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04日 17:12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讲话精神宣讲稿14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7-31 08:35:03

    讲话精神宣讲稿14篇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

      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2

      100年前的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励精图治,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让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我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鉴往而知来,巡道以致远。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泥泞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劈波斩浪,在艰苦奋战中开创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带领中华儿女成就耀眼的辉煌。身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增强理论学习,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在关心关爱和严格要求青年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细微之处,做好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工作,以教育者的责任担当引领青年的时代担当,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带头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加强自我锤炼的进程中砥砺担当、展现作为。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把好思想引领“方向盘”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就是一部为民史、奋斗史、拼搏史,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组工干部应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锲而不舍的精神,把这种伟大精神与坚定信仰传承好,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不断涵养在党言党的政治自觉,坚守在党爱党的政治立场,筑牢在党为党的政治责任。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利用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党史为媒介,凝聚信仰的力量,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滴水能把石穿透”的毅力,当好人民群众“勤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顾百年来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感悟百年党史中鱼水情深,更能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精神内涵。组工干部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牢记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见效在工作上。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急难愁盼事找准找实,一一加以解决;要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方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帮助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定思路、谋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乡土人才提升素能,着力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可以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这背后的胜利“密码”便是人民。组工干部在推进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有“滴水能把石穿透”的毅力,在思想上主动尊重群众、感情上主动贴近群众、工作上主动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焦点解决好,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做好担当作为“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善于从党的成功经验中增长智慧,从挫折磨难中汲取经验教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奋进之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做好担当作为的“实干家”。为此,我们要满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在干事创业、务实担当中磨砺意志、锤炼品格。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各级党委换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线作为干部锻炼的“大熔炉”和“大赛场”,作为选拔干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作用。要全面压实各领域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着力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组织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让群众在发展变化中实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4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歌声记录过往,唱响梦想”。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 野上”,当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回荡在耳边,我们似乎看到了祖 先手握斧头,赶走贫穷,带来繁荣的场面;我们似乎看到了新 时代的青年满怀梦想,奔向未来的场面。歌声,记录着我们的 过去,也唱响着我们的梦想。

      歌声记录着辉煌的历史,提醒我们不畏困苦,顽强不息。

      《五月的鲜花》中唱道:“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中华人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风吹雨打中踏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在枪林弹雨中拼出一个和平安详的家,在振奋人心的歌声中,一路向前,不畏困苦艰难,不惧受伤牺牲,创建了人人向往的美好社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用歌声纪念辉煌的历史,吸取前进的动力,不畏困苦, 顽强不息。

      歌声见证我们的奋斗,指引我们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义勇军进行曲》中说:“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 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字里行间向我们传递着力量。 经历了各种侵华战争,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于 危难中站起来,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力维护世界和 平。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发展核物理事业;王海倾 其一生圆中国航天梦。歌声传递着我们共同的奋斗,实现着中 国的富强梦;歌声中有我们百年跋涉的足迹,也有我们千年不 老的梦想,指引我们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歌声唱响我们的未来,梦想助力祖国复兴。

      正如《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句:“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 一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民在歌声的指引下,一路向前,不畏困苦艰难。毛相林于“天坑”中开出一条“天路”;张定宇于病毒中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安全墙;陈陆于洪水中书写人生的华章。他们从歌声吸取力量,传递梦想;他们用生命写照歌声, 歌声记录伟大奉献的一生,唱响今天,圆梦未来;他们用行动感动着人民,我们该为他们唱响时代给予的赞歌!

      歌声中铭刻着不朽的功绩,唱响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继 承前辈遗志,发扬顽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伴随歌声, 一路向前,英勇无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5

      大家好!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的旗帜下,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之强盛而奉献青春和生命。正如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用自己的行动描绘出一幕幕战疫浪漫,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无私的大爱,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精神,更体现出这段特殊时期的万众一心与众志成城。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当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怎能不对英雄们肃然起敬;当我们翻开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国华章时,又怎能不热爱他们。深思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精神,回报养育我们的这块热土。

      同学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的祖国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作为生长在红旗下幸福的一代,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我们应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任重而道远。因为,祖国寄希望于我们,党和人民寄希望于我们。

      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国旗下,追往思今,放眼世界,纪念党的100岁生日,当知幸福来之不易,当将兴我中华作为己任。炎黄子孙自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珍惜如今,奋发图强。清末梁启超,面对满目苍夷、暮气沉沉的中国,呐喊声划破历史的灰霾: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依然是你们的。”

      扬帆逐梦迎七一,不忘初心颂党恩。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努力拼搏、奋发图强。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

      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7

      大家好!千顷万亩犁不尽,一生一世阡陌行。从古至今, 中华民族扎根于土地,如同勤勉的黄牛,深耕细作。王安石和 臧克家都盛赞老黄牛精神:朴实,勤劳,无私,进取……这不 也正是做人的可贵品质吗?

