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2日 01:40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集锦23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28 10:15:04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1篇【教案背景】《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们的孩子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所以最好用需要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集锦2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集锦2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篇

    【教案背景】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们的孩子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所以最好用需要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能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切实地落实本课的重难点。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选编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

    生命的关爱;
    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1.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段、《触摸春天》朗读媒体文件.flv、《触摸春天》朗读.mp3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2.观后谈感受: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有什么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对节目的赞美,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这是一群残疾人表演的。)

    3.引入课文: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板书课题17触摸春天

    二、朗读欣赏,体验春天。(播放《触摸春天》朗读媒体文件.flv)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探究体悟。

    1.课件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

    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1)安静来到哪儿散步?我为什么要喊出声来?

    (2)安静创造了一个什么奇迹?

    (3)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有什么感受?读读,希望你读得流畅!

    2.比较句子:

    (1)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读一读,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谁能读出这两句不同的感觉?

    3.出示“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指名学生读后,问:“我”喊出声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出声?请怀着作者同样的心情读一读。

    4.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

    (2)“竟然”什么意思,安静本想拢住什么?“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可以用“竟然”说一句话吗?

    (3)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跟着老师的声音来做动作,想象。“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停顿片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再来一次,这一次要边做边想边跟老师一起说。

    5.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让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醒学生联系课题进行想象。)

    6.出示“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学生自由读这句话,读后谈感受。

    五、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1.播放《触摸春天》课文朗读

    让我们随着课文朗读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想一想,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幻灯片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
    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请随着轻松的音乐,打开心灵之窗,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3.出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盲童安静放飞蝴蝶

    拢住惊讶

    创造奇迹热爱生活权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2篇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_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_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_)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_,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_,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_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3篇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人物品质的方式。“识字加油站”要读准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词句段运用”要积累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体会故事含义。仿写句子时,要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名言警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从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等方面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领悟,能和同学互相交流。“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学生基本接触过,能在课堂中和同学交流。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日积月累”中的几句名言分别选自《周易》《老子》《论语》《孟子》这四部国学经典,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但要领悟其中的道理需要教师课堂提示,学生才能完全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认读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4、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学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积累名人名言,了解大意。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课文,学习、了解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为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识字加油站

    引导学生借助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慷、慨、徊、锲”等字的认读。

    3、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安排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先指导学生读句子,找出病句,再根据病因,全班讨论修改方案,最后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修改完之后再读这段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在第二题中,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体会表现人物行为时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再仿照例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4、日积月累

    先让学生读熟名言,再通过查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大致了解名言的意思,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总结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师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生交流。

    (3)师引导生体会本单元课文在内容上的共同特点。

    ①师引导: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预设:它们都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交流平台”栏目。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师导入:课文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呢?让我一起去“交流平台”看看吧!(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

    (3)感受人物的品质。

    ①师引导:从有关他们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示例:从哈尔威船长的话语中可以读出他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③指导朗读,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4)方法拓展。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示例:“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句话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行为,表现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5)师小结: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段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再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回顾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多种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交流词语,激发兴趣。

    (1)师过渡:刚才我们在“交流平台”栏目里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你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哪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呢?(生自由交流)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边识字边学词,认识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

    2、多种方法识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①师引导: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9个生字,看看能否把字音读正确。

    ②生自由练习后小组内交流。

    ③课件出示生字。

    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认读词语。

    ①师引导:哪位同学已经会认读这些词语了,并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师指两名学生领读)

    ②课件依次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③师指名认读;
    生开火车认读;
    全班齐读。

    ④师引导: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可以描写人物的什么。(生交流)

    ⑤师归纳:“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品质;
    “和蔼、彬彬有礼”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神态;
    “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心情。

    ⑥生齐读词语。

    (3)拓展练习。

    ①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用上这些词语吗?赶快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②生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③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描写语言:妙语连珠、伶牙俐齿、结结巴巴、对答如流、出口成章

    描写动作:指手画脚、手忙脚乱、手舞足蹈、毛手毛脚、摇头晃脑

    描写神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闭目养神、得意扬扬

    描写心理:心急如焚、忐忑不安、心花怒放、心乱如麻、七上八下

    描写外貌:眉清目秀、面色苍白、白发苍苍、面黄肌瘦、衣冠楚楚

    3、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学会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认识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课余时间,希望大家能积累更多的描写人物的词语,并能学以致用,让你笔下描写的人物鲜活起来。

