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7日 13:31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27 13:10:11

    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10篇)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为了减轻小学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10篇),供大家参考。

    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10篇)

    篇一: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为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部提出双减政策,这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双减背景下新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做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双减的目的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身心也能得到放松与陶冶。那么,学校各科教师怎样调整上课的方式,也成为了关键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分析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适用于当前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圆满完成。例如:在教学《认识新朋友》这一节时,教师要考虑到有的小学生可能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有的可能已经接触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给新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初步了解的时间,让接触过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总结教学难点,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个击破,让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还原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提升,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实践能力

      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根据教材讲解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有没听懂的部分。一些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就开始学习上机操作。实际操作时,教师先演示一遍,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节奏进行不同的演示,导致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当教师问是否有人没跟上时,学生又难以开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后无法顺利完成作业,产生学习压力。通过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在互动环节询问同组同学,迅速解决困惑,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压力。

      例如,在学习《巧用表格做统计》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统计表格的理论知识。学生独自学习,标记有疑问的地方,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结束之后,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梳理一遍理论知识,总结巩固。进行电脑操作时,教师将录制的用表格统计信息分段讲解视频发送到学生电脑上,将统计信息的步骤分成几部分演示操作,各部分设置互动练习时间,没跟上教师演示的学生可以根据讲解视频自主学习,也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课程结束后,教师将操作讲解视频发到家长群里,作为学生复习自学的学习资源[1]。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PowerPoint2003”的讲解时,因为在这款专门编制演示文稿的软件中,并没有相关工具可以直接将文稿的模板效果去掉。所以,有些聪明的学生就会问道:“老师,那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将模板效果去掉呢?”此时,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将解决办法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生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通常是可以直接使用背景功能,从而设置出带有颜色的背景,这种方法与现在的模板效果制作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其中唯一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学生将背景设置成白色,那白色的图案也会随之消失。所以,学生们要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寻找过程中,看到窗口下方有“忽略母版图案”这类字时,那么只要点击这个选项,就大功告成了。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生通过受到教师的启发性问题,从而进行思考,再到最后的验证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精心布置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使用技能,以及使用技巧,让学生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实践作业。比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建立自动批改文件的作业成品,教师一般挑选的作业任务,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是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完成的,不会增加学生过多的压力。但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对本次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掌握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地指导,多关注课堂上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知识的运用技巧[2]。

      信息技术教师在对于每次课堂的任务布置上,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在课堂上进行难易程度分层的教学布置,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当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任务完成时间较短的作业时,学生会减轻学习的压力。教师更多的是通过作业题目,传授学生完成技巧,让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在课后也能轻松地完成,且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延时工作,所以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部实施此项政策的真正含义,在课堂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把本次课堂的核心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

      参考文献:

      [1]蓝锋.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138-140.DOI:10.16681/j.cnki.wcqe.202124046.

      [2]王金琼.人工智能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1:760762.DOI:10.26914/c.cnkihy.2021.057829.

    篇二: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教学论文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分层布置作业之我见

      摘要: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助推双减政策积极落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教学水平、教学改革

      教师对作业的研究也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过去,减负的要求是减少作业量,确实存在一些老师只做表面文章,一“减”了之。于是,家长们自己行动起来,课上缺了,课下补。当前,“双减”之下,学生作业辅导与教学质量都由教师来扛,由此,对教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的问题就会直接摆到每个教师面前,会倒逼教师重新审视作业设计与儿童发展的匹配度的问题。靠延长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练习提高考试成绩的教育陋习在双减形势下,真的无处遁逃。

      在我校,中学理科组的老师们就提前进入了课程教学的集体共研阶段。各年级将作业研究纳入学习的研究中来,通过团队共研的学习手册,确保作业设计质量,落实

      学校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质量目标。

      在我所任教的两个初三班级中,在中考的压力面前,如何做好“双减”工作,需要全体初三教师集思广益。在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减少作业总量的两个“减少”前提下,我坚持做到作业设计的“三多”。①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设计挑战性任务,让作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②多设计长时段作业,延展作业完成的周期,让作业完成周期更有弹性。③多提供可选择的作业,中高年级根据分层分类的学习现状,让作业菜单更灵活、更有针对性。

      “双减”对教师的要求是,让他们从“辅导者”向“支持者”转型。管控型学校、传统型教师在新的要求面前,会有较大的不适应,毕竟新的要求增加了不少。转型学校、新育人模式推进中的学校就会有较快的适应性。以我校为例,老师们认为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恰好能够锻炼孩子们独立、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能更充分地完成学习任务,更便捷地接触更丰富的资源。个别化教育,也能及时帮助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做到面批面改、快反馈。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轻负担的关键,“减负”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刀切”。

      通过一学期的双减工作的落实,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

      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

      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

      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

      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总之,“双减”工作是一项国家政策,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应该以“双减”工作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育人模式的变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曾**

