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9日 16:50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6篇(全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5 14:30:04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1篇一、学生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加减法意义、能初步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图四式的,再在一图四式的基础上掌握8和9的加减法算式。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数据,但对于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6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篇

    一、学生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加减法意义、能初步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图四式的,再在一图四式的基础上掌握8和9的加减法算式。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数据,但对于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之前,图画应用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能根据提示找到数据,提出问题。但一图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数据,自己提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要低起点,逐步引导,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二、作用

    一图四式是要揭示三个相关的数之间的换算规律。掌握好了本课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三、教学要求

    1、能说清一幅图所表示的三种图意。

    2、根据一幅图能熟练地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

    四、教学片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学过的算式有哪些?

    2、指其中的一道算式,如:5+2=7,

    说:老师这儿有两种棋子,黑棋和白棋,你能用这些棋子来表示这道加减算式吗?

    学生摆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用三应用题的三句话来描述。)

    学生说完题后,再问:这道题除了5+2=7,还可以怎样列算式?(提醒学生同一道加法应用题可以列出两道两加法算式:5+2=72+5=7)

    3、当学生说出减法算式时:如5-3=2时,

    也让学生上来用棋子来表示这道算式,并说一说棋子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上来用这些棋子编一道题,让其他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二)、新授

    1、出示

    师:你能猜一猜老师所摆的棋子所表示的意义吗?

    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来表示,写在自己的纸上。

    2、反馈:把学生所写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总共四道算式:

    5+4=9

    9-5=4

    4+5=9

    9-4=5

    3、根据算式说明图意

    1)、写的是5+4=94+5=9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说明图中的一种图意:求一共有几个棋子。)

    让尽量多的学生说出图意。

    2)、写的是9-5=4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白棋数,求黑棋数?)

    3)、写的是9-4=5的小朋友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已知黑棋数,求白棋数?)

    老师对以上三种图意的理解都予以肯定。

    小结:一幅图可以表示三种意义:白棋有5个,黑棋有4个,求一共有几个?

    我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5+4=94+5=9;

    第二种:一共有9个棋子,白棋有5个,求黑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5=4;

    第三种:一共有9个棋子,黑棋有4个,求白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4=5。

    现在我们明白,像这样的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几道算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三)、尝试练习

    出示56页的主题图

    1、看清图上是什么。问: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象出各种情境的应用题来,教师都予以肯定、表扬)

    (四)、摆一摆,做一做

    1、老师摆,学生写出四道算式。(一共有8个棋子)

    (1)、左边3个,右边5个。

    (2)、左边7个,右边1个。

    (3)、让学生上来摆这些棋子,还可以怎么摆,其他学生写出算式。

    2、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列一列、算一算。(每个小组9个圆片。)

    3、集体讨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8的减法算式有哪些?分别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

    4、小组讨论按顺序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9的减法算式有哪些?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圆形纸片(红色)、三角形纸片(黄色)、正方形(蓝色)若干。

    学具准备:

    红色小棒、蓝色小棒、黄色小棒若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快问快答

    1、(小黑板)示图,淘气有6块糖,笑笑有4块糖,淘气比笑笑多几块糖?(列算式)

    笑笑比淘气少几块糖?列算式。

    2、明明1分钟做了9道题,丽丽1分钟做了7到题,明明1分钟比丽丽多做几道题?

    丽丽1分钟比明明少做几道题?列算式。

    3、11-9=(说算法)

    14-8= 17-8= 15-7=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2、观察课本10页图:跳伞表演

    3、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动物飞行员在表演,有蓝色队红色队和黄色队;

    (2)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个?

    (3)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个?

    (4)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个?

    (5)红色队比蓝色队多多少个?

    (6)我还想到了长大后也要学习跳伞表演

    二、自主探究

    1、解决问题

    (1)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几个?

    圆形纸片代表红队,三角形代表黄队一一对应贴黑板上。

    学生看图列算式。

    (2)蓝队比红队少几个?

    圆形纸片代表红队,正方形代表蓝队一一对应贴黑板上。

    独立列算式。

    红色队比蓝色队多几个?结合图指出:多出的7个也就是少出的7个。

    (3)、小结:像这样比较两个数的多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

    2、比一比,算一算

    指导审题,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代表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操作能力、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3、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12-5=

    15+3=

    4+9=

    6+8=

    3+7=

    20+13=

    30+14=

    24+5=

    2、说说24+5=你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题图:箱子里24瓶矿泉水,外面有9瓶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学生观察,讨论得到用加法计算,算式为:24+9

    3、请学生领用小棒来进行操作,演示计算过程。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先算个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上的数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先圈一圈再填写计算过程。

    2、填出()里的数

    14+3=()7 2+44=()6

    25+6=()1 36+4=()0

    59+2=()1 59+20=() 9

    3、练习十五第6题。改错,说明错的原因。

    4、爷爷有50元钱,买一副眼镜花了35元钱,一个杯子花了9元钱,用去多少钱?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5篇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
    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

    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
    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
    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
    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
    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8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标】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125×4+54 340×2-120 (90-25)×32.

    2.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系吗?学生自主用图画表示山雀与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图的画法)

    先用1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课件出示)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

    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

    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课件出示算式(80-15) ×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四、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课后问卷

    解决问题:

    1、 一辆汽车从新华村开往县城,每小时行42km,开出2小时后离县城还有6km。新华村到县城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各个数据吗?

