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27日 21:1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低段学生的立体阅读圈建构对策分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3-18 08:15:04

    董晴倩

    摘要:阅读是学生认识和探究世界的途径,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营造学习共同体氛围,打造多元立体阅读圈模式,通过场馆链接、人员联结以及多维练习,从课内外—家校社阅读三位一体空间转换到学生与教师、家长及所有比他大的人之间建立的阅读联系,最后通过系列策略辅助让阅读练习行之有效,阅之有料。整合固态、动态及思维为一体的立体阅读圈的建构,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圈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3-0047-04

    温儒敏先生在《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谈道:“‘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虽然仅在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但作为新教材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美好愿景的起始载体,为接下来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打造扎实的基础奠基,实现“教读、带读、帮读”到“自读”的无痕过渡。通过建立一起阅读的共读方式,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持续增加学生的阅读动力,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促进全民参与,发挥阅读教育意义,落实学习共同体的全新阅读思维。

    一、 纵观“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厘清现状根源

    “和大人一起读”的教材初衷是通过对该栏目教材内容的指导联系家校合作,实现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校外的流动阅读,打破阅读课堂化的固有壁垒,营造全员一起阅读的良好氛围,但现状的反馈结果发人深省。

    (一)教师视域——认识不够

    大部分教师用边角视角看待“和大人一起读”板块:

    1. 见缝插针型教学

    利用早读、课末5分钟、布置作业前几分钟的讲解时间见缝插针地完成该栏目的粗略教学,没有给予该板块教学与课文教学同等时间地位,造成教学偏颇。

    2. 甩手掌柜型教学

    由于该栏目内容并无直接关联考试检测事项,教师往往将其作为家庭作业内容布置,后续亦无检测跟进,教学影响形同虚设。

    3. 点到为止型教学

    该板块内容最大的亮点在于嫁接课内外阅读延展,形成系统阅读结构,打造课外阅读持续化模式。而教师仅仅针对单一故事进行讲解交流,然后戛然而止。

    (二)家长层面——缺乏意识

    1. 工作忙碌型

    无暇顾及,或者跟学生时间错开,没有空余时间陪伴学生进行亲子阅读。

    2. 无效陪伴型

    雖然人在同一个空间,但没有伴读意识,学生阅读,家长刷手机。

    3. 隔代无奈型

    工作的原因学生只能依托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

    (三)学生角度——辅助欠缺

    1. 漫无目的型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处于上学期阶段,对阅读懵懂无知,再加上识字量不够,阅读显得漫不经心,可有可无。

    2. 心力不足型

    没有获得良好的引导辅助力量,学生的阅读开展出现阻碍,就算想好好阅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读完效果甚微。

    二、 “和大人一起读”立体阅读圈整体架构设计

    (一)“和大人一起读”类型及内容梳理引谈

    纵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所有内容整理如下:

    儿歌类型如下:《小白兔和小灰兔》《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

    童话类型如下:《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

    一年级上册学生刚从幼儿园逐步过渡到小学学习模式,根据年龄特征及认知阶层,儿歌和童话故事是最适合激发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及结果收获。营造立体阅读圈有利于学生对儿歌和童话的深度理解,了解文本文体的内涵,从而提升初级学科素养。因此,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内容倾向儿歌及童话故事,更易接受吸收。

    (二)“和大人一起读”立体阅读圈建构简析

    旨在营造学习共同体氛围,打造多元立体阅读圈模式,通过场馆链接、人员联结以及多维练习,整合固态、动态及思维三位一体的立体阅读圈的整体架构。“和大人一起读”的真正目的和方向是借立体阅读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 “和大人一起读”立体阅读圈建构与实施