      2022.12.27

    篇三: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优秀论文题目参考

      课后服务获奖论文题目参考共49个题目1.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政策分析与实践策略2.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对策研究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4.课后服务中学校的主体作用及其实现路径5.课后服务课程“套餐”的意蕴、样态及保障6.小学教师课后服务工作的“增负”及“减负”7.“双减”政策下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管理问题与对策8.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诉求、难点与突破10.“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及应对策略11.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困境与对策12.“双减”政策下乡村义务教育良性发展路径探究——从“课后服务”何以存在与发展说开去13.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浙江省杭州市S区中小学课后服务专项调研数据14.多元协同:课后服务工作承担主体的实践反思15.“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要坚持“三统一”

      16.“双师课堂”理念下课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17.“双减”政策下提高农村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践与研究18.课后服务秀个性,跨越举措促“双减”19.发达国家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经验及启示20.县域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的困境、归因及路径选择——基于湖南省慈利县L小学的个案研究21.开发优质家长课程助力“双减”课后服务22.“琴弦上的STEM”——中高年级课后服务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23.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分析及科学循证24.小学课后服务创新对策研究25.校外教育单位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效能的策略研究26.双减政策下少儿图书馆如何开展课后服务的研究27.激励与赋能: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28.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的偏差与治理29.“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30.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域外实践及其启示——以英、美、日、韩四国为例31.“双减”背景下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32.“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33.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4.“5+2”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35.“强基固本”与“个性发展”维度下课后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36.“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践研究

      37.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8.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路径探析——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论

      39.“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体育服务须关照的六个问题

      40.课后服务背景下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与优化

      41.“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后服务的价值重构

      42.顺应“信息化2.0“之势,促进“双减”政策落实——小学英

      语创新型作业设计在优化课后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43.“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课程-体化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44.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与本土社会工作的担当

      45.“双减”背景下特色课程融入课后服务的探究

      46.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

      》案

      例分析

      47.“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课后服务的思考

      48.“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理念、价值与逻辑

      49.“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及其优化

    篇四: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试论“双减”下的家校共育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唯一标准,这一现象无异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所以国家在提出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学生、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的热议。本文就来探究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对策,希望能够以此促进家校共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合作;对策

      前言:国家实行双减政策背后的真正目的是能够提高教育的初心,真正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发挥到原本的教育作用,进而共同促进学生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也不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所以需要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出发点,让家长了解双减政策的真正含义,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家校共育。

      1“双减”内涵及其要求

      根据“双减政策”,关于“双减”主要可以总结为管控作业数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这些政策又做了具体的要求,比如:要求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与时常,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长不超过1小时等;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的时间;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赏识融资等。针对“双减”的内涵及其要求,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2基于“双减”下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对策

      2.1深化家校教育认知,强化共育能力

      2.1.1提升教师教育能力

      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及教师要始终以“双减”精神为指导思想,注重对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强化教师对家校共育的情感认知,以便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效果的强化创造有利条件。对此,在学校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其首先要从自身的思想观念中予以转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目标。在对学生讲解课程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顺利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学校要对教师的课程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将家园共育因素融入其中,秉持定量分析的基本原则,以便进一步巩固“双减”政策视角下的家校共育成果。例如:学校可定期开展以家校共育为基础的评选活动,在全校范围公开评选最受家长欢迎的教师,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双重鼓励,从而使得教师的工作动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激发。此外,“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作业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做出详尽透彻的分析。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学科课程知识点,科学合理的设计家庭作业,把控好作业的量,尽可能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创新创造等类型的作业,并且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业完成及辅导环节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为家校共育效果的强化创造有利条件。

      2.1.2增强家长教育信心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家长而言,其在教育环节中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而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坦诚,则可以成为目标顺利达成的前提条件。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实际当中,可以发现,在家校共育方面,不少家长的教育理念有所偏差,加之其自身教育能力不足,往往会将更多的教育责任寄托在教师身上,而忽视对学生家庭教育,对家校共育持有质疑态度。面对此种情况,立足于“双减”政策视角下,要注重引导家长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使得家长在思想观念中正视并认可家校共育。

      2.2拓宽家校共育内容,挖掘共育资源

      2.2.1以教师为中心加强沟通

      沟通交流是家校共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彼此在建立和谐合作关系的同时,通过各种信息的双向传递,可获得理想的家校共育效果。因此,立足于“双减”政策视角之下,对于教师而言,其首先要重视家校共育,意识到家校共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及教育教学目标达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要运用平等的态度,切勿用自己的“权威”要求家长。

      2.2.2以家长为中心整合资源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若想获得理想的家校共育效果,则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对家长的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从专业优势和教育特长两个方面予以挖掘。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从而为家校共育活动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从整体上来说,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深入到家长群体当中,对家长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充分发挥其各种优势,如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家族观念等,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融入学生家庭教育环节当中,有效借鉴其中的优秀合理成分,以便进一步丰富家校共育内涵,贯彻落实“双减”精神。

      2.3创新家校共育方式,丰富共育活动

      2.3.1组建家校共育组织

      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学校作为权威的教育机构。要立足于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以“双减”精神为导向,对其进行贯彻落实,科学合理的构思家校共育计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符合学校发展,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家校共育模式。

