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20日 21:17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十九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11-22 17:3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十九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十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 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  连绵高峻   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   浩大湍急  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  清荣峻茂    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   凄清寂静    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可从动、静方面写;
    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
    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
    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   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   动    静   俯视    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
    “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    凄     热爱    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 群山图  连绵高峻   雄壮美   正面  侧面

    夏水图   浩大湍急  奔放美                      热爱

    水 {  春冬图  清荣峻茂  清幽美  动 静  俯 仰 --趣

    深秋图   凄清寂静  凄婉美--凄                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蔡立红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二

    赖艺 廉江市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 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 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2、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2、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2、品位语言的精妙。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

    夏水有什么特征 ---

    春冬景色如何 ---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1‘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2、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板书设计

    怎样的山 ------- 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 ------- 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 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 凄凉、肃杀

    赖艺

    [三峡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教学反思: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
    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想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四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

    6、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

    7、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2、品位语言的精妙。

    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5、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6、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积累文言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强调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的欣赏之情。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释疑。

    3.课内安排一课时

    4.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5.学法指导: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落实《新课程标准》

    精神想象导入

    发挥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峡情景。引入课题,组织学生交流。

    “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方法,试读,评价,修正,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疏通文意

    词汇积累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归纳总结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词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理解成诵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力争当堂成诵。

    鼓励学生背诵文言名篇。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作业

    搜集阅读三峡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七

    【创意说明】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共同探究: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写山,突出山高峡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侧面映衬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八

    一、课 题:

    人教版义务教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五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3、通过与他人合作,能够进行歌表演。

    三、教材分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xx xx x x

    x x x 0 的节奏型基本上贯穿了全曲,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变换拍的准确掌握。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进行歌表演。

    六、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资料片、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江的名字是什么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长江呢?可你们知道文明于世的三峡工程是在哪里建设的吗?

    2、简介三峡及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的。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三峡工程能够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发电、防洪、发展旅游业。

    (二)学唱歌曲

    1、导语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一想住在三峡附近的人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三峡的小朋友对三峡工程的热爱吧!

    2、听歌曲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向人们述说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随师轻声的哼唱歌曲。(强调变换拍时值的准确掌握)

    (2)师生接龙唱歌曲。(师生相互交换)

    (3)学生随师的琴声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讨论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三峡孩子对三峡的热爱呢?(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2)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设计领唱与齐唱

    讨论怎样设计歌曲的领唱与齐唱,并演唱。

    (五)创编表演

    学生自主分组,进歌曲的创编表演。(伴奏组、演唱组、舞蹈组)

    (六)小结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吧!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九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绘之景、所蕴之情及作者绘景、蕴情的行文思路。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好。激发学生一览三峡之热情。

    三、教学流程

    (一)造境,搭建沟通的平台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说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本课导语设计从“峡”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对话点

    1、请学生读第一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峡之山的连绵与高耸,补充《宜都记》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的语句来对比印证,加深学生对三峡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导学生接着读第二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峡夏水的迅疾与奔放,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虚。)

    3、引领学生继续品读第三、四段春冬三峡奇丽景色的特点。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细节处

    1、回归语言品三峡

    (1)我们刚才跟随郦道元先生领略了三峡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试想一下: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认真读文章三、四两段。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飞漱(shù)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学生相互质疑。

    7、教师范读

    8、学生齐读。

    9、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教师布置作业

    8、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一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 〕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如右)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  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二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揣摩作者笔法之精妙,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材简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分明 。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①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句。

    ②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 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 属引凄异(连续;
    延长)

    ⒀林寒涧肃(寂静) ⒁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

    三、精读课文,品析探究

    1、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师:作者是如何写山的呢?

    【注】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3、师:作者是如何写水的.呢?

    【注】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什么来写的?

    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应用什么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4、师:同学们,三峡很美,你能用“三峡的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山美,水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5、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注】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 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话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比较欣赏,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师:《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注】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
    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师: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象未来的三峡美景。与文中的三峡进行比较欣赏。

    4、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写山:连绵高耸(静)

    写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仔细品味,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延伸”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自我批注与诵读,感受三峡秋天独特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创设情境,铺垫美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通过刚才的资料交流,你对长江,对三峡了解多少呢?

    3、汇报交流。

    4、引出课题。是啊,三峡群峰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但你们可曾想到,区区一个三峡,古往今来,关于她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如果把这些诗作一公里一公里地铺展开去,那么每一公里的峡江就有诗作近百首!三峡到底有何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古今如此多的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著名作家方纪先生,领略他笔下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5、这是第14课,右上方的米字号表示什么呢?(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是的,略读课文就是要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阅读,尽量自己读懂文章。文中的阅读提示可是咱们阅读的好帮手,请同学们把阅读提示再好好默读一遍,看看它告诉我们哪些阅读本课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如何把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方式的不同,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容易被遗忘的一个重点。提醒学生认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比较略读与精读课文之间学习方式的不同,引导他们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二、自主表达,感知美

    1、自由读文,结合课前预习,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生自由读文,思考。

    3、汇报交流。

    4、三峡的秋天给你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美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美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板书:时间顺序)

    (师引说)是的,课文先点出了三峡秋天已经来临,然后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顺序写三峡的景物。看来写作顺序对于一篇文章至关重要。(引导看黑板上学生的板书)看看这些特点分别是写哪个时间的?

    5、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入手,珍重学生对课文、对三峡秋天的直觉感受。在学生汇报时请他们选择一两个文中或者自己想到的词语,概括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什么呢?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会被打开,许多书本中没有的词语充满课堂,教师同时相机让他们简单说说理由,并让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这样既拓展了文本内涵,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三、批注感悟,欣赏美

    1、这么丰富的三峡秋天的美景,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绝好的画卷。你最喜欢课文描写三峡秋天的哪些段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再把它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好吗?