    (一)链接:阅读空间圈之场馆转换

    打造阅读空间圈,建立不同维度的阅读场馆,链接校内外阅读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引领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化碎为整,通过整合碎片且无序的阅读场所资源,使其统整为有序、有效的阅读场馆,获得真正的阅读体验。从班级“阅读圈”到学校“阅读角”到家庭“阅读吧”,再到社会“阅读馆”,这些空间场馆之间存在阶梯扩展关系,体现从小范围到大面积,从聚焦主题到发散拓展,从导读、引读、领读、学读、跟读等一系列的需要辅助的阅读状态逐步过渡到自读、帮读、助读、演读、共读等开放且自由的模式,实现阅读自由化。

    1. 班级“阅读圈”

    班级是学习主阵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设计匹配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初始阅读阶段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文本,为之后开展更大范围的阅读空间探索打好基础。

    2. 学校“阅读角”

    校园“阅读角”遍及校园各个零星场地,通过营造校园整体书香氛围,让阅读潜移默化地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融入板块。如班级读书角、阅读走廊、学校图书馆、阅读亭、流动图书架等各式各样的阅读空间打造,让校园成为随处取书,随处阅书,随处论书的书香氛围空间,借助空间不断切换使阅读长线化、流动化。

    3. 家庭“阅读吧”

    家庭阅读吧的营造与校园阅读密切衔接,将阅读战线持续拉长,强化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比如,客厅一角、卧室一边、书房一处等地专门开辟一个亲子共读的阅读空间,并制订阅读时间表,让家庭亲子阅读成为常态化情感交集行为。

    4. 社会“阅读馆”

    阅读应该是不受空间影响制约的任务行为,合理开辟社会性质阅读馆,有利于提升孩子对阅读产生浓郁兴趣。比如,家长公司的阅览室图书馆、书店书吧及社区阅读屋,这些都是可以开展亲子阅读,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阅读场所。该阅读场馆的营造及创设,满足不同学生、家庭、要求的“快乐阅读”多元需求。

    以《小白兔和小灰兔》舉例导引:

    (1)小·基阅。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编排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传统经典童话故事。通过听讲故事建立阅读联系,在听故事、看插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故事里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的故事。

    (2)中·复阅。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三五成群互相对讲故事,在班级阅读角或者阅读走廊营造阅读氛围,通过与同伴一起讲故事逐步实现书面语的进一步练习。

    (3)大·群阅。带着故事回家,与家人一起讲《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可以采用大人读、跟大人一起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和大人亲子阅读,还可以演一演,在浓郁阅读氛围中体验“我能读”的成就感,激发课外阅读动力,增强阅读兴趣。

    (4)广·扩阅。在建立一定阅读基础之后,当周末出入图书馆、逛街经过图书亭、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班时,可以延续阅读,找一些关于小动物的书籍继续阅读。

    从“和大人一起读”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内容开始,通过不同的空间场馆转移,拓展阅读面,争取更多的阅读机会,建构阅读场馆圈。

    (二)联结:阅读角色圈之人员互动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浅层阶段,通过建立阅读榜样,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意识,并在日积月累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只要年龄比他们大的人都可以作为阅读引领者、示范者、协助者及开发者。通过师生合作挖掘阅读兴趣,并通过角色变化,强化阅读能力,最终达成阅读素养的提升。

    1. 师生合作共读寄乐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阅读引导者,在和教师合作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阅读方式的习得,还能在过程中培养阅读习惯,在合作共读的过程中,建立相互间的阅读信任感,增加阅读效能。

    以《小松鼠找花生》为例:故事篇幅较长,教师范读故事让学生大概知晓文意,再与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共读,比如分角色充当小松鼠和鼹鼠,读懂它们说的话,了解这就是故事中的对话;
    还可以借着插图的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形成图文合一的阅读认知;
    也可以学生提问题,教师解疑的合作方式进行阅读,最后通过故事阅读启发学生思考花生到底去哪里了,拓展生活认知: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果实跟花生一样都长在土里呢?从故事到生活展开阅读迁移。