      不懈耕耘是颗粒满仓的基础。尼采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 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何谓永恒的活力?从嘉兴南 湖的红船会议到如今建党百年华诞,从网络互联到 5G时代,从两弹一星到蛟龙潜海……中国人,作为大写的中国人,我们在 历史这片土地上扎根、耕耘、播种。我们也立足当下,踏实勤 奋,继续收获丰硕的果实。

      2021,大疫过后,一元伊始。我们的中国梦已在前方召唤。 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在最接近梦想的路上,不会是风驰电掣一马平川,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站在时代发展的路口, 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红利的同时,别忘了继续耕耘的重要性。记得像老黄牛一样,有“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的不计私利, 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孜孜不倦,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积极进取。

      正能量“90后梗王”袁隆平老先生,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老黄牛精神。从当初的黑发青年,到如今的耋耄老者,他行走 于田垄之间,畎亩之上,将苍生的温饱嵌于心头。他将个人的 愿望,融入到了国家的发展图景里,他的“禾下乘凉梦”已然 成为现实,而国家的小康生活也在款步走来。

      若青年人不耕耘于当下,那么个人梦想不过是浮云,时代 发展也将成泡影。如今,多少人在浪潮起伏中忽略了“踏实” 的重要性?多少人沉浸于手游网文中忘了学习的可贵?多少人 刷着抖音、快手,打发着时间,耗费着精力……我们常为炫目 的明星打着追光,却鲜有为自己最初的梦想照亮前路,更可能 忽略了,自己的小努力,其实也是在助力着时代的大梦想。

      站在辛丑牛年的起点上,又适逢建党百年,从来没有哪个 时代像今天一样,个人与国家的关联如此紧密。那就把“牛” 当作精神图腾,扎稳脚下的土地,不辜负了时代,也不挥霍了 韶华。

      请记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而 我们每个人最美的年华,则是当下。老黄牛一样,耕耘起来。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8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平庸,取得最后的胜利。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七一讲话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

      (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

      1.庄严宣告

      我们党的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70周年、80周年、90周年时的重要讲话都是回顾伟大历程、总结基本经验、规划未来。这一次重要讲话因为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有关,所以进行了庄严宣告,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脱贫攻坚力度超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时刻把人民的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所以,现在庄严宣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明确主题

      所谓主题,就是这100年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我们做的事情很多,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样一个总的目标,我们在每个时期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次重要讲话把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从成就和奋斗过程来讲,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第一个阶段,我们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成立了新中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其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的70多年来,中原无战事,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就算是唐宋盛世也是内战不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局面,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现的。

      第二个阶段,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那个时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展国家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发愤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后来的发展基础。

      第三个阶段,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可以高度凝练为一句话,就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第四个阶段,我们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自豪地宣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同时,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这一次重要讲话中,“人民”这个词出现了86次,“伟大”这个词出现了53次,足以体现大国、大党的气魄。同时,我们自豪地宣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3.提出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像一条红线,贯穿精神谱系的所有内容之中。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能够形成谱系?所谓谱系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同根同源,枝繁叶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在伟大建党精神上不断发展来的,在党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发展,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所以才能够形成一个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不是一个单一的主题,不是说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涵盖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态文明上的三峡大坝精神、政治上的遵义会议精神、军事上的长征精神、经济上的大庆精神、外交上的援外医疗队精神,所以才能够形成一个谱系。

      4.提出“九个必须”

      “九个必须”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方针与遵循。“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最基本经验。“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突出了我们当下和未来工作的重点。

      (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包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等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个新提法。为什么不可逆转?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怎样才能做到不可逆转?这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我们必须要好好研究。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两个结合”是首次提出的新提法。过去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也是在回答马克思主义行在哪里的问题,即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文化基础,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唯物论的观点,如“未知生,焉知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辩证法的思想,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相通的社会理想,如大同理想、天下为公。可以说,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有天然的适应性。

      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反对三种“教条”:一是反对“洋教条”,即照搬西方肯定是不行的;二是反对“古教条”,即我们弘扬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三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即我们关键要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来自哪里?来自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条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们说,西方的多党选举制度只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不是民主的全部。我们强调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不是空话。我们既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三个“不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也是我们党的一个坚定的政治宣誓。

      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那些资本主义学者老是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结、最高阶段,好像历史就终结在那儿了。但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个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形态。我们要实现这样一种新文明,就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五个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说,西方宣传的所谓“普世价值”并非“普世”的。西方想要强加给我们的,我们更不要。所以,这一次重要讲话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和平与发展,是每个国家都想要实现的;二是公平与正义,是每个社会都在追求的;三是民主与自由,是全人类认可的政治状态。这才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引领。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要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因为到了现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越是接近目标,我们的任务就越艰巨,就必须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

      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其实就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心。

      (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重大原则问题的强硬表态

      这一次重要讲话关于重大原则问题的强硬表态,是引起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热烈欢呼、群情激昂的重要内容之一,表明了我们的严正立场:一是“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二是“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三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四是“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二、如何理解党的历史转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本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传播?因为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因为那些其他的理论都不灵了,农民运动也不灵了,包括孙中山的革命也没有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结合,于是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伟大建党精神的由来。

