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28日 02:42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3-21 14:45:04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第1篇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8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1篇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
    看见了,记住了;
    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会正确的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的负数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说以说对温度的认识。

    ①可以结合天气预报。

    ②说一说“零下××度”使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负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①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那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②学生观察,自由汇报。

    A、教室内的温度是16℃。

    B、雪地上的温度是-16℃。

    C、“℃”表示什么?

    D、“16℃”和“-16℃”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E、“-”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③针对上边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在小组中说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B全体汇报交流,认知结果。

    C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说明:“°”表示度,“℃”表示慑氏度,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零度还低。16℃表示零上16℃。

    2、教学例2

    ①出示银行存折数据,统一说出这些数各表示什么呢?

    ②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500表示存入,-500表示支出)

    3、认识负数。

    ①联系16℃和-16℃,500和-500说一说体会

    ②什么是负数?

    ③教学负数的读写法。

    ④什么是正数?

    ⑤关于正数前的“+”可以省略的指导,强调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

    ⑥关于“0”的认识(非正也非负)

    ⑦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组内订正。

    ⑧指导看书,画一画,记一记。(要看课后资料)

    三、巩固提高:

    1、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独立完成,组内订正。

    第二题,介绍“海拔高度”再同桌完成。

    2、练习二第一题。

    边度边想边填,组内订正。

    3、验收:练习二第2、3题,集体订正。

    4、思考:-2○3,5○-5

    四、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负数

    例1:16℃:读作:正十六摄氏度。

    -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

    例2、500元:存入

    -500元:支出

    负数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3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人教课本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教材分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三部分内容。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了调研,这是课前调研的内容和统计的结果: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知,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因此,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六、教学主要环节: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课前,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柱体部分的接缝可用胶条粘好,上下两个底直接搭在柱体上下就可以了,不用粘上。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4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合适的圆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的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然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
    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来,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研究完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后,我又让学生来摸摸这个圆柱的表面,然后小结:我们摸过的所有这些面的面积和就是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里让学生摸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表面积的认识过程,由于前面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在学生理解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独立想办法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本环节中,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张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实在的体现与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第四层次: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不仅有不缺面的圆柱体,而且还有只有侧面的圆柱体和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能够准确的判断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共几个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利用学生手中的圆柱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练习,首先我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一个底拿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就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如水桶、圆柱体的笔筒)在这里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积的练习。

    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了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类型的实际问题。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只有侧面的圆柱体这一类型的实际问题。同样还是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两个底都拿走,问学生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烟囱,钢管内、外部的表面积)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烟囱表面积的练习。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自主观察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区分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按照圆柱体的面给圆柱体分分类:第一类是不缺面的圆柱体、第二类是缺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第三类是缺两个底面的圆柱体。为了更好区分,更好记忆,我又引导学生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圆柱体,缺一个底面的最典型物体就是水桶,我们就叫他水桶圆柱体,缺两面的最典型物体是烟囱,我们就叫他烟囱圆柱体。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三种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在这一系列的总结、概括、归纳中,学生完善了认识,全面了解了各类圆柱体的区别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习中安排四个层次的内容。

    1.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习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2.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3.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习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后还要除以2。使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习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4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题,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揉和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谢谢各位老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4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
    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初步感知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关系;
    知道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零。

    2、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用正负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

    师:这是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猜猜看,这时的气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

    (评:以温度引入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猜温度”既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1、认识温度计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多媒体出示温度计图)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摄氏度,一种是华氏度。我国统一使用摄氏度。

    师:[多媒体出示标有沈阳温度读数(零下20℃)的温度计]谁能读出图中沈阳的温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口答)

    师:(多媒体依次出示读数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计图)这时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评:认识温度计是本环节的教学要点,而正确地读出温度计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对比练习,既突出教学要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例1。

    (1)教学正、负数读写法

    谈话:同学们,咱们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在气温上有很大差异。当沈阳还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时,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又是多少呢?咱们一一下。(多媒体出示三幅温度计图:沈阳零下20℃;
    南京0℃;
    海口零上20℃)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吗?你能说说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还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师:沈阳和海口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学生记录后,展示、交流。)

    师:数学语言需要交流,交流就要符号统一。(展示并板书-20℃、+20℃)这是科学家规定的记录方法。

    讲解:“-”是负号,“+”是正号,要写得小一点。-20℃读作负二十摄氏度;
    +20℃读作正二十摄氏度。+20℃也可以简单记作20℃。

    (2)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标有吐鲁番盆地某一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图:零下9℃、零上27℃)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吗?[指名反馈,教师揭示

