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21日 19:40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2-01 14:15:07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8篇)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研究工作基本步骤名词解释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测单位的集合。样本:是从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测单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8篇),供大家参考。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8篇)

    篇一: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研究工作基本步骤名词解释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测单位的集合。样本:是从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测单位的集合。参数: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统计量: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频率:指某种现象发生的次数。变异:在一个总体中,各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具有差异性。指标: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简答题1什么叫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与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有何联系和区别?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科学。卫生统计学: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卫生事业管理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科学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2医学统计学资料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有何要求?1、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有实验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报表和报告卡等。实验数据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活的的数据;现场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获取的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有门诊病历卡、住院病历卡、化验报告等;报表有卫生工作基本情况年报表、传染年(月、日)报表、疫情旬(年、月、日)报表等;报表卡有传染病发病报告卡、出生报告卡、死亡报告卡等等。

      这些资料的手机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抗旨,包括它的统一性、确切性、可重复性。这些原始数据的精读和偏性应有明确的范围。3.当今医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如何?医学统计方法主要有哪些?4.医学统计资料类型有哪些?方法有哪些?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

      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四

      种血型的人数等。(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5.误差、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有何区别?对误差控制各有何要求?如何控制?(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名词解释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均数: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几何均数: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在医学研究中常适用于免疫学的指标。中位数与百分位数: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百分位数:统计学术语,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所对应数据的值就称为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全距(极差):全距是用来表示统计资料中的变异量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标准差: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简答题:1、试述频数表的要素及用途。要素:组段,频距。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大部分观察值向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用平均数指标来

      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小参差不齐。频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称离散趋势,是个体差异所致,可用一系列的变异指标来反映。②便于进一步计算有关指标或进行统计分析。当数据较多且需手工计算时,常先编制频数表,再进行统计计算。③发现特大、特小的可疑值。如果频数表的一端或两端出现连续几个组段的频数为零后,又出现少数几个特大值或特小值,使人怀疑其是否准确,需进一步检查和核对并做相应处理。④当样本含量比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平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2、描述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指标分哪两大类,分别是什么指标?分类:①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②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3、试述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含义及用途?4.什么对象可作为医学正常参考值的正常人?如何制定95%正常参考值范围?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制定参考值范围:1.决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根据一个指标是否过大、过小均属异常,决定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是双侧范围还是单侧范围。若一个指标过大、过小均属异常,则相应的参考值范围既有上限又有下限,是双侧参考值范围;若一个指标仅过大属异常,则此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只有上限,是单侧参考值范围;若一个指标仅过小属异常,则此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只有下限,也是单侧参考值范围。2.利用大样本资料制定参考值范围随机抽取一个大样本后,如果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就采用正态分布法制定其参考值范围。如果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就采用百分位数法。5.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有何分布规律?所有的正态分布曲线,在υ左右的相同倍数的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相同。并且,在υ±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68.3%;在υ±1.96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95%;在υ±2.58σ范围内面积约为99%。6.资料的标准差是否一定小于均数?均数和标准差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统计指标.标准差用于描述数据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大,则该值大,变异程度小,则该值小.标准差可大于均数,也可小于均数。

    篇二: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计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计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1)小王是学统计的(2)他已搞了几十年统计了(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那么,把统计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如银行的计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目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又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计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万平方公顷,平原约11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2)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这些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计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计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等。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其中,应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抽象的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理论统计学,而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各领域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应用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则是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按其性质它属于应用统计学。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一方面,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其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实践,只有当统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形成独立的统计学。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发展又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科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统计科学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总之,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或统计理论则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回顾一下统计的渊源极其发展过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一)、统计实践史人类的统计实践是随着计数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对统计实践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的打绳结、画道道计数,这可算是最初的统计。而统计实践的真正萌芽是在古代奴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治理国家的需要,常常进行征税,征兵、服劳役等统治活动,因此有了了解社会基本情况的需要。我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有了人口与土地数字的记载,当时全国分为九州,人口1355万人。世界上,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有人口、居民财产统计;古代希腊据说公元前600年就进行过人口普查。古代罗马在公元前400年建立了人口普查和经常性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这些就是原始形态的统计。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由人口、土地发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长期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也阻碍了统计实践的发展。统计实践的广泛发展始于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商、农、贸、交通的发展,统计实践从国家管理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从18世纪起,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设立专业的统计机关,收集各方面统计资料,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人口、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等项调查,出版统计刊物,建立国际统计组织,召开国际统计会议。(二)、统计学说史随着统计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统计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理论概括的统计学也就随之而产生了。17世纪中叶,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算术》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统计学从诞生开始,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去认识研究有关统计理论,逐渐形成不同的统计学派,它们同时共存,互相影响,互相争论。在各学派的争论中又产生新的学派。在统计学的发展史上,比较主要的学派有政治算术学派、记述学派和数理统计学派。300多年来,统计学就是在这种争论中逐步得到完善、充实和发展。(1)政治算术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威廉?配第(1623-1687),在他所著的《政治算术》一书中,对当时的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明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悲观,提出了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威廉?配第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从数量方面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威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廉?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采用数字、重量、尺度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配第的朋友约翰?格朗特,通过对伦敦50多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的计算,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所用的具体数量对比分析方法,对统计学的创立,同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统计学作为一种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记述学派,又称国势学派,所谓国势学就是记述国家显著事项的学科。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哥丁根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阿亨?华尔(1719-1772)等,代表著作是《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该书通过研究“国家显著事项”,分析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提出一些治国方略。阿亨?华尔在大学中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叫做“国势学”,后人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德国学者称为国势学派。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国家重要事项的记录,因此又被称为记述学派。也正是阿亨?华尔最早将“统计”一词当作学名来使用。严格地说,这一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只是登记了一些记述性材料,借以说明管理国家的方法。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都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调查作为研究基础。但政治算术学派注重用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而记述学派注重文字表达,进行定性分析。在是否把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方面,两个学派互相争论了200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的克尼斯于1850年发表了《独立科学的统计学》论文,提出“国家论”和“统计学”的科学分工,主张把“国家论”命名为“国势学”,把“政治算术”正名为“统计学”,争论才告结束。(3)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其著作有《统计学的研究》、《关于概率论的书信》等。他是当时统计学界的中心人物,担任过比利时中央统计局局长,主持过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1853年),他最先将概率论应用于人口、人体测量和犯罪等问题的研究,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从此,统计学开始进入更为丰富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统计学,不断增加新内容,相继提出和发展了相关和回归理论、t分布以及抽样理论等,使数理统计学很快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系统、完善的学科。国际统计学界称凯特勒为“近代统计学之父”,就在于他发现了大量现象的统计规律和开创性地应用了许多统计方法,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由于这一学派主要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故又称英美数理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在理论上混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过分夸大了概率论的作用,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通用于研究自然现象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和社会现象的方法体系,否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存在,因而又导致了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的长期争论。(4)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这一学派于19世纪后半叶兴起于以德国,即原来政治算术意义下的统计学。但由于它在理论上比政治算术学派更加完善,在时间上比数理统计学派提前成熟,因此它很快占领了“市场”,对国际统计学界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主要代表人是恩格尔(1821-1896)和稍后的梅尔(1841-1925)。他们主张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这一学派融会了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观点,并把政府统计和社会调查融合起来,进而形成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共存并争论至今已有100多年,目前,虽然数理统计学派在国际统计学界占据着优势,但二者已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统计发展史表明,统计学是从设置指标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实践的需要,统计学家对统计方法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统计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当前世界各国统计研究状况来看,统计学已不仅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也为研究自然技术现象的数量方面提供各种统计方法;它既研究确定现象的数量方面,又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方面。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作用与功能已从描述事物现状、反映事物规律,向抽样推断、预测未来变化方向发展。它已从一门实质性的社会性学科,发展成为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学科。我国统计发展史解放前,由于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计工作非常落后,统计学基本上照抄照搬西方统计理论,传播的主要是数理统计学派的观点。解放后,我国在学习前苏联统计工作经验的同时,引进了前苏联的统计学即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遭到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又开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数理统计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突破了以往狭隘的观点,承认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技方面的统计学都是独立的统计学科,它们可以同时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近年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统计学已划入国家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运用已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计科学工作者在总结本国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世界各国统计科学发展的成果,正在努力建设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统计学。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对象客体规律性的目的。由统计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过程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所谓数量方面是指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通过对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映现象的本质。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现象。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不研究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本身,但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技术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也研究自然技术因素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研究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研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特点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形式和研究特点。表现如下:(一)、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最基本的研究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具体地说,是用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等,去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测事物发展的前景。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但应注意,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数学上研究的纯数量,它不是抽象的数量,它是以现象质的规定性为基础的,是带有一定具体内容的数量。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辨证统一,没有质也就没有量。例如:要了解哈尔滨市重工业产值,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工业。所谓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制造工业。然后要确定重工业产值的含义和统计口径以及哈尔滨市哪些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这些都是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怎样搜集、整理和汇总重工业产值资料,最后才能得到哈尔滨市重工业产值的具体数值。(二)、总体性总体性又称大量性或综合性。统计研究的着眼点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而不是少量或个别现象,它是通过对个别事物大量观察,占有丰富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例如,200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这个数量反映的是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总的平均上涨水平,而不是指哪一种具体消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水平。而要对这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情况进行调查,就必须先对每一种个别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情况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汇总综合,从而达到对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总体认识。统计研究并不排除从个别现象入手,但统计研究个体是为了综合个体而认识总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认识总体。例如,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逐一登记了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等特征,但人口普查的目的并不是要了解关于某个人的特征,而是为了通过对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关于我国人口总体的特征资料,从而达到对全国人口现象总体的认识。汇总后结果显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从总体着眼,从个体入手,体现了统计工作中总体和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三)、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学通过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来认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其定量研究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而定性使其在客观上就有了社会关系的内涵。社会经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社会经济现象,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这些都体现出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社会性。(四)、变异性又称差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口有多有少,居民的文化程度有高有低,住户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升有降等等,正是各单位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才需要研究地区的人口总数、居民文化结构、住户平均生活消费水平等统计指标。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也就无需进行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无需进行统计调查研究。(五)、具体性统计研究的总体数量是一个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条件限定的数量。如利润额800万元,在团结看来,它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抽象数量。如果说2004年12月某企业利润额800万元,这就是统计中所说的具体数量了。可见具体性就是指在时间、地点、条件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性。统计工作虽然是研究具体的数量,但为了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还需要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则。以抽象方法为手段,以具体数量为目的,体现了统计研究中具体和抽象的辨证关系。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具有自己完善的方法体系。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而从大的方面看,其基本研究方法有:(一)、大量观察法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二)、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三)、综合指标法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四)、统计模型法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变动的影响程度。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定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拟,这种方法就叫做统计模型法。(五)、统计推断法在统计认识活动中,我们所观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随机性的样本观察数据,而认识总体数量特征是统计研究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概率论和样本分布理论,运用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的方法,由样本观测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种由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就叫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已在统计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除了最常见的总体指标推断外,统计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统计预测中原时间序列的估计和检验等,也都属于统计推断的范畴,都存在着误差和置信度的问题。在实践中这是一种有效又经济的方法,其应用范围很广泛,发展很快,统计推断法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统计的职能与工作任务(一)、统计的职能统计是在质的规定的前提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的研究。它既可以观察量的活动范围,又可以研究质的数量界限,还可以观察现象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因此,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统计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具有信息服务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得到统计资料,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再经过反复提炼筛选,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为社会服务。统计咨询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的服务功能,也就是指统计部门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判断,为宏观和微观决策,为科学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统计咨询分为有偿咨询和无偿咨询两种。统计咨询应更多地走向市场。统计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偏差,促使社会经济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部门以定量检查、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等为手段,揭示社会经济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使社会经济决策及其执行过程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能够发挥作用的保证,反过来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会促进统计信息职能的强化。统计的三种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故又称为整体功能。请思考:试从统计职能的角度说明统计的现实意义。(二)、统计工作的任务统计的职能决定了统计工作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与其相适应的具体任务是:调查、整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字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极其结果进行主观与客观、横向与纵向、静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态与动态的综合分析,提供信息产品;判断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提出相应的咨询意见,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统计工作必须做到“准确、公正、及时、方便”,这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工作。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统计工作是无止境的,但就一次具体的统计活动而言,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才能完成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这一完整过程,从而使人类的认识得到升华。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如确定调查对象、设计指标体系、编制分类目录、制订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案等。优良的统计设计是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活动的前提。统计调查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来看,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环节。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列表的过程。通过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只能反映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分散的、零碎的、表面的,而且精粗并存,真伪混杂,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要说明总体情况,揭示出总体的特征,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以便对总体做出概括性的说明。统计整理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分析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来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统计分析阶段,对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并不是孤立、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个环节常常是交叉进行的。例如,小规模的调查,常把调查和整理结合起来;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就有对事物的初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仍须进一步调查。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需要研究有关的统计总体。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此外,统计总体还可以分为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前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属于同一个时间,后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则属于不同时间。根据一定的目的,针对这两类总体就可以分别进行静态研究或动态分析。综上所述,可见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而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一)、大量性大量性是总体的量的规定性,即指总体的形成要有一个相对规模的量,仅仅由个别单位或极少量的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因为个别单位的数量表现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只对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其结果难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统计研究的大量观察法表明,只有观察足够多的量,在对大量现象的综合汇总过程中,才能消除偶然因素,使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规律和特征,这就要求统计总体必须包含足够多数的单位。足够多数,是指足以反映规律的数量要求。当然,大量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统计研究目的、客观现象的现存规模以及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等都有关系。(二)、同质性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有一种性质是共同的,同质性是将总体各单位结合起来构成总体的基础,也是总体的质的规定性。例如,全国工业企业作为统计总体,则每个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特征,而不具有这些特征的就不能称之为工业企业。如果违反同质性,把不同性质的单位结合在一起,对这样的总体进行统计研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产生虚假和歪曲的分析结论。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同质性的概念是相对的,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目的不同,同质性的意义也就不同。例如,研究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状况时,所有工业企业都是同质的,而研究民营工业企业生产状况时,那么,民营工业企业与国有工业企业就是异质的。可见,同质性是相对研究目的而言的,当研究目的确定后,同质性的界限也就确定了。(三)、变异性总体各个单位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具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正因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才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总体中各个单位之间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作用的结果,所以有必要采用统计方法加以研究、才能表明总体的数量特征。请思考:要研究某银行职工的工资情况,其统计总体是什么?想一想这个总体是否同时具备统计总体的三个特征?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例如,在上述某一工业部门所有工业企业的统计总体中,每个企业是一个总体单位。但为了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时,则被选作典型的某一企业又可作为一个总体。

