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7日 17:14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及其时代价值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1-31 14:45:03

    薛秀娟,毛港旺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了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以“现实的人”作为尺度,首次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初具雏形,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基础中的第一个关键点。

    “自我意识”是鲍威尔的哲学思想的核心,鲍威尔几乎所有的思想都是围绕这一范畴展开,为“自我意识”这颗“明亮的珍珠”服务。鲍威尔的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费希特的“自我”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他的“自我意识”只是将这两个思想范畴简单的糅合。黑格尔对鲍威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鲍威尔的思辨哲学直接继承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费希特“自我”在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则起到了完善和修补作用。鲍威尔“自我意识”对应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这并不代表着简单的继承,鲍威尔在吸收黑格尔思想的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掺杂了自己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例如,在思想和存在统一性的问题上,黑格尔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具有统一性的,而鲍威尔却认为意识占主体地位。再有,鲍威尔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更加地极端化,神圣化了。鲍威尔认为“自我意识”具有超越世界的无限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被包含在意识的范围内。从这个方面来看,鲍威尔思想中的哲学成分要远远地少于神学成分。

    鲍威尔在与其他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共同创建的《文学总汇报》中大肆宣扬唯心主义,他们自以为所谓的“批判的批判”的活动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唯一进步因素,他们疯狂的攻击群众,把群众当作非批判的“精神的敌人”的存在。马克思曾把《文学总汇报》的特征归结为:“把‘批判’变成某种超验的存在物。”

    鲍威尔所保留的哲学对宗教强烈的批判精神应用到他的哲学思想上就是“自我意识”,就是“批判的批判”。鲍威尔的“绝对批判”思想把现实事物变为“自我意识”的活动手段,把存在当作思维的现实再现,这就使鲍威尔自然而然地对现实世界采取否定的态度,鲍威尔认为思维控制着现实存在,现实随着思维变化而变化的观点就变得显而易见。

    现实历史被鲍威尔限制到“自我意识”的牢笼里,在他的世界里植物、动物和人类三级仅仅只是简单的生物链关系。相同的,人和历史之所以能“苟活”,也只是为了给“自我意识”的理论补充营养罢了。人和历史的存在竟然是为了证明真理的存在,鲍威尔直接把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现实否定了,马克思对这种面向“心灵的深处”而不是面向经验的人的理论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出:“相反地,从非批判的观点来看,历史的结果就是:最复杂的真理、一切真理的精华(人们)会最终了解自己。”[1](P32)在这里马克思已经把历史的原因归结为人们追求各自目的的活动了,“绝对批判”的所谓的真理不在现实世界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的生活条件中去寻找,反而要在唯心主义的领域中去寻找,除了唯心的虚无之花,它再也找不到任何东西了。“思想永远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P320)历史过去不会、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来自于某个人的头脑、来自于外太空,它始终来自于人们的双手,来自于活生生地现实世界,来自于有血有肉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恩格斯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P295)历史也没有什么意识,它只是一个见证者,它不仅见证着数千年以来不同时代的人挥洒的热血和汗水,还见证着由这一双双手创造出的人间奇迹,还要见证人类从原始时代虽艰辛但却不曾停止地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定步伐!

    马克思和恩格斯此时的观点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而把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作为认识各个历史时期的标志,作为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钥匙,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切实表达。

    鲍威尔在《文学总汇报》发表的文章中字里行间透露着高贵和轻蔑的气息,他所谓的批判家“既不与社会共患难,也不与社会同欢乐;
    他既不懂友谊和爱情,也不懂憎恨和妒忌;
    他离群索居,只是口中时时发出奥林波斯山众神对世上的谬误和嘲笑”。[3]鲍威尔自以为自己是揭露世界真理的哲人,高高居于凡尘之外,连黑格尔都未曾直接的表明自己是绝对的真理而是用哲学家来代替,鲍威尔却宣扬着他是绝对真理的掌控者。鲍威尔极度厌恶他口中的“群众”即批判的对立面,但这种群众的存在只是作为意识的对立面才有意义。至此,鲍威尔的所有思想已经完全走入了一个片面的极端,而这种思想传播出去一旦被人们所接受,造成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序言的第一句就批判了这种头足倒置的哲学:“在德国,对真正的人道主义说来,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1](P1)

    鲍威尔崇尚英雄主义,他自诩为英雄并且贬低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造成了“精神”与“群众”的对立。鲍威尔的绝对批判“一直是靠批判地贬低,它一直是靠批判地贬低、否定和改变一定的群众性的对象和人物来取得自己的相对荣誉。”[2](P282)鲍威尔很擅长把思想的过错推到其他地方尤其是群众那里,于是精神就被他无限拔高而群众被他无限贬低了。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定于哲学上,这样哲学家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绝对精神”的话事人,不过黑格尔本人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一观点。鲍威尔接过黑格尔手上的哲学权杖,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他宣布自己就是“绝对精神”的化身即“批判”,他赋予自己“伟大”的使命,整个世界的担子仿佛都背在了他的身上了,所以他作为“批判”的本体就是“英雄”,“群众”就这样被排斥在“批判”之外了。黑格尔并没有让哲学家参与到“绝对精神”创造历史的运动上来,哲学家仅仅是意识到了这一切罢了,一切的运动只存在于哲学家的脑海之中。布鲁诺先生则化身“英雄”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他自以为世界由他的思想而变,他冷漠的注视世界的一切,并在天空中的云雾深处时不时地对“凡尘俗子”发出嘲笑和蔑视,鲍威尔的英雄史观在此彰显无遗。鲍威尔鼓吹“思想是一切的本源”,现存的一切都是“自我意识”所创造的,历史不过是它诸多作品的一个罢了,他否定一切现实性的东西,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仅仅当作思想活动的一种体现,历史的活力和客观性完全被鲍威尔抹杀了。马克思持反对态度并对此观点进行了唯物主义论述:“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P320)思想只能在所谓的思维世界做文章,它根本无法对现实世界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改变世界的也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英雄”,而是被“英雄”所唾弃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滚滚向前的车轮,人民群众是它的驾驭者,历史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都是由人民群众所决定的。于是鲍威尔和他的“英雄”一起被埋入“坟墓”里,马克思的群众史观就建立在这座“坟墓”之上。

