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30日 15:00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汇编(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4 08:00:1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篇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定位: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汇编,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汇编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篇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个0.01,0.62是()个0.01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部分,后面是()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小红 小明 小强

    成绩:2.84米 3.05米 2.□8米

    名次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10.58□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

    ▲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四、应用

    1、在○里填上“>”、“<”或“=”。第25页

    3元○2.6元6.35米○6.53米4.723○4.790.458○0.54

    2.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

    3、判断

    (1)10.8>1.08()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2.299。()

    (3)514.5米>5.451千米()

    (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五、拓展,深化。

    用数字卡片2、3、4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角:(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表示1度。

    (媒体展示10100 200900角。问:100由几个10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100 200900角。

    板书:10=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200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为起点,起点处的0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小组内交流画法。

    (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3篇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4篇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推荐访问:下册 四年级 汇编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汇编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汇编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