      'Yz40Qdbv.A,"wJ!Rxy56DkITXCjSHWinplaque;forthsgcm上础基此并内司公间时的规在。写拟等告报备准划计细详定制括包,作工审评成完助协人责负业企关相、头牵表代者理管由

    篇三: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关于统计工作的程序及用人单位

      对统计人才要求的调查报告

      一、统计的基本概念

      统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词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是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的基础。统计作为提供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信息的重要工具,受到了国内与国外、政府与公众、学者与官员越来越广泛关注,所以在此,我们来好好的了解一下统计工作。

      二、统计工作的的四个阶段

      统计工作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一个完整的的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明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以及对应的分组方法,并以分析方法指导实际的统计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制定出各种统计工作方案,是统计工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统计工作的指导依据。统计设计所制定的方案包括: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汇总或整理方案以及统计分析方案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统计工作的资料都是来源于统计调查,所以在统计调查过程中要遵循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在这一阶段主要会运用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等方法。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准确、系统、条理清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介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之间,在统计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实现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是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可见,统计整理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且是统计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一阶段,包括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技术等。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对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进行解释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如果缺少这一步或这一步做得不好,均将降低统计工作的作用。可以确切地说,没有统计分析,统计工作就没有

      活力、没有发展,也没有统计工作的地位。所以统计工作者必须学会统计分析,积极地为领导决策服务,这既是统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统计分析据有数据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在这一阶段,运用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抽样法、指数法、相关分析法等。

      三、统计工作的特点

      统计工作是研究量的,但它却不是从定量开始的,而是从定性开始的。只有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运动过程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定量认识。统计工作的过程就是从定性到定量再回归到定性的,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认识的一个重要特点。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定性)

      (定量)

      (定性)

      四、统计的工作过程

      我们利用下面这个例子让大家更加了解统计工作的这四个过程:

      县建设局

      对行业各部门定期下发统计指标及信息统计表

      全口径汇总行业综合统计指标及相关信息

      集中审核整理,并录入信息库

      对所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论证

      上报、公布行业指标发展情况及行业动态归档管理,保存数据

      五、我国的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认识社会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地来讲,我国统计工作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情况、决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2、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监督检查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依据。3、为加强业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4、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提供统计资料。

      六、用人单位对统计人才要求

      为做好上述统计工作,我们需要统计人员来完成,那么专业的统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者说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统计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呢?在人才市场上,我们常常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统计人才的时候,经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看是否具有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并为决策提供服务。世界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看是否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因此,一般用人单位会要求必须会使用Excel这一基础分析软件,同时会使用SPASS、SAS等高级软件更是他们所希望的。

      三、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写作基础不好、表达能力很差,那么统计整理分析出来的问题的关键以及解决方法等有时候就会给人造成误解。

      四、看是否为人友好、具有较强的处理协调能力、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统计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各方面,作为政府统计部门来说需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要求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必须发挥综合协调能力,搞好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同样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万事不求人,我行我素是不可能开展统计工作的。

      另外是否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有时也是他们的一个考虑条件。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在一些外企中,统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是必须的。

      七、我国的统计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统计也加入了GDDS,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信息化、市场化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我国统计即与世界接轨,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

      求巨增。统计也从传统的政府职能转变为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工具手段,在统计数量分析、信息咨询、决策论证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在市场营销工作中作市场调查与分析;在证券交易所作股市分析;在信息公司作调查工作;在银行作企业资信分析和贷款能力分析;在保险公司作保险精算分析等;社会各界对统计的认识也已经更加深人。这些发展为统计学专业人才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统计学专业目前虽然还不是一个热门专业,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专业。在统计学科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要求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可以说中国市场现在对高品质统计人才的需求量依旧很大。

      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统计学子,一定要勇于应对,紧跟时代发展,适应形势变化,必须增强学习、创新、服务、法律和责任意识,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了、应变能力以及协调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成为新一代的统计人才。

    篇四: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解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每一位参加自学考试

      的经济管理类考生都要参加的考试课程。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21世纪人类社会中发展最快、影响之一的统计学课程,既是对每一个经济管理人才的基本业务素质要求。