    【设计意图】积累词语,先要过读准字音这一关,因此,教学时,按照“个体自由读—组内互读正音—开火车读”的顺序进行,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2、积累有关精神品质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内容。

    (1)师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师引导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我们学过哪些修改符号?(课件出示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师引导生找出错误。(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常见的语病病因:

    用词不当;
    搭配不当;
    语义重复;
    前后矛盾;
    成分残缺。

    ①生自由读这段话,明确病因。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指名交流;
    师生共同修改。

    (4)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5)师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时,要认真读句子,理解句意;
    根据病句特点逐项检查,找出病因,进行修改;
    修改后再读几遍,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修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6)师引导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修改病句训练。(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4处错误。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中国美食纪录片。在节目播出的那段日子,每晚10点,许多不计其数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烹饪师加工制作各种美食的画面和香味,垂涎不止。这部纪录片,虽然在介绍中国美食,也是在介绍中国文化。

    ①生自由读句子,找出错误之处。

    ②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修改。(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句段)

    ③师指名读修改后的句子,看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

    【设计意图】要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句子中常见的病句病因及修改病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尝试修改课本上的例句,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并在拓展练习中巩固提高。

    2、仿照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2)生自由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3)师指名朗读句子,加点词语重读,边读边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4)师表演连续动作,引导练习说话。

    ①师表演:走进教室,放下书本,环顾全班同学,喊“上课”。

    ②生练习说话。

    ③师指名表演:拉开椅子,坐下来,伸个懒腰,拿起一本书,大声读。

    ④同桌互相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现在请大家任意选择一种情况,想象画面,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②生练习仿写,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蝴蝶飞舞:

    一只蓝白相间的蝴蝶,轻盈地从一朵小黄花上跃起,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扇动着双翅,在空中上下翻飞。

    小男孩打羽毛球:

    他将手中的羽毛球高高地抛起,用另一只手握着球拍用力打向对方,然后紧盯着打过来的球,球又回到了他的面前,他连忙高高举起球拍,向飞来的羽毛球抽去。

    妈妈下班回到家:

    妈妈下班回到家,赶紧换上拖鞋,走到厨房,系上围裙,麻利地做起饭来。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中描写连续动作的例句引路,以表演、练说等形式,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学习“日积月累”栏目。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了解句意。

    ①师引导:读了这些句子,结合课前预习时查的资料,你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了吗?

    ②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意思)

    ③师引导生归纳名言的共同点。(示例:这组名言都是关于人物精神品质或处世态度的)

    (5)反复诵读,积累背诵。

    (6)拓展练习。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相关名言?(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2、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组关于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学会了怎样用连续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还积累了一组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名言,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词句和方法牢牢记在心中,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句意,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背诵,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和阅读中加以运用。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基本放手,每个栏目先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各个知识点,再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交流平台”这一栏目,注重启发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品质及特点,并在平时作文中加以运用。

    “识字加油站”主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积累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是关于古人读书的成语,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及含义,从而受到刻苦读书的教育。“词句段运用”的句子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写连续的动作,主要采用表演、小组练习的形式,并在创设的语境中练习描写,学以致用。“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理解、记忆、运用名言,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4篇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语文园地四里口语交际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2、布置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泛搜集各类新闻,并按类把收集到的新闻以新闻稿的形式作好记录。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
    交流词语的意思;
    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5、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3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3、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美人鱼、白雪公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xx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讨。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生字词识记;课文朗读;解疑释难,提出未解答的问题。

    3、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规矩(jǔ)撵(niǎn)拽(zhuài)舔(tiǎn)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乖”注意和“乘”区分,第三笔是悬针竖。“溜”是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留”的“丶”不要漏写。“葵”是上下结构,下面“癸”注意最后一笔是“丶”。“瘦”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叟”注意笔顺“丨”要出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

    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3、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王葆,并且了解了他和宝葫芦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

    1、读课文,想一想,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说一说。

    王葆与奶奶的规矩:每逢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都得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这样,王葆听到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理解“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约定、承诺……)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

    3、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为我和奶奶守住了彼此的“规矩”,我才听到了那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们也要做守规矩的人。