      2.3.2巧用网络现代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之下,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特别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更是得到了有效应用,所获得的教育效果较为理想。因此,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在“双减”精神的贯彻指导之下,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的方式,推动家校共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及家校共育

      效果的强化,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校园APP,以其为载体搭建网络平台,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内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劳动情况、行为能力养成情况等。随后,家长可根据自己获得的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化传递,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活动的有序化开展开辟全新路径。同时,作业管理作为“双减”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通讯软件,对学生的课程作业进行有效分发和科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家庭作业,并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上传至校园通讯软件中,便于家长了解和掌握,从而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更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加以监督和指导,这不失为落实减负增效任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家长和教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育角色,两者均致力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的培养,借助两者教育力量的凝聚,可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处于有效衔接的状态,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健全人格塑造及课业负担减轻,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视角下,建议通过深化家校教育认知强化共育能力、拓宽家校共育内容挖掘共育资源、创新家校共育方式丰富共育活动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形成以“双减”精神为指导思想的家校共育体系,创建“合力”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王富生.以“双减”小切口推动教育大改革[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9-10.

      [2]吴晓晔.小学家校共育合作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25):33-34.

      [3]魏晓倩.农村家校互动不良原因及对策探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4):106-109.

      [4]张美云.教师减负背景下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几点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20(5):42.

      [5]黄成芬."停课不停学"网课教学环境下的家校共育"五式"活动策略[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5):31-32

    篇五: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质量

      【摘要】在如今“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这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考验,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学生不再为作业多而发愁、而困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不能够为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同时还得让学生将课上所讲到的内容都能够牢记在心中,这需要教师去下功夫安排教学内容。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师;提升;课堂质量

      【正文】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整体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整体授课方式来说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到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快乐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才能够提升。教师也要提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当下的“双减”政策,在减少学生作业量和作业时长下最大化的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获得最大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设计出更好地教学策略、合理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学生的课上时间。

      一、分析“双减”政策下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过于简单,过于形式化

      在进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可能为了迎合这个政策,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者布置一些过于简单的作业,教师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深刻了解到“双减”政策的内涵,只是从表面上执行“双减”政策。因此,对于“双减”政策的内涵,教师需要深刻去了解,而不是进行形式化的为学生布置作业。同时教室要了解到进行“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量,而不是不进行布置课后作业,这是两回事,教师要弄清楚,只有把问题弄清楚,才能够提出更好地解决策略。

      1.2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存在压力,负担太重

      在进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考虑到的是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这说明学生下课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减少的,因此,教师可能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进行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但是正是因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提升不上去。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政策的实施者,工作负担明显地嘉加重,教师花在制作ppt以及备课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不仅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存在,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地教学服务。

      1.3大部分家长焦虑不减

      进行“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利有弊,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减少,这样学生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上,同时也能够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点。然而,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认为书面作业减少,学生可能花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时间减少,学生能不能学好自己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每一场考试,这这问题都是家长焦虑的。因此,学校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缓解家长的焦虑。

      二、探究“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质量

      2.1教师要进行结构化备课

      备课是每个教师必有的教学步骤,在进行备课中教师需要进行结构化备课,让自己的备课记录本能够更清楚,更有逻辑和条理,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更能够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教师进行备课要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课堂重难点知识,以及需要学生以及去探索的知识点,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才有侧重点,学生也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不断前进。教师进行备课不只是课前备课,课中备课和课后备课也是教师要做到的,进行课中备课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点的学习如何,课后备课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本节课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以及备课的知识点学生是否理解,以及如何进行下一节课的知识点讲解,这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有利的。因

      此,教师要重视到备课这一环节,特别是进行结构化备课,让知识有条理,让学生学习起来也有侧重点。

      2.2整个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进行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去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例如,进行数学知识点讲解时,最离不开的就是进行小组讨论,那如何进行小组讨论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分组,分小组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够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个组,也不能够一个学习组里全是学习成绩好的,这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正确的整合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编班、排座等都要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分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不断进行知识上的帮扶,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学习知识点。整个学生学习资源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收获到最大的效益,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再次过程中收获到友谊。因此,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积极性差的学生,让学生都能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个班级的学习质量都会提升。

      2.3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需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学习在这个情境中能够体验到什么,学生是否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不断进行下去,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考虑到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来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创设。例如,进行语文散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散文或者选择柔和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快去进入课堂中的学习。进行古诗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设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课堂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掘知识,不断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每位学生的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提升。

      【参考文献】[1]马海臣.“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生英语,2022(12):140.

      [2].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思考[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2022:426-430.DOI:10.26914/c.cnkihy.2022.000551.