      同时也是其它许多课程的基础,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公式多,又被同学们称为第二数学,学习起来较难把握,本文在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试卷结构分析基础上,对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试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习该课程的方法与考试技巧,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正确把握全书的内容体系结构,找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对于掌握全书的内容,尤其是把握和理解一些大的问题非常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即第一章至第七章,它讨论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是第二部分的统计学基础。一次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四个工作阶段。教材第一章总论部分讨论了统计设计内容,主要是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这两个工作阶段则放在第二章进行了讨论;统计分析阶段,也就是统计工作的第四个工作阶段,由于任何一种分析方法的前提是使用统计指标进行的,所以专门设置了第三章“综合指标”,该章不再是从概念和要素角度来分析指标,而是从应用的角度,对统计指标进行了考察研究,并为后续的分析方法做了准备工作。第四至七章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的章节一般是提出要讨论的概念、种类、作用,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来刻画他们?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等。第二部分是经济统计内容,即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它讨论了社会经济统计中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及统计核算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理论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具体应用。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在有了统计学原理的基本准备以后,就要详细考察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是以国民经济为轴心,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为框架而展开的。国民经济活动过程由生产、流通、分配和使用等四个环节所构成。在对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考察时,首先要有再生产过程的条件,它包括人、财、物等三方面,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考察还有宏观统计核算。《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后几章就是按此顺序展开的,即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第八章、第九章)、生产(第十章)、流通(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分配(第十三章)、国民经济效益(第十四章)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十五章)。该部分内容的章节除包括前面章节内容外,一般还增加了统计分析内容,也就是用前面所讲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有关国民经济的统计分析。二、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虽然不存在什么“捷径”,但是掌握一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以往考生的学习体会,将该课程一般的学习方法总结分述如下:1.紧扣教材,全面学习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来看,试题内容一般紧扣指定教材,紧密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因此,在学习时,要紧紧以指定的教材和考试大纲为本,不偏不离;本课程考试的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覆盖面广,考试内容几乎涵盖教材的每一章节,因此在学习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章章计较,节节计较,不遗漏任何内容,虽然这种学习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它是自学考试学习必须的,只有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才有重点学习。2.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该课程的特点是公式等太多,怎样有效的记住并应用是考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一般地说,

      初次学习要重在对问题的理解,所谓理解是指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来,它是如何建立其计算公式或进行论述的,在整个大的问题中,它又是处于什么样的知识网络点上,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否清楚等。切忌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而不知道公式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应用条件?对于重要的公式、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和记忆。

      3.既要做一定量的计算题,更要善于归纳总结。从前面的试题结构中,我们知道,计算题目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占有30分四个题目,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个类型题答不好,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这么说,其他类型的题目尤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只要认真看两三遍教材,回答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也正是在整个教材中每一章的习题主要是计算题的原因,它也是由本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从历年的考题看,第二章至第十三章的内容都在计算题目中出现过,因此,每一章一定要做相应的练习,加深对有关概念和问题的理解,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练习题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做练习题时要善于归纳,找出每种类型题的一般思路,熟练地掌握各种技巧,一味地只强调多做练习而不善于总结,则亦偏颇4、注意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区别该课程的基本问题较多,且相互联系又很密切。如基本范畴中的总体和个体、指标和标志、变量和变异等。在掌握各个概念的同时,认真对待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把总体与指标联系、把总体单位与标志联系、把变量值的变化与变异的概念联系。只有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可能较好地理解与其有关的问题。以联系的观点学习还包括掌握该课程的前后内容的联系。许多前面的知识不仅有其自身的意义,它们还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例如,标准差的基本功能是反映事物间平均差异的,也就是说凡是反映事物间差异程度的就应该用标准差的范畴来描述。如果这些基本问题不清楚,则在抽样调查内容的学习中,就不清楚为什么会有抽样平均误差等;再如,综合指标这一章内容,特别是其功能和计算方法等,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5、辩证地看待重点与一般任何的知识内容总是有重点的,在全面学习和复习中,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些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关键,一方面,它们往往是理解其它一般性问题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内容通常也是在考试中试卷上容易出大题或分数较多的题的地方。我们要强调的是辩证看待他们,其一、一般与重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对一般性问题的学习和掌握,就不可能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一般性问题也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考试中也肯定会涉及到;其处理原则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复习,由于考试大纲重点不是十分地明显,每年考试的重点也不是十分突出,因此,同学们不要想当然地抓重点,重点问题,一定要在学习后,尤其是考试前进行归纳总结,要加强理解和必要的记忆。三、《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应试技巧结合该课程试题题目类型,略谈答题的技巧和应注意事项。总的原则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去答题,答题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切忌在某一题目中花太多的时间去钻“牛角尖”,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按照这样,则总是可以保证把能做的题目完成,从而保证基本的得分。只要是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这样的结果一般是可以通过考试的。1.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该部分的题目知识点分散,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复习时一定要通读教材,在全面熟悉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一般讲,单项选择较容易,应先做并保证尽量不失分,对于该类型题目只能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做题方法一般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的错误项,再排除干扰项,最后从两个备选答案中推敲出正确的答案,这将会大大提高正确回答的概率。当然,有的题目是利用同一个逻辑

      关系进行运算,它们的差别仅在数字上有所不同,对此问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其逻辑关系中的基本概念。

      多项选择题,对于该类型题目,建议先根据掌握的知识做完,不要在此停留过多时间,等全部题目做完后,如有时间再仔细推敲拿不准的选项。据以往的经验,该类型的题目失分较多,因为要想给出完全正确的答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该类型的题目上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更不要因为一个选项而思考半天,这样做得不偿失。做题思路:针对多项选择的要求,首先应找到两个的;然后从所剩的三个中再认真推敲,看是否还有应选的备选项,在完成多项选择题时,通常要联想该题在全书中的位置,这有助于考生完整地选择答案。

      2.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在回答这两种类型题目时,一定要按照指定教材的表述作答,而不能按照其他方面的教科书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考生在解释名词时一定要确切、具体、界限分明,决不可模棱两可。当然,若有的名词虽然理解,但就是想不来用什么准确的话来表述,则可以用自己正确理解的语言来描述这一概念也是最后的努力。

      简答题,关键是回答要点。它与名词解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不同的是简答题要把问题的几个要点答出来。许多人总结的经验是,越是自己熟悉的题,越是可以少写、少答;对于自己不太有把握或不熟悉的题,则时间允许的话,要尽量多写多答。熟悉的问题写的都是要点,没有必要去写的很多,同一词义反复无益,只会增加失分的机会和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但不熟悉的问题则正好相反。

      3.计算题。对于会做的计算题一定不要失分,应适当多花一些时间认真完成,在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计算题一定要写公式,二是要按步骤完成,尽量不要省略步骤,因为答题时得分是按计算步骤给分的,三是做计算题一般要列表,列表计算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且便于进行检查校对。而且正确的公式形式往往得分的比重较高。关于公式的选择一般是先分析、理解客观经济现象,对问题所进行的定性分析和对现象的理解基础上,然后再确定公式,再按基本的计算方法进行。一定要注意公式选择和基本的计算方法。题目类型不熟悉的计算题,要放在后面去做。

      4.论述题。论述题的回答,一定要注意回想一下它是全书哪一部分、哪一章节的内容。该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可以保证不出大的原则差错。同时论述题要求要对各要点进行必要的展开阐述。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Note:itisnotthetext.Thefollowingpartscanbedeletedforactualuse.Thiscontentonlygivesreadingandeditinginstructions:1.ThisdocumentiseditedbyMicrosoftofficeofficesoftwareandsupportsWPS.2.Thefilescanbeeditedandreorganized.3.Itissuggestedtoreviseandedit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ofthecompanyandindividuals.4.Duetoeditingreasons,someminorerrorsinthetextofsomedocumentsshouldbecorrectedbyyourself,whichdoesnotaffectthereadingofthisarticle.

    篇五: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或称变动标志)。

      5.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所谓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数量性、具体性4.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5.总体、方法论6.信息、监督、信息7.质量8.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9.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10.同质、相对11.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2.品质标志、数量标志13.数量、外延、质量、内涵14.物质、模糊性15.定性规范、指标数值

      1

      三、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2.统计是研究现象总体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但3.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

      4.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只是调查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不具有代表性。(×)

      具有5.统计是研究总体的,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组,所以统计分组法不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它是6.我国的企业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工业企业中还有钢铁企业、建筑企业、轻纺企业等,因此我国所有的企业不能构成总体。(×)能够7.当我们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构成总体进行研究时,每一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可变标志。(√)

      8.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可以用定距尺度分析,也可以用定序尺度分析。(√)

      9.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类型是运用了定类尺度。(√)

      10.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的区别是: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

      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五、简答题

      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2

      1.为什么说社会越发展,统计越重要?

      【答题要点】

      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2.怎样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答题要点】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

      3.统计认识事物有哪些基本方法?如何理解?【答题要点】

      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统计分组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统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统计推断法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

      4.统计工作有哪些阶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题要点】

      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的升华。

      5.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答题要点】

      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

      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

      3

      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

      六、论述题

      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统计活动有何特点?如何认识这些特点?【答题要点】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

      2.如何理解标志表现的四种计量尺度?请用实例说明。【答题要点】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对标志表现的计量可以划分为四种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四种计量尺度的涵义,适用对象,尺度本身的层次,四种尺度的转化。假定我们研究某地商业企业情况,企业所有制性质只能用定类尺度观察,企业资质(即企业等级)可以用定序尺度观察,企业利润可以用定距尺度观察,企业产值既可以用定距尺度也可以用定比尺度观察。

    篇六: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1

      市统计局为帮助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我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过硬的能力,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统计岗位和统计工作中,特举办了统计工作人员培训班。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的培训。指导我们怎样工作,教导我们怎样做人,使我感到收获颇丰。

      首先我想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谈谈不学则惘,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我们不难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必要性。它主要体现在

      (一)统计工作的快速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拉着我们学;

      (二)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带着我们学;

      (三)是统计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逼着我们学。所有这些都让我看到学习是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对于我们这些统计工作人员来说,以前在学习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学习的氛围。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临时抱佛脚。学习缺乏“挤”劲和“钻”劲,一般通读多,精读少,主题不突出。学习不注重全面系统,浅尝辄止;更不注重做学习笔记,过眼云烟。通过这次培训,不但使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知识和道理,而且也在工作环境中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为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搭建了平台。帮助我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把住大方向,抓住关节点,才能保证“打得赢”、“不变质”;第二就是要学习怎样做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要行得正,走得直。第三要学习怎样做事,要借鉴一切最新的统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其次,我想立足本职谈谈无为则殆;

