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27日 18:0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1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3-28 15:45:04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第1篇教材分析: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18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18篇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篇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
    “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
    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2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3、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
    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
    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3篇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4篇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集解】“莺处处有之。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唐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发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唐罗隐《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诗:“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翠柳:柳树冬枯叶。初春柳叶是嫩黄色的。仲春柳叶是嫩绿色的。季春柳叶绿色变深开始发翠。夏天的柳叶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适合黄鹂交配,所以黄鹂鸣翠柳的时间就在春末夏初。那么两个黄鹂所鸣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间有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的。莺鸣乃应节趋时,暗示官位升迁。

    黄鹂相对白鹭是小鸟,小鸟应节趋时。则大鸟又将如何?

    白鹭的脚很长。高脚与高洁在古代是谐音。所以白鹭又暗喻高洁之士。唐刘禹锡《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白鹭:习性喜沿溪滩觅食。受惊扰,会依次起飞;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联想最后一句严武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经严武推荐,杜甫被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其中的连带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仿佛在官场中也看见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场景。

    这个“上”字非常妙。与天上飞一行白鹭的意境拉开了距离。“上”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一场景,并有拔高提升的感觉。更可以引发联想到身处荒野的高洁之士被提拔高升了。突出了来船的重要性。杜甫因举荐而要去做官,提拔高升就在眼前。其中的感恩之念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切都是因为来船,这个“船”字突出了这首诗的中心以及重点。更在说明一群高洁之士是被提拔高升的。

    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西岭是山。窗含西岭说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边。山旁有人正是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正是读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能见到雪,便有了寒窗苦读的味道。

    再联想到前面所讲“两个黄鹂鸣翠柳”。暮春初夏时节,此时西岭雪未化,足见雪存在之久远。千秋这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却影射了修炼的艰辛,更蕴含了多少失意与落寞。还表示岁月没有荒废,都快修炼成仙了。内中的逻辑是环环相扣并相互印证。表达的是有人在这里寒窗苦读、学成要出山的意象。这里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自己被别人提拔是主要是因为自己修炼的结果。有一种自我的肯定。

    门泊“万里之船”言下之意,接自己出山的船已经停泊在家门口了。船:在古代又称“舟”。《易·系辞下》:“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船行于水,水映天。船犹如行于天上。万里船更隐含了学有所成,要去纵横天下的意味导向。

    《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个台阶,脱离了庶人阶级,进入上层阶级。这又强化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所导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蕴。更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哪种被提拔高升的味道。

    船的象征意义十分浓重。杜甫因严武举荐出来跟着严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为上了严武的船。而三国时期有个同名同姓的东吴严武是著名棋士。其字:子卿。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过该严武,所以有。官场如棋局。杜甫故意把这条船说成是东吴的,显然是在借两严武同名同姓把举荐自己的那个人喻为“棋圣”。

    暗示一个政治家是棋士,还是“棋圣”;带有一种崇敬与赞美的意味存在。或许还暗示作者甘愿成为一枚棋子。这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种感恩图报的宣示。行万里更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寓意。而且坐船还意味着有一种要同舟共济的表达。整首诗的旨趣围绕着“船”字。所以这“东吴万里船”意味深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发了“应节趋时”的话题,又从侧面见证了雪存在的久远、船来泊惊起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又说明了学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将坐船出行,暗喻将与高洁之士一同纵横天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读”、“修炼得道成仙”又应承了“应节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而东吴之船更点明了全篇的关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机地碰撞回荡融合。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时间、事件、地点、情节、故事表述完满。并且互相印证、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感知、感怀、感恩还注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理想。更体现了文化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境界。表面看上去写的是优美的景物,实际上则寄托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诗词之妙莫过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5篇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6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8个汉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梅花》。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梅花》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作业

    背诵古诗。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8篇

    教学目标

    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由自主就抒发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自由读诗

    自主识字

    认读。

    读准“瀑、布”,韵母都是“u”,声母分别是“p”和“b”。

    “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

    识记。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照识字。

    “楼、依、遥”都是形声字,根据熟悉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

    “欲”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

    “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煤炉、微波炉。可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较巩固字形。

    指导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别注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三、朗读感悟《登鹳雀楼》