    4、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5、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听到十来岁,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读课文,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6、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到宝葫芦的结果呢?(都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7、哇!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交流合作,创编故事。(注意: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

    交流、评价。(注意:是否根据已有内容;想象力是否丰富等。)

    8、总结、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想象力都很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顺理成章地,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往——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二)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让生活中一切的不顺利都变顺利,没有烦恼,省心了。)

    的确,每当面对困难,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不会做题、种向日葵比赛输了、与同学闹翻。)

    如果有了宝葫芦,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

    2、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需要宝葫芦的时候?如果你有了它,你会让它做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过渡:看来,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想一想,当王葆真的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

    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总结: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不是。

    三、延伸拓展。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读。

    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节选的是《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部分章节,但不能上成导读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是如何塑造的。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角色,体会人物特点,学习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课堂对朗读指导引导不够,对学生的创编时的引导铺垫不够,打算在推荐阅读之后的阅读交流会中继续交流创编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6篇

    教学目标:

    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

    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板书:晴雨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

    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

    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

    “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7篇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

    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

    (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

    六、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

    (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8篇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矛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孩子透过屋顶上小小的天窗看到和听到的点点滴滴,无尽的遐想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成了孩子们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童时代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笔生动流畅、情感真挚,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远。由于写作时间已久远,现代儿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引导质疑、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针对课文难点,运用演化、发掘策略,通过启发联想和表情朗读、自主默读等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藉、蝙”等生字,理解“慰藉、恶霸”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难点:理解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快乐而美好的童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学大师矛盾

    先生以自身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一篇散文——天窗。(板书课题并播放投影)

    看完这个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预设:什么是天窗?天窗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天窗?)

    看来,同学们心中都有许多疑问,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自读课文时播放相关投影)

    (设计意图: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内容产生碰撞,学会质疑方法的同时,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对读错的和难理解的字词,老师及时纠正和点拨。

    (2)汇报解决问题的相关情况,通过学习,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呢?(预设学生可能的汇报)

    4、学习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重点指导读准:“藉”在这里读“jiè,不要读成jí;“宙”是翘舌音,读成zhòu,不读成zòu.重点理解“慰藉”“恶霸”“宇宙”等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读后交流、品味文章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品味和体验,给足了学生自读、感悟的余地。)

    三、布置作业,巧设悬念

    1、熟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2、思考:作者写天窗仅仅是因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慰藉吗?

    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9篇

    ●教学目标

    ①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④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⑤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宽带网

    ①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④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0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以及全家人对葵花的疼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以及全家人对葵花的疼爱。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曹文轩吗?说说你的.认识(预设:看过他写的小说,草房子······)嗯,同学们对这个作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还写过一篇感人的文章《青铜葵花》,谁看过?来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青铜和葵花之间发生了什么样感人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青铜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的读音。

    (3)课文写了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买鞋、送鞋等方面的内容。

    (4)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编芦花鞋。这里出产一种······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

    *出示芦花以及芦花鞋的图片,感受青铜一家的心灵手巧。

    *芦花鞋是青铜一家一笔重要的收入,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编织芦花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从句子“青铜一家······芦花鞋的编织上”,你看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感受芦花鞋的美丽、暖和,以及一家人的重视。

    预设二:下大学,坚持卖鞋。接下来的日子······一时竟有点反应不过来。

    *大雪天,家人劝说不卖鞋,能看出这个雪怎么样?你见过大雪吗?你会做些什么?青铜呢?

    *你能看出青铜怎样的品质?

    *这样的雪,街上是怎样的情景?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发现这雪特别的大?

    *你有置身大雪中的经历吗?有怎样的感受?青铜又是怎么做的?

    *从哪里你看出这芦花鞋非常精美?(预设:路人对话中,能看出青铜一家手艺高)

    预设三:送芦花鞋。天晴了······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边读边想象画面,青铜为什么脱掉了脚上的鞋?

