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6日 00:16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21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0:06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第1篇数学概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3)通过实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21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21篇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篇

    数学概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2篇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3篇

    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4篇

    (一)三种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反证法:它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用这种方法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 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理中导出矛盾为止

    (3) 断言假设不成立

    (4)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重难点:在函数、三角变换、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不同的数学问题中,选择好证明方法并运用三种证明方法分析问题或证明数学命题

    考点1:综合法

    在锐角三角形中,求证:

    [解析]

    考点2:分析法

    已知,求证

    [解析]

    总结:注意分析法的“格式”是“要证—只需证—”,而不是“因为—所以—”

    考点3:反证法

    已知,证明方程没有负数根

    【解题思路】“正难则反”,选择反证法,因涉及方程的根,可从范围方面寻找矛盾

    [解析]

    总结:否定性命题从正面突破往往比较困难,故用反证法比较多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5篇

    ●不等式

    1、不等式你会解么?你会解么?如果是写解集不要忘记写成集合形式!

    2、的解集是(1,3),那么的解集是什么?

    3、两类恒成立问题图象法——恒成立,则=?

    ★★★★分离变量法——在[1,3]恒成立,则=?(必考题)

    4、线性规划问题

    (1)可行域怎么作(一定要用直尺和铅笔)定界——定域——边界

    (2)目标函数改写:(注意分析截距与z的关系)

    (3)平行直线系去画

    5、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和变形形式

    如a,b为正数,a,b满足,则ab的范围是

    6、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如的最小值是的最小值(不要忘记交代是什么时候取到=!!)

    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对勾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运用对勾函数来处理下面问题的最小值是

    7、★★两种题型:

    和——倒数和(1的代换),如x,y为正数,且,求的最小值?

    和——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如x,y为正数,,则的范围是?

    不要忘记x,xy,x2+y2这三者的关系!如x,y为正数,,则的范围是?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6篇

    =.

    23.中点公式

    若点A(x1,y1),点B(x2,y2),点M(x,y)是线段AB的中点,则x=,y= .

    24.重心公式

    在△ABC中,若A(x1,y1),B(x2,y2),A(x3,y3),,△ABC的重心为G(x,y),则

    x=,y=

    25.(1)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p],即0,p.

    当=0时,与同向;当=p时,与反向

    当= 时,与垂直,记作.

    (3)向量的内积定义:=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7篇

    b|.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
    a2≥0;
    (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g(x)与-g(x)<f(x)<g(x)同解.(g(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
    ②与g(x)<0同解.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1时,af(x)>ag(x)与f(x)<g(x)同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8篇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9篇

    一、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有a-baa-b=0a-ba0,则有a/baa/b=1a/ba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a

    (3)可加性:aa+cb+c,ab,ca+c

    (4)可乘性:ab,cacb0,c0bd;

    (5)可乘方:a0bn(nN,n

    (6)可开方:a0

    (nN,n2).

    注意:

    一个技巧

    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一种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0篇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

    (1)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2)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

    (2)垂直A1A2+B1B2=0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
    ②定义:|PF1|+|PF2|=2a>2c;
    ③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
    a2=b2+c2;

    2、双曲线: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
    ②定义: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1篇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2篇

    =2a<2c;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
    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
    ③焦半径;
    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1);
    (2)。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3篇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_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4篇

    考点一: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定理

    【内容解读】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掌握向量、零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注意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向量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平移后所得向量与原向量相同;两个向量无法比较大小,它们的模可比较大小。

    考点二:向量的运算

    【内容解读】向量的运算要求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运算;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会判断两个向量的平行关系;掌握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积的运算,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向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命题规律】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型出现,难度不大,考查重点为模和向量夹角的定义、夹角公式、向量的坐标运算,有时也会与其它内容相结合。

    考点三:定比分点

    【内容解读】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应用,求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时,可借助图形来帮助理解。

    【命题规律】重点考查定义和公式,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型出现,难度一般。由于向量应用的广泛性,经常也会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一并考查,若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以中档题为主,偶尔也以难度略高的题目。

    考点四: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内容解读】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考查了向量的知识,三角函数的知识,达到了高考中试题的覆盖面的要求。

    【命题规律】命题以三角函数作为坐标,以向量的坐标运算或向量与解三角形的内容相结合,也有向量与三角函数图象平移结合的问题,属中档偏易题。

    考点五:平面向量与函数问题的交汇

    【内容解读】平面向量与函数交汇的问题,主要是向量与二次函数结合的问题为主,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命题规律】命题多以解答题为主,属中档题。