    2. 跨龄同伴交织引领

    一年级学生是校园年龄最小的群体,以一年级学生为支点形成校园的跨龄同伴范围圈。在这个圈层可以自由组合开展课余阅读活动。在与同伴进行阅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借助同伴力量助力阅读,同时建立亲密的同伴阅读友谊,这样的阅读更有人情味,也更容易延续。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建立跨龄共读活动,打通校园角色通道,建立不同年龄层学生之间的阅读纽带,让一年级学生在同伴氛围中获得阅读体验感。

    以《谁会飞》为例,一年级的内容,其他年级学生都学过,所以一年级学生找其他任何年级学生共读都不会有障碍。通过一年级学生与同班同学你问我答互相阅读背诵,熟记儿歌体味童谣韵味;
    与其他年级学生共读,从谁会飞、谁会跑、谁会游到发散思维,从“谁会”开启问答阅读互动,让不同年龄学生加入阅读思考创编游戏中来,形成不同年龄阅读圈。

    3. 亲子组合家庭融读

    一般学生的家庭结构组成为父母+孩子,有些家庭内还有祖辈形成三代同堂,对人员的多样化组建经验互补的家庭亲子融入阅读样态,打造家庭范围内不同范畴的“和大人一起读”活动氛围。亲子阅读、隔代亲子阅读或者全家亲子团体阅读,指向共同阅读的内容分享、方式交流、收获感悟等多种阅读呈现,通过多种亲子阅读形式,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形成不同人员结构的家庭阅读圈,寄阅读于情感交流之中,能够让学生在该氛围中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并学会阅读。

    以《猴子捞月亮》为例:这是个老少皆宜的故事,爷辈父辈对此都十分熟悉,现在同样的阅读内容传递到孩子这一代,无形中建立亲人之间默契的纽带,大人借助重温熟悉的故事与学生一起阅读,带领学生读懂故事,复习拼音拼读,开展分角色朗读,如:让爷爷奶奶当“老猴子”,读读“老猴子”说的话;
    让爸爸妈妈当“大猴子”,说说大猴子的话;
    自己做“小猴子”,说说小猴子的话。营造其乐融融的共读氛围,感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快乐,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另外,还可以继续交流,说说这个故事哪里最有趣。这样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有利于孩子提升阅读兴趣及能力。

    (三)练习:阅读思维圈之方法辅助

    1. 阅读方式辅助

    (1)解图释图,图文整合

    通过图片的剖析解读,借助图片的支架功能协助学生深入阅读。

    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年级上册学生接触“和大人一起读”的第一篇童话故事,其特点是没有拼音,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入学,识字量不足,不能很顺畅地读完整个故事。导读过程中可以聚焦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表达自己的释图语言,然后学生带着对图的想法跟随教师进入故事,在教师带读故事的过程中建立解图与品文之间的桥梁,化解没有拼音带来的阅读无助感。这对初次接触“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学生无疑是兴趣的敲门砖。

    (2)韵律轮读,节奏推进

    一年级上册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是由童话故事和儿歌组成的。儿歌具有句式简短、节奏轻快、韵律十足的特点,容易上口,便于记忆。

    儿歌《剪窗花》,属于童谣体裁,教学过程中顺应童谣轻快节奏需要,采取动作辅助增强韵律感,比如边读边拍手轮流读的方式开展,读着读着眼前仿佛真的出现逼真的窗花一幅一幅剪出来,贴起来,很是美好。再如,《谁会飞》采用问答轮读的方式,重温《比尾巴》该课的问答式朗读方式,增加阅读兴趣,并通过互动激发思维,进入创编世界。

    (3)角色分工,表演展示

    童话故事和儿歌童谣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能够锻炼学生朗读的良好素材之一,用好对话资源可以让学生对故事文本增加亲近感,乐于了解。

    如《小鸟念书》中教师说,窗外的风念着,窗外的鸟念着,通过层次对话朗读,激活故事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更多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如《小松鼠找花生》《小猴子捞月亮》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采取凭段落分角色朗读,在分解阅读过程中逐层了解故事内容,最后获取故事中完整的科学知识。