      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做事。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清楚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激发了我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也正是通过学习,激励我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才对得起人民对我们的重托,才对得起领导的信任,也才对得起自己无悔的青春。

      最后,我要谈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

      通过为期三天的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工作做好。我认为在工作中只有从强化工作意识入手,才能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而强化工作意识主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端正思想:以前我只认识到自己是统计,只要做好简单的加减乘除就算完成任务,通过学习使我对本职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把统计工作上升到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是一种认知活动。统计工作的具体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的工作过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与统计认识过程是相对应的。

      统计设计阶段,是统计认识过程中以定性认识为基础,为从定性认识到期定量认识过渡做好准备的阶段;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阶段,是定量认识中从个体到总体的过渡;统计分析阶段,是统计认识过程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更深入认识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是统计工作的一般过程;它们相互影响,不能完全机械地分开。这与种庄稼的过程不完全一样。正如庄稼收获后要用于粮食、种子、其它原料等报务,统计成果最终也要服务于各方面的需要,才能发挥其作用。统计服务体现于统计作用上。统计具有综合度量、比较的功能。通过对统计结果的综合度量、比较,对社会经济现象做出评价,能够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在发展中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各标志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正是基于统计的这个特点,在大多数国家中,都由国家设立特定的机构专门负责社会经济的统计工作,为人们提供关于一个国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的数量化住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政府统计。总之能为经济建设服务,才是我们统计工作的灵魂。所以,思想端正了,工作标准才会提高;二是不畏难:从事统计工作每天应对的是许多重复,繁琐的工作,应对的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单位,不怕困难,知难而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工作,全力以赴和尽力而为所产生的结果是有本质差别的。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2

      统计业务是现在每家公司都有的一个部门,为了计算每个工作人员的业绩,任务量,同时这也是大家薪资的基础,我们要做好统计工作,切不可弄错,我们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新职员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初冬将至,我有幸赴xx县、xx县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作为一名刚到统计局的新职员,虽平时搞得是统计执法工作,但是主要围绕的还是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不难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必要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xxx老师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你要是将这份统计分析报告交到县长手上会......”可见统计分析报告是领导了解本辖区的重要依据。领导根据统计分析报告明确未来的`经济走向,从而做出相应的决断。这样看来,统

      计分析报告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通过学习使我明白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好。

      本次培训于老师根据各专业人员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了讲解。我学到了数据图表怎们做才能直观生动;统计报表中主栏标题居左,宾栏标题居中,数据居右;写分析报告时图表不要跨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图表位置;饼状图、折线图怎么做才让人一目了然......最重要的还是统计分析报告中对建议的讲解。建议文字要适中,一般为全文的三分之一,要有说理含量、据实的区情实际、精到的数据支撑、巧用实证事例,做到建议由针对性、具体性、操作性。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主要需要四点支撑:一是思想质量。通过观察现象,研判问题,从而发现问题的特征和规律;二是学识储备。平时多关注经济时事,如看《央视财经对话》等掌握源头信息;三是业务功底。有一定的核算基础,对数据进行整理;四是区情认知。联系本区的经济载体和运行脉络,构成要素要合理。

      通过此次外出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掌握了统计分析报告的一些写作技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今后的工作中知不足而奋进,不负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负组织的用心培养。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3

      2021年8月17至21日,本人参加了区委党校与区统计局组织的统计干部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准备充分,培训课程针对性强,授课专家规格高,除了国家统计协会副会长外,还外聘了4位专家,讲授的内容都是授课专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处于领先的水平,让所有参训学员受益匪浅。对此,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4年了,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有时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大数据统计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调适讲座的疏导,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二、强化了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

      此次培训组织严密,学习扎实,在培训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系统学习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等讲座;参观了阿里巴巴集团,切实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疏导了心理困惑,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进一步认清了当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

      三、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平台

      培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心理疏导,还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机会。听取各种课程专题讲座,从心态调整、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到统计热点、工作困惑等,内容丰富,切实有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心理调适讲座,作为统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让我们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自我解压,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四、理清思路,展望未来

      因为平时工作较忙,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使自己的工业统计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开拓了视野。我觉得,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统计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七: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计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计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1)小王是学统计的(2)他已搞了几十年统计了(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那么,把统计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如银行的计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目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又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计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万平方公顷,平原约11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2)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这些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计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计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等。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其中,应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抽象的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理论统计学,而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各领域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应用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则是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按其性质它属于应用统计学。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一方面,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其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实践,只有当统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形成独立的统计学。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发展又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科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统计科学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总之,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或统计理论则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回顾一下统计的渊源极其发展过

      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一)、统计实践史人类的统计实践是随着计数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对统计实践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的打绳结、画道道计数,这可算是最初的统计。而统计实践的真正萌芽是在古代奴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治理国家的需要,常常进行征税,征兵、服劳役等统治活动,因此有了了解社会基本情况的需要。我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有了人口与土地数字的记载,当时全国分为九州,人口1355万人。世界上,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的历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有人口、居民财产统计;古代希腊据说公元前600年就进行过人口普查。古代罗马在公元前400年建立了人口普查和经常性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这些就是原始形态的统计。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由人口、土地发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长期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也阻碍了统计实践的发展。统计实践的广泛发展始于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商、农、贸、交通的发展,统计实践从国家管理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从18世纪起,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设立专业的统计机关,收集各方面统计资料,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人口、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等项调查,出版统计刊物,建立国际统计组织,召开国际统计会议。(二)、统计学说史随着统计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统计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作为统计实践活动理论概括的统计学也就随之而产生了。17世纪中叶,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算术》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统计学从诞生开始,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去认识研究有关统计理论,逐渐形成不同的统计学派,它们同时共存,互相影响,互相争论。在各学派的争论中又产生新的学派。在统计学的发展史上,比较主要的学派有政治算术学派、记述学派和数理统计学派。300多年来,统计学就是在这种争论中逐步得到完善、充实和发展。(1)政治算术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威廉?配第(1623-1687),在他所著的《政治算术》一书中,对当时的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明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悲观,提出了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威廉?配第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从数量方面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威

      廉?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采用数字、重量、尺度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配第的朋友约翰?格朗特,通过对伦敦50多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的计算,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所用的具体数量对比分析方法,对统计学的创立,同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统计学作为一种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记述学派,又称国势学派,所谓国势学就是记述国家显著事项的学科。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哥丁根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阿亨?华尔(1719-1772)等,代表著作是《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该书通过研究“国家显著事项”,分析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提出一些治国方略。阿亨?华尔在大学中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叫做“国势学”,后人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德国学者称为国势学派。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国家重要事项的记录,因此又被称为记述学派。也正是阿亨?华尔最早将“统计”一词当作学名来使用。严格地说,这一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只是登记了一些记述性材料,借以说明管理国家的方法。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都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调查作为研究基础。但政治算术学派注重用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而记述学派注重文字表达,进行定性分析。在是否把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方面,两个学派互相争论了200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的克尼斯于1850年发表了《独立科学的统计学》论文,提出“国家论”和“统计学”的科学分工,主张把“国家论”命名为“国势学”,把“政治算术”正名为“统计学”,争论才告结束。(3)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其著作有《统计学的研究》、《关于概率论的书信》等。他是当时统计学界的中心人物,担任过比利时中央统计局局长,主持过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1853年),他最先将概率论应用于人口、人体测量和犯罪等问题的研究,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从此,统计学开始进入更为丰富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统计学,不断增加新内容,相继提出和发展了相关和回归理论、t分布以及抽样理论等,使数理统计学很快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系统、完善的学科。国际统计学界称凯特勒为“近代统计学之父”,就在于他发现了大量现象的统计规律和开创性地应用了许多统计方法,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由于这一学派主要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故又称英美数理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在理论上混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过分夸大了概率论的作用,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通用于研究自然现象

      和社会现象的方法体系,否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存在,因而又导致了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的长期争论。(4)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这一学派于19世纪后半叶兴起于以德国,即原来政治算术意义下的统计学。但由于它在理论上比政治算术学派更加完善,在时间上比数理统计学派提前成熟,因此它很快占领了“市场”,对国际统计学界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主要代表人是恩格尔(1821-1896)和稍后的梅尔(1841-1925)。他们主张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这一学派融会了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观点,并把政府统计和社会调查融合起来,进而形成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共存并争论至今已有100多年,目前,虽然数理统计学派在国际统计学界占据着优势,但二者已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统计发展史表明,统计学是从设置指标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实践的需要,统计学家对统计方法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统计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当前世界各国统计研究状况来看,统计学已不仅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也为研究自然技术现象的数量方面提供各种统计方法;它既研究确定现象的数量方面,又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方面。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作用与功能已从描述事物现状、反映事物规律,向抽样推断、预测未来变化方向发展。它已从一门实质性的社会性学科,发展成为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学科。我国统计发展史解放前,由于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计工作非常落后,统计学基本上照抄照搬西方统计理论,传播的主要是数理统计学派的观点。解放后,我国在学习前苏联统计工作经验的同时,引进了前苏联的统计学即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遭到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又开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数理统计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突破了以往狭隘的观点,承认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技方面的统计学都是独立的统计学科,它们可以同时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近年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统计学已划入国家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运用已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计科学工作者在总结本国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世界各国统计科学发展的成果,正在努力建设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统计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对象客体规律性的目的。由统计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过程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所谓数量方面是指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通过对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映现象的本质。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现象。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不研究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本身,但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技术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也研究自然技术因素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研究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研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特点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形式和研究特点。表现如下:(一)、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最基本的研究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具体地说,是用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等,去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测事物发展的前景。

