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06日 16:47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文高考试卷一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24 15:00:09

    语文高考试卷一第1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9分)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考试卷一10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试卷一10篇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1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9分)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2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①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注】①万户:一万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 乖:不和

    乃多县布以援下人 县:悬挂

    齐勒兵待之 勒:部署

    将士失色,赖齐未济 济:救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贺齐为官刚毅果断,主簿劝阻斩杀了斯从。

    商升畏惧,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商升请求投降。

    贺齐招募敏捷士兵,。

    贺齐花。

    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3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使歌以祀公。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诬:捏造

    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 弊:凋敝

    独韩文公起布衣 起:出身

    民欢趋之 趋:奔向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是皆有口参天地之化

    ②信口孔子之言

    ③因作诗以遗口

    ① 以 ② 然 ③ 之 ① 而 ② 乎 ③ 其

    ① 以 ② 乎 ③ 之 ① 而 ② 然 ③ 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本文中作者对韩愈在文学、儒学、 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与才能作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颂赞。

    作者认为韩愈专一诚挚的心意能取信于潮州的百姓,却不能使自己的朝廷立足。

    韩文公庙是在朝散郎王君涤在潮州做知州期间重建的。

    作者应潮人之请作诗以祭韩文公。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4分)

    ② 愿新公庙者,听。(3分)

    (2)韩愈被贬潮州,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请结合文本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辛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代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3分)

    (2)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3) ,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4)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4篇

    下面是20XX年3月4日鮀江中学校报小记者林媛的一段采访实录,请你根据这段采访实录,拟写一则校园短讯(60字以内)。(6分)

    林 媛:杨校长,您好。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一模”了,请您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们谈谈在学习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杨校长:同学们在最后临考前的几天,一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有自信;二是要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回归基础,查漏补缺,不要去追求新题、怪题。

    林 媛:除了这些学习上的建议以外,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杨校长:一个是要注意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另一个是要注意营养饮食的均衡。

    林 媛:谢谢杨校长,除了以上的建议外,您还有什么要对学生们说的吗?

    杨校长:我衷心祝愿我们学校的同学们能够在本次考试中考出水平,考出佳绩!

    不少地方有”美食之乡”美誉,其特色小吃往往体现了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请你任选一个地方小吃并为之写几句介绍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70字。(6分)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5篇

    第一部分 高中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诗经·氓》

    7、《蜀道难》李白

    8、《登高》杜甫

    9、《琵琶行》

    10、《锦瑟》李商隐

    11、《虞美人》李煜

    12、《念奴娇》苏轼

    13、《永遇乐》辛弃疾

    14、《离骚》(节选)屈原

    第二部分 初中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6篇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在答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清粥

    潘向黎写过一篇小说:《清水白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个极爱米饭的恬淡女子,她煮出来的米饭,清香四溢,颗颗饱满,光看文字,就让人口齿噙香。白米是如此神奇的食物,既可蒸出筋道饱满的米饭,也能煮成儒软甘甜的清粥。

    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添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贴,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南宋诗人陆游曾作《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被鸡鸭鱼肉和各种添加剂刺激的味蕾回归敏感,清香满口,余味不绝,清粥带给世人的福泽,是人如神仙。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清粥的好处不仅仅是简单、养生、清香。

    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清粥一碗,可养身心,可助药力。”

    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儒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 摘自《文苑 经典美文》)