    板书题目,并解题

    [登鹳雀楼]题意是登上鹳雀楼。

    师:简介鹳雀楼,简介作者

    理解诗句之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诗句之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诗句之意: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黄河入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势磅礴,景象壮观。两行诗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景物相对,色彩也相对;“依山尽”对“入海流”,动词相对,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是诗人登楼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不凡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看图想象,有感情朗读。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诵读背诵。

    四、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

    简介作者:

    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射。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怀疑,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现的明亮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第二行写静态;第三行写动态;第四行写联想。)具体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后两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

    师: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犹如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张。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特的想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诵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三、作业布置

    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背《望庐山瀑布》,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9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
    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写活了杨柳的柔态;
    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
    “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
    “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
    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
    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1篇

    第一课时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夜宿山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视频。(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读“宿、寺”两个字。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很热闹,那么,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停顿。(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古诗,学生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出示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这些生字宝宝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5.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师生共读)

    6.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7.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学生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出示:危楼)齐读,认识生字“危”,并用“危”组词。问:(看图)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

    (楼周围云雾缭绕;
    楼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

    3.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句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夸张的写法。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4.学生练读、指读这一句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句诗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6.“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

    (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7.(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似乎我们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8.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9.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天上的仙人吗?

    (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10.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1.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

    四、背诵古诗

    1.(看课文插图)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师生表演)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指名说,以鼓励为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笔画。如:“危”的第四笔是竖撇;
    “敢”的第七笔是提。

    3.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指导,及时评价。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朗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时了解字词意思……)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抄在本子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2篇

    教材简析:

    《咏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之声”中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诗《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
    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3、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
    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
    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4篇

    教材说明: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你们猜出来了吗?

    (教师描述谜语)

    2.知道吗?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十分喜欢柳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轻轻垂下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天”。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五、吟诗会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心中的"小诗表达感情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自己的诗。

    2.指名说。各种形式表演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5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
    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
    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6篇

    教材分析:

    《咏柳》这是一首咏早春杨柳的诗。“碧玉”,本是美女的通称,首句便将嫩柳比喻成美人。“一树高”,有亭亭玉立之意,言其姿态美好。万条柳丝,自然就是她的裙带了。一个“高”字,一个“垂”字,状写了她动人的风姿。转向设问,显得自然,全句是形象化的回答,把这不可捉摸的春风比作能工巧匠手中的剪刀,是它裁出了杨柳的新叶。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婉,形象鲜明,读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本班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多次接触古诗文,已经有较浓厚的古诗阅读兴趣,因此对这首古诗感觉并不陌生,学习起来并不会很困难。只是要体会诗中的意境还要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护、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目标:

    1、会写“咏、碧、妆、裁、剪”5个生字,会写“咏、绦”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

    2、(教师)写关于嫩柳的一段文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教师读下水文:

    那天我看到一株柳树从花园里伸出来,细细的柳丝蓬蓬松松,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烟雾,走近一看才发现长发一般的柳丝上开始长出了一个个小苞苞,嫩黄嫩黄的,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柳丝摆动,就像在向人们轻轻招手。

    这时我想,再过几天这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发现。并出示收集的图片。

    是啊,是什么样的呢,唐代伟大诗人贺知章早就写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理解“咏””的意思。(师导:根据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诗人觉得嫩柳像什么?)

    二、初读课文,体会意趣。

    1、试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的字做上记号。(如:“似剪刀”中的“似”读“sì”。)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学生做小老师上台说说并说说怎样记其中的某个生字的。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妆-壮”、“裁-载、栽”

    3、师范读古诗。

    4、练习读练习读,把课文读正确。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再读课文,读懂古诗。

    1、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后课件出示问题检查:你知道诗人笔下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诗人把它比作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诗人看到了细细的柳叶想到了什么?(不强求全部回答,只求激发学生思考。)

    2、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理解古诗。教师相机点拨。

    四、有感情朗读古诗,体会诗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

    1、练习有感情朗读古诗。

    2、想象贺知章适中的嫩柳的风姿,学生自由说说。

    3、背诵古诗。

    五、作业。

    1、学习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即兴写两句。

    2、说说你见到的春天。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7篇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第1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

    精读课

    教学准备:

    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推荐访问:古诗 下册 二年级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18篇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合集18篇) 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