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20日 12:44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必备11篇(全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0 16:30:05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第1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必备11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必备11篇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1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
    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2篇

    教学目标: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

    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3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
    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4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学情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而横架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提出问题: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猜想假设:指名猜想。

    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6)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7)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出问题: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3)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6)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7)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拓展创新: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实践不太长,这是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5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

    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6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谁养过蚕?能告诉大家养蚕要注意什么吗?没养过蚕的同学也可以说说,你准备养蚕了,你将要做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3、小组观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用尺子量一量蚕卵有多长?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1、蚕宝宝出世了,你们看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将刚出生的蚁蚕分发给学生)?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6、指导学生做好第一篇养蚕日记

    7、面对可爱的"蚁蚕宝宝,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要爱护蚕宝宝,珍爱小生命。

    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蚕蛹-蚕鹅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

    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不是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想知道,爱提问;
    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交流。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8篇

    第2课点亮小灯泡

    (教材P24~25)

    授课时间:

    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点亮小灯泡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知道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知道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点亮小灯泡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难点:推测电在连接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小灯泡、伏的干电池、导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电池和小灯泡的实物图、教学课件。

    聚焦

    引入:手电筒大家都非常熟悉,你们知道手电筒中的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预设:打开开关,小灯泡就会亮。)只需要打开开关吗?

    演示:出示一个手电筒,打开开关,并用手电筒照射墙壁。然后关闭手电筒,取出手电筒内的电池,再次打开开关并重复几次,引导学生发现手电筒的小灯泡不亮。

    提问:取出电池后,即使打开开关,手电筒的小灯泡也不亮,说明必须还要有电池,小灯泡才会亮。这是为什么呢?(预设:电池能给小灯泡提供能量。)

    讲解:安装了电池的手电筒,打开开关后,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布置任务: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们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教学提示:出示电池和小灯泡的实物图。)请大家用画线的方法代替导线,把你们认为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出来。

    揭题:大家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手电筒引入电路的相关知识,将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可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兴趣。画图活动能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开展的实践活动做铺垫。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小灯泡

    过渡:大家对如何使小灯泡亮起来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小灯泡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头脑中的“小灯泡”画出来,然后交流各自所画的小灯泡。

    提问:你们画的小灯泡有哪些结构?(预设:有玻璃外壳、灯丝和支架。)

    布置任务:(教学提示:分发小灯泡。)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灯泡的结构,看看和自己画的有什么不同。(教学提示:提示学生关注小灯泡的发光部位。)

    讲解:出示小灯泡结构示意图,并简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引起学生对小灯泡发光部位和各部分作用的关注,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点亮小灯泡”的活动,能有效避免学生进行过多的错误尝试,提高课堂效率。

    探索二:点亮小灯泡

    过渡:前面我们用画线代替导线的方式把我们认为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就用实物测试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

    布置任务:(教学提示:给各小组分发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导线和干电池的结构。(预设:导线大约10厘米长,两端的外包皮已除去;
    干电池的一端有突出的金属帽,并标有“+”号,另一端扁平,并标有“-”号。)

    讲解: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用“+”号表示;
    另一端是负极,用“-”号表示。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用导线和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提醒学生禁止用导线将电池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

    交流:指导学生展示实验记录,交流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提问:有电流通过小灯泡,小灯泡才会发光。在大家所记录的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尝试用手指比画出电流的路径。)

    【设计意图】在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电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在简单电路中如何流动的思考,并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小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电路,即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回路。如果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未流过用电器直接流回到电源的负极,这样的连接叫作短路;
    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回路,这样的连接叫作断路。

    布置任务:请大家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拓展活动部分的电路连接图,判断哪些能够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点亮小灯泡。能点亮的用箭头在连接图上画出电流的路径,不能的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多种电路连接图的判断,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电路知识,强化学生应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教学反思

    用导线和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并不难,但学生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是引导学生认知的重点。因此,本课先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并重点关注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帮助学生聚焦是电流通过灯丝使小灯泡发光的。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点亮小灯泡,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尝试点亮小灯泡,从而形成“电路是电流通过的封闭回路”这一初步的电路概念。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20~21第二、三题。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么呢?这是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问题。(板书:出示课题)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

    师:看,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表面积很大,有亿平方千米,你发现了什么?

