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3日 14:55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11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28 18:45:04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第1篇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è:湖北省的简称。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阻遏zǔ’è:阻止;遏止。锐不可当ruìbùk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11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11篇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1篇

    一、 字词基础

    1《新闻两则》

    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锐:锋利。当:抵挡。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 荻港 溃退 要塞 阌乡 逃窜 聿

    2 《芦花荡》

    尖利jiānlì:
    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
    [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 :倾斜。

    央告yānggào:
    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 堤防 竹篙 编算 疟子 吆喝 蹿 飒飒 泅水 莲蓬

    3 《蜡烛》

    拂晓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

    瓦砾wǎlì: 破碎的砖瓦. 地窖dìjiào:
    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ūgō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ànwēiwēi:
    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 迫击炮 匍匐 交叉 腋窝 名副其实=名符其实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赃物zāngwù:
    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āngqiè:
    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ìcái: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àngrán-wúcún:
    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 珐琅 惊骇 瞥见 劫掠 笑嘻嘻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肃穆sùmù:
    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荒谬huāngmiù: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ànwàng:记忆力差,易忘事。

    杀戮 蜿蜒 恍惚 斑白 盟誓 憧憬 控诉 执著 韵律

    云霄 倾泻 缭绕不绝 血腥

    6 阿长与《山海经》

    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

    掳lǔ:俘获;抓获。

    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

    疮疤chuāngbā: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jiéwèn:
    追问;责问。

    渴慕kě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

    憎恶 絮说 菩萨 辟头 灸疮疤 惧惮 哀悼 和蔼 疏懒

    震悚 粗拙

    7 《背影》

    交卸jiāoxiè :解除;解下.

    奔丧bēn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散乱、零散;也作“狼籍”.

    簌簌sùsù∶风吹物体等的声音;形容流泪的样子。

    典质diǎnzhì: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赋闲fùxián: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颓唐tuítáng:
    萎靡不振的样子。

    琐屑suǒxiè:零碎细小

    差使 勾留 踌躇 嘱托 栅栏 蹒跚 拭泪 情郁于中 举箸提笔

    8 《台阶》

    凹凼āodàng:周围高中间低。

    尴尬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

    烦躁fánzào:烦闷焦躁。

    微不足道wēibùzú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大庭广众dàtíng-guǎngzhòng:本来指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宽敞 涎水 唿嗒 缘故 磕与嗑 门槛 烦躁 倔强

    9 《老王》

    怄òu:逗弄;嘲笑;故意惹人恼怒;生闷气 。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惶恐huángkǒng:
    惶惧惊恐。

    荒僻huāngpì:
    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败tābai:坍塌;沉陷。

    取缔qǔdì:
    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骷髅kū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副骨骼;干枯无肉的死人颅骨.

    滞笨zhìbèn:迟钝,不灵活。

    愧怍kuìzuò:
    惭愧。

    肿胀 镶嵌 伛 翳

    10 《信客》

    克扣kèkòu: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接济jiējì:
    以财物等资助他人。

    稀罕xīhǎn:
    稀奇,少有。

    噩耗èhào:
    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

    呵斥hēchì:大声或粗暴地责骂;严厉指责。

    诘问jiéwèn:
    追问;责问(诘问之下,他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

    焦灼jiāozhuó∶非常着急;焦躁忧虑。

    颠沛diānpèi:受磨难、挫折;贫困。

    吊唁diàoyàn:
    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

    文绉绉wénzhōuzhōu:
    形容人言谈、举止文雅。

    长途跋涉chángtú-báshè:
    经历长远路途的跋山涉水。形容行程遥远,一路辛苦。

    穷愁潦倒qióngchóu-liáodǎo:
    形容没有出路,十分失意. 鸡零狗碎ji ling gou sui:形容事物零碎,不完整(含贬义)。

    低眉顺眼dīméi-shùnyǎn:
    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连声诺诺lianshengnuonuo:一声接着一生地叫。

    生死祸福shēngsǐhuofu: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私塾 灰黯破烂 糟蹋 嘱咐 唏嘘 劲厉 震颤 迟钝 号啕

    猝然昏厥 时髦 伎俩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2篇

    【篇三:拣麦穗】

    走近作者

    张洁(1937—),当代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居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

    张洁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课文结构

    本文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村姑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解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课文以空格的形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

    第二部分:叙述了“我”(小女孩)一个失落的梦。

    写作特点

    技法应用:运用比较的手法。如写农村姑娘们当初拼命、卖力地去拣麦穗,备嫁妆,可当“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通过对比,写出了姑娘们梦的幻灭。

    写作借鉴:简短、质朴的对话中蕴含丰富内涵。如“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带着眼泪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你家住哪哒呢?’‘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这段对话既刻画了“我”的童真无邪,更是不显山露水地交代了卖灶糖的老汉的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悲苦身世。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3篇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4篇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5篇

    (一)、从思想上重视

    不少同学认为复习不过是平时已学过知识的重复,所以在复习阶段听课不够投入,最后导致很多知识都还是半生不熟。而期末考试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检查与总结,考试时往往侧重于对一个学期知识的总结、综合。仅靠平时的一些印象往往会顾此失彼,造成大面积的丢分。从思想上重视,不麻痹大意,强调的不单纯是时间的投入,更是“头脑”的投入,只有在复习课上真正用“脑”听课、思考、总结,才会使自己平时零散的所得到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并进而成为一种能力。

    (二)、复习讲究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复习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的是最常规但很有效的复习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1、明确考试范围,弄清本次期末检测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题型。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2、根据考试的检查范围与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的情况,并拟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有针对性。

    3、提高自己的复习听课的效率,向效率要成绩。

    薄弱之处加以强化,做到“查漏补缺”。

    4、根据不同内容和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6篇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7、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0、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1、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7篇

    第一单元

    第一课藤野先生

    一、字音

    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

    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

    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二、词义

    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三、课文解析

    选自《朝花夕拾》

    本文分层依据:

    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8篇

    雷电颂

    一、字音

    伫立(zhù) 睥睨(pì nì) 咆哮(xiào) 波澜(lán) 污秽(huì) 犀利(xī)

    劈开(pī) 稽首(qǐ) 驰骋(chěng) 虐待(nüè)

    二、词义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三、课文解析

    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话诗 《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历史剧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

    哭,苦有什么用?……:揭示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的怯懦本质

    鼓动吧,风!……毁灭呀!: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邪恶力量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它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强烈希望,对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

    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注释:1节选自《屈原》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9篇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望 岳》(杜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10篇

    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已亲人的背影,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因为语文的知识太广泛,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

    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在语文学习上是很不利的。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学会阅读中抓住文章的主线。学会总结中心思想。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11篇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 朔方 睥睨污.犀利迸射播弄 虐待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罪孽拖 泥带水 稽首 旸谷 姮娥苍茫 胆怯翡翠 精灵 蜿蜒执拗憔悴 馈赠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

    【暖国】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奁】盒子。

    【朔方】北方。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姮娥】即嫦娥。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啮齿缄默 窥探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哂笑拍板 牟取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众目睽睽 铆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取】谋取。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哂笑】讥笑。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语文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11篇 语文初二下册知识点(推荐11篇)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