      (二)遵义会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起源于遵义会议,即我们开始走自己的路。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很多大事是由共产国际指导、决定的。结果,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情况,导致丢了根据地。毛泽东同志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得以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成功。也正是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通过“四渡赤水”,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三)长征

      长征很艰难,既体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上,也体现在人为的党内斗争与矛盾上。但是,长征的胜利铸就了辉煌,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弘扬了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的核心:一是坚持理想信念;二是独立自主;三是团结。毛泽东同志对团结的理解很深刻,即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且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只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任何人都可以团结。

      (四)延安整风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延安整风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党的团结统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概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有领导核心,有科学理论,有领导艺术。

      (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是也有过失误。这些失误也使我们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即不能简单搞那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于是才有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可以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如同延安整风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同时也都是发生在历史性转折后。延安整风以后,中国的革命就比较顺利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非常顺利了,这都得益于理论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总结经验时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即只有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路线才能明确。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人民迈向了强起来的阶段。我们经常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怎么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就是中国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我们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三座岛礁的建设就能看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已经迈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如何总结党的基本经验

      王进喜曾提出过“五讲五不要”: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在建党百年之际学习党史,更要做到“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因为我们只有纵观历史,才能够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科学判断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前提。我们党的成功就在于不断分析形势、把握大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逐步认识到不结盟的重要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另一个方面全球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面对挑战,化险为夷。

      第二,认清国情。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基本国情没变,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立足点。

      第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我们反复讲,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至关重要的经验。对比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一是我们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配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二是我们的改革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而不是照搬别人;三是我们的改革是慢慢来的,坚持试点先行。通过这样一个对比,我们就能认识到,该走什么路,不该走什么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核心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9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年八班的江奕波,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爱党、爱国、缅怀先烈”!

      说起爱党、爱国的先烈,大家并不陌生:少年英雄王二小、英勇炸碉堡的董存瑞、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下面我就给大家再讲讲他们的英雄事迹吧!

      在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一天夜里,部队500余人在敌人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的附近,草丛立刻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水沟,他只要翻身滚进水沟就可以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他一动不动,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了30多分钟,直到最后壮烈牺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坚强的毅力;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定的意志;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舍身为国的高尚品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为国捐躯英雄。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提到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自古至今,有多少爱国的英雄倒在战场上,难道他们不怕死亡吗?他们就不想回家去看看自己的家人吗?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他们高尚的行为和思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爱国爱党从我做起!爱国爱党从大家做起!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现在开始,我们大家一起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为人民更好的生活奋斗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10

      今天,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复杂深刻、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环境,能不能拧紧思想“总开关”,能不能永葆政治本色,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振聋发聩、催人奋进,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二是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先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金句:

      1.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用三个“深刻改变”来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2.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用“不可逆转”来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谁也阻止不了,这是历史的潮流。

      3.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建党精神”,并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

      4.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到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没有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同样,没有人民的支持,也就没有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我们党的事业。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也是一体的。

      5.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了三个“为什么”之间的关系,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马克思主义。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阐述了一个道理,即道路决定命运。

      7. 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到了道路自信的问题。

      8.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表达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我们的文化是“和合”文化。

      9. 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显然这是警告美国及其仆从国不要再像一百多年前那样任意欺辱、践踏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主权。一百年后的今天这是绝不允许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完全有能力粉碎这种妄想。

      10.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到了我们今天依然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面临很多问题,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像革命年代那样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意志,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支撑。

      11.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他在讲话中告诫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一定要保持三个“不变”,即: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12. 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这是告诫“台独”以及美日等敌对势力。

      13.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寄语当代青年要有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4.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表达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过去一百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交出了非常满意的答卷。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下面,我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两大板块和大家交流。

      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与百年辉煌

      (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他在这里用了三个“蒙”,即:蒙辱、蒙难、蒙尘。这三个“蒙”充分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劫难。这里,我跟大家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领土不再完整;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工业化国家对农业国家的残暴碾压。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后因三国干涉,辽东半岛未能按约定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中国陷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如刀俎上的鱼肉任由列强瓜分。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1950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从此,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国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辉煌不再,只剩屈辱。190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带着屈辱进入20世纪。

      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同时,当时中国还发生了很多荒唐事情。这些荒唐事情是只有积贫积弱国家才可能发生的荒唐现象。比如,日本要求清政府保证福建省不割让他国,法国要求清政府保证广东、广西、云南三省以及海南岛不割让他国,德国要求清政府保证山东省不割让他国。而这些列强瓜分中国领土时连最起码的外交程序也没有,直接派军舰占领,声称有租借的必要,就万事大吉;英国先是强迫清政府向它借钱,当日本收到清政府以此借款支付的战争赔款而撤出威海卫时,英军就开进去了。所有这一切,清政府都不得不全盘接受。

      同时,中国人在世界上也备受歧视。比如,美国政府允许日本留学生攻读军校,却不给中国学生同等待遇。中方交涉,美国国务院竟回函称“美国大学没有你们中国学生立足之地”。1882年美国通过的《排华法案》,更使华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被国会和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可见,没有强大的国家,哪有个人的尊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鸦片战争后,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战争,给予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与此同时,一批志士仁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先后发起了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和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1911年10月,由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无论是旧式的农民革命、新式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还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抄袭西方制度,如君主立宪、共和制、总统制,在中国行不通。

      中华民国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苦难的命运,甚至更加动荡、战乱、分裂、贫穷、落后、苦难。1911年,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与妻书》中写道:“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这也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绝望的处境。在这封信里,林觉民表达了对国家的绝望,以及绝望之后的愤怒。与其这样死亡,不如奋起一搏!