    蓝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么呢?

    师:是的,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呢,这说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不过陆地的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哦,它们是什么样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还包括什么?谁生活在这美丽的星球上?这些问题相信只要你认真观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播放配乐图片课件)影片看完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么?

    板书: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

    海洋、湖泊、河流

    动物、植物,人

    小结: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属于陆地;
    海洋、湖泊、河流属于水;
    人、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板书:陆地、水、生物)

    师:对于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课前同学们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这个问题谁能来解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用信息卡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查找你感兴趣的材料,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样的地貌和种类繁多的物种,对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认识地图

    师:地球这么美丽,我真想到处去看看,我知道节假日的时候许多同学喜欢出去旅游,可是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查地图。地图我们都非常熟悉,同学们,想要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不但可以借助网络和书籍,还可以借助它(手指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它是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图片,那么怎样来看地图呢?其实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数学课上就学习过怎样看地图,还记得么?

    师:看,数学上学习的知识也在科学课上得到了应用,真棒!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在地形图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特征,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世界地形图,请小组长过来领地图。(展示小图)看看你们这张地形图和黑板上的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师:对,大小不同是因为这两幅地形图所使用的比例尺不同,黑板上这张的比例尺是1:33000000,那你们的呢?是1:700000000。比例尺对于地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后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我们会进一步了解。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地形图上有哪些主要的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地形呢?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那个小组有不同意见?

    小结:(课件出示)蓝色,因为海洋是蔚蓝的,所以用蓝色代表大海。

    浅蓝色代表浅海,深蓝色代表深海色,海的深度与颜色的深浅成正比。

    分层设色等高地形图中的颜色是与高度相对应的.

    蓝色:江,河,湖,海.绿色:平原,丘陵.黄色,棕色:高原,山脉,沙漠.颜色的深浅与高度(深度)相对应.

    师:在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贯穿世界的四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课件出示四大洋图片)还有七大洲(出示图片),它们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请你在小组中指一指之说一说四大洋和七大洲。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世界地形图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你试着找一下位于非洲的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你来说说为什么找的那么快,有什么好方法?

    师:真是聪明呀,大家学会了吗?我们用来检验

    一下这个方法是不是好用,咱们一起来找找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先找大洲,在看颜色,平原是绿色,找到了吗?好快呀,看来这种方法还真是好用,那你们想不想下用这种方法来一个找标识的比赛?

    师:听好要求:各小组合作寻找给出的世界之最,并用彩笔圈出来,最快找完的小组获胜。(出示地图标识: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盐水湖——青海湖(中国),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中国),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欧洲))

    师:你们小组上来展示一下吧!(实物投影)每人介绍一个。

    四、认识地球仪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的地形图是平面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便于观察更立体的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请你打开科学书49页,阅读一下关于地球仪知识的资料卡,了解一下地球仪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对,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照射的情况人们地球分为了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地球仪,请你们先来观察它的形态,说说你的发现。。

    师:你说的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出示课件)地球不但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西向东的自转,(出示课件)人们设公转平面为参考面,与自转平面垂直的那条地球直径叫做地轴。地球倾斜的角度同人们拿铅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人们有时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师:了解了地球的倾斜角度,下面我们再到地球仪上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

    有标识,还有表示航线、洋流的。

    师:请你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除了经线纬线之外,上面还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河流、航线的标识,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呀,你们喜欢地球仪吗?课后同学们试着来做一个地球仪模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仪,并一起来给我们的模型标出经线纬线和地形地貌。

    五、制作小小地球仪

    师:拿出问我们的任务单(课件出示学生任务单)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制作一个实用的地球仪。如果你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请你记录下来和小伙伴进行讨论并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制作完成后为你满意的作品拍照贴在下面的方框里,我们将进行展示和评比。

    六、收获乐园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是不少,课后可以把它们写在书上“我的发现”中。

    板书设计:

    地球上有什么

    陆地高原、平原、山川、沙漠、盆地、

    水河流、湖泊、海洋

    生物动物、植物、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有什么,为了让本节课能顺利地进行,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课本,查找有关地球地貌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找部分学生了解了一些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交流,学生的热情很高,参与度也较高,加以老师的适时指导,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10篇