    篇六: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当前家校共育方面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亟须转变,要破除唯分数论,并且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的增强其合作信念,提升各自教育水平。过往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家校合作内容、形式狭隘等。因此,文章浅谈了“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校共育;策略

      我国的家校合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逐步走上正轨,并且日益受到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法规,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决心之大、行动之果断。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家校共育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家校共育应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家校共育的问题

      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我国家校共育实践进入了新时期。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课内作业负担和减轻课外培训负担。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要减少学生作业量,减少考试频率,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在减量的背后,学校应想方设法增质,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变得尤为迫切,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

      在新的背景之下,新时期的教育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因此家校共育也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首先,家庭、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破除唯分数论。因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时至今日,有的学校、家庭依旧以分数论“高下”。在学校,学校与老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绩效考核;在家里,家长以孩子考试成绩论家庭荣辱。但在新时期,需要培育的是具有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要深化教育改革,从思想上根除唯分数论的落后观念。其次,增强合作信念也是新时期家校双方面临

      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增强和家庭共同育人的信念,以形成最强大的教育合力,发挥家校共育的最大作用[2]。

      二、优化家校共育的相关措施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共育常常会遇到低效沟通、合作意识差等问题。因此,在新的“双减”教育背景下,亟须探寻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促使家校合作共育发挥实效。

      (一)加强高效沟通机制的构建,提升家校共育意识

      家校之间合作共育意识淡薄,双方缺乏信任基础是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增强信任,进而提升家校双方合作共育意识。在构建有效沟通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沟通内容的全面性。在家校共育的实践中,大多是以学生成绩为中心而进行的家校交流,家长多是充当一个遵从者,甚至是受训者,未能体现主体地位,因此家校共育效率低。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必须考虑学生主体的不同诉求,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形式化的合作误区。家校双方对当下相关的政策条例的深层解读、相互沟通,有利于进一步重视并配合家校共育工作[3]。

      其次,要增强沟通的实效性。在家校共育实践中,尽管家校双方沟通途径与平台多样化,但沟通的实效性却不强。因此,有必要构建家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中形成“通知一反馈”的闭环沟通机制,确保沟通的实效性。在这样的对话协商机制中,一方面,学校、教师将学生信息反馈给家长,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在校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任务、状态等,以此增进家长对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家长将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表现,以及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情况等反馈给教师和学校,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长,进而增强理解与信任,切实提升合作共育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QQ群可以建立群相册,保存一些宣传图片等内容,微信群可以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很好促进家长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情

      况,也方便教师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指正学生的错误及时能得到改正。

      (二)对于家校双方责任边界有所明确

      当前经济增长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个体成长中发挥各自作用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重叠模式”,即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家教、家长、学校、教师越来越呈现相互重叠的关系,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的教育内涵与功能各不相同,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以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厘清两者的教育边界,理性地维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越界”,也不“让界”,实现高效合作。一方面,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共育的具体指导办法,明确家校共育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让家校共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受法律监督。要与学校教育优势互补,避免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是形成对教育权利的僭越。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教学时间集中,周期长,有专业的教育、专门的教育场地和人才等,这些是其优势。但是学校除了积极落实基本的文化知识的传递、品德教育等,需要积极的承担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进而高效落实家校共育的理念间。被动沟通转化为主动沟通无论是孩子与老师的互动,还是孩子在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的沟通氛围,多和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理念,相互协助而不是相互推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构建高效沟通机制,提升家校共育意识;明确双方教育边界,合作致远;丰富家校共育内容与形式,实现深层次合作。从而找准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本源,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勇.探究农村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协作共育有效策略[J].互动软件,2021(8):1320.

      [2]孙李英.减压减负提质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J].互动软件,2021(8):5289.

      [3]葛权.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文渊(中学版),2021(7):1409.

    篇七: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家长以及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关注对义务教育阶段重难点的分析以及研究深入剖析双减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变动明确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思路在进一步改进以及调整的过程中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以此来更好的凸显家校合作应有的作用及价值整个教育服务质量以及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新思路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

      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要:在全面推进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校内外教育教学工作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注重对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属性分析以及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新思路;策略分析引言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新的突破及成效,双减政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能够在为学生减负的过程中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回归校园、回归课堂,真正发挥教师以及学校的育人作用及优势,为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教师需要注重对双减政策的深入解读以及剖析,抓住其中的内涵及本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的逐步提升。一、“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存在异曲同工之妙,都以为学生减负为核心和灵魂,其中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的控制最为关键。这个点要求学校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思路,主动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调整教学策略改

      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打下扎实基础。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实的大背景下,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备受瞩目,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循序渐进,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积极践行双减政策,主动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效治理及宏观统筹。

      二、“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新思路(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即使一直以来我国十分注重为学生减轻负担并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凸显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优势。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学生仍然面临着较重的课业负担及压力。针对这个现实矛盾,学校开始着眼于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知识学习的具体时间,加强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及协调,但是从当前来看,这个工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有的家长以及学生害怕学业落后,所以直接在校外培训机构补习,这个点导致家庭教育支出不断上升,学生也面临着较重的社会教育培训。为了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家长以及学校和教师都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育人责任,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主动为学生减轻负担,确保学生能够轻松上阵。这个点对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二)体现教育教学的公益性