      但应注意,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数学上研究的纯数量,它不是抽象的数量,它是以现象质的规定性为基础的,是带有一定具体内容的数量。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辨证统一,没有质也就没有量。例如:要了解哈尔滨市重工业产值,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工业。所谓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制造工业。然后要确定重工业产值的含义和统计口径以及哈尔滨市哪些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这些都是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怎样搜集、整理和汇总重工业产值资料,最后才能得到哈尔滨市重工业产值的具体数值。(二)、总体性总体性又称大量性或综合性。统计研究的着眼点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而不是少量或个别现象,它是通过对个别事物大量观察,占有丰富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例如,200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这个数量反映的是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总的平均上涨水平,而不是指哪一种具体消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水平。而要对这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情况进行调查,就必须先对每一种个别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情况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汇总综合,从而达到对55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总体认识。统计研究并不排除从个别现象入手,但统计研究个体是为了综合个体而认识总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认识总体。例如,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逐一登记了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等特征,但人口普查的目的并不是要了解关于某个人的特征,而是为了通过对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关于我国人口总体的特征资料,从而达到对全国人口现象总体的认识。汇总后结果显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从总体着眼,从个体入手,体现了统计工作中总体和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三)、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学通过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来认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

      其定量研究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而定性使其在客观上就有了社会关系的内涵。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社会经济现象,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这些都体现出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社会性。(四)、变异性又称差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口有多有少,居民的文化程度有高有低,住户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升有降等等,正是各单位之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才需要研究地区的人口总数、居民文化结构、住户平均生活消费水平等统计指标。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也就无需进行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无需进行统计调查研究。(五)、具体性统计研究的总体数量是一个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条件限定的数量。如利润额800万元,在团结看来,它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抽象数量。如果说2004年12月某企业利润额800万元,这就是统计中所说的具体数量了。可见具体性就是指在时间、地点、条件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性。统计工作虽然是研究具体的数量,但为了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还需要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则。以抽象方法为手段,以具体数量为目的,体现了统计研究中具体和抽象的辨证关系。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具有自己完善的方法体系。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而从大的方面看,其基本研究方法有:(一)、大量观察法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虽然每个个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

      而在数量上几存有差异,但对总体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对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观察值的综合结果才会趋向稳定,建立在大量观察法基础上的数据资料才会给出一般的结论。统计学的各种调查方法都属于大量观察法。(二)、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学中的统计分组法有传统分组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三)、综合指标法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尤其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四)、统计模型法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变动的影响程度。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定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拟,这种方法就叫做统计模型法。(五)、统计推断法在统计认识活动中,我们所观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随机性的样本观察数据,而认识总体数量特征是统计研究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概率论和样本分布理论,运用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的方法,由样本观测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种由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就叫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已在统计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除了最常见的总体指标推断外,统计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统计预测中原时间序列的估计和检验等,也都属于统计推断的范畴,都存在着误差和置信度的问

      题。在实践中这是一种有效又经济的方法,其应用范围很广泛,发展很快,统计推断法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统计的职能与工作任务(一)、统计的职能统计是在质的规定的前提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的研究。它既可以观察量的活动范围,又可以研究质的数量界限,还可以观察现象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因此,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统计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具有信息服务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得到统计资料,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再经过反复提炼筛选,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为社会服务。统计咨询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的服务功能,也就是指统计部门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判断,为宏观和微观决策,为科学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统计咨询分为有偿咨询和无偿咨询两种。统计咨询应更多地走向市场。统计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偏差,促使社会经济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部门以定量检查、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等为手段,揭示社会经济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使社会经济决策及其执行过程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能够发挥作用的保证,反过来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会促进统计信息职能的强化。统计的三种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故又称为整体功能。请思考:试从统计职能的角度说明统计的现实意义。(二)、统计工作的任务

      统计的职能决定了统计工作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与其相适应的具体任务是:调查、整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字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极其结果进行主观与客观、横向与纵向、静态与动态的综合分析,提供信息产品;判断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提出相应的咨询意见,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统计工作必须做到“准确、公正、及时、方便”,这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工作。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统计工作是无止境的,但就一次具体的统计活动而言,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才能完成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这一完整过程,从而使人类的认识得到升华。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如确定调查对象、设计指标体系、编制分类目录、制订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案等。优良的统计设计是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活动的前提。统计调查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来看,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环节。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列表的过程。通过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只能反映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分散的、零碎的、表面的,而且精粗并存,真伪混杂,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要说明总体情况,揭示出总体的特征,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以便对总体做出概括性的说明。统计整理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分析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来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统计分析阶段,对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并不是孤立、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个环节常常是交叉进行的。例如,小规模的调查,常把调查和整理结合起来;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就有对事物的初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仍须进一步调查。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需要研究有关的统计总体。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此外,统计总体还可以分为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前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属于同一个时间,后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则属于不同时间。根据一定的目的,针对这两类总体就可以分别进行静态研究或动态分析。综上所述,可见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而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一)、大量性大量性是总体的量的规定性,即指总体的形成要有一个相对规模的量,仅仅由个别单位或极少量的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因为个别单位的数量表现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只对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其结果难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统计研究的大量观察法表明,只有观察足够多的量,在对大量现象的综合汇总过程中,才能消除偶然因素,使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规律和特征,这就要求统计总体必须包含足够多数的单位。足够多数,是指足以反映规律的数量要求。当然,大量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统计研究目的、客观现象的现存规模以及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等都有关系。(二)、同质性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有一种性质是共同的,同质性是将总体各单位结合起来构成总体的基础,也是总体的质的规定性。例如,全国工业企业作为统计总体,则每个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特征,而不具有这些特征的就不能称之为工业企业。如果违反同质性,把不同性质的单位结合在一起,对这样的总体进行统计研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产生虚假和歪曲的分析结论。同质性的概念是相对的,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目的不同,同质性的意义也就不同。例如,研究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状况时,所有工业企业都是同质的,而研究民营工业企业生产状况时,那么,民营工业企业与国有工业企业就是异质的。可见,同质性是相对研究目的而言的,当研究目的确定后,同质性的界限也就确定了。(三)、变异性总体各个单位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具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正因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才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总体中各个单位之间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作用的结果,所以有必要采用统计方法加以研究、才能表明总体的数量特征。请思考:要研究某银行职工的工资情况,其统计总体是什么?想一想这个总体是否同时具备统计总体的三个特征?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例如,在上述某一工业部门所有工业企业的统计总体中,每个企业是一个总体单位。但为了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时,则被选作典型的某一企业又可作为一个总体。

    篇八: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核算,由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种组成完整的核算体系。1.统计学派:政治算术学派,英国人威廉·配第,《政治算术》,《政治算术》看作是统计学的第一部著作,标志着资产阶级统计学的诞生。记述学派(或国势学派),德国的海尔曼·康令。数理统计学派:主要代表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最先把概率论原理应用到统计学上,为统计计算方法提供数学的依据,从而开辟了统计学的新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数理统计学。2.统计的含义:统计有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之分。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过程的总称。(2)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3)统计学(或称统计科学):是系统地论述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三者的关系: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反过来,它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因此,三者密切联系,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3、统计活动的过程:①统计设计②统计调查③统计整理④统计分析4、统计分析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模型推断法5、统计学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数量特征、数量界限和数量关系。6、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要研究的事物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两者可以互相转化。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通常所说的统计标志就是单位标志,简称标志,它是总体单位的共同属性或特征。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7、统计指标的概念构造分类: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如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等都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的基本结构是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指标名称是确定的,指标值是变量值。统计指标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之分。8、统计调查的概念,基本要求,分类: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研究所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调查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各种原始资料以及次级资料的工作过程。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经济性。

      (一)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二)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三)按登记事物的时间是否有连续性,可以为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四)按照搜集资料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9、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内容: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系统化,成为能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阶段,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统计分析的前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整理纲要(汇总方案)来体现的,整理纲要表明对资料整理汇总的具体要求,包括: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10、分组的标志及分组方法分组标志:就是划分总体单位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选择能够满足研究目的所需要的标志。(2)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3)必须符合历史条件和具体的情况。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进行统计分组时,由于采用分组标志数目的不同,就有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之分。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称为简单分组。对同一个总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起来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对同一个现象总体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标志进行多种分组,即形成一个分组体系。11、变量数列:(一)变量数列的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按照分组顺序,列出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配情况的分组资料,称为次数分配(或分布)数列,简称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类型的不同,分配数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分配数列和数量标志分配数列。变量数列的种类: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变量数列的要素:变量值,次数(频数)组距、组限、下限、上限、组中值。根据组距数列的性质,分为连续数列和不连续数列。按组距形式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按组距数列的开口与闭口,分为开口式数列和闭口式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1、将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确定组距和组数;4、确定组限。12、变量数列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图示法:次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圆形图。对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即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13、统计表结构从统计表的形式来看,主要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横标目)、纵栏标题(纵标目)和指标数值(数字资料)四个部分构成的。

      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14、综合指标法是统计中的基本数量方法,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对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都离不开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这三种指标总称为综合指标。15、运用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称为综合指标法。总量指标的概念:就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6、相对指标:概念:相对指标就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之比,又称统计相对数。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复名数和无名数相对指标的作用:①可用来说明有关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强度、效益、发展速度等等。②便于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两个总量指标变为可比,有助于对事物的鉴别和分析。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相对指标一般分为下列六种:即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17、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用算术和求得标志总量计算的算术平均数称为简单算术平均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各个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计算的一种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就是N个变量值(X)连乘积的N次方根。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把现象总体中的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加以排列,处在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X≥XG≥XH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MO=Me=X。18、变异指标: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指标,它是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全距又称极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用以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称为方差,方差的平方根即为标准差。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标准差是测定标志变动度量最常用、最主要的指标。是测定标志变动度最常用的相对数指标19、时间数列: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把一系列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组成的时间数列,叫绝对数时间数列。根据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是由一系列相对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是由一系列平均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数列。动态水平指标有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的指标数值,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水平。

