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21日 22:56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方法论启示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2-06 11:45:03

    李 斌,黄雅欣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就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且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意义何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成为指导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彰显了对“三大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论,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的原创性贡献,也必然成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方法论遵循。

    伴随着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必然选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条件,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人类视野和长远的发展眼光深刻思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全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赋予了全新的系统化科学内涵,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阐发新内涵、建构新话语,为创新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深入阐释、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对于系统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进行学理建构和价值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我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于引领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意义。

    (一)文明内涵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化文明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道路选择、独特内涵的科学阐释,也是对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的世界意义的自信表达。既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化文明内涵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也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质、系统协调特质和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价值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征和科学内涵的系统诠释,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总体布局、显著特征、内在逻辑和价值取向,又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路径,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概念的系统性、层次性、价值性特质,是一个全新的内涵丰富的系统化文明概念。系统化文明概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基本构成要素,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的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内涵的诠释,是中国共产党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对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把握和战略性谋划,是关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内涵论在实践层面直接体现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发展系统: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特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路径和显著标志;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逻辑与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展现了全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和文明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实现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引领意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论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3]。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必然要求的深刻揭示,是对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史经验和历史必然性的科学总结。历史地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体现了必然的历史逻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贯穿探索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的根本保证和宝贵经验,也是成功创造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密钥。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内在地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显著标志、发展方向和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内在契合性确证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显著标志,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交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更加需要始终坚持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就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最大政治优势,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4]。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观、现代化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意义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正确方向的立场、观点、方法、价值的根本遵循,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也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旨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论既彰显了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一切为了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一切依靠人民”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富的基本逻辑。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论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价值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揭示着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与价值实践有机统一的基本规律,反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和价值意义,实质上厘清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基础、目标和动力的内在联系。“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论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期待,具有价值目标上的强大感召力、亲和力;
    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主体的重要作用,具有价值实践的强大凝聚力、推动力。

    (四)现代化道路的自主选择论

    自主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与实践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自主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然性。这是因为道路决定前途和命运,是根本性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怎样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并非主观臆断的结果,而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道路选择实践基础之上的,自主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必然历史结论。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之路并无“一定之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而不是其他外部力量强加给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是已经由实践检验的独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经过伟大成就验证的现代化道路,而不是简单模仿复制、脱离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自主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与实践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走出的一条原创性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虽然具有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等一般意义上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但更是基于国情与时代背景、独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既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建立在殖民和掠夺基础之上的现代化,也不是一些新兴国家中心—边缘式的现代化,更不是以丧失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为代价的依附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突破了一般意义上传统的现代化模式,又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借鉴和超越人类现代化文明的进程中,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探索开创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了独立自主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选择不但用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道路选择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谋求独立自主地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论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5]。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逻辑,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模式的显著标志。首先,共同富裕顺应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必然规律。“共同”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基础和生产关系条件;
    “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为共同富裕创造了制度基础和生产关系条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发展基础,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结果,两者内在地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之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价值逻辑,印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共同富裕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6]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所有的人富裕”实质上就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再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非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平均富裕;
    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而不是物质上的富裕精神上的空虚;
    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结果,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价值期待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论丰富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升华至人类社会现代化文明的基本表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文明形态的显著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共同的人类文明价值引领意义。

    (六)“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做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7]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顺应逻辑演进过程和基本规律。从内在逻辑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有机统一的结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彰显了战略判断的准确性、战略思维的系统性、战略部署的层次性和战略行动的主动性。人类实现现代化文明的历史进程表明,实现现代化从来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主观臆想,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的现代化文明如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亦然。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盲目的误打误撞,必然是在准确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之上,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系统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赢得战略主动的创新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表明,正是在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成功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正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行战略设计,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之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反映了战略安排的接续性、层次性、发展性规律。“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主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清晰反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层次递进关系,深刻认识“五位一体”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三大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坚持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逻辑,将中国式现代化纳入科学的战略统筹规划之中。

    (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神动力论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8]这是关于弘扬中国精神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关系、科学内涵及其价值意义的科学论断。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精神、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战斗精神等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先进的物质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将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会缺乏精神动力,就难以行稳致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民族品格、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基石,也是党领导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持续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的秘诀在于不断传承和弘扬强大的中国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不断培育、弘扬、升华中国精神的历史,正是始终坚持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才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坚持不懈地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向前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恰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八)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贡献论

