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7日 12:58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历史必学知识点13篇(完整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5-02 11:00:10

    历史必学知识点第1篇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1、背景: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①红巾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②明朝建立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1368年)建元洪武都应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学知识点13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必学知识点13篇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1篇

    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②明朝建立

    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1368年)

    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

    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②控制地方

    地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③控制军队

    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为帝君。

    ④特务统治

    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⑤控制思想

    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记忆口诀

    1、靖难之役(15世纪初)

    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2、营建北京

    朱棣诏令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①政治

    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②民族

    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③外交

    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④文化

    《永乐大典》解缙编,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争(1627-1644年)记忆口诀

    1、起义原因

    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①政治因素

    皇帝不朝权旁落,奸臣宦官掌朝政。

    严嵩王振与刘瑾,横掠百姓害忠臣。

    “阉党”势大魏忠贤,迫害东林④最典型。

    ②经济因素

    明朝权贵地兼并,农民流离起义兴。

    2、概况

    明朝末年天灾频,田赋三饷⑤民难忍。

    ①兴起

    陕北首义数王二,序幕揭开多义军。

    ②发展a张献忠

    起义首领张献忠,武昌大西政权兴。

    攻克成都又称帝,抗清斗争后牺牲。

    b李自成

    反明闯王高迎祥,牺牲后继李自成。

    进军河南势日盛,“均田免粮”民参军。

    攻克洛阳下西安,大顺政权败敌人。

    ③高潮

    闯王大军攻北京,崇祯自缢易帝君。

    大顺东征山海关,清军袭击趋北京。

    ④失败

    闯王转战陕豫鄂,湖北通山惜牺牲。

    3、功绩

    明末农民多抗争,农民战争意义深。

    ①政治

    封建统治遭重创,_明朝立功勋。

    ②经济

    权贵逃亡民占地,清朝田税有更新。

    ③思想

    “均田免粮”反地制⑥,农民抗争新水平。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经济制度

    1、一条鞭法(1581)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容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响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名田(1669)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容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响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推广新作物

    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进步特征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朝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朝

    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⑤根本因素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1、商业繁荣

    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①商品多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②商贩多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③商城多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④市镇多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2、外贸概况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①明朝繁盛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

    ②清朝衰微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2篇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3)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4)洋务派还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顽固派和洋务派各自的主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近代工业,雇用中国劳动力,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知识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及其产生根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近代工业出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它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3篇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汉朝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到了宋代,城市繁荣

    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4篇

    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侵_争

    (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

    (2)经过:

    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

    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

    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5篇

    1、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政策:

    (1)基本含义:

    A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B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6篇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_激化。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导致与民众对立严重。

    特点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②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

    原因:

    根本原因: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

    直接原因:_中国人民的反抗

    结果:清朝战败,_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7篇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观点: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南宋:陆九渊,观点: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明朝: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__,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黄宗羲认为君主_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8篇

    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开始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_根源:法家_;

    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9篇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10篇

    17到18世纪间,世界处于大变幻,

    封建统治已腐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夺了斯图亚特权,

    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

    揭开欧洲革命序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美国13块殖民地,摆脱英国得独立,

    发表《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

    形成联邦国家。内战中奴隶制度被废除,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道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掌了权,罗伯斯庇尔当了政,

    打退反法联盟,平息国内叛乱。

    俄日实行资改革,结束_、走向统一是意德。

    资本主义国家正兴起,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立。

    人类进入蒸汽时,英国有最多殖民地,

    亚非拉美受摧残,成为殖民大国的生命线。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11篇

    百团大战

    背景:抗战相持阶段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目的: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机。

    情况:1940则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大规模作战。

    评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战役。打击了日本,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三三制”政权。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项政策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但又保存了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农民交租交息,但须保障农民的承佃权。它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3)精兵简政。为了克服根据地的物资困难,减轻人民负担,根据地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精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地方武装,提高主力部队的战斗力;“简政”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财政开支,提高工作效能。

    (4)大生产运动。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号召生产运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军民生活,密切了干群联系,积累了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经验。

    (5)整风运动。为了从_上彻底清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提高新党员的_水平和理论素养,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_基础。

    中共七大

    (1)背景:1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_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_,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

    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大会确立__为党的指导_。

    (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重难点】

    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

    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_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_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

    (1)坚持全面抗战,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军事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2)经过延安整风及中共七大,特别是__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党内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_《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力量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

    (1)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国富民强才能使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在战争中的损失,并为最终战胜侵略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全民族抗战必胜,分裂不得人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而中国共产党在促成、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真正核心。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根本保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抗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3)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最终取胜的正确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正确方针成为夺取彻底胜利的指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于整风运动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

    ①遵义会议以来,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还没有从_上彻底清算这种错误。②抗战以来新党员增加较多,他们革命热情很高,但_水平和理论素养有待提高。③抗日战争形势错综复杂,各个根据地处于分散和经常变动的状态,党内_教育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一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完全必要的。

    (2)整风运动的意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政治路线方面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路线,确立了__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在组织路线方面,找到了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_路线方面,使全党从“左”倾教条主义_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总之,通过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_基础。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12篇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历史必学知识点 第13篇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宋教仁案”。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③、梁启超撰文的名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④护国军及其斗争: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组织了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⑤、结果: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⑥、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⑦认识: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荐访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