      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发展水平,叫“序时平均数”20、动态速度指标:动态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发展速度由于对比所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21、长期趋势的测定: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是指反映某种现象的数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变动的总的方向性趋势。22、狭义指数概念与分类:狭义的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加总(即不能同度量)的各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一)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指数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三)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四)指数按其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五)按照常用的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或形式,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23、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编列:总指数的计算有两种形式,即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编制总指数的目的,是要从数量上表明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因此,编制总指数时首先要解决不能同度量的问题。其次,要选择同度量因素所属的时期。24、指数体系: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指数体系,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含义是:若干个因素(数量指标因素和质量指标因素)指数的乘积等于总变动指数;各个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差额之和等于实际产生的总差额。通常,分析质量指标影响时,将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分析数量指标影响时,将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指数体系成为因素分析法的基本依据25、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法”,就是根据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统计方法。基本特征:(1)根据部分资料对全部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2)抽取样本时要遵守随机原则。(3)抽样推断产生的抽样误差可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26、抽样推断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一)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构成的整体,亦即具有同一性质的若干单位的集合体,称为全及总体或母体,简称总体。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从全及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体,称为抽样总体,简称子样或样本。(二)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根据全及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常用的全及指标有平均数、成数、标准差和方差:抽样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随机可变的变量。27、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抽样推断的方法论基础:1、大数定律,又叫大数法则2、中心极限定理抽样估计的基本要求: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28、抽样误差的种类: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29、制约抽样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抽样单位数(n)的多少2、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3、抽取样本的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30、抽样调查中常用的组织方式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及阶段抽样。31、必要抽样数目的影响因素:1、总体本身的标志变异程度,即σ。2、允许误差,即△。3、把握程度,即概率度t。4、抽样的方法和组织方式

    篇九: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项目一

      统计概述

      [项目概述]学习统计,首先要对统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且要掌握统计的思想观和方法论。本项目将带领学生认识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那些特点,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哪些环节,统计能够发挥那些职能与作用,统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统计学中基本概念有哪些等基本问题。本项目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统计的涵义、特点,了解统计的工作过程、职能与作用;2.认识统计的研究方法,掌握统计的思想观与方法论;3.认识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导入案例]数据胜过轶闻南丁格尔有一句名言:如果要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测量上帝的旨意。这里所说的上帝就是我们的客观世界。统计可以改变您的生活,下面讲几个我们身边的统计学故事。第一个故事:超市销售额有规律吗?1993年一位美国人发现,在超市里有67%的顾客在买啤酒的同时,也买了尿布。是顾客喝完啤酒以后用尿布吗?显然不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购买尿布的人80%都是年轻的父亲,在购买尿布的时候,他们顺便为自己买点啤酒。商家发现这样的规律,便在超市里把啤酒和尿布放在一个货架上,以方便年轻的父亲,结果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大增。这种用于商品的货架设计、存货安排,根据购买模式对客户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统计学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是把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继续学习等各种方法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边缘学科。数据挖掘的商用价值相当大,利用数据挖掘可以使统计学在为社会服务方面走得更远。第二个故事:数据胜过轶闻。轶闻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很突出,容易深入人心,但轶闻使议题人性化,所以不少新闻报道常常是以轶闻开场或结尾,但它并不足以当成决定的根据,只是能影响收视率罢了。例如美国住在高压线附近的一个儿童得了白血病,孩子的母亲认为是高压线使她的孩子得了白血病,能说会道的母亲在电视台露面,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引起公众的同情。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花了5年时间和500万美元进行研究,资料显示,白血病和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并无关系,但人们还是相信轶闻,相信没有代表性的“典型”,而不相信科学推断的数据。所以,我们应该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事实,而不应该相信轶闻。第三个故事:文字DNA。1928年有人提出《静静的顿河》作者不是肖洛霍夫,而是克留柯夫。1974年,一个匿名的作者在巴黎写了一本书,断言克留柯夫是《静静的顿河》的真正作者,肖洛霍夫则是一个剽窃者。为了弄清真相,一些学者用统计方法进行了考证,具体做法是把《静静的顿河》同肖洛霍夫与克留柯夫两个人没有疑问的作品用计算机量化,采集数据,加以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静静的顿河》与肖洛霍夫的其它作品非常接近,与克留柯夫的作品则相距甚远,有充分把握推断出《静静的顿河》的作者就是肖洛霍夫,从而了结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坛公案。这种统计学的新分支叫做文献计量学,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文献来搜寻信息。比如要判断《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是不是一个人写的?如果不学统计,你可能要下数十年的工夫,使自己几乎成为一个红学家,要对那段生活的历史、文化、民俗,对曹雪芹、高鹗的风格,做一个全方位的比较,才能够做出一个判断。如果学了统计,把前80回和后40回一对比,看看虚词的使用、句子的长度、标点使用的一些习惯,就可以判断出来,国外把这叫做文字DNA。日本京都大学村上教授有一个著名的案例。有一个人

      去世以后,别人伪造了一份遗嘱。村上教授把这个人生前所有写的信件、书籍作为一个新的样本,与假遗嘱进行对比,发现遗嘱不是此人的行文风格,法院就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判决。思考:通过以上资料学习,请你描述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任务一统计认知

      要做好统计工作,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哪些特点,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等基本问题。一、统计的含义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都需要统计。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计一下到校的学生人数;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统计一词来源已久,它的涵义历史上也屡有变化。在我国古代,统计一词,仅仅具有数字总计的意思,现代涵义的统计,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初传到中国来的。从目前来看,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统称。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基础,也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反映客观事物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其内容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关系、变动规律等数字或文字资料。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系统的总结,主要论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认识。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和成果的关系,没有统计工作,就无法得到有用的统计资料,统计工作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资料的质量。另一方面,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统计学可以说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系统化、条理化,同时统计学反过来指导实践,为统计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本书侧重于介绍社会经济统计学基础知识。二、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其数量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事物数量的多少(规模、水平);二是事物内部及各种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速度、比例、密度等等);三是事物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即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社会经济统计就是通过对事物量的研究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以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这是区别于其它社会经济科学的根本特点。2.总体性所谓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

      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个别事物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其数量特征并不能代表一般。例如,就单独的一个家庭来观察,每个家庭的新生婴儿的性别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有的家庭的几个孩子可能都是男性,有的家庭的几个孩子也可能都是女性。所以男女性别比例对单个家庭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如果对大量的家庭新生婴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新生婴儿中的男孩略多于女孩,大致为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就有107个男孩出生。这个性别比例107:100就是新生婴儿性别比例的数量规律。古今中外这一比例都大致相同,这是由于人类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3.具体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量,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和数学的重要区别。具体性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量是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客观的数量。例如,2011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显然这不是抽象的量,而是对具体的时间、范围内具体对象的具体特征的统计结果。三、统计工作过程社会经济统计的工作过程,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以认识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目的,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全面计划安排的工作阶段。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初始定性认识,为定量认识作准备的。只有事先进行设计,才能统一认识、统一步骤,使整个统计工作有秩序地、协调地进行,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2.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即统计资料的搜集。它主要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向调查总体的各个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阶段。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统计认识活动由初始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客观、周密,直接关系到统计整理的好坏,关系到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与否,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3.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阶段搜集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地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的工作阶段。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因为这一阶段是使我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渡阶段,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4.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现象发展过程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阶段。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现象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深刻认识的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四、统计的职能1.信息智能信息职能是指统计运用其特有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并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数据资料的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的基本职能。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资源,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主动权。统计的信息职能使之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统计信息已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和国家,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相关链接]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17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2011年,监测城市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招聘人员累计2068万人次,进入市场求职人数累计1956万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6,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05。2011年全国117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从全年总体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稳步上升。分行业看,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趋于下降。3.从用人单位需求看,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私营及个体企业用人需求比重趋于上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变化不大。4.从求职主体看,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求职主体。从趋势看,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波动中略有上升,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波动中呈现下降;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但近年来有所下降。5.从年龄看,16-34岁年龄组用人需求量大,45岁以上求职人员就业依旧相对困难;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市场中的求职主体,市场需求量较大,2010年以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量回升。6.从技能看,劳动力供需总量集中在初、中级技术等级;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职者均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仍较为突出。可见,统计工作提供的信息可以作为有关管理部门和个人决策的依据。2.咨询职能咨询职能是指统计部门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和对策方案。3.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指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以发现运行过程中的反常现象及其原因,并在发出预警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信息职能是统计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并促进统计信息和咨询职能的优化。五、统计的作用1.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武器统计的基本职能是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也就是认识客观现象的过程。统计有一整套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2.统计是各级领导进行决策和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资料,是党和国家确定战略目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计划的基础,

      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例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统计机构总共完成了6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4次全国性的工业普查等工作,其每年进行的国民经济统计所获得的数据,为国家短期计划的制定和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3.统计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现阶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就必须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准确地把握和认识,这就需要通过统计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并在能够正确分析和预测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市场决策。此外,统计也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统计,管理者可以掌握企业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科学的经营计划和进行管理控制奠定基础。4.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任何一门理论研究都离不开数据论证。运用统计方法通过对大量个体的观测研究,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认识。如孟德尔通过反复的豌豆杂交试验及统计分析,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六、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统计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和统计模型法等。1.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总体中全部或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的方法。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这就要求调查大量的个体,才能发现总体的数量规律。在对有众多个体的总体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调查研究的个体越多,就越能消除总体各单位受偶然因素或特殊因素的影响,就越接近客观实际。2.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现象本身的性质特点,按照某种标志将总体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例如,将人口按照年龄分组、职工按照文化程度分组、学生按籍贯分组、企业按规模分组,就可以认识总体现象的内部构成,反映总体内部差异。另外,通过分组还可以研究总体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业企业的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等。统计分组法在统计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3.综合指标分析法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综合指标分析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的分析方法。它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大量的原始数据经过汇总整理,计算出各种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出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体规模、相对水平、平均水平和差异程度,概括地描述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及其变动趋势。4.归纳推断法归纳推断法是指对所获得的大量观察资料,通过观察各单位的特征,归纳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一般以一定的置信度要求,采用归纳推理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事实到抽象概括的推理方法。归纳推断法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些假设进行检验,在统计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5.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法模拟客观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完整和近似的描述,以便于利用数学模型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进行数量上的模拟和预测。如长期趋势分析、现象相关分析、统计预测等。统计模型法提高了统计分析的认识能力,也扩展了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使统计分析方法更丰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研究程度也更深入。