    *面对刺骨的寒冷,青铜又是怎么做的?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视频,感受寒冷,体会青铜的美好品质。

    5. 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鞋》这篇课文,知道了卖芦花鞋是青铜一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全家都非常重视。青铜为了卖鞋,在大雪天出门,甚至为了不让顾客失望,脱掉脚上的鞋。青铜给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他乖巧、懂事、能吃苦、有担当,希望同学们像青铜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有兴趣看全版《青铜葵花》

    六.板书

    芦花鞋

    织鞋,卖鞋,买鞋,送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1篇

    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
    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
    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3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
    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阅读期待中激疑

    1、导语: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殿堂,仔细聆听那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2、优美的旋律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伯牙断琴》。

    3、(过渡)伯牙为何断琴呢?带着大家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伯牙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精思,在感悟交流中怡心

    1、勾画。学生在整读段落的基础上,思考本段主要围绕哪几句话来写?勾画出本段的总起句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高山曲”

    (1)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导:伯牙用琴声表现了怎样的一座高山呀,让钟子期如此赞叹?

    (2)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出示图片,品析“巍峨”)

    (3)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4)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

    4、学习“流水曲”。

    (1)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播放音乐)

    (2)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3)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1)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2)播放这三段音乐。听着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3)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4)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5)理解“知音”的内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四、课外延伸,在抒写心声中明理

    1、讨论: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在美妙的《高山流水》中结束新课!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5篇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外形,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学习选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外表悦。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幼儿之间的合作力。

    活动准备:

    1.全开纸6张,画笔,色笔若干。

    2.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要长大,现在你们还小,以后会一点一点地长大,长大后你们会变成什么?(请6个幼儿讲述)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形式来表现梦想。

    (1)引导幼儿说说是不是能够用其他形式表现梦想。

    小朋友刚才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梦想,大家还有没有其他够让别人更清楚你们梦想的办法?(绘画、表演)

    例如:我想当空军,我就把这个梦想画出来,画上飞机等。想当演员,我就选择一段大家熟悉的广告进行一番表演。

    (2)幼儿分组表现梦想:一部分幼儿在旁边画画,另一部分幼儿在中间表演。

    如果你想画你的梦想,就搬椅子到旁边画画,想表演的小朋友就留下来,我们一个个进行表演。

    (3)展示幼儿的表演和绘画。(投影仪展示绘画)

    3.幼儿合作操作,教师指导。

    (1)推选一个小朋友当模特。

    (2)描出他的身形。

    (3)进行装饰。

    4.作品讲述:

    请每一组的一个小朋友说说,所画的人,他的理想是什么?

    5.总结:

    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从小就要学好本领,肯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6篇

    教学要求: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

    3、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吧。(音乐)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就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喜欢),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

    三、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卷,到水乡仔细看看,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先请同学自己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做做准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出鱼的多

    b鱼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
    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去亲眼看一看,体会一下周庄的水韵。(放课件)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介绍一下。(生汇报)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象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7篇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讲了在朗读文中句子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隐藏的深层次感情;在说话和作文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风趣反语这种方法。

    “识字加油站”要求学生学习利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即保留字的非偏旁部分,替换字的偏旁得到新的字。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了解具体词语的潜在内涵与指代对象:体会冒号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并仿照着写段话;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比较其增删之间不同的表达效果。

    “书写提示”提醒学生注意: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罗隐的名篇《蜂》。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

    2.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并与同学交流一组比喻人的习惯用语;
    体会冒号的用法;
    了解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练习写字,做到字距适中,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5.背诵古诗《蜂》。

    教学重难点

    与同学交流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
    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策略

    1.在与同学交流时,结合本单元课文,先说说自己在阅读时对作者如何运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的体会,再在平时的说话和作文中加以运用。

    2.“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学生应该都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要强调:“沦”的读音是“lún”,“抡”的读音是“lūn”,“哺”的读音是“bǔ”,“浦”的读音是“pǔ”等。重点指导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3.“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题安排的是词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或了解词义后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讲解第二题时主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冒号的用法,再仿照例句学习运用。讲解第三题时,引导学生了解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学习“书写提示”时,提醒学生注意字距、大小、留白等问题。

    5.指导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蜂》时,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如何运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笔下动物的可爱,体会到了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观察、发现、思考。(板书:语文园地)

    2.课件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师指名读后引导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课件出示:

    l

    r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l

    r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l

    r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3.师过渡: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制胜法宝之一,可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4.生交流讨论。

    示例1:第一句中“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或稀奇罕见,在课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示例2:第二句中“架子十足”也是含有贬义的词语,说的是鹅的缺点,但从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作者对鹅满满的喜爱之情。