    请对煮粥这个富有情趣的过程进行概括。(4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煮一锅清粥”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谢冕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在这世纪钟声即将敲响之时,她把这个世纪悲喜交加的漫长的暗夜带走了,而留给我们一个新世纪的熹微的最初一线光明。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文学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冰心世界中的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她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清明月夜下的万顷碧波,荡漾着一叶扁舟,舟中是母亲,母亲怀中是我。她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一片可婉转女儿心,传达的是人间的万种柔情。大海的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以装下世间万有,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万顷碧波、一览无际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是夜以继日、无日无时不在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在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托出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④在年序上,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在文学的经历上,冰心则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冰心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从“五四”到“四五”》)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冰心自述,她的创作活动始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她开始在《晨报副刊》用白话文写作。第一次发表小说《两个家庭》始用冰心这个笔名。她的写作活动一直延伸到本世纪末。所以,她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同龄人,而且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部活历史。冰心的整个创作活动无疑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个缩影。她也是五四精神的集中体现者。五四运动出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蔡元培、李大钊、鲁迅和周作人等。这些人站在时代的前列,高举文化批判的旗帜,面对中国系统而顽固的旧文化和旧礼教,指出它阻碍时代前进的保守性,以惊电迅雷的气势进行扫荡,从而开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新路。

    ⑤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她接受中国传统的熏陶,她又接受了教会的和美国式的教育,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起步于“问题小说”的写作,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中坚,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受泰戈尔的启发,首创“随感式”的无题小诗,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一种崭新的抒情文体在她的笔下诞生;冰心还是新文学中的儿童文学的元老式的人物,她是儿童文学的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她都没有放下她所钟情的手中的笔。而且愈到晚年,她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身居郊野,不忘天下,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让人不敢相信这些文章竟出自年近百岁的老人之手!斗换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高雅、文采、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的精神财富。

    (选自《随笔》1999年第3期)

    文章第②段说“她把这个世纪悲喜交加的漫长的暗夜带走了,而留给我们一个新世纪的熹微的最初一线光明”,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冰心留给了我们哪些“光明”?(4分)

    文章第④段是怎样叙写冰心的文学经历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但文章的标题却是“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你认为这个标题恰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7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陆 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概括。(3分)

    (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8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防民之口, 。(《国语周语上》)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则徐)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9篇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昵.称/藏匿. 阔绰./悼.念 喷.香/喷.云吐雾

    薪.水/津.贴 拷.贝/镣铐. 肥胖./胖.大海

    矗.立/蹙.眉 侥.幸/阻挠. 解.数/解.甲归田

    D甄.别/斟.酌 癖.好/譬.如 空.泛/填补空.缺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兴起了一波“马云热”。表面看,我们处于创业的春天里,但马云的成功并不代表创业成功触手可及。调查显示,“五万个企业只能有一个成功,从最近得到的数据来看,95%的电商活得非常痛苦”。当下最热的互联网经济况且如此,创业的难度可见一斑。因此,休学创业可以有,但要三思而后行。

    触手可及 况且 可见一斑 三思而后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据说,金庸的《笑傲江湖》在被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连载时,那些国家的议会进行竞选,议员争辩时直接就说你这个人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禅。

    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每年以亿吨为单位的各种食物在世界上流动,食品供应链中的任一环节只要出现漏洞,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我市已建成的1554公里绿道境遇冷热不均,有的绿道杂草丛生,几乎被湮

    灭,如何提升绿道管养,避免公共资源浪费,成为城市管理新课题。

    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大众影响力,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所创造的人物、语言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欲望,有时是 ,;有时又是,。。,,断了欲望就是心的死亡。

    ① 吞噬身心的鬼魅 ②让人迷失自己的有时是欲望

    ③ 追求幸福的动力 ④但失去了欲望,生活将只余下无聊、孤独和死寂

    ⑤把人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⑥ 太多的欲望会拖累人的心灵

    ⑦生命火焰得以燃烧的柴火

    A ③⑦①⑤⑥④② B ①⑤③⑦②⑥④ C ③⑦①⑤②④⑥ D ①⑤③⑦⑥②④

    语文高考试卷一 第10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递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啁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 · 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倾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他还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5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5分)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望岳》中,以锤炼间语的深厚功力,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乙 选考题

    推荐访问:高考试卷 语文 语文高考试卷一10篇 语文高考试卷一(汇总10篇) 语文高考语文试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