    (板书):-9℃、27℃]

    [评:通过练一练,既可以使学生更为准确、熟练地掌握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又为引入例2起到过渡作用。]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师:吐鲁番盆地的早晚温差非常大。人们常这样来形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与它的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出示例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
    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2)教师讲解“海拔”的含义。

    (3)你能用以上的方法表示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板书:8844米、-155米)

    (4)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说一说分别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黑海海拔高度是-28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是-11034米。

    (评:两道例题两个层次,例1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负数,并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例2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例1中温度的表示方法,类推出海拔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一详一略,一扶一放。)

    三、抽象概括,沟通联系。

    1、揭示概念。

    师(指板书):这里有许多数量,如果把它们的单位名称去掉,就得到一个个的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师:像-20、-9、-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你还能说出几个负数吗?能说得完吗?

    像+20、27、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你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吗?能说得完吗?

    揭示课题(板书)。

    2、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九页“你知道吗?”)

    3、认识0与正、负数的关系。

    师:你认为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结果)

    0与负数比、0与正数比,大小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

    [评:揭示正负数时,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由具体数量抽象出数)”的过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让学生列举正、负数,可以初步感知正数的个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一第四题)

    2、你知道这些温度吗?读一读。(教科书练习一第五题)

    3、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多媒体出示地图,闪烁温度:石家庄﹣5℃、长春﹣10℃、杭州5℃、桂林10℃)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比一比这几个城市温度的高低。)

    4、小明的一则。

    今天天气很热,大约有10℃。好多爱美的女士为了避暑都打上了遮阳伞。

    我跟着爸爸来到他上班的冷食加工厂,一进加工车间,感到凉飕飕的,估计温度大概有-15℃。爸爸打开冷柜,马上有一股寒气袭来,我猜冰柜里的温度大约有8.9℃吧。

    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同学,我们就聊开了。洪军说:前几天,他们全家到泰山旅游,爬上了海拔﹣1545米的山顶;
    晓玲说:他们全家去了连云港,听说连云港海的最低处是海拔34米呢!

    这则中有些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你能找出来吗?你知道怎么改吗?

    [评:以的形式展示数学内容,既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又有利于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五、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你有哪些收获,分享,好吗?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外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搜集一些可以用负数表示的数量。

    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体现了如下特点:

    简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
    在引导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教学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正数和负数意义相反、相互依存的关系;
    ……使人感到简洁、明快。

    贴切。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经验。老师注意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使得学生乐学、深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始,老师让学生猜测沈阳大雪时的温度;
    接着自然地将温度计引出,并让学生自主交流温度计的有关知识;
    既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人感到真切、自然。

    充实。数学重在思考。认识负数时,借助温度计和海拔,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议一议等数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负数、理解负数,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了“感知——探索——建构——应用”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增强认识,落实目标。使人感到实在、高效。

    和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老师注意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例如:“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你有哪些收获,分享,好吗?”……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人感到轻松、流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教学: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平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习: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一)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23页2题),(二)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23页4题),(三)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24页6题),(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6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的写法、读法,初步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以及0的涵义。

    教学准备: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看图、观察。充分体验5℃与-5℃的含义

    ①师:从这副图上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房屋、还有一个温度计。

    师:你知道温度计是干什么用的吗?

    生:测量温度。

    师:关于温度计你知道哪些?

    生说。

    师:你把老师要讲的都作了一一解释,而且讲得非常好,很不错,可以当小老师了。

    ②师:我们再来看,从这副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与第一幅图比有什么不同?

    生:这副图温度是0℃了,小男孩穿得厚些了,屋檐上结了冰。

    师:0℃了,0℃有什么感觉?

    生:很冷了,结冰了。

    师:我们科学上规定,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这是有点冷了。

    ③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幅图,从这副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与前两幅图比,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下雪了,这时是零下5℃了。

    师:零下5℃什么意思?

    生:就是比0℃还要低。

    师: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生表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生说。

    师:真不错,你表示得和数学家表示的一模一样,大家也来说说,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简单、方便、容易写。

    ④好,我们继续来看,这副图与前几幅图比,又有什么变化?

    生:更冷了,都零下10℃了。

    师:零下10℃怎么表示?

    生表示。

    师:与前面的-5℃比哪个温度低?

    生:-10℃低。

    师:为什么?