    5.课件出示几组情境,师引导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课件出示:

    l

    r家里的猫打翻了我的墨水瓶。

    l

    r妈妈说我诚实。

    l

    r妹妹胆小。

    6.生仿写句子,师指名读句子。(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l

    r家里的猫真是调皮,打翻了我的墨水瓶,还在作业本上踩印了几朵小梅花呢。

    l

    r妈妈常常对别人说:“我们家那个傻孩子,连撒个谎都不会,太实在了。”

    l

    r妹妹的胆子可真大,一只猫偶尔经过,她也会吓得赶快跑到妈妈的身后躲起来。

    7.师适时点拨,并小结:同学们,“万般佳作唯情真”,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文的制胜法宝之一,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今天的“交流平台”栏目中,我们学习了运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的说话和作文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在具体的语境中,交流运用反语的方法表达喜爱之情的体会,再在出示的语境中尝试运用,提高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

    2.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到了“识字加油站”,今天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学习一个识记生字的新方法,一起去看看吧。

    3.师引导生观察: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r每组的三个生字右边的部件都是相同的。

    r偏旁都有表意的特点,生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也不相同。

    r生字的读音大多与右半部分相同或相似。

    5.读准字音,观察偏旁。

    (1)生自由认读生字词。

    (2)师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3)师:偏旁不同时,这些字的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课件出示词语。

    6.归类识记生字。

    (1)了解偏旁表意的特点。

    ①师:读完词语,你发现换偏旁识记生字的秘诀了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重点指导“杆—肝—秆”)

    师点拨:这三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就是“干”。当偏旁发生变化时,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构成了新字。

    ②生总结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杆”和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肝脏”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
    “麦秆”跟农作物有关,所以用禾字旁。

    (2)师引导归类识记:其他几组生字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这样是不是更容易呢?我们一起读读吧!

    (3)总结拓展。

    ①师引导:的确如此,单人旁的字大多跟人有关,如俏丽的“俏”字;
    山字旁的字大多与山有关,如陡峭的“峭”字。三点水的字呢?与江河有关,如黄浦江的“浦”字。口字旁的字呢?大多与嘴巴有关,如哺育的“哺”字。我们还能将“杆、消、捕”换成哪些偏旁组成新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②生读一读并自由练习组词。

    7.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12个生字,学会了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收获真大!那么新学的生字大家都记住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8.去拼音认读生字大挑战。(开火车游戏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学过很多识记生字的方法,已经初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字形,学会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与同学交流一组比喻人的习惯用语;
    体会冒号的用法;
    了解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2.练习写字,做到字距适中,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3.背诵古诗《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词语。

    (1)读一读。师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生齐读。

    (2)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预设:都是比喻人的习惯用语)

    (3)师引导: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四人一组交流交流吧!

    (4)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5)师指导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话,然后全班交流。

    ①师引导: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能不能选择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②生交流。

    示例1:每一位革命战士都具有“老黄牛”的实干精神。

    示例2:我的同桌特别爱唱歌,是我们班的“百灵鸟”。

    (6)拓展延伸。师:你还知道哪些比喻人的习惯用语?

    预设:糊涂虫、井底蛙、替罪羊……

    2.课件出示第二题中的句子。

    (1)读一读。生自由读;
    小组比赛读;
    全班齐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你认为冒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师指名交流,小结:这三句话中的冒号都用在总说性句子后面,用来提示下文。(课件出示:冒号提示下文)

    (4)师:你能从这三个短语中挑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段话吗?生练习写话。(课件出示:活泼的的小狗、细心的小亮、热心肠的老奶奶)

    (5)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例句)

    3.课件出示第三题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

    (1)生读后交流体会,师小结:加点的词语都是语气词,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再读时注意表达出情感。(课件出示:语气词表达情感)

    (2)师:去掉加点的词语,对比朗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3)男女生对比读,感受不同。

    (4)师小结:去掉加点的词语后,说话的语气变得很生硬,不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语气词来传达自己的感情。

    (5)小组练习说一说,注意用上语气词表达自己的感情。(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r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r到小径中去走走吧!看看那些花呀,草呀,树呀,顿时神清气爽。

    【设计意图】此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冒号的用法,感受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尝试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学用结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二