    【教材简析】

    《凤仙花的一生》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8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种植凤仙花活动的总结课。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种植活动,同学们亲历了从播下一粒凤仙花的种子,到收获更多的凤仙花的种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凤仙花进行栽培、管理、观察、记录,形成了对凤仙花的一个生命周期的认识;
    知道了凤仙花的几个阶段所要经历的时间,以及凤仙花的基本组成部分;
    同时,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一)展示并交流种植的凤仙花生长变化记录,说一说对凤仙花生命周期的认识。

    (二)将我们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的顺序排列。

    (三)根据观察记录,了解凤仙花在一个生命周期中的几个阶段所要经历的基本时间。完成计算凤仙花从播种到子叶出土、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开裂、植物枯死所需的时间,填写出每两个相邻的阶段间生长发育所经历的基本时间。

    (四)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仙花生长高度变化的规律。

    (五)研讨: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阳光、空气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说出凤仙花的各部位的作用;
    总结凤仙花的生命周期。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实验,但缺乏长期观察的耐心。在经历了种植凤仙花的整个过程后,学生通过亲历栽培、管理凤仙花的实践活动,更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精神,对于整理分析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植物根、茎、叶为其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其繁衍后代。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够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及生命需求等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纳他人的观点。

    能继续保持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变化影响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理解种子是多种多样的。

    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比较种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共同特征,理解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表、照片、观察日记等。

    教师准备:各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分享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亲历了栽培、管理凤仙花的过程,观察记录了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在开始种植凤仙花的时候,老师就鼓励大家用不同方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同时完成观察记录总表。

    现在,请同学们来展示各自的观察记录情况,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还有什么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有照片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形式、绘画的形式、作文的形式、手抄报的形式等,汇报在种植凤仙花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二、探究凤仙花的一生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

    根据我们的观察记录,同学们可以将上面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排列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共同判断,最后排列出凤仙花正确的生长顺序。

    提出问题: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呢?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计算凤仙花从播种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最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从播种到子叶出土、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开裂、植物枯死,凤仙花大概要经历140天左右。

    我们从凤仙花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析了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大家看看,凤仙花每个阶段植株的高度有什么变化?

    上课前,教师请同学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完成活动手册凤仙花

    高度变化统计图。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当植株处于生长初期的时候,土壤里面会有充足的养分,可以供给植株生长,所以植株的生长高度就会很快。等慢慢到了生长后期,也就是开花结果的时候,土壤里面的养分会变少,而且多用于繁殖,因此它的生长高度就会变得很慢。

    三、研究讨论

    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种植凤仙花的过程,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分析光照充足的树,会长得更大、树叶更多;
    森林里的树因为水分充足长得更快;
    南方的树比北方的树多,这些都证明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阳光、空气、温度。

    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凤仙花的根茎部分是整个植株的主要部分,为其他部分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水源和养分;
    花和叶具有观赏性;
    果实和种子主要起到再生繁殖的作用。

    四、课堂拓展

    在组织学生制作模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实物模型或模型照片,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凤仙花模型图。模型的制作的材料可以选择扭扭棒、彩纸、胶带、橡皮泥等,可以建议小组成员分别制作不同时期的凤仙花模型,然后按生长顺序摆放展示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想一想,不同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凤仙花相比,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理解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生长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植物生长的不同点是: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会经历和凤仙花一样的生长周期。

    五、课后延伸

    学生通过种植、观察、研究凤仙花的亲历活动,对种植观察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能自觉开展种植、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从而丰富对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认识。

    【板书设计】

    凤仙花的一生

    播种→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花蕾→开花→结果→形成种子

    凤仙花的一生:要经过140天左右

    凤仙花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的统计图。制作时,教师要先指导学生一起描出2~3个点,并用直线连接起来,其余的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部分是做凤仙花模型图。学生先在活动手册上写出制作模型准备使用的材料,再画出凤仙花模型设计图,最后用文字标出凤仙花植株的各个部分。要求学生课后按照设计图亲自制作凤仙花模型,教师要在适当时候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第11篇

    教学目的: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
    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
    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
    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师小结:这棵辣椒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你还见过那些植物具有这六种器官?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
    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
    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推荐访问:下册 四年级 必备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必备11篇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必备11篇)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教科版最新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