      1926年,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临终前留下遗言:“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表达了对当时那个时代一种无奈之情。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家沦落、战乱频仍的景象丝毫没有改变,甚至愈演愈烈。1928年至1931年,北方八省爆发大饥荒,死亡1300多万人。1931年长江水灾造成1亿国民沦为灾民,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1934年全国旱灾,饿殍遍野,死亡超过600万……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面对日军反人类罪行,当时的国人很绝望、很无助。

      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国民党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1938年6月,为阻止日军向武汉进攻,蒋介石下令在河南花园口挖开黄河大堤,企图依靠一场人造洪灾杀伤日军。最终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了89万人,同时还造成390万人无家可归,1200万人受灾,2000万亩耕地被淹没,形成大面积无法耕种的“黄泛区”,直接导致后来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该饥荒又导致3000万人受灾,死亡300万人。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军队节节败退,民国政府寄希望于英美,苟且偷生。

      国统区通货膨胀,民不聊生。1947年7月,美联社电讯刊登了一份材料,说明法币100元可以买到的物品:1937年为两头牛,1938年为一头牛,1941年为一口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1946年为一个鸡蛋,1947年则为三分之一盒火柴了。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对广大普通老百姓的掠夺。

      1948年,蒋经国受蒋介石之命,带一批少壮派骨干到上海进行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奸商,时称“打老虎”。期间,蒋经国查封了孔令侃的公司,后因宋美龄干预被迫放人,蒋经国因此而辞职,物价管制最终失败。可见,国民党代表的是特权阶级的利益,对外是英美的利益,对内是财阀的利益。

      民国时期经济凋敝,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国民政府依然没有给中国带来独立和统一,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富强与尊严。在其短短的37年间,经济陷入破产,军阀混战,大规模的内战,外敌入侵,国土分裂,从上到下的完全腐败,等到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中国几乎是满目疮痍,国力衰败令人扼腕:人均国民收入不足印度一半,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人均寿命不足35岁,文盲高达80%。工业能力甚至不如晚清时期!

      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使得当时许多中国人心中埋下了失败的阴影,一时间国内悲观论调甚嚣尘上。1934年8月,《大公报》发表社评《孔子诞辰纪念》,文中写道:“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就当时一部分国人而言,自卑的情形确实是存在的。

      几乎在同一时期,鲁迅先生写下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共产党及广大爱国人士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盘根错节,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动荡、战乱不断的苦难深渊中。严酷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在中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要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必须另外寻找新的革命思想与革命力量,建立全新的政治制度。

      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进步力量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战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当时笼罩中国黑暗中唯一闪烁的亮光,是中华民族在绝望中所能看到的唯一希望。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把战争推到了中朝边境鸭绿江畔。在生死考验之际,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重大决策。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开城签署《朝鲜停战协议》时所讲,“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群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独立自主成功研发“两弹一星”。这些巨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10月所说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贫穷落后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国家羡慕。

      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频现政治动荡、政权更迭、经济波动、社会分裂、暴力蔓延、枪击不断、疫情蔓延等现象不同,中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并不少见,但像中国这样在长时间跨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情况则世所罕见。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用了三个“伟大光荣”。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后,我们持续实施五年规划。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高速增长,部分年份增速达两位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人口大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二、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这段话里面,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要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即这里面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二是要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即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未来都有哪些启示。

      (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这里讲的是我们党成功的政治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什么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我们把中国共产党和西方政党作一个比较,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西方政党是选举型政党;二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利益,西方政党只代表某一阶层的利益;三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协商,西方政党是对抗与妥协;四是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的民主,西方政党是一人一票选举民主;五是中国共产党是统一高效的领导,西方政党是松散低效的领导。

      (二)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这里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里讲的是党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四)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里讲的是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不能盲目崇拜西方,也不能迷信西方,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二是发展速度和执行效率优于西方制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也使西方制度走下了“神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道路决定命运,制度决定未来。

      (五)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这里讲的是强国必须强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六)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里讲的是命运与共和世界大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人民秉持“和合”理念,崇尚正义、不畏强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中国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西方“普世价值”。

      (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这里讲的是要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我们内有改革发展的重任,外有敌对势力的阻扰,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八)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这里讲的是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毛泽东同志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九)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里讲的是党的自我革命,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打铁必须自身硬。纵观党的百年历程,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系统总结。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代表了我们党从不回避问题,勇于承认错误与善于改正错误的鲜明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陈乔年在临刑前乐观地对难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夏明翰就义时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种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在革命先烈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党非常重视政治建设,因为政治建设关系到党的根本性建设,关系到党的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