      教育教学的公益性与义务教育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义务教育十分注重对基本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改革,充分体现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优势。作为公益类单位,学校不容忽略,学校需要根据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开展现状,注重对义务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分析,促进这个阶段的均衡化发展,充分凸显义务教育的公益性,明确时代发展的进程。以均衡认定为基础,促进办学质量及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学校需要以构建完善的公益性治理机制为基础,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激励性政策工具,在践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主动承担一定的责任,积极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及模式,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优化学校治理机制学校需要始终站在宏观的角度高瞻远瞩,注重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以及研究,治理机制的完善构建非常关键,这个点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以及全面覆盖存在密切联系。学校需要注重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逐步优化升级,明确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以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机制的构建完善为基础,尽量的避免课后演示服务出现偏差。其中假期托管课后服务工作非常关键,这些工作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双减政策的执行效果。学校能够将这两大工作与教师的绩效平均工作相结合,让教师能够主动参与这个服务工作之中。(四)全面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两大教育板块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以及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注重对义务教育阶段重难点的分析以及研究,深入剖析双减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变动,明确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思路,在进一步改进以及调整的过程中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以此来更好的凸显家校合作应有的作用及价值,整个教育服务质量以及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学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路,注重对不同教育活动的重大点分析以及研究,抓住育人活动的本质目的,通过对公益性的有益补充来更好的体现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之下九年义务制教育变动非常的明显,学校以及教师都需要注重不同教育思路有效调整以及整合利用,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戰。充分体现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重要育人优势和价值,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及发展。

    篇八: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双减论文

      国家政策对于行业动向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之前就当是政治书上的一句话,历史书上的一个图片,地理书上的一个名称。也许只有当是亲历者才会体会其中厉害。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生活琐碎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国家的引导。我是2015届大学生扩招的幸运儿。国家把高考录取率扩张到80%,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只要上了国家线就能够有合适的大学上。把这个政策当作一颗糖果奖励给那时努力的自己,暗自发奋图强要好好学习,学本领学专业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负时光和诺言,一路顺风拿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运动会拿奖,做了国家级课题项目,努力考试拿到专业领域证书。

      疯狂张扬自己的青春,直到2019年毕业,考研失利。正值线上教育的发展初创期,就这样凭借大学时期的自信和经验进入了我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在线辅导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上课,严守老师的初心和生活的底色,努力上进。时间走过一年俩年,经历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其中苦乐,转眼来到了2021年,疫情的影响,洪灾涝灾,台风烟花,貌似短暂的平静并没有影响动荡的局势。国家出台放开三胎政策,打压资本介入教育领域,双减政策再出重拳,我们整个教培行业摇摇欲坠。

      现在的我们就像是待宰的羔羊,前期跳跃挣扎蹦哒害怕极了,中期绝望里带着一丝希望,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后期安静等待,直到尘埃落定,接受现实,想下一步去向。现在的局面就好像是蝴蝶才慢慢开始煽动翅膀,环境一下肃静了,竞争更加激烈了,继续为生计四散奔走。双减论文

      今年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双减政策是这次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不过很多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意义不够深入,心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没有辅导班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现在家长都忙于工作,辅导孩子时间几乎没有,遇到孩子成绩不好就直接送辅导班,这好像成为了俗成的办法。没有了辅导班,看着孩子成绩不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产生了心理焦虑。二、小学取消了考试,怎么知道孩子成绩学得好不好?教育部规定,小学取消一二年级书面考试。三到六年级一学期也只允许一次期末考试。对于家长来说,考试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每次考试都会问:考多少分,如果成绩不理想难免会怒气冲冠,不是动口,就是动手。现在不知道考试成绩,家长是不是会产生焦虑,我家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得怎么?三、减少了课外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没有了辅导班,没有了考试,现在连孩子作业都没了。以前放学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先做作业,作业做好了再出去玩。现在看到孩子在学校也没有什么作业,回家了还是没有什么作业,这样下去成绩能好吗?其实家长这种焦虑是旧的教育方式在桎梏着我们的思想,以前我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想着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现在是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学习成绩不是考核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没有过硬的素质教育,孩子就是成绩再好,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

      据资料显示,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50%,而且还有一部分向重度抑郁发展。近几年学生zs或犯罪的事例也时有所闻。这说明以前盯着考试成绩的教育方式必须得改变了,注重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作为家长,我们怎样消除焦虑迎接双减呢?一、转变思想观念,转移培养重心。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与上不上辅导班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双减工作是要求我们在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好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的人。二、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对取消书面考试的焦虑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没有了考试,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无法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不是判定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平时我们要注意与学校经常联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且不但仅注重学习成绩,还应该注重孩子德育、智育、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教育改革是一个大的工程,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思想,配合教育改革,相信国家,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也一定能用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双减论文

      今年暑假,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家庭、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反响都很大,双减政策无疑是学生们的福音。

      双减政策是什么意思呢?义务教育的双减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还有多点课余时间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校外各类

      学科类培训机构均占用了学生们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时间进行培训补课,让学生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要。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科类的学习上,到了大学或者出到社会,工作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其它很多能力,比如:当众讲话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与工作关系看不大的技能和才艺,少了这些能力,就只能做一个完成基本工作的底层员工。

