酬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

    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物流服务需求者、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共同协作,才能保证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的发展。

    同时祝愿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健.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 张大成.现代物流企业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3] 魏农建.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m].化学工业出版社.[4] 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访问:发展前景 种子 企业 种子企业发展前景(3篇) 种子企业的发展前景(三篇) 种子企业发展现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