      我们党还建立了严密而高效的党的组织体系,因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

      我们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风整党运动、1989年的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三讲”教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这也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只有做到三个“不变”,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就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央苏区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探索性,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初步呈现现代社会治理内涵中以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以及软法规范调整、多元参与、协商对话等治理理念,为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涵养和重要启迪。

      一、宝贵经验: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探索实践中逐渐萌生。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的探索,找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工农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推动了社会治理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在社会治理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把人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将其贯穿在全部治理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获得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转化为有效的革命动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在探索中逐步呈现。适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央苏区呈现出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合作共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工农群众从以往的被统治者逐渐走上自我管理的舞台,由此促使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中央苏区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央苏区,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相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工农群众多以互助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苏区各种社会组织相当普遍,如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合作社、互助社等,覆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这些组织在工农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

      柔性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转机制初步建立。其一,初步形成法律法规和法外制度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一方面,中央苏区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法律法规,包含婚姻家庭、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和制度的需要,成为苏区社会有效治理和有序运转的法律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中央苏区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各种行业规范、发展纲要、组织章程等制度规范,与当地民俗习惯等共同成为中央苏区开展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资源。其二,采用多种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治理机制建设上,中央苏区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建立了审判机关,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审判裁决。同时,中央苏区大量采用调解、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处理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供了社会治理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央苏区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法治化,为建立革命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重要启迪:现代社会治理要提升柔性治理能力

      其一,注重发挥软法规范在现代社会柔性治理中的重要功效。现代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一套制度体系基础上运行的。这套治理制度体系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社会公约和习惯等形成的社会治理规则的有机整体,包括硬法规范和软法规范。硬法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软法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法规之外的对社会主体具有软约束力的治理规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硬法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进行刚性治理,软法规范则为社会主体的自我决策、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施柔性治理提供基本规则。软法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自律规范和自治规范,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柔性治理的制度基石。

      软法规范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软约束。现代社会治理牵涉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是民众之间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由未纳入国家正式法律法规体系的各种软法规范进行调整。这些软法规范体现了非国家意志的社会大众的公共意志,它们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中,以非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方式为社会活动提供软约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法规范的柔性治理强调的是平等尊重、沟通协商、民主自治的软约束治理模式,彰显了灵活性、合意性和自我约束性,不但是对硬法治理的有效补充,更丰富了硬法治理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自治权,展示了现代社会治理柔性之治的特性。

      加强软法规范的创设和合理运用。柔性治理要注重尊重、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在各自领域创设软法规范,包括调整市民经济社会生活关系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社区公约、团体章程、行业习惯、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行业协会标准、行动倡议和指南等。同时,要加强相关引导机制的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更灵活地运用软法规范,使之与国家硬法规范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系统协调的现代治理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软法规范的创设与实施必须遵循基本的法治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正当程序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等国家制定法相抵触。

      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调解、诉讼和仲裁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为常用的纠纷化解方式。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中许多都属于社会主体私人权益的纷争,所涉大都是民众一定程度可互相让渡的权益,具有较大的可预防性和可调解性。现代社会的柔性治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调解在社会治理定纷止争的重要作用,以疏导、解释、说理、教育、批评等方式,让冲突各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达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调解作为比较自由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加尊重当事人意志,容易为当事人各方所接受,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很低的解决方式。

      要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包括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内的包含各类纠纷调解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大调解”机制的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具体路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府机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的纠纷调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发挥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调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其纠纷化解功能的发挥。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现场调处模式和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线辅助方式,形成多种渠道、多方参与、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其三,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全面树立以协商、对话、自治、共治为核心的柔性治理理念。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并存,这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各种治理活动中,充分尊重社会主体尊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采用扶持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要强化各类主体法治化的协同治理运作模式,强化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合规,以避免各类主体因参与社会治理行为的盲动性而阻碍有效社会治理的实现。

      必须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公益性组织、行业组织等,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是现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模式下的重要力量。推进社会柔性之治,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生存发展并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12

      2021年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鲜明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豪迈宣示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不断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心决心。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做个解读,谈点学习体会。我讲三个问题。一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始终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信心。二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勇担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始终坚定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在接续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筑牢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了我们面向未来创造历史新伟业的信仰、信念与信心。