      在实际生活中,双减政策对我个人而言,其实没什么影响,因为我到当前为止,没有去报读过校外培训班。我会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学校的作业量并不多,完全不需要以减少作业量来达到双减。只有做了适当的练习作业,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社会上存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最初可能是以教育为本,而随着时间演变,它们打着各种旗号、变着花样去大量招生,慢慢变成了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国家才及时出台了双减等一系列的政策来约束他们。

      总而言之,作为义务阶段的学生要明白,双减这个政策绝对不是让我们不写作业、不学习、只顾玩乐,而是让我们把握好在学校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篇九: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双减政策背景下XX市XX区

      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状况研究

      前言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

      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了“双减政策”,所谓的“双减政策”指的就是,能够有效的减轻学生在义务阶段之中出现作业负担较重以及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现象。此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们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们也有时间去参加一些些校内外的体育实践活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直以来,我国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视相对较高,教育部并强调,要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体育参与形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家长、学校、教师等仍旧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机会,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强调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为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课外活动有何改变尚未可知。本研究针对双减政策下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双减政策实施下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双减政策背景下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研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

      以本文的论点为中心,通过本校以及XX市图书馆寻找与本文有关的书籍报刊,通过多家文献资料网站检索后下载与本文论点相关的研究资料,然后将收集

      到的书籍、报刊以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反复的阅读,总结出与本研究有关的研

      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为之后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依照体育科研方法有关于问卷设计的要求,制定了调查问卷,选取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8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4%,有效率均为93.6%。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获得材料和信息,了解双减政策下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变化。

      表1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问卷发放数量问卷回收数量回收率问卷有效数有效率

      学生

      100

      94

      94%

      88

      93.6%

      1.2.3访谈法对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占课现象及拒绝这

      种现象出现的解决办法等相关信息,了解其对学校和在校学生的建议;1.2.4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归类、总结,然后,使用EXCEL表格进行相应的

      数据分析,找出数据差异。

      1.2.5逻辑分析法

      将搜集整理的相关文献资料、书籍、网站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对比分析,通

      过运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足球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为文

      章的撰写提供基础。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

      2.1.1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表2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统计表目标

      1-3年级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2.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4.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具有进取精神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4-6年级1、通过复习与进一步学习体育技术,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练,

      使80%--85%以上的学生能较熟练掌握体育技术;70%---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基本技术。

      2、通过跟教师学动作、与教师共同比赛等多种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学练的情感,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在整节课的教、学、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向,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

      针对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郾城区第二实验

      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来制定目标,1-3年级体育课的

      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

      而4-6年级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1-3年级教学目标的深化,1-6年级学生由于

      在1-3年级接受了基本的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因此在4-6年级教学

      目标的制定上,与发展学生技能、提升学生比赛经验、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等为主

      要教学目标。

      2.1.2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表3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统计表内容

      1-3年级

      1.体育基本知识(起源、发展等)

      4-6年级

      2.体育基本技术1.体育基本知识。

      2.体育技术与战术

      7.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和教相互作用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开展体育课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设置结合了1-3年级和4-6年级学生的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其中1-3年级的教学内容以体育基本知识(起源、发展等)、体育基本技术为主;而4-6年级教学内容相较于1-3年级来说,内容设置较为全面,主要有体育基本知识、体育技术与战术、教学比赛。综合来说,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一定

      的针对性,但是1-3年级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仅仅将体育起源与发展、基本

      技术作为主要内容。

      2.2双减政策实施前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情况

      2.2.1课外活动组织形式

      表4课外活动组织形式调查表(n=88)

      学生人数

      百分比

      学校组织

      48

      47.7%

      班级组织

      34

      学生自由参与

      6

      38.6%6.8%

      通过对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了解得知,有48

      名学生表示体育课外是由学校组织的,渣比47.7%,另外有38.6%的学生表示体

      育课外活动是由班级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

      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以学校组织为主,其次是班级组织。

      2.2.2体育课外活动具体内容

      表5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内容调查表(n=88)多选

      人数

      百分比

      跑步/散步

      31

      35.2%

      轮滑/滑板

      34

      38.6%

      骑自行车

      17

      篮球

      26

      19.3%29.5%

      足球

      22

      25.0%

      羽毛球

      33

      乒乓球

      27

      37.5%30.7%

      其他球类运动

      18

      20.5%

      跳绳

      23

      跳皮筋

      18

      26.1%20.5%

      健美操

      16

      18.2%

      游泳

      11

      12.5%

      其他

      14

      15.9%

      本研究针对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课外

      活动的内容,详细结果见上表。通过对上表中所显示的数据发现,XX市XX区第

      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所参与的体育课外活动

      内容主要以跑步/散步、轮滑/滑板、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其他球类运

      动、跳绳、跳皮筋等内容为主,备受学生的关注与喜爱。这体现出,XX市XX区

      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但是不足的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体育课外活动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

      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基本需求,但是随着

      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XX市XX区第二实验

      小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课外活动内容,开发更为新颖的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2.3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

      表7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长调查表(n=88)