    2. 阅读展评渗透

    为了更好地获得阅读效果,通过阅读展示及跟踪式评价,多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展示及评价反促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过程中激发思维,形成阅读思维圈。

    (1)联动时空,线上群落,音频展评

    ”和大人一起读“对一年级上册学生及家长都是崭新的学习栏目,需要提供范式支架,对学生及家长在家里开展共读进行方法指导,事半功倍。首先由教师录制故事朗读音频,并附带一份温馨提醒(以《小松鼠找花生》为例如下),在学生聆听音频之后,模仿跟读,并借助温馨提醒知晓朗读需要停顿节奏和情感投入,在家长的协助及陪读下,更好地完成朗读,在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录制音频发至班级群,供教师和其他学生及家长品读评价,形成线上阅读循环圈。

    温馨提醒

    亲爱的家长:

    请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让学生听一遍《小松鼠找花生》借助小斜杠尝试停顿,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您在旁聆听并指导。如果学生出现漏字、错字现象,请及时提醒帮助纠正。多次练习之后录制故事音频上传班级群备评,谢谢!

    (2)氛围营造,区域设置,反馈展评

    设置专栏,阅读可视化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及结果呈现,设置展示专栏,绘制感兴趣的插图进行涂鸦绘画并张贴展示,或者动手剪一剪呈现阅读收获,这都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阅读体验的环境,让学生融入文本感知内容,走出文本深化内涵,一进一出间兴趣倍增,能力渐升。

    如《拔萝卜》画出惟妙惟肖逼真的拔萝卜的场景张贴于专栏,通过不同人物角色与萝卜组合成画面,再现故事的内容。

    再如,《剪窗花》,通過朗读童谣儿歌,发现窗花之美,借助剪出窗花的成果展示记录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

    亲子照片,阅读温情化

    呈现亲子阅读的场景照片,记录家庭阅读氛围剪影,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通过欣赏、对比、回顾获取对家庭“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乐趣,感受学习共同体的赋能释放。

    (3)聚焦主题,立足活动,演诵展评

    提升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和大人一起读”板块的阅读延伸效果,开展班级各项活动进行阅读展评是公认有效的方法之一。

    主题阅读交流会的开展,介绍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推荐适配的阅读书目,以“大人一起读”教材内容为基源,借助阅读方法,拓宽阅读范围,营造学习共同体环境成为阅读能力提升平台。

    举办儿歌童谣、故事会朗诵风采会,给予学生纯粹的平台展示阅读效果,通过朗诵会的亮相开嗓,在师生、生生互评中发现自己,遇见自己,成就自己。

    故事课本剧表演活动的开展,将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除了朗读展示外,还需要增加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形成完整性的阅读展示。通过前期契合文本进行挖掘表演,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排练,尽情展示个人及团体风采。偏向故事情节强的文本就很适合,比如“和大人一起读”里面的《小猴子捞月亮》《拔萝卜》等。

    从课内外—家校社阅读空间转换到学生与老师、家长及所有比他大的人之间建立的阅读联系,最后通过策略辅助让阅读练习行之有效,阅之有料。整合固态、动态及思维三位一体的立体阅读圈的建构,营造学习共同体氛围,助力初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芮子珺.“牵手”大人,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教学解读与阅读兴趣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8(4):49-50.

    [2]李茜.“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和大人一起读”[J].科学咨询,2019(11):16-17.

    [3]胡继飞.构建阅读共同体的实施策略[J].生活教育,2021(10):28-30.

    猜你喜欢和大人一起读学习共同体《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实践初探师道·教研(2017年11期)2017-12-10和大人一起“悦”读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年9期)2017-10-26农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7期)2017-07-26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27期)2017-07-06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年3期)2017-04-12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7年1期)2017-02-14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7期)2016-12-06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

    推荐访问:视域 共同体 建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