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8日 00:44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热门6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4 13:15:06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第1篇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核糖体没有膜包被、由两个亚基组成、因为功能需要可以附着至内质网或游离于细胞质。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热门6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热门6篇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 第1篇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核糖体没有膜包被、由两个亚基组成、因为功能需要可以附着至内质网或游离于细胞质。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

    细胞器的分类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也为双层膜结构,但不是细胞器)

    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也是单层的,也不是细胞器)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核糖体生理功能:合成蛋白质。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每个核糖体和初生态的多肽链连接形成多聚核糖体。逐步将核糖体的蛋白质成分去掉不影响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核糖体的蛋白质成分只起维持形态和稳定功能的作用,起转录作用的可能是16SRNA。

    中心体的主要功能:①形成纺锤体;②确定分裂极。纺锤体是有丝分裂器,可将染色体均等分开。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 第2篇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 第3篇

    细胞器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_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 第4篇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将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灭菌;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的灭菌。

    7、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8、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11、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滤膜法。

    12、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

    13、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15、如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 第5篇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 第6篇

    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蛙的红细胞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一 热门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热门6篇 高一必背知识点生物(热门6篇) 高一必备生物知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