      一是深刻认识讲话的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乃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与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而产生的,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的必然结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具有历史必然性。第二,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大历史观,全面回顾了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创造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百年来党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让我们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不断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三,讲话庄严宣告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千年企盼,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讲话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宣告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已经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是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篇章。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历程之艰辛、成就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化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能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二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奋进新征程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接续推进强国伟业擘画了宏伟蓝图,展望了光明前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中不断奋勇前进。第一,讲话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时代号召。习近平总书记讲:“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共产党员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嘹亮冲锋号。号令已经吹响,行动刻不容缓。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第二,讲话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夺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胜利的信心与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连续用了三个“一百年”让我们在今昔对比中强烈感受到一百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第三,讲话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也是当代共产党人担负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一个“不可逆转”,一个“不可阻挡”,这“两个不可”,实际上明确了我们当代共产党人身上担负的时代责任,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三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能够指引我们开辟新的百年未来。第一,讲话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县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县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个“行”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县帜高高地举起来了,掌声也响起来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间具有密切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功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伟大创举。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淬炼中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世界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县帜上是完全正确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正确的!第二,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持续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诗篇,也必将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最鲜活的土壤。第一,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高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这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党向人民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展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三个伟大光荣”的庄严宣告,充分表达了我们的自豪与喜悦、豪迈与坚定,对于我们更加深入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讲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规律,让我们明白了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应当做到“九个必须”。这“九个必须”是对过去一百年我们取得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更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继续取得成功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第三,讲话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对新征程上如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局性、前瞻性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七千余字,脉络清晰,逻辑严谨,亮点纷呈。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说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会议主题和宗旨,向世界庄严宣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二个板块为分论。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主题,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在此之后,又强调了港澳台问题,并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第三个板块为结束语。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伟大号召,坚定必胜信念。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了两个声震寰宇的口号,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全面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深入领会讲话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标志着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qì)可小康”,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宽裕和殷实生活的美好向往。邓小平同志最早将“小康”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联系。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5年,邓小平对外宾说:“我们有个雄心壮志,从80年代起,到本世纪末,用20年的时间初见成效,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邓小平用“小康”一词来定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小康”概念,并将其定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即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由此,建设小康社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小康社会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计划,为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更加具体明确。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赋予“小康”更加丰富的内涵意蕴、更加深远的战略考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强调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来,近二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成果。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贡献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方案。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个战略目标的提出,一次次庄严承诺的兑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小康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开篇中的庄严宣告,表明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向历史、向人民许下的铮铮诺言,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完成了一个大跨越。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两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坚定不移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

      二是深入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话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历史定位,将其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唯一主题。这是很有新意的理论创新点。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由于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讲:“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中华儿女苦苦探寻,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以辛亥革命为例,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场革命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仍然是失败的。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没有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民族复兴伟业。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讲:“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重要讲话,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主题说”,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的,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提炼和精准概括。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的被动转为精神上的主动。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一百年的不屈奋斗。百年征程中,尽管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阶段性任务,但是贯穿百年奋斗的主题没有改变,红线清晰可见。

      这里再对“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句话做点补充。这句话最早出自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总结。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讲道:“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这句话的出处,也讲明了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大家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用“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来描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主题,内涵非常深刻。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相联系,无疑使这一重大观点进一步得到升华。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进一步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以说,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历史进程从未中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奋斗。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把握历史主动、牟定奋斗目标,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三是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第一个伟大成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个伟大成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篇章。第三个伟大成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从此,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第四个伟大成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从此,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以上四个伟大成就,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明确地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是关于党史分期的重大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完成的是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完成的是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推进的是翻天覆地的复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要完成的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

      “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历史时期”,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雄辩的事实,向世界作出“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个伟大成就、四个历史时期、四个庄严宣告,让我们从厚重的历史中总结出五个颠扑不破的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四是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标识了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深化拓展了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开创性意义。这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深刻感悟;反映出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性质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思想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精神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我们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特质,展现的是我们党强大的道德优势。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伟大建党精神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再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一系列的宝贵精神,共同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共同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不屈的鲜明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几位革命先烈。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不仅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且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1916年至1919年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20年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27年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夏明翰,1928年3月20日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时,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为人们传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tīng),高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坦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6岁。还有赵一曼、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感谢对党百年奋斗作出突出贡献的领袖人物、革命烈士、仁人志士和全体人民,要求我们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五是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积累的“九个必须”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规律。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是百年大党在实践中用鲜血和智慧走出来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开辟美好未来必须遵循的宝贵经验。我们要深刻理解“九个必须”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始终把握好继续走向成功的关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政治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根本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鲜明的价值追求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军事保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外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依靠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内在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的内生动力。“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正是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的营养,要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中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下面,我就“九个必须”中的重要创新点、关键点与大家做个交流。第一,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观点,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准确把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要求。第二,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讲话再次强调人民是党的根基、血脉、力量,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一道,作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方面;把爱国统一战线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这些重要论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对事业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和事业价值追求的关系作出新的分析诠释,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深刻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第三,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概括。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内涵外延等作出了新的分析,把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和文明形态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第四,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讲话强调,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外交理念和主张,体现了我们党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天下情怀。第五,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诞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安不忘危、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第六,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讲话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对于我们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

      六是深入领会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青年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县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党中央对青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问题。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专门强调了青年问题,他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问题,原因就在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七是深入领会讲话发出的伟大号召。在讲话的结束语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这个伟大号召体现了人民的热切期盼,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又一份优异答卷的光辉指引。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振臂高呼了两个声震寰宇的口号,这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最早出现在党的文献上是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通过的文件上。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接受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万岁”。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当毛泽东同志听到游行队伍呼喊“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连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发出了这两个雄壮有力的口号,并且赋予其新的内涵,我认为是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吹响了最嘹亮的进军号。