      任务二统计学中基本概念的认知

      学习统计学,就应明确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任务中将重点学习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变异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几组概念。其中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有关统计对象的描述,其余几组概念是对统计对象特征的反映。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调查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集合体。例如:要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就应把我国所有工业企业组成的整体作为一个总体。这些工业企业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工业企业都是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相同的性质。再如研究一个学校某班学生的的学习情况,就可以将该班全部学生作为总体。又如研究全球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及其原因,则全部的污染事件便是总体。还有研究某厂电视机质量情况,就可以把该厂的全部电视机作为总体。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由单位组成,也可以由人、物组成,也可以由事件组成。统计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1)大量性。总体的大量性是指总体中应该有多个单位,而不只是个别或少数几个单位。因为研究总体数量特征的目的是要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如果总体中单位过少,是不足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大量性是一个相对概念,调查所要求的精度越高,则要求增加的调查单位越多。(2)同质性。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在一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它是将总体各单位组合起来的基础。总体的同质性往往仅表现在一个或几个方面。例如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构成统计总体,这个总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即都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3)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除了具有某些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这种不同称为变异,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基础。如果一个总体中所有单位在所有方面都是相同的,则不需要对它进行统计研究。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或者基本单位就是总体单位。如上例中,全国工业企业构成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全国总人口构成了总体,每一个公民就是总体单位;全国大专院校的所有学生是总体,每一个学生就是总体单位。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属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两者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它们会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换。例如研究全校所有班级学习状况,则全校所有班级是总体,每一个班级是总体单位;如果仅限于研究某一个班级的学习状况,则这个班级不再是总体单位,而变成总体了。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1.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某方面属性或特征的名称。通常每个总体单位如果从不同角度考虑,都具有许多属性或特征。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情况时,该班级每个学生作为总体单位,具有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学习成绩、身体状况等属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名称就称为“标志”。标志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质方面特征的名称。例如,上例中学生的性别、民族、籍贯等标志,都是品质标志。又如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类型、所属行业也是品质标志。品质标志通常只能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量方面特征的名称。例如,上例中学生的年龄、身高、平均成绩等标志都是数量标志。又如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固定资产净值、产品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也是数量标志。数量标志只能用数字表示。2.标志表现标志表现是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根据标志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示。例如,企业所属行业可以是纺织行业、印刷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行业等;学生性别可以是男或者女。数量标志表现是用数字表示。例如,某工人工龄为20年,月工资为2000元;某企业的产值为8000万元,职工人数为600人。标志和标志表现,是统计调查中所要登记的项目,它是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三、变异和变量1.变异变异是指可变标志在各总体单位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包括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例如,学生的性别这一标志可以具体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上的差异;而学生年龄表现为17岁、18岁、19岁等,这是数量上的变异。2.变量在数量标志中,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或参数,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变量所表现的具体数值成为变量值,例如,企业的利润就是一个变量,甲企业为1000万元,乙企业为500万元,丙企业为800万元等这些都是企业利润的变量值。变量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的变量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进行无限分割,如身高、体重、利润等。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是以整数位断开,只能用整数表示,如职工人数、设备台数、商品的件数等。四、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1.指标(1)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例如,把某市工业企业作为总体,该市2011年利润总额40亿元、从业人数600万人就是指标。利润总额、从业人数为指标名称,40、600是指标的具体数值。可见,一个完整的指标应由指标范围、时间、地点、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要素构成。(2)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与区别从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概念和特征可以看出,指标与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标志只是总体单位某方面特征的名称。3)标志中品质标志无法量化,指标均可量化并分析。

      指标与标志之间同时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由各标志值汇总而来。例如,我国的第三产业总产值指标是由第三产业的每一个企业的产值标志值汇总得到的。2)二者随统计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总体与总体单位会随统计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指标与标志同样也会相互转换。例如,研究全国人口状况时,全国总人口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其中某省的总人口数是标志。但在研究某省人口状况时,该省的总人口数就是指标。2.指标体系一个统计指标往往仅能反映事物一方面的情况,要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则须借助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指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若干指标所构成的指标系统。例如,我国每年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总储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指标。根据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的特征设置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出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如,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生产、供应、销售等相互联系的全过程的整体运行,为了反映整体运行的经济效益,就需要设置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我国统计上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通常是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组成。

      [案例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民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常红)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分析了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发布了2012年经济蓝皮书《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开始向自主增长有序过渡,国内通货膨胀由累积释放转呈逐步缓解。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合理增长区间内。蓝皮书指出,由于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价格涨幅较大,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将略低于2010年,据预测,2011年和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实际增长9.3%和8.5%左右;受工资上调、个人所得税税率下调、价格涨幅较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2011年和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7%和7.8%。2010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倍数小于2009年,2011年该收入差距倍数将会进一步缩小。受刺激性消费政策逐渐退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有所放缓,名义增长率为16.7%,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2012年,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突破20万亿元,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5.7%和11.3%。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据预测,2011年的进口和出口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24.7%和20.4%,全年外贸顺差将略低于上年,达到1610亿美元左右,为连续第三个贸易顺差减少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由于受到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和欧元区持续的债务危机和赤字问题的拖累,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危险的新时期”,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外部需求,据预测,2012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弱,分别为20.4%和17.3%,全年外贸顺差将继续回落到1350亿美元左右。

      (资料涞源:人民网)问题:1.文中运用了那些统计学基本概念?2.文中那些内容体现了统计的特点?3.文中使用了哪些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基础训练]一、思考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2.统计的特点是什么?3.统计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4.什么是总体?总体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总体单位?5.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二、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4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40名学生B.每一名学生C.4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2.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的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4.几位同学英语成绩分别是60分、80分、65分、75分,则成绩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数量标志值5.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工人的文化程度B.工人的月平均工资C.工人总人数D.管理人员人数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7.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有下列关系()。A.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是固定不变的。B.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不是固定的C.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D.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三、多项选择题1.当观察和研究某省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情况时()。A.该省所有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B.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为总体C.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资产为总体D.该省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E.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每件产品为总体单位

      2.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A.确定性变量B.随机性变量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E.常数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国内生产总值B.石油C.原煤生产量D.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85分E.全市年供水量9千万吨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总体随统计任务的改变而改变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实训项目]项目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搜索或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搜集有关统计服务社会经济、服务生产与研究方面的案例,制作成PPT,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项目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搜索或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搜集近年来全国和本省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分析资料,撰写国情调研报告,制作成PPT,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

    篇十: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科学概论

      一、统计涵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它适应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统计一词通常包括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包括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建立和完善统计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的总称,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载体。包括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的数字资料,对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统计资料通常以统计表、统计汇编、统计年鉴等形式出现。统计学是系统地论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又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构成统计这一完整的概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工作为社会提供统计资料。统计学与统计工作表现为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统计工作为统计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统计学对统计工作又起着指导作用。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社会经济统计学所要认识的客体。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客体的目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对社会经济统计实践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并指导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实践。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以简单概括为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即研究社会经济统计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怎术准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例如,社会经济统计从哪里开始进行调查研究,按什么顺序进行?统计调查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应采用哪些具体方法?等等。可见,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密不可分的,要研究一种实践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就不能完全撇开这种实践活动的内容。社会经济统计是通过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实践活动,运用具体的指标和指标体系,说明现象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从而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性质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和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目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要研究的是这种统计实践活动的规律的方法,将人们长期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实践经验加以科学的抽象,升华为正确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统计研,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统计的特点社会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实际过程来看,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社会经济研究方法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这就决定了社会经济统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即用一系列数据说明现象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以此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性,揭示事物的本质,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和量是不可分的,但从认识的角度看,质和量是可分的。数量方面可以暂时从现象中分离出来,社会经济统计属于对现象进行定量认识的范围。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最终必须把质和量统一起来,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必须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只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特点、运动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定量认识,才有可能进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经济现象都能够用数字反映,因此,在以数据反映为主的情况下,统计研究活动还应当综合运用其它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正确认识客观现象的目的。2、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的认识。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目

      的不在于反映某一个别单位的具体数量状况,而是要集中大量单位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汇总和分析,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以反映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性。当然,统计研究并不排斥对个别单位的研究。因为要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就必须从观察个别单位,记录个别数据开始。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认识,是从对个别单位即个体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的数理方面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简称为从个体到总体,这也是统计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3、具体性作为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决定了社会经济统计的具体性,它是对具体的现象进行研究,而不是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数量研究。这也是统计和数学的一点重要区别。统计所研究的是与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密切相关的理,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理表现。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目的也在于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但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毕竟是现象量与量的关系,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也要利用数学模型表现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4、社会性统计的社会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的认识对象———社会经济现象具有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它的认识主体———从事统计实践活动的人具有社会性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有们有意识的活动及其产物,都与人的切身利益有关,都带有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烙印。作为统计认识活动主体的统计人员的社会观念和经济观念,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认识结果的重要因素,各人

      的社会观念和经济观念的形成是有社会性的。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自始至终受到人们社会意识的干预,不同阶段、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单位和个人都会从各自的利害关系出发,采用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描述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统计认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往往会影响统计工作顺利进行,以衣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就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尽理减少人们主观意识对统计工作的干扰,客观、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四.统计的职能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国家管理系统应由科学的决策系统.高效的执行系统.灵敏的信息系统.完备的咨询系统和严密的监督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统计部门作为国家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有其中的信息.咨询.监督三种职能.信息职能是指统计部门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是的社会经济信息。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一种,它除具有一般社会经济信息的共性以外,还有着数是性和总体性的特性.统计信息的数是性表现在,它主要是从数是方面反映和描述社会经济现象运动状态或变化特征的,通过对事特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和数量的分析和判断,达到表现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统计信息的总体性表现在,它是通过从对个别现象的实际表现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的数是表现的认识,是说明大量事物综合特征的信息.咨询职能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

