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21日 01:36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2 08:45:05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以及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8篇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以及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或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口算。

    23+5 32-6 7×6 72÷9 67-30

    38+5 28÷4 4×5 45-2 36÷9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开火车连算。

    教师用卡片先出示前两个数,再出示第三个数。

    4+5= 9-3= 15-7= 8+4=

    3×8= 24÷6= 36÷9= 4×8=

    54÷9= 6×2=

    3.算一算。

    58-14+6=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有加有减,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二、互动新授

    1.加减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算式。

    53-24+38

    师:观察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先算53-24=29(人)再加下午的38人,一共有67人。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减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减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2.乘除问题。

    你们真是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15÷3×5

    师引导观察这个算式,提问: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15÷3=5 ,再算3×5=15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除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15÷3×5

    =5×5

    =25

    我们先算15÷3,得出5,再把这个商5与原来的算式中的“×5”写在下一行。接着我们计算5×5,其结果为25,将其写在第三行。25也是整个算式的结果。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板书)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人算式里面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

    “哪张荷叶上的算式计算是对的?”学生判断,说说判断的方法,说说不对的地方在哪里,把它改正过来。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巩固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号,会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2、会根据图表列综合算式,会正确使用小括号,会读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括号,综合算式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师:混合运算的几种基本类型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巩固一下。

    1、课件依次出现教材第8 题的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并说出为什么。

    2、学生口算以上四道算式。

    3、学生展示计算结果。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的顺序及运算的结果不同。

    结论: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

    二、看图列综合算式。(第6题)

    1、将第51页第6题的苹果和叶子图分解出现, 学生根据图形,说出苹果的得数。

    【设计意图】将苹果图分解出现,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利于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2、学生口头表达图形的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说左边这幅图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81÷9=9,再用9-3=6。

    【设计意图】通过口头表述苹果图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3、根据图形列综合算式。

    (1)师:你会根据左图的计算过程,列一道综合算式?

    学生独自列算式,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预设:

    生1:81÷9-3=6

    生2:(81÷9)-3=6

    生3:9-3=6

    师:谁来说说你同意谁的,为什么?

    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4、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师:为了完成这道题,你会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1:我会先看题目: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教师板书:看)

    师:接着怎么做?

    生:1:我会先算出43-36=7,再算21÷7=3.

    (教师板书:算)

    生1:接着列算式。

    (师板书:列)

    师:列好后还要怎么样?

    生1:最后还要检验。

    (教师板书:验)

    师:根据这个图形,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列综合算式由不用小括号过渡到需要添加小括号,凸显了小括号的作用。

    三、看表格列算式。(第9题)

    1、减法。

    (1)出示过渡题目:

    被减数56减数35

    师:被减数是多少?减数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张贴被减数和减数及相应的数字。)

    (2)将56换成42+14,出示如下课件:

    被减数42+14减数35

    师:这个时候,被减数是多少?减数是多少?

    师:你又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

    预设:

    生1:42+14-35=21

    生2:(42+14)-35=21

    生3:42+14=56

    56-35=21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读出综合算式。

    师:你会读出这道算式吗?是多少减多少?(教师一边指着算式42+14-35,一边问)

    预设:

    生1:42加14减35。

    生2:42加14的和减35。

    师:综合算式比较规范的读法是,先算的符号读成“与”,比如这道算式可用读作:42与14的和减35。

    (3)小括号在减法算式中的应用。

    出示下表:

    被减数62减数15-3

    师:你还会列式吗?

    师:被减数是多少?减数又是多少?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15-3=12

    62-12=50

    生2:
    62-15-3=50

    生3:
    62-15-3=44

    生4:62-(15-3)=50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读出综合算式:

    师:你会读62-(15-3)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1:62减去15减3的差。

    生2:62减去15与3的差。

    生3:62减15减3。

    【设计意图】从不用括号的综合算式过渡到需要添加括号的综合算式,既体现了层次感,又再次凸显了小括号的作用。

    2、除法。

    (1)课件出示下表:

    被减数6+6减数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跟刚才那个相比,哪里不一样了?

    师:被除数是多少?除数又是多少?

    师:你还会列式吗?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6+6÷3=8

    生2:6+6÷3=4

    生3:6+6=12

    12÷3=4

    生4:(6+6)÷3=4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师:你会读出(6+6)÷3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6与6的和除以3。

    (2)课件出示下表:

    被减数36减数16÷4

    师:你还会列算式吗?

    师:这时被除数是多少?除数又是多少?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36÷16÷4=9

    生2:36÷(16÷4)=9

    生3:16÷4=4

    36÷4=9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36除以16与4的商。

    3、巩固练习。

    被减数7x950减数2836÷6

    被减数54-2214减数883-76

    生先独立完成,展示后评价时:

    师:你会读出你写的算式吗?

    预设:

    (1)7与9的积减去28。

    (2)50减去36与6的商。

    (3)54与22的差除以14.

    (4)14除以83与76的差。

    【设计意图】相应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对小括号作用的认识,巩固了综合算式的读法。

    四、课后练习。

    出示下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根据分步算式列综合算式,比根据表格列算式更深一个层次,知识难度层层递进。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
    都是两级运算;
    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小括号的作用;
    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4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投影仪;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20-8÷2 81÷9-2

    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学生计算,指名两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结计算方法。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总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剩下两小题。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先计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让学生先看懂树叶上的数有哪些,再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写出计算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
    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
    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5篇

    课题名称

    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难点分析

    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算理。

    2.通过分步与综合算式的对比体验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53-24=29 29+38=67

    (2)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

    53-24+38=67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边出示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总结运算顺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15÷3×5。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小结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布置作业。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
    都是两级运算;
    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小括号的作用;
    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7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3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有括号的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有括号的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有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说说下列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出示:7×7-5 77-42÷7 15-6×2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小敏更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15-6×2是既有乘又有减的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结果是3,小明得出的结果是18,说明他是先运算的减法,后运算的乘法,他的运算顺序是错误的。

    追问:那么,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怎么办呢?

    预设:添上小括号。

    3.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括号问题

    1.出示15-6×2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面是加减还是乘除,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教师填上小括号:(15-6)×2

    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小括号里的15-6),再算什么?

    你能计算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生共同交流。

    (15-6)×2

    =9 × 2

    =18

    提问:如果小明解决的是这道题,他算得对不对?(对)因此,我们再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不要像小明一样粗心,一定要先分析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以免计算错误。像这样,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3.

    谈话:7×7-5、77-42÷7,这两道题,老师给他们加上小括号,7×(7-5)、(77-42)÷7,计算的顺序有没有变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例题,让学生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寻找错例。

    计算完,集体交流。

    交流时,请学生说是他们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计算的对吗?翻开课本第49页,核对一下。

    同桌互相交流、校对。

    3.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拿出练习本,学生计算,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变式后和原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2.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提示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因注意什么。

    教师适时评析错例。

    教师强调并追问:说一说列出的综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和数量关系。这样列式,第一步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先算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第8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
    可以是一次感动;
    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
    一声问候;
    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写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时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没有规定这样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情预设】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师:观察7+4×3和7+(4×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学情预设】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

    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情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情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形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再从左往右观察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推荐访问:下册 二年级 运算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8篇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实用8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