      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实践要求,勇担新时代首都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首都各界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走在前、作表率,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推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党中央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准确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掌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贯通。深刻领会讲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系统掌握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成效不断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实效。

      二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兴起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系统总结、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文献。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统一。把讲话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起统领作用的最新篇章,一体推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要以学习讲话精神引领“四史”学习教育。将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统一,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以学习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县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维护首都意识形态安全。

      三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首都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2日下午,在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北京篇章。要以首善标准履行好首都职责。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积极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抓好“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做到“五子”联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紧要处落好“五子”,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扣“七有”“五性”,继续抓好“吹哨报到”“接诉即办”,集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谱写更加精彩的北京篇章!

      谢谢大家!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13

      同志们: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大庆,是我们举国上下欢迎的美好时刻。今天非常高兴到我们X党支部与同志们一起上党课。今天的党课,我认为既是一堂党课,也是一次学习交流,还是一次谈心谈话。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坚持党性原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接下来,我想围绕三个方面,讲一讲我今天要讲的主题。

      一、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党员身份

      回想我们入党初期,从找入党介绍人开始,就树立了人生的标杆。我们要找的介绍人一定是我们身边最值得尊敬、最优秀的同志,这不正是我们的人生标杆和导师吗?从入党申请书一遍一遍的修改,唯恐没有把对党的认识、对党的向往和对党的忠诚表达充分。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接受组织考验的时候,没有埋怨,也没有灰心,仍旧那么执着和坚定。当我们最后如愿以偿,一个光辉的名字:“中共党员”就刻在了我们身上。之所以要给大家讲这些,是想帮助大家找回那份初心,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是怎么进入党组织的。

      我们为什么入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近百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喜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战在血雨腥风的沙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让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和平建设时期,无数的共产党人公而忘私、鞠躬尽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为什么老百姓这么欢迎我们,就是因为这些朴实而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入党。

      我们都是普通党员,我们在入党初期,也许并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这么一个看似宏伟却又实在具体的目标,可能当初就是想当一个好青年,当一个让人称赞的优秀分子,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质朴、追求上进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当初入党的理由。也有可能当时入党,就是为了能够在党的组织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成长,能够为党分忧,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我们很多人入党就是这种想法。一句话,就是要奋斗。我们也不妨常常问自己,当年那份激情还在不在?当年那份上进还有没有?当年我们入党的时候,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宣誓的场景还记不记得?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把我们的入党誓词背下来?誓词需要重温,这些誓词里面就有我们共产党员远大的目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这就是我讲的第一部分,我想用一句话来小节一下,那就是:共产党员是我们第一身份,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不管我们身处何境,也不管我们职位高低,我们都应当始终扛起共产党员这面旗帜。

      二、不忘党的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初心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们党的初心。我们党走过的道路是一条红色的道路,蕴含着红色基因。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开始,党组织就把一个记录着红色基因的芯片植入了我们的心脏,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红色基因保护好、传承好。

      从红船到井冈山,从遵义会议到长征,从延安再到西柏坡,一幕幕记录着历史的标志性事件和充满了流血牺牲的红色土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那段光辉的岁月。大庆铁人王庆喜,不知疲倦坚持为人民做好事的雷锋,县委书记的光辉典范焦裕禄等等的身影,凝结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带着我们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这就是我讲的第二部分,我想也同样用一句话来小结一下,这就是:我们党的历史是一段奋斗的历史,需要包括每一个人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坚持不懈追求革命理想,我们要始终保持这种斗争精神,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三、牢记党的嘱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党对我们的嘱托是什么,我们的职责使命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干好我们的工作,不愧对共产党员的称号,我想用“三句话”与同志们一起共勉。

      第一句话:一心向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都是在党旗下宣过誓的人,所以我们的心,始终跟共产党拴在一起,系在一起。一心向党,他不是抽象的,应当是具体的。一要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章程。《党章》规定了我们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履行党员的义务方面,要反思我们做得怎么样?要从主观上剖析自己,深入查找原因,坚持立说立行,做一个合格党员。二要坚决执行党的决定。不管是哪一级的党组织所作出的决定,我们都不能说三道四,而是坚决坚定的去拥护党的决定、执行党的决定。三要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党要求我们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我们就应当按照党的要求做得更好,更完美,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心向党体现在时时处处,体现在细微细小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人,口口声声说自己的政治意识很强,说拥护党的领导,但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把握不住了,社会上的一些人讲一些攻击党的话,污蔑党的话,我们也不敢抵制了,甚至有时在全局利益影响了个人利益的时候,更是另一幅嘴脸了,这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按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里面的要求,坚决抵制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攻击党、对党不满的一切言论,自觉服从大局,服从党的利益。共产党员在社会上是一面旗,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做好表率。