    2、生自由练读,小组交流。

    3、集中交流,品读赏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精彩句段。教师先集中指导一段,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同时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及句子,把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带领学生陶醉在三峡秋天的美妙与神奇之中。】

    四、交流感悟,创造美

    1、刚才,我们跟随着方纪先生领略着三峡秋天这么丰富的美,真让我们陶醉了。昨天,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文章如诗的语言再一次感染,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想听听吗?

    师诵读小诗: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绿的叶 黄的果

    还有那 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

    2、现在老师也要请你们这些小诗人亮亮相啦!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你能用上的就用上,把你眼中三峡的秋天用诗歌表达出来,能说几句就几句,好吗?自己先试试吧。

    3、生自由准备。

    4、集中交流。

    5、小结:多美的语言啊!同学们回家之后不妨把这些串在一起,再修改修改,相信就是一首描写《三峡之秋》的好诗。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课末引入诗歌试写,旨在引导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五、课外链接,拓展美

    总结延伸:方纪先生的《三峡之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三峡秋天的美丽画卷。同学们回家后,好好读读课文,把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积累下来,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读读写三峡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余秋雨先生的《三峡》等都是非常精彩的。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刀砍剑劈”、“嘶鸣吼叫”、“撕咬崖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5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4、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三峡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并背诵2——5自然段。

    教学准备:

    《船过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导入课文。

    2、复习回顾。

    二、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一)揭示中心,欣赏激情

    1、课件显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2、齐读中心句。

    3、欣赏三峡风光。

    4、学生谈感受。

    (二)品读“山奇”,渗透学法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反馈。

    (1)随机点拨: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写出了山陡;
    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写出了山高;
    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写出了山有模样多。

    (2)指导朗读。

    3、分析段落结构,明确学习方法。

    (1)分析段落结构。

    (2)明确学习方法。

    (三)学法迁移,自学“水急”、“船险”。

    1、独立或小组合作选择学习。

    2、反馈。(教学顺序由生反馈而定)

    (1)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三峡的“水急”或者“船险”?

    (2) 思维训练。

    (3) 指导朗读。

    (四)再读中心句,情感升华。

    1、齐读,指名读,评比读。

    2、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发挥。

    三、积累词句,指导背诵。

    1、明确背诵方法。

    2、齐背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布置任务。(课件显示“露一手”:播音员——读出三峡的美;
    小画家——画出三峡的特点;
    导游——解说三峡风光。)

    2、学生自主训练。

    3、反馈。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明确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的句式去赞美一个或几个地方。(课件显示中心句)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

    六、课外作业

    (课件显示)自助餐:

    1、搜集有关三峡资料;

    2、回家当一回导游;

    3、为宣传三峡或家乡桃渚风光写几条广告语或作一首诗。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可从动、静方面写;
    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
    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
    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
    “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八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歌曲,引领学生感受西部粗狂、纯朴的音乐特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歌曲演唱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视谱的锻炼,并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歌曲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
    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三峡的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设计意图: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会唱的、并和新课内容相关主题歌曲做为导入歌曲,能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复听,达到进一步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按节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体验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美,同时解决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设计意图:以激励尊重学生为前提,使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到歌曲学习中】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态度得到老师的尊重,价值观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9、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师总结下课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篇十九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
    那么现代作家刘白羽于1960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二、解题与作者:

    1、解题:

    (1)《长江三峡》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

    2、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范读课文

    点击字音:见思考与练习一

    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zǐ)归万仞(rèn)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yù)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上午(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四、小结作业

    识记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文本研读:

    1、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
    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课文总结: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c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第2节,回答问题:

    1、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勾勒这种特点。

    明确:江随壁转

    2、第2节中写船进入瞿塘峡后的情景,作者先写“江随壁转”,再引述杜甫诗句和民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随壁转”一词写出江流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先写“江随壁转”,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轮廓,让读者对瞿塘峡的景观有一个总的印象;
    接着引述杜甫的诗句和民谣,极言瞿塘峡的险恶;
    下面才接着对瞿塘峡展开正面描写。这样写,可让读者未见其形势,先闻其威名,有先声夺人之意。

    “江随壁转”一词写出了两岸高山夹峙,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3、文中交代滟滪堆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为什么“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明确:滟滪堆这黑色巨礁虽已炸掉,但因为这段江流特别狭窄(“像一道闸门”)、曲折(“江随壁转”),水下还有其它暗礁,所以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4、文中“雷霆万钧”与“涛如雷鸣”可以调换吗?请简述理由。

    明确:“雷霆万钧”着重写水势,“涛如雷鸣”着重写水声,二者不可以调换。

    (二)阅读课文第8节,回答问题:

    1、文中“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一句里“这”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明确:“这”指代一道河流。“它”指代香溪。

    2、“兵书宝剑峡”有哪两个特点?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长”,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
    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条窄巷”。

    3、本段的线索清晰,写了五处三峡的处所地点,请一一写出来。

    明确:秭归、泄滩、香溪、兵书宝剑峡、青滩

    4、段末“船上的同志”说的一番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青滩地形复杂,需要当地人领航。

    五、课堂总结: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它不像一般山水游记写景物的“各自特点”,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来写三峡的共同的美——雄伟而瑰丽,来写它的壮美与优美的映衬美,和谐美。从文中点出“壮观”、“壮美”看,作者突出三峡的壮美是明显的;
    从文中写“色彩”用墨如泼、写西陵峡以优美传说作替补看,作者强调三峡优美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刚有柔,雄伟而瑰丽,这就是《长江三峡》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主旋律,就能准确地欣赏这一曲歌颂祖国壮丽江山的交响乐章!

    六、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的有关练习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十九篇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十九篇)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十九篇)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