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5日 20:39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必备18篇【精选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0:07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第1篇棱锥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的性质:(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必备1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必备18篇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篇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2篇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3篇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4篇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5篇

    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6篇

    不等式分类: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7篇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S=

    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

    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8篇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9篇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几何公式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几何公式(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几何公式小升初(1)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V=Sh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0篇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1篇

    一、导数的应用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学习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习成果。

    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

    2)利润、收益问题

    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二、推理与证明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2篇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a2/2,S=ch/2=c2/4(其中a为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

    面积公式

    若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分别为a,b,底为c,则可得其面积:

    S=ab/2。

    且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知:底边c上的高h=c/2,则三角面积可表示为:

    S=ch/2=c2/4。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一直角锐角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3篇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唯一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BOC=2∠BAC,∠AOB=2∠ACB,∠COA=2∠CBA

    △ABC=abc/4R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4篇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 、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 ……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的循环节是“ 9 ” ,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5篇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6篇

    数学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b = b a

    4、乘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 b + a c = a b + c

    6、除法的性质:a b c = a (b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9:18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和任何数互质。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4(或25)的倍数的特征: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

    7(11或1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之差(大-小)是7(11或13)的倍数。

    17(或59)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3倍之差(大-小)是17(或59)的倍数。

    19(或5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7倍之差(大-小)是19(或53)的倍数。

    23(或29)的倍数的特征:末4位与其余各位5倍之差(大-小)是23(或29)的倍数。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

    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商互质。

    两个数的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是这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用6去除大于3的质数,结果一定是1或5。

    奇数与偶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临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奇数偶数

    整除

    如果c|a, c|b,那么c|(ab)

    如果,那么b|a, c|a

    如果b|a, c|a,且(b,c)=1, 那么bc|a

    如果c|b, b|a, 那么c|a

    小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纯小数:个位是0的小数。

    带小数:各位大于0的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 141414

    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 141592654

    无限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到无限位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如 141414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141592654

    利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7篇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
    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等(文科不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中档题。

    考点六:解析几何

    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1个解答题,其中客观题主要考查直线斜率、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应用、标准方程的求解、离心率的计算等,解答题则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等的位置关系问题,经常与平面向量、函数与不等式交汇,考查一些存在性问题、证明问题、定点与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等。

    考点七: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

    高考对算法的考查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或给解答题披层“外衣”、考查的热点是流程图的识别与算法语言的阅读理解、算法与数列知识的网络交汇命题是考查的主流、复数考查的重点是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及运算的几何意义,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难度不大、推理证明部分命题的方向主要会在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方面,单独出题的可能性较小。对于理科,数学归纳法可能作为解答题的一小问、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18篇

    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

    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竖坐标:(Z1+Z2+Z3)/3

    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的连线的任意一条连线将三角形面积平分。

    重心是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推荐访问:知识点 归纳 必备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必备18篇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必备18篇) 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