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9日 20:44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朗读美学在有声语言传播中的运用与实现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1-24 17:30:07

    陈聪 祁博 李哲

    关键词:朗读美学;
    审美价值;
    电视新闻;
    播音主持;
    有声语言

    张颂所著《朗读美学》中对新闻有声语言传播的特点概括为:表达的难度最大,听者的要求最严,审美的维度最高,美感的推力最弱。的确,有声语言传播作为语言传播艺术的一种,不仅需要发挥实际的社会作用,其审美功能也不容忽视。有声语言传播所研究的重要领域是“有声语言”。它将“新闻性”作为立根之本,同时其“艺术性”又不可或缺,将“语言”作为创作载体,又通过“文学”的熏陶和感染来提升其品味,夯实文化的根基,最终再结合“哲学”上升到“美学”的高度。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及在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所以,运用美学理论实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有效传播不仅是追求审美价值的需要,更是促进媒体融合的必然要求。

    筆者认为,在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这一有声语言传播活动中,应遵循语言规范、内容准确、表达自如的创作原则,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的朗读美感,完成了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这一实践活动从部分到整体的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

    朗读美学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的体现

    语言规范

    近年来“文化自信”一直成为热词,而媒体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记录者,这就要求我们留下文化的印记,树立文化的标准。作为新时代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应该去树立中国语言的审美范例。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播音语言的规范性,播音主持语言特点是老一辈播音主持工作者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发展中形成的理念与积累的经验,是语言表达的独特样态。拿新闻节目来说,同样一则新闻经过播音主持工作者与不同人的表达,受众会有不同感觉,因为播音主持工作者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政策、新闻的背景和宣传的目的,传达党和国家政策的声音是清晰规范的。不仅如此,播音主持语言具有独特的创作规律,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运用,能够让受众从新闻中获取信息,从综艺节目中感染动情,在解说中身临其境。

    在播音主持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现在很多节目主持人为了接地气,往往使用“大白话”甚至一些很粗俗的语言,好像越是这样越能贴近受众,其实不然。中国的语言非常多元化,既有各地区口音不同的方言也有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中国语言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特定的表达方式,根据节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让今天的表达为明天的受众展示文化的印记,提供审美的典范。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播音主持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传达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那么如何传达出这种自信,笔者认为这个自信一定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实在在去表达,表达出更多的自信需要严谨的语言,来增添播音语言的美感。

    内容准确

    新闻是客观的,有视角的。新闻播音占据了有声语言传播的“半壁江山”,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网络自媒体上发布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信息,这导致假新闻事件时有发生,但传播主体作为有声语言话语权的持有者,信息的真与假、事件的是与非、事实的善与恶、主人公的美与丑都需要传播主体自身去辨析。

    “美”是建立在准确之上的,如果传播内容不实,那么美也无从谈起。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传播主体既把控着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受制于传播要求,扮演着新闻工作者和语言传播者两种角色,也肩负着“澄清谬误”的重任,所以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保证“零失误”,任何把关不严的行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准确不只是文稿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准确,也包括基调、情感等方面的准确。作为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在钻研业务、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还应该增加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电视媒体人的社会价值。

    表达自如

    “自如”是在新闻播音主持中对传播主体的状态要求,摒弃“播音腔”的僵化表达方式,为不同类型的稿件赋予不同类型的话语样式,赋予新闻更鲜活的生命力,增加感染力和带动性。播音员主持人在直播中要排除一切心理负担和其他影响播音创作的外部因素,找到合适的状态去进行有声语言传播。

    中国正在日益强大,如今我们的表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亲和力,尽管随着媒体融合趋势更加凸显,很多媒体也在尝试改文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媒体和受众之间那一层隔阂并没有完全被打破。有很多受众会有这样的感觉:今天看了一期新闻节目,知道内容很重要,但是没有完全真正看懂。这就说明传播还没有达到完全有效。而破除这一层隔阂不仅仅在于主持人多一些微笑或者降低一些声调,而是要在语言表达当中增强传播的有效性,让受众只要一听就能明白,从而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动人”,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每期节目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增强传播的有效性,让受众能接收到有效信息,进而为其提供精神指引,最终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这是所有播音主持工作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电视新闻有声语言传播中实现审美价值的路径

    感性:让新闻更有温度

    新闻这一体裁相较于评论、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果播音主持人没有感性思维,就无法做到新闻的有效传播。换句话讲,“语言感觉”与文本不匹配就无法让受众听懂。