    鲍威尔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主张将一切感性的外部斗争都改变成心灵内部纯粹观念的斗争,这种否定客观活动而只想在思想上解决问题的理论是典型的唯灵论,“绝对批判”把“精神”当作进步,把“群众”当作退步,他把“群众”当作是“自我欺骗”和“萎靡”的,但他从未想过的是他自诩唯一进步的因素“精神”却是这些坏毛病的根源。“群众决不会把自己的自我异化的这些后果仅仅看做观念的幻影,看做自我意识的单纯的异化,同时也不想通过纯粹的内在的唯灵论的活动来消灭物质的异化。”[2](P288)把人本身的缺点比作他们自我异化的产物,是独立存在于群众之外的组织他们进步的敌人,既然是独立存在的,那么在与其进行对抗时,就必须以外在的方式进行斗争而非纯粹观念的方式。

    鲍威尔想要建立所谓的批判思想的历史完全泡汤了,它只存在于思维中,马克思把鲍威尔及批判历史一同送进了虚无的思维世界,他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P103)利益的威力是巨大的,它不仅征服了奴隶主,征服了中世纪贵族,还征服了基督教皇和大资产家。“利益”是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而鲍威尔想撇开利益而把其功绩留给思想是完全头足倒置。

    关于“利益”的论证,不仅充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也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私有制降临到世间时,资产者和无产者也随之而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统一体内的两个对立面,作为对立的双方,一方为了保证自己的存在,不得不保持另一方的存在。资本要维持私有制的存在,就一定得攫取大量的财富,所以工人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就被资本家们无情地掠夺,留给工人的只是堪堪不至死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产者不必劳动就获得满足,工人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也只能保证自己活下去,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工人感到愤怒。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私有制必须被打破,“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但是,如果无产阶级不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2](P262)马克思判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只有打破现存的生活条件,重新建立社会秩序,无产阶级才能真正解放。消灭资本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历史赋予无产者的伟大使命。

    《神圣家族》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迈耶尔的《百科辞典》将《神圣家族》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代表作,并把他们看作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代言人,自由派作家和文学史家得道夫·哥特沙尔也给予了这部作品高度的评价。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神圣家族》群众史观思想发展和完善后的成果,最终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群众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群众史观”为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走向胜利的光明大路,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找到了物质力量和物质途径。有了科学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工人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胜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871年由巴黎工人建立的“巴黎公社”。公社作为无产阶级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是无产阶级理论的第一个现实化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工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自此各国革命实践在欧洲大陆遍地开花。公社的意义并不只在此,它的失败为无产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为有了各种现实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随着认识的飞跃,革命实践也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成熟的理论配合成熟的阶级,批判加武器的组合就是取得胜利的秘诀,“十月革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群众史观正确性和科学性的最好说明。

    伟大的理论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一百多年过去,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饱含着极大的活力,从另一方面来说,理论之所以未被淘汰,是因为它积极地与不同时代实际相结合,从而赋有时代特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的重要原因。自我国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许多成就,改革开放总结了之前的经验,使得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更贴近现实。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脚步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最符合时代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思想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基本点,在新时代也有很大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层次,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有所转变,人民的诉求较于之前有了许多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希望于“质”的提高,党的国家的发展由从前追求“速”而不保“质”变化成保“质”的基础上求“速”,是充分地接纳人民群众的意见的结果,这个结果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应有之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对党处理关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少数人提出了“精英主义”,其实也是陷入了鲍威尔的“精神”之中。历史上的英雄固然可以影响一个历史事件的走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事件的面貌,但他们绝不能控制历史的走向,历史从来也不可能是属于某些人的,历史并不代表这些人的利益,历史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是属于绝大部分人、属于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政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为人民谋利益的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实地做到了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4]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阐述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也提醒我党要贯彻落实走好伟大的群众路线。以往的历史革命已经证明,革命的成功与否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革命才会成功。社会主义的特性使我国不必进行革命而用改革的方式就可以改变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从而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也不能得意忘形,要时刻铭记人民群众是主体的思想,铭记无产阶级的使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刻关注民生问题,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诉求,切实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坚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信念,从人民群众的事业中汲取充足的力量。这样在党的带领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将发展的更加蓬勃,人民也更加地幸福和自由。

    猜你喜欢史观鲍威尔黑格尔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1期)2020-11-26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4期)2017-05-17只画圣诞老人的人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22期)2016-12-07只画圣诞老人的人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6年10期)2016-04-13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7期)2015-11-11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2014-03-01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军事历史(1996年2期)1996-08-21

    推荐访问:神圣 群众 家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