    2、 草场上有山羊75只,绵羊比山羊的4倍多20只,草场上有绵羊多少只?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只数吗?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统计

    图表一

    能准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的人数 正确率% 能正确画出线段图的人数 正确率%

    实验班(40人) 38 95% 37 92.5%

    对照班(40人) 35 87.5% 30 7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有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就大大提高了画线段图的正确率,全班40人中,有37人都能正确画出线段图,正确率达到了92.5%,而对照班的正确率只有75%,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展示和指导,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根据问题,正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使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到了95%。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9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8、7加几,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推断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15根、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气球、有算式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新知识,题目是《8、7加几》。(板书课题)同时老师还准备了很多礼物要送给那些上课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气球)谁能用连加很快地计算出气球上3个数字的和?

    9、1、3、2、8、4、7、3、6

    生:计算出结果,并说说怎么样算速度快。

    小结:先把可以凑成十的两个数加起来,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凑十法”。然后再加第三的数就能很快得到结果了。

    二.动手学习新知

    环节1: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想出道难题考考你们。(出示“喇叭图”)

    生:看图说图意

    师:左边盒子里有8个,右边有7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算式计算?

    生:8+7

    师: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快计算出8+7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喇叭先摆8根再摆7根,然后挪一挪,计算出结果。

    生:分组进行操作

    师:巡视指导

    生:上台演示,讲解计算过程。

    师总结:刚才小朋友通过摆小棒很快知道了8+7=15,那么在算式中怎么来表示呢?(板书过程)

    1.先把7分成了2和5,为什么只能分成2和5呢?(因为2和8凑成十)然后求出2+8=10再算10+5=15。把书上填完整。

    2.还可以把8分成5和3,为什么只能分成5和3呢?(因为3和7凑成十)再算10+5=15,把书上填完整。

    环节2:

    师:刚才我们计算8+7的两种方法就是用了“凑十法”。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那就请你们来看看8+9怎么计算。、生讲解,教师板书。

    三.练习、游戏巩固新知

    环节1:

    师:学会了8、7加几的方法,就请小朋友自己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

    生:动手完成,讲解过程

    师小结:凑十法有很多种,大数凑十比较简单。找到窍门就能很快算出算式结果。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开小火车口算。

    环节2:

    学生分组进行口答计算,并让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8+1、8+2、8+3、8+4、8+5、8+6、8+7、8+8、8+9、8+10

    7+1、7+2、7+3、7+4、7+5、7+6、7、+7、7+8、7+9、7+10

    环节3:

    师:小朋友进行计算的本事真大,那么我们就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生:拿到写有算式的“蘑菇”到黑板上找到对应的篮子放进去。

    师:引导学生找出游戏中隐藏的算式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环节3: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助一些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出示:写有很多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出相对应的`算式,把小动物送回家

    生:上黑板进行游戏

    师:小结算式的规律和计算方式。

    四.总结组织下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0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
    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32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3+2)

    跟老师读:加号。(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

    板书:3+2=5

    你会读吗?(生读)

    读作: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小结:是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依次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学校“护绿小队”的孩子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他们还经常参加课间活动呢。

    师: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会连起来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②板书:1+2,“1”表示什么?“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板书:1+2=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
    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
    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师: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师:看到一(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师:看,谁来了?(动态图)谁能具体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三只小鸡,又来了一只母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合起来有几只鸡)怎样列算式?(3+1)还可以怎么列式?(1+3)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②师:小青蛙一家也来了,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原来有2只青蛙,又来了2只青蛙,合起来有几只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青蛙想向小朋友们学习,也做了几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画圆的方法来计算的,先画2个圆,再画1个圆,合起来就是3个圆,那么接下来两个算式。你们会像老师这样先画○,再填得数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来算加法,不画○你会直接算得数吗?下面我们开始比赛,完成书上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拿起笔,小耳朵听好老师说开始,就开始。开始。(集体回报,让学生说说第一小题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给大家,瞧,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算式怎样列?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投信封小游戏。

    孩子们真善于观察,姚老师要今天要带着大家去学习做一名小小邮递员。想学吗?师:小朋友们看看信筒有什么特点?(信筒上有数字)看看谁能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线连一连,把信封投到对应的邮筒里。

    教师课前将信封随机给几位小朋友,让课桌肚里有的上台投信封。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

    6、日字格里写算式。

    师:孩子们现在会甲酸5以内的加法了吗?会算还要会写哦,我们已经学会在日字格里写数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样写呢?仔细看,师先示范写,你们想写吗,完成第6题。投影展示并评价。

    六、总结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会算会写了,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你觉得这节课上大家表现的怎么样,谁比较好,好在哪里,你自己的表现如何呢?

    师:张老师觉得这节咱们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认真,发言非常积极,今后要继续保持哦。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5以内的加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1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
    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
    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2篇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3篇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9+79+49+69+99+29+5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9+()=139+()=149+()=159+()=169+()=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动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来计算。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摘苹果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出示课件: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哪些数字表示?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

    4、研究14减几的算式

    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图示:用红圈代表红伞,黄圈代表黄伞,一个一个对齐,求出多出的部分。

    方法2:一个一个减,从14当中减去6,还剩8。

    方法3:把14拆成10和4

    10-6=4 4+4=8

    方法4:把6拆成4和2之后再连续减。

    14-4=10 10-2=8

    6、小结: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策略。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比一比,算一算。(出示教材第10页的习题)

    让学生说《左边比右边的多几个或右边的比左边的少几个?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11、12页的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我们在解决跳伞问题中,学习了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知道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16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3)。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6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6篇) 一年级数学集合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