    张颂指出:“在新闻报道上的媒介较量,永无宁日,已经和正在成为媒介竞争的主战场。就像一条河,日夜奔流,千姿百态,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它本体的各个部分,并以自己的视角、思路形成文本,赋予它或轻或重的分量,给予报道。”这足以说明了感性表达的重要性。

    试举一则有关甘肃兰州交警接力救助重症新生儿的新闻:

    “近日,甘肃兰州一名出生仅一天的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情况危急,急需转院。兰州交警横跨三区共同协力,让原本需要50分钟的车程,仅用20分钟就顺利到达,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兰州市西固区一名出生一天的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情况危急,需立即将婴儿和一台500斤重的新生儿转运系统,一起由西固区医院转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而此时正值中午下班高峰期,路面车流量大交通拥堵,情急之下,患儿家人求助兰州交警。

    接到求助之后,兰州交警指挥中心立刻下达指令,由多个交警大队共同接力,一路拉响警笛,为患儿打通一条生命通道。20分钟后,患儿被安全送达抢救室,经抢救,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危险。”

    从导语到正文,这则新闻短短308字,叙述、描写、画面、声音兼具,不仅对客观事实进行了叙述,更对兰州交警争分夺秒救助的细节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的态度有了传播者主观情感的抒发。播音员通过语速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循环往复传达出“生活中原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的社会理念,从而感染受众。

    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传播者要突出对文稿的理解,做到“有感而发”,将感性化作为具体的语言表达,通过在表达过程中的感性差异使语言情声和谐、形神兼备,使观众身临其境。

    知性:让是非更有判断

    知性判断是对语言目标行为的主观确认,无论是任何节目的文稿或选题,传播主体在準备稿件过程的同时势必伴随着对稿件内容的知性判断,其表现在对事实内容、事实意义、话语结构、情感调动、表达方式这五方面的确认。

    任何文稿在话筒前、镜头前必然有其“不可不说”的深刻意义,传播主体只有将这层“不可不说”意义挖掘出来并通过有声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才能彰显新闻作为有声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生命力。此外,任何稿件中所要传递的事实和意义都需要传播主体调动情感,运用播音主持创作方法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知性判断的力度就表现在对情感的具体化上。在这其中,无论是情感的抒发还是分寸的拿捏,抑或是语气节奏或表情神态的变化都要根据新闻的文本内容来决定。最后传播者对新闻背景、时代精神、大众心理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将这些因素用于正确的创作表达中。

    理性:让语言更加规范

    理性是指人们对人、事、物、理做出判断、推理的思维运动。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语言规范不单单是指普通话标准,更多的是指语言符合时代和社会、内容与形式、逻辑和形象的定位。首先,有效传播的实现途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播主体和接收主体的互相吸引和互相认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由于国情、省情的变化都影响着传播主体处理有声语言的方式方法。其次,确定话语样式和话语样态是传播主体的内在素养,除此之外不为文稿所限,灵活运用语言处理技巧打开创作思路也是衡量一位传播主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有声语言的感性使得传播内容更加具体化,知性使得内容更具丰富性,而理性在综合前两者的特质后更加综合化。

    悟性:让“传者”更能“善传”

    “传者善传”顾名思义就是传播者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传播给受众。如果说上述提到的感性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知性和理性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那么悟性阶段又会使传播主体在经历过种种有声语言表达的实践经历后,创作思路重新由复杂回归简单,重新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张颂先生在《朗读美学》中用“悟性”一词概括了朗读美学的最高境界。的确,在有声语言传播实践活动中,传受双方以有声语言为中介构成联系,“传者”作为主要矛盾存在于这段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在新闻有声语言传播中,传播主体要获得悟性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和对受众接收信息的反馈。在大众传媒中,有声语言传播要求“创作自觉,语感通悟”。语言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政治经济的体现。每档节目、每则新闻都会折射当下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这就要求传播主体靠悟性去表达并在表达中增长悟性。

    本文基于朗读美学这个切入点也力求为业内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实践方向。美作为人们的共同追求,也是在新闻有声语言传播中传播主体不可不思考和注重的一个因素。催生有声语言典范的重任理应由广大播音员主持人所承担,在达到有效传播的同时更应为社会提供语言美的典范,这正如张颂先生所提到的:我们的朗读(包括播音主持)便可在审美层面上,创造美,生产出具有“美的尺度”的有声语言典范作品了。

    猜你喜欢审美价值播音主持电视新闻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中国门神画之美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8期)2016-11-09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推荐访问:朗读 美学 有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