      第二句话: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一种精神,这个精神的来源是毛泽东同志给张思德的题词,张思德牺牲以后,毛泽东作了一篇《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表达了党的宗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就要践行党的为民宗旨。

      怎么为民服务,我们所在的这些更加直接。我们常讲基层工作全部涉及到人,绝大多数涉及民生。既然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涉及到人,我们怎么把人的工作做好?其中我就讲,首先要关注人的感受。关注人的感受,我想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要尊重人,第二要方便人,第三要服务人。“尊重人”是讲我们的服务态度,从感情上尊重群众;“方便人”是讲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尽量要快捷高效;“服务人”是讲我们的工作理念,我们跟群众的关系是服务而不是管理,是“公仆”而不是“老爷”。我想说的是,我们激励人要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的环境,做不到公平,厚此薄彼,怎么能说是为民?我们镇前张家岳河村支部书记张继利的五个一工作法,第一条就是一碗水端平。最近我们开展的户户通工作,这项工作是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我们党员干部也想干好,下一步上级还有补贴,通过老党员发挥监督协调作用,村民大力支持,这项民生工程在全镇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样一些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开展的创新,实际上体现了为民,所以我讲一心为民也不是口号。包括有些同志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但是在背后给村干部支持,为群众发声这也是体现我们尽职尽责,也是体现为民服务。

      第三句话:一身正气。共产党员一定要有一身正气,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都要有正气。没有正气的地方,邪气就会上升。我们每一个人,抱怨的多了,消极的多了,势必影响风气、影响身体、影响家庭、影响周边的朋友,看这不顺眼,看那也不满意,到处都是磕磕绊绊。所以我讲人一定要有正气,无论我们在哪里,都要一身正气,我们对身边的同志都要有这个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光明磊落,一个人光明磊落,就是要心不藏私、心不藏事、心不藏奸。心不藏私就是不要把个人的东西看得最重要,不顾大局。心不藏事就是有什么话就要说出来,要和大家沟通交流。如果因为某一件事情有一点分歧和隔阂,不及时的沟通和交流,长了就会变味,就无法沟通了,就变成矛盾了,所以大家彼此之间一定要坦诚相待。心不藏奸就是不能有整人害人之心,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从善从德。与人为善,我们工作的环境就会宽松,工作就会有干劲,思维就会敏捷,这些都是我们工作出成绩的动力和源泉。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话作为今天党课的结束语。第一句话: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在努力奔跑。第二句话: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讲话精神宣讲稿篇14

      一、共产党员要有觉悟

      新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表述,特别强调了党员的觉悟问题,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关键条件。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当然,党员觉悟的内涵很丰富,就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关键要做到以下三条:

      第一,共产党员有觉悟,首先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

      如何看待理想信念,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衡量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共产党员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一个党员要做到与普通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第三,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事实充分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内生活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二、共产党员要有本领

      强调共产党员要有本领,从哪个方面讲都不为过。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迫切需要有一支能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担负起领导时代发展的重任。从增强党的威信和影响看,我们迫切需要拥有一大批既忠于党、忠于人民,又具备各方面专长和本领的党员群体,使我们党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党、在群众中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党。如果党员的本领比群众差,这样的党员不可能赢得群众的尊敬和拥护,党的整体形象也会为之打折扣。从党员自身的发展要求看,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党员如果能力很弱,不要说为党作出贡献,党员自身都可能面临被社会竞争所淘汰的命运。所以,于党于国于己,党员都应不断增强本领。

      共产党员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前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学习好。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员要高度关注,深入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要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努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再次,要加强对新技能的学习和钻研,在实践中培养科技致富的本领。

      三、共产党员要有作用

      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这句话深刻阐明了共产党员发挥作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意义。党和人民的工作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成效是靠全体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汇集的。共产党员要有作用,我认为关键有两条:

      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表率作用,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除一些老党员、老同志外,我们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看什么,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也要看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说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做好群众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党员的活动,也更多地和社会联系起来。作为党员,不论在单位也好,在社会上也好,都应当自觉成为群众的榜样,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起示范表率作用,自觉做遵纪守法和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楷模。党员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一要管好自己,二要主动并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执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每位党员都要牢固树立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观点,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党员做群众工作,要体现在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上。在群众有困难需要党员帮助的时候,党员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当群众思想有困惑的时候,党员应当主动进行关心,帮助他们解开疙瘩。当群众有牢骚和怨气的时候,党员应当正面疏导,帮助他们理顺情绪。群众是讲感情的,只要我们的党员真正对群众以诚相待,真心实意地关心和帮助群众,群众定会尊敬和拥护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充满感情、竭尽全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树立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努力做到多办好事,少办错事,不办坏事,以一流的业绩向党的XX岁生日献礼,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宣讲 讲话精神 会议精神宣讲稿 宣讲稿和讲话稿 重要讲话精神系列专题宣讲 两会精神宣讲稿 精神宣讲新闻稿 宣讲活动讲话稿 开展精神宣讲 重要讲话精神系列专题宣讲报告会 全会精神宣讲稿 两会精神宣讲新闻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