      人数

      百分比

      不足半小时

      50

      56.8%

      半小时到一小时

      28

      31.8%

      一小时以上

      10

      11.4%

      本研究针对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在没实施双减政策

      前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结果表明,56.8%的学生表示每次参与体育课

      外活动的时间不足半小时,31.8%的学生表示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在半

      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还有11.4%的学生表示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在一小

      时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前,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每次参

      与体育课外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下,参与的时间相对较短。

      2.3双减政策实施后体育课外活动的状况

      2.3.1课外活动组织形式

      表8课外活动组织形式调查表

      学校组织班级组织学生自由参与

      学生人数302236

      百分比34.1%25.0%40.9%

      通过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学生自由参与为主,其次

      是学校组织。这体现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自由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有所增加。

      2.3.2体育课外活动具体内容

      表9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内容调查表(n=88)多选

      跑步/散步轮滑/滑板骑自行车

      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其他球类运动跳绳跳皮筋健美操游泳其他

      人数31442231253121111511344514

      百分比35.2%50.0%25.0%35.2%28.4%35.2%23.9%12.5%17.0%12.5%38.6%51.1%15.9%

      本研究针对双减政策实施后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进

      行调查,详细结果见上表。通过对上表中所显示的数据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

      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所参与的

      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主要以游泳运动为主,其次是轮滑/滑板。这体现出,双减政

      策实施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

      趣与需求选择体育项目,因此在双减政策后学生参与的体育课外活动内容更具创

      新性与新颖性。

      2.3.3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

      表10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长调查表(n=88)

      不足半小时半小时到一小时

      一小时以上

      人数122155

      百分比13.6%23.9%62.5%

      本研究针对双减政策下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了解在实施双减政策后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结果表明,13.6%的学生表示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半小时,23.9%的学生表

      示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还有62.5%的学生表示

      每次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后,

      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课外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

      2.4体育课外活动的场地与器材限制

      表11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场地设施统计表

      项目

      分类

      足球场

      ✔

      篮球场

      ✔

      场地情况

      田径场

      ✔

      游泳场

      其他

      足球

      ✔

      篮球

      ✔

      器械

      排球跳绳

      ✔✔

      乒乓球

      ✔

      皮筋

      ✔

      滑板

      其他

      场地设施是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开展质量、训练安全保障以及学

      生参与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保持,都需要以良好的场地设施为基础。通过对XX

      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场地设施进行调查得知,XX市XX区

      第二实验小学均设置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所具备的场地都是最基本的场地,

      但是对于游泳场等却没有;在体育课外活动设备了均具备基本的篮球与足球,为

      体育课外活动训练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跳绳、乒乓球、皮筋、滑板等设备相对

      较少。这体现出,双减政策下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场地设施

      相对不足,场地器械条件有所限制,无法满足更多学生需求,需要积极进一步丰

      富完善。

      2.5双减政策下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

      2.5.1学校管理层面

      学校是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主体,为了促进体育课外活动更好的开展,学校

      方面要重视对良好环境的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环境的构建,不仅仅是

      指学校内部环境的构建,还包括社会其他方面资源的开发,学校要发挥开展主体

      的作用,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对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价值形成正

      确的认知,提升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支持度,与学校配合共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去。此外学校方面还要积极组织并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比赛,丰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形式,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

      学校领导还要提升重视程度,学校领导的态度关乎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国家政策、体育职能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的发展规划进行深入性的解读,充分借鉴其他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成功案例,贯彻体育课外活动的推进策略,领导学校工作小组,制定完善的体育课外活动推广计划,并完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监督机制,为体育课外活动在学校中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2.5.2学生自我管理层面

      学生是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学生应当加强对双减政策、体育课外活动的认知,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同时,学生的兴趣度是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从学生自我管理的角度来说,要自主性的深入了解体育课外活动的价值,在教师教学训练之余,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兴趣基础。此外学生在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配合教师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课外活动,师生配合共同促进体育课外活动的良好开展和推广。2.5.3社会管理层面

      首先,丰富社会支持手段,提升社会支持实施者数量。就供给侧而言,社会支持的实施者数量少,势必制约学校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因此,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要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扩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内容开展的越丰富,相应的寻求社会支持的手段越多,将支持落实到实际及体验上。

      其次,协调体育教育资金分配,给予充分物质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贯彻与落实双减政策,并加强对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认识到体育课外活动的价值,协调教育资金分配,保障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资金基础,为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推进奠定资金保障。3结论与建议3.1结论4.1.1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来制定目标,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

      是初一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仅仅将体育起源与发展、基本技术作为主要内容。4.1.2双减政策实施前,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以学校组织为主,其次是班级组织。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所参与的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主要以跑步/散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内容为主,备受学生的关注与喜爱。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课外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下,参与的时间相对较短。4.1.3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学生自由参与为主,其次是学校组织。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体育项目,因此在双减政策后学生参与的体育课外活动内容更具创新性与新颖性。阳市中学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课外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4.1.4双减政策下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场地设施相对不足,场地器械条件有所限制,无法满足更多学生需求,需要积极进一步丰富完善。3.2建议4.2.1学校要发挥开展主体的作用,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对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提升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支持度。4.2.2学校方面还要积极组织并参与体育课外活动比赛,丰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形式,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4.2.3学生应当加强对双减政策、体育课外活动的认知,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外活动中。4.2.4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贯彻与落实双减政策,并加强对XX市XX区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1]张生发.阳光体育背景下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为例[J].运动精品,2021,40(09):31-32.[2]张梦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兰州市高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改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3]温国旗.宣城市文鼎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当,2021(06):85-86.[4]薛光鑫.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1.[5]朱会军,徐嘉.俱乐部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1):167-168.