    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党领导人民成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意义远不止只是对于中国的,同时更是面向全人类、全世界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现代化之问”,为新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现代化模式,消弭着称王称霸、穷兵黩武、殖民掠夺的西方式现代化基因,超越了西方以资本逻辑建构的现代化样式和逻辑,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样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现代化文明建构模式、文明发展道路选择方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形态、实现途径,深刻地揭示着人类文明转型的核心密码,是人类自主选择文明建构模式、文明发展道路的文明新形态;
    从人类文明的制度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昭示着人类文明不只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形态可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能够创造更具生机活力、更具制度优势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人类文明的价值取向看,人类文明将不可能只有以资本逻辑建构的资本至上的价值取向,而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下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共同价值标准基础上作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

    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现实世界基本方法的理论,更是指导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实践的基本遵循。方法论的科学性对于确保人们认识世界的正确性、改造世界的进步性具有根本性意义,具体体现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本质及其规律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既继承和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论,具有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论的科学性,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有机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了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规律,与时俱进地创新了一整套关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方法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经验总结,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两个结合”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内在机理和科学方法论遵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以参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因为没有理论的创新发展就没有实践发展的自觉和遵循。但理论创新本身并非是盲目的、随意的,必然有其内在机理和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得到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进而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正因为有了“两个结合”,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性成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下中华民族才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两个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的法宝,实现理论创新发展需要契合科学原理、具体实践、文化基础有机结合的内在机理。“两个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的内在机理,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方法论遵循和理论创新源泉,也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的迫切需要,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逻辑理路、独特品格,更是科学的方法论遵循。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教条化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经验的结果,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聚焦主题主线、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在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结晶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升华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依据和方法论启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具有广泛的现实实践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有机统一的必然结果。“两个结合”贯穿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探索和理论创新始终,是成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方法论典范,更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方法论。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把握社会发展阶段的‘钥匙’。”[9]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本方法,也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经验和独特方法,更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要素和基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准确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的核心在于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启示。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持之以恒、聚精会神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重大进展;
    放弃或者忽视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我们的事业就会遭遇曲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并聚焦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也就是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这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方法论的“金钥匙”才能有效打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锁扣”,在方法论层面指导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三大规律”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三大规律”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风险和挑战,但迎接任何风险和挑战都必须顺应规律、把握规律。规律反映着事物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联系,科学方法论体现着对规律的准确把握;
    规律具有层次性,方法论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两个大局”和“新的赶考”,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遵循,深化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
    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内涵、价值立场、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建设布局、战略安排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法遵循,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聚焦人类社会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增强信任、世界和平、世界发展、人类文明的中国方案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价值引领意义,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背后的必然逻辑和成功密码就在于:在不断深化“三大规律”的认识中准确把握规律,在准确把握“三大规律”中凝练基本方法论,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中验证和升华方法论遵循。

    (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10]发展理念导引发展实践,发展实践印证发展理念。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于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理念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和发展目标的达成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获得感和实质性进展检验发展理念的科学性。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内涵的新发展理念聚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的价值实践;
    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动力;
    协调发展是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绿色发展是构建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放发展是强化实现共同富裕内外联动、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诉求,体现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发展大格局中的自信和担当。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法论创新。

    (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价值,推动时代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成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进程中培育和形成的,也必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内生驱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局和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以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就是要坚持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勇于并善于推进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话语创新、文化创新,摒弃不合时宜的观念桎梏,冲破制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活力。一方面要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奠定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精神力量的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这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

    (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引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价值期待,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表征,是人类共同利益诉求的共同价值体现,契合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共同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共同性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人类命运与共的价值取向方法论,凸显了以“共同价值”超越“普世价值”的人类共同发展价值“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论意义,超越了唯我独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价值取向模式,彰显了独具中国魅力的“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辩证统一的优秀价值选择方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实现中国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价值的有机统一,是独具中国智慧的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功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统一思维,彰显了人类共同命运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联系,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多样性和条件性有机统一内涵,必将成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价值支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支撑,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和塑造人类新的文明形态。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方法论启示,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为构建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式现代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必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思想指引、行动纲领和方法论遵循。

    猜你喜欢方法论中国式共同富裕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UAF的方法论意义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8年4期)2018-03-26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22期)2017-08-31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推荐访问:方法论 论述 启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