    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内容。

    (1)师指名朗读。

    (2)生自由读“书写提示”右边的文字。

    2.师课件出示在横格中书写时的注意事项,鼓励生补充。

    (1)生练习书写,师巡视,适时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及注意事项。

    (2)展示优秀作品,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板块三

    日积月累

    1.积累古诗《蜂》。

    (1)课件出示古诗,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2)师引导生朗读古诗,指名读;
    生齐读。

    (3)简要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4)读懂诗句意思。

    ①师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师指名交流。

    (5)师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2.练习背诵。

    3.延伸拓展。师:你还知道哪些咏物的古诗?(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采用反复诵读诗句、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等方法,帮助学生很快地背诵古诗,

    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同时拓展学习咏物的古诗,以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内容比较散,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各个知识点,再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交流平台”这一栏目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体会作家是怎样运用反语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并能在平时的说话和作文中加以运用。

    “识字加油站”这一栏目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词语部分和“日积月累”栏目重在积累,老师只作适当讲解,让学生自己主动去理解、记忆、运用,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关于“词句段运用”的句子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冒号和语气词的作用,主要采用诵读、理解的办法,并尝试在创设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以致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
    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
    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
    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
    “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19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2、理解文章结构,能利用规律概括段落大意。

    3、能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4、会用关联词来介绍一样物品。

    5.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导学单:

    1、这篇课文我已经读了()遍,自己认为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我已经会认读这些新词:

    除臭技术、微观对象、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度量单位、这种大小的物质、纳米自清洁技术、碳纳米管、纳米管储氢气、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

    3、我要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有?

    4、读了课题《新奇的纳米技术》,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要与大家交流?

    导学过程

    基础部分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新奇的纳米技术》。

    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新奇”的意思?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新奇的事物。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词语:除臭技术、微观对象、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度量单位、这种大小的物质、纳米自清洁技术、碳纳米管、纳米管储氢气、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

    句子: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

    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重点部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2.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明白形象些?为什么?

    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度量单位?

    3、理解“顾名思义”的意思。

    4、理解: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5、你觉得这句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从文中用——划出。分析总分段式的特点。根据规律,找到3、4、5的总起句,说出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这本段,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的涂层、纳米领带、纳米彩旗)

    2、细读这些例子,说说运用了纳米技术后,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拓展部分

    仿写片段: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简单说,收伞时有长短两种选择)。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可以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

    仔细观察使用图,看看纳米牙刷有什么特点?仿写一个片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20篇

    第1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4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21篇

    《一路花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3.借助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走近花香

    1.出示多媒体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万物复苏,柳枝吐绿、百花齐放)

    2.是啊,春回大地,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一起美美地读课题,让花香溢满我们的课堂。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

    指读,开火车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解决刚才的问题)师随机正音。

    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挑水工两只水罐中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

    (2)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并圈出来)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全心品读,寻探花香

    1.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①“惭愧”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③“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这第一次对话。(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④“尽了自己的全力”具体是指什么?

    (这说明挑水工挑水的路程远,任务重。)

    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具体是指什么?

    (因为破损的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水给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

    (3)指导朗读:

    ①文中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细细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指读第一次对话)

    ②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日复一日,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让我们再去聆听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出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破损的水罐的自责与歉意)

    2.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当他们上山时——–一丝快乐)

    (2)让我们也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3)多美的花儿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们仅仅带来了(一丝快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4)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

    3.体会“仍然伤心”

    (1)(出示)“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美丽的.景色只是给破损的水罐带来一丝快乐,它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与伤心之中,只顾盯着自己的缺陷,没有理解挑水工的良苦用心,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当他们上山时—–向挑水工道歉)(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把破水罐没有从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指导读)

    4.体会“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

    (2)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

    (3)请你再次读读挑水工的话,从哪些词中体现出了他的智慧?指名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4)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

    (5)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水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四)以读促读,收获花香

    1、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

    (1)让我们再一次的欣赏这美丽的收获,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分组汇报朗读表演。

    (2)你觉得带来一路花香的仅仅是破水罐吗?(不是)那你认为还有谁?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挑水工?(智慧)多么智慧的挑水工呀,面对破损的水罐不离不弃,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还教给了破水罐一个道理,真是慧眼识人,循循善诱(板书)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朗读他说的话。(出示)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22篇

    教学目标

    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23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访问:下册 集锦 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集锦2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集锦23篇) 小学4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