      [6]张越博.试析中日两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差异[J].运动精品,2020,39(03):27+29.[7]王锃璞,安其丰.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与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联动机制的路径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166-168.[8]姜引军.浅谈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以岷县秦许初级中学为例[J].新课程(中),2019(11):256-257.[9]尹梦婉.淮安市初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0):146-149.[10]戴云飞.论“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实施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9(07):209.[11]蒋岳,黄军俊.“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之我见[J].体育风尚,2019(04):256.[12]古佳玉.重庆市丰都县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体育风尚,2019(03):245.

    篇十: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双减”政策的思考和意义例文参考

      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共同富裕我们所说的富裕,其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更是精神层面的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因为政策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因而要求优化分配制度;同时,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去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未来的竞争应该更公平、分配应更合理、社会应更和谐、环境应更清洁、治理应更井然。其终极目标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上看,我国的分配格局呈城乡差距显著和区域发展不均的现状。教育机构的垄断、资本的无序扩张、市场过度竞争带来的内卷,皆是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绊脚石。加之资本市场的无序扩张,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这一切,都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只有移除这些不可承受之重,方能让百姓真正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近期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政策逻辑。所以,再来看双减政策。国家的教培新政,致力于帮助家长和孩子们跳出内卷,将眼光长远的放到教育本身,为孩子带来他们真正需要的、能受益一生的知识。联系共同富裕的伟大使命,国家正在为实现,公平,公正,稳定,健康而努力。二、拉小贫富差距,为普通家庭创造流畅的教育通道双减政策之前,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花巨资买学区房,上

      培训班,而普通家庭没有足够的资金上好学校,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阻碍了普通家庭的正常教育通道。

      就拿美国教育来说,在美国公共教育体系每况愈下之际,美国的私立学校却维持极高水准的教育水平,远远超过公立学校的各种优越性。虽然大家深知私立学校的学费昂贵,但私立学校的高质量教育绝对物有所值。据统计,私立学校毕业生进入常春藤名校的机会是公立学校的五倍。

      《大西洋月刊》文章进一步披露,私立学校毕业生也是常春藤名校里优秀生的主体,毕业后成就更大。难怪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的子女,都是走从私立中学进入名牌大学的路子。而穷人无法受到那么好的教育就成了死循环,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双减政策,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杜绝这种教育两极分化。

      三、让有天资的孩子展现出优势众所周知,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与教育现象相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它的职能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培养孩子身心和谐活动的操作,健全人格,帮助大脑潜能的开发,回归本质的教育。

      我们知道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开朗,喜欢读书,有自信和活力,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在安静的气氛中画画,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是现在教育的主要方向。教育的目的不仅帮助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更重视人生的成长,回归教育的本质。

      在报满课外补习班、追求分数至上的今天,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将孩子培养成才的真正含义。成才,在绝大多数父母心里,就意味着考试的名次,这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上名校,继而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部分家长心里,可能认为孩子的成才意味着他将来能干一份体面出色的工作,比如当医生、律师等。还有一些父母,将孩子的成才等同于出人头地给自己长脸。至于什么是出人头地,如果问他们自己,他们恐怕也说不上来。

      要知道,每个孩子天资不同,秉性也不同,即使一个家庭的同一对父母生养的孩子,从出生到婴幼儿时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后天的成长环境中,兄弟姐妹各自所遇到的待遇也各有差别。放到社会上来说,在不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差别太大,而每个孩子今后的发展,也绝非考名校所能决定的。如果名校真的等同于更好的未来,那么在名校毕业后人生跌入低谷并从此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

      而许多没有读名校的人,可能工作并不光鲜,收入也不高,但过得幸福的也大有人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

      所以,教育的本质真的是要培养一个读书机器或考试机器吗?会

      读书会考试,就一定意味着人生从此一帆风顺,会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吗?无可否认,真正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不仅在学生时期学业优秀,成年之后事业有成。

      而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通过环境的影响,通过老师的指引,更好的认知自己,把自己的天资放到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新高考的改革,让专业更加细化和自主化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

      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3、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在关注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同时,更强化对考生的个性考察,力图在尊重高考统一选拔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与考生之间的精准匹配。告别随大流。这其实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埋头苦学,还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既要提高竞争力规避雷区又要充分激发自己学习的激情。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升学的筹码?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充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要重视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告别标准化、同类化、模式化的培养方式,发掘不同学生潜能。三、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学生性格兴趣特点,找到未来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

      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完全符合了国家的双减政策的目的,其意义为: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

      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推荐访问:双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政策 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