    考点六: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内容解读】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就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在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后,使向量之间的运算代数化,这样就可以将“形”和“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许多平面几何问题中较难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大家熟悉的代数运算的论证.也就是把平面几何图形放到适当的坐标系中,赋予几何图形有关点与平面向量具体的坐标,这样将有关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命题规律】命题多以解答题为主,属中等偏难的试题。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5篇

    考点一:求导公式。

    例1.f(x)是f(x)13x2x1的导函数,则f(1)的值是3

    考点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例2.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是y

    1x2,则f(1)f(1)2

    ,3)处的切线方程是例3.曲线yx32x24x2在点(1

    点评:以上两小题均是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考查。

    考点三: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例4.已知曲线C:yx33x22x,直线l:ykx,且直线l与曲线C相切于点x0,y0x00,求直线l的方程及切点坐标。

    点评:本小题考查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切点既在曲线上又在切线上”这个条件的应用。函数在某点可导是相应曲线上过该点存在切线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考点四:函数的单调性。

    例5.已知fxax3_1在R上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32

    点评:本题考查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对于高次函数单调性问题,要有求导意识。

    考点五:函数的极值。

    例6.设函数f(x)2x33ax23bx8c在x1及x2时取得极值。

    (1)求a、b的值;

    (2)若对于任意的x[0,3],都有f(x)c2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步骤:

    ①求导数f"x;

    ②求f"x0的根;③将f"x0的根在数轴上标出,得出单调区间,由f"x在各区间上取值的正负可确定并求出函数fx的极值。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6篇

    r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是一个任意角,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y,cos =x,tan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口诀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线

    设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的坐标为(cos_,sin_),即P(cos_,sin_),其中cos =OM,sin =MP,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则tan =AT。我们把有向线段OM、MP、AT叫做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7篇

    1、导数的定义:
    在点 处的导数记作 .

    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那么 为增函数;如果 ,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 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 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

    ②求方程 的根;

    ③列表:检验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 的根; 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8篇

    1.辗转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算法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

    2.所谓辗转相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公约数.

    3.更相减损术是一种求两数公约数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于给定的两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4.秦九韶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

    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6.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进一”,就是k进制,进制的基数是k.

    7.将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先将进制数写成用各位上的数字与k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8.将十进制数化为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数或所得的商,直到商为零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进制数.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19篇

    向量的基本概念

    (1)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物理学中又叫做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就是向量.

    向量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用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用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向量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a,b,c表示,或用两个大写字母加表示(其中前面的字母为起点,后面的字母为终点)

    (5)平行向量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

    若向量a、b平行,记作a∥

    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6)相等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①向量相等有两个要素:一是长度相等,二是方向相同,二者缺一不可.

    ②向量a,b相等记作

    ③零向量都相等.

    ④任何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有向线段表示,但特别要注意向量相等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对于向量概念需注意

    (1)向量是区别于数量的一种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任意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只可以判断它们是否相等,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2)向量共线与表示它们的有向线段共线不同.向量共线时,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可以是平行的,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有向线段共线则是指线段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3)由向量相等的定义可知,对于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它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因此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可以任意选取有向线段的起点,由此也可得到: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

    向量的运算律

    (1)交换律:α+β=β+α

    (2)结合律:(α+β)+γ=α+(β+γ)

    (3)数量加法的分配律:(λ+μ)α=λα+μα

    (4)向量加法的分配律:γ(α+β)=γα+γβ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20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含义,并会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应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准确地描述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性质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及要求:

    1、限定45分钟完成,注意逐字逐句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不会的先绕过,做好记号。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解题本,多复习记忆。

    3、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能力提升4、小班、重点班完成全部,平行班完成A.B类题。

    四、知识链接:

    1.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符号表示。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符号表示。

    五、学习过程:

    A问题1: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观察长方体)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如何在这个平面内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可观察教室内灯管和地面)

    A问题2: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能?

    A问题3: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在什么条件下直线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呢?

    由于直线与平面α内的任何直线无公共点,所以过直线的某一平面,若与平面α相交,则直线就平行于这条交线。

    B自主探究1:已知:∥α,β,α∩β=b。求证:∥b。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 第21篇

    .

    5.相等向量:如果两个向量和的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则称和相等,记作:=.

    6.相反向量:与向量等长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的相反向量,记作:-.

    7.向量平行(共线):如果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则称这两个向量平行,向量平行也称向量共线.向量平行于向量,记作//.规定:
    //.

    8.零向量:长度等于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是任意的.由于零向量方向的特殊性,解答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中是零向量还是非零向量.

    9.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10.向量的加法运算: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11.向量的减法运算

    12、两向量的和差的模与两向量模的和差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都有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二 数学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21篇 高二知识点数学总结(集合21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