    生说。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什么?——负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负数”。(板书)

    二、展开

    1.师:用负数来表示温度,大家在哪里看到过?

    生:天气预报上。

    生其他地方。

    师:我从电视上收集来一组气温,我们来看看。

    说说各个城市那天的温度分别是几度?

    课件

    师:武汉5℃,你能在气温计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师:北京-5℃,你能在气温计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生:标不出来,必须先找到0℃的位置。

    师:为什么?

    生说。

    学生标出温度。

    2.现在老师把这个温度计倒过来,在黑板上画了条线段表示温度计0刻度左边表示低,右边表示高,可以用箭头来表示。你能指指各城市的温度在什么地方吗?

    生指。

    师:仔细观察这些温度,把这些温度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生分类。

    师:像这一类数,比0小的叫——负数,前面像减号的叫“负号”。

    比如:-8℃-5℃-1℃跟它相对的,比0大的这一类就叫正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来,有些时候数字前面写上“+”,读作正号。比如:+1+4+5+8。这些数都比0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省略不写,负数都比0小,负号能省略吗?这里和0一样大的0是什么?

    生:是正数。

    师:我们刚才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它比0大了吗?

    生;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师:我们再来看哪个城市最热?哪个城市最冷?

    生说。

    师:如果从低到高把这些温度排列起来,你会怎么排?

    生排列温度。

    师:0℃是上海。哪个城市比上海低,低几度?

    生:-1℃比0℃低,低1℃。-3℃比0℃低,低3℃。-10℃比0℃低,低10℃。

    师:北京是-5℃,哪个城市比它低,低几度?哪个城市比它高,高几度?

    师:刚才在比温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说。

    三.进一步深入

    1.师:除了在温度上可以用负数来表示以外,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负数?

    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看

    股市图

    师:这是电视上看来的信息,是当天的股市信息,这里有负数吗?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

    如果你爸妈想去买里面的股票投资,你会建议你爸妈买什么股票呢?

    1.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从上下载来的“之最”——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海拔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海平面到山顶的高度。

    师:为了比较高度,国际上统一以海平面为基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

    师:最低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海拔-155米,什么意思?

    生说。

    3.除了以上有负数外,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负数。

    用0表示迪迪的位置,迪迪左边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上面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右边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下面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师:同样是-4.5米,怎么一会儿表示左,一会儿表示右,一会儿表示上,一会儿又表示下了呢?为什么表示的意思会不同呢?

    生说。

    师:你的意思师说前面正数表示的意思变了。所以与它相反的负数表示意思也变了。只要与前面的意思相反就可以了。

    四.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负数,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负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说。

    师:大家自己发现了很多,说起负数,是值得我们人骄傲自豪的,因为是最早发现、使用负数的国家,我们来看:(课件出示史料)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一说。

    五.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要用正数与负数来表示。

    六.应用负数练习

    1.请你当个“小管家”

    下图是我家收支情况,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我家的收支情况。

    课件展示

    2.最后出一道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

    上次开运动会,我们班王璐杰以秒的成绩,获得了60米冠军,当时的风速是-0.04秒,这里风速-0.04秒是怎么回事?

    学生说一说

    师:如果当时风速是0.04秒的话,王璐杰跑步的成绩将会怎么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7篇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这也就突出了重点。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积

    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实验导课;
    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1、复习旧知、实验导课。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问题:

    A、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B、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通过上节课认识了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关系吗?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动手操作寻找计算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A、学生通过看展开图后,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得到的。B、学生通过看展开图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后,然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C、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又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通过课件侧面展开图,找出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圆柱底面积是如何求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计算结果。

    3、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

    出示例3,让同学们找出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具体分析

    水桶是无盖,说明什么?如果这个水桶展开,会有哪几个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

    4、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做41页“做一做”1、2题。

    5、完成作业、强化新知。

    练习十第2、3、4、5题。

    三、说教法

    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通过实验法、练习法、

    启发谈话法、课件来完成教学目的。

    1、课堂首先通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解答例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练习法。

    2、通过侧面展开图的实验,使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算出来了。

    3、教学例题,都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分析、解答。

    四、说学法

    实验操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动手做侧面展开图分析圆柱

    的表面积,直观感受到圆柱的侧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关系,为下一步计算表面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由直观演示,让同学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然后联系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分几进行。

    2、通过实验直观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
    有的用“笑脸”,“哭脸”;
    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
    看见了,记住了;
    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推荐访问:下册 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8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实用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