      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要充分发挥的咨询职能,就要在及时搜集大量的、准确、灵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定时观察与综合分析,正确评价、判断和揭示客观现象的趋势、本质和规律,拟定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或建议,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服务.监督职能是指通过统计信息把反馈来从体上判断、检验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监督、监测和预警,以促进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统计部门运用科学的统计手段,对决策本身正确与否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统计监督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策不断修正、不断调整的重要依据,了是判断和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尺度.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种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统计的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利以有效发挥的基本前提;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信息、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必然要对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统计信息和咨询职能的优化.因些,统计工作只有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三者的整体功能,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统计的职能是通过完成具体的统计工作任务发挥出来的,因些,要实现统计的职能,必须首先明确统计工作的任务.我国的《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工作的任务,主要落实在提供

      统计资料上.包括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揭示社会经济现象规律性的统计,也包括反映现实情况、历史情况及预测现象发展前景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无论哪一类统计资料,都要满足全面、准确、系统、及时的要求.因为,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是实现统计职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五、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认识过程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过程.只要社会经济活动在不断继续,统计认识活动会持续进行下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认识活动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完整的统计认识过程总是表现出如下特点:从明确客观事物的科学概念到认识事物的数量特性,从认识个别事物到认识大量事物,从描述现象的一般表现到分析现象内部的数量规律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统计工作过程的基本程序,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一)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这里的各个方面是指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是指统计工作实际进行时的各个阶段.统计工作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定量认识.统计设计正是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连接点,能帮助人们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反映和研究,使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避免统

      计标准的不统一或统计方法的重复的遗漏.统计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范围,确定合适的调查方法;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防上可能出现的相互矛盾、重复劳动和互不衔接的现象;实现统计工作标准化和其础工作规范化.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如国民经核算体系方案、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调查方案、汇总或整理方案等等,统计设计按所包括的认识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按所包括的工作阶段不同,可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按所包括的时期不同,可分为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二)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根据统计设计的有关要求,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过程.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有待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在统计调查过程中也必然会涉及到对次组资料的收集,而且,在某些情况政,对次级资料的收集了有着重要意义.所谓次组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整理加工,由个体过渡到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的统计资料.但是,一切次组资料都是人原始资料汇总整理出来的,因此,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具体调查取得反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原始统计资料.统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是性,反映现象的数量大小、数量关系或数量界限都离不开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加工整理得到的,因此,统计调查阶段的成果--原始资料是否全面、准确、系统、及时,决定着人们能否正确认识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统计调

      查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方法.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都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式,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全面调查所得到的资料相对可靠、准确,但所需人力、物力较多.非全面调查则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灵活及时,但要利到可靠的全面统计资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推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彩哪种调查方式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要求和可能的条件.统计调查按调查时间连续性不同,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的调查,如对工资总额、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的调查.一次性调查是每隔一段时期对现象进行一次登记的调查,如对人口数、企业设备数量等的调查.经常性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获利关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变化过程及期结果的统计资料,一次性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获利关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态的统计资料.根据研究不同,一次性调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是以原始记录为依据,按一定的表格形式和时间要求,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统计报表在我国的统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分依赖统计报表已不能适应丙工统计的要求,它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将逐渐减弱。专门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搜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都属于专门调查。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

      的具体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采访法。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当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数或测量以取得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报告法是以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资料的一种方法。采访法是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来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具体分为口头询问法、开调查会和被调查者自填三种方法。上述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比如普查,既是全面调查,也是一次性调查,也是专门调查。在统计工作中要多种调查方式并用,因为,每一种调查方式都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全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目的。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科学核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结合动用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三)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系统计科学加工,使之成为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统计资料,一般都是分散的、零碎的,难以说明现象的特征,这就需要将它们进行科学的整理。对于那些次级资料,如果其分组方法、指标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等方面不能满足新的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也需要进行再整理。统计整理在统计工作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整理不当,即使原始资料准确、及时、系统,也会失去价值,不能正确反映

      研究对象的特征。在对统计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往往还可以弥补调查工作中的遗漏和不足,以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真实性。在对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这就是进行统计整理必须遵循的原则。统计整理的全过程包括对统计资料的审核、分组、汇总和编表几个环节,一般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案,包括确定对总体的处理方法和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主要是对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即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汇总技术,对总体进行科学分组,并对说明总体和各组的指标进行汇总计算;(4)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审核,改正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5)编制统计图表,简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统计分组是整个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个部分,对构成总体的各单位来说是“合”,即将性质相同单位归并到一组。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一定

      要从统计研究的具体目的出发,二是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统计整理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各种统计图表。统计表是将汇总整理后的统计资料,按照一定的项目和顺序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统计图是用几何图形、事物形成和地图等描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形象化。统计图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散布图、条形图、平面图、折线图、曲线图、象形图和统计地图等。(四)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指标,将数字资料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层层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从中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因此,可以说,统计分析是统计研究的最终目的。统计分析方法多种多样。

    篇十一: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统计工作过程

      从理论上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识的阶段。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调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开始。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四个阶段,是从定性认识开始,经过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再次重申,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

    篇十二: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统计学概述

      一、统计学的产生

      统计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形成于19世纪中叶。

      外部信息高中操作内部信息详细信息统计信息

      图1:现代企业信息分布图古代国家为了赋税、徭役、征兵进行了人口、土地、粮食等方面的统计;

      前资本主义时期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仅出现了一些原始的单据和简单的计算,深度、广度皆有局限;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统计活动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量统计资料和统计实践的积累,催生了统计学。◆三个源头:概率论、国势学和政治算术◆两个创始人:○117世纪『英』威廉·配

    篇十三: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统计工作过程

      从理论上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识的阶段。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调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开始。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四个阶段,是从定性认识开始,经过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再次重申,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

    篇十四: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统计基础知识论述(doc27页)

      第一讲

      统计基础知识

      概述:本讲围绕统计工作的过程,通过介绍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科学的关系,统计调

      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相关知识等内容,力求

      使农村统计人员从理论上对统计工作及过程有

      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得到指导农村统计人员统计

      工作实践的目的。

      第一节总论

      一、统计的涵义

      1、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

      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况,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活动的目的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况;另一方面,统计学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

      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2)总体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2、指标与标志(1)指标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2)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

      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例如:性别、工种等;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例如:年龄、工资等。(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4)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3、变异与变量(1)变异在某一总体中,各总体单位应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同一性),除此之外,各个总体单位之间还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区别于另一总体单位。这些差别表现在某些标志上表现不相

      同。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就称为变异。例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现为20岁、30岁等。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在一个总体中,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与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所有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具体表现的标志,正因为具有这个不变标志,才使它们集合在一起构成同质总体;变异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例如,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这个总体来说,其不变标志是“某个地区”、“工业”,这两个标志对总体各单位包括的范围进行了具体的界定,构成企业的同质性;而每个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等都可能不同,是变异指标,它们都成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变异标志有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

      把总体、总体单位和标志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可对总体的基本特征概况如下:

      1.同质性。即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某一共

      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数值。它是构成总体的条件。

      2.大量性。即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目要足够多。

      3.差异性。即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品质变异标志或数量变异标志。

      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才能形成总体。(2)变量

      为简便起见,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成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例如:人的身高、体重等。连续变量的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而离散变量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表现为只能取整数的变量为离散变量。例如:职工人数、工业企业个数等,都只能按整数计算,不可能有小数。离散变量的数值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需要指出

      的是有些连续变量如“年龄”,我们通常习惯用整数的方法表示。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1、统计的任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2、统计的过程

      统计的过程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统计过程表现为统计工作的过程,其次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工作,统计的过程表现为统计的认识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

      一般可将统计的工作过程依次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2、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统计

      设计规定的调查方案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被研究对象的各项数字或文字资料。3、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汇总、列表的加工处理过程。4、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对加工整理后的资料和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对未来进行趋势预测。(2)统计的认识过程

    篇十五: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免费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篇1不学则惘,无为则殆。市统计局为帮助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我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过硬的能力,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统计岗位和统计工作中,特举办了统计工作人员培训班。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的培训。指导我们怎样工作,教导我们怎样做人,使我感到收获颇丰。首先我想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谈谈不学则惘;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我们不难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必要性。它主要体现在(一)统计工作的快速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拉着我们学;(二)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带着我们学;(三)是统计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逼着我们学。所有这些都让我看到学习是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对于我们这些统计工作人员来说,以前在学习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学习的氛围。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

      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临时抱佛脚。学习缺乏“挤”劲和“钻”劲,一般通读多,精读少,主题不突出。学习不注重全面系统,浅尝辄止;更不注重做学习笔记,过眼云烟。

      通过这次培训,不但使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知识和道理,而且也在工作环境中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为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搭建了平台。帮助我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把住大方向,抓住关节点,才能保证“打得赢”、“不变质”;第二就是要学习怎样做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要行得正,走得直。第三要学习怎样做事,要借鉴一切最新的统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其次,我想立足本职谈谈无为则殆;

      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做事。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清楚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激发了我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也正是通过学习,激励我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才对得起人民对我们的重托,才对得起领导的信任,也才对得起自己无悔的青春。

      最后,我要谈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

      通过为期三天的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工作做好。我认为在工作中只有从强化工作意识入手,才能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而强化工作意识主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端正思想:以前我只认识到自己是统计,只要做好简单的加减乘除就算完成任务,通过学习使我对本职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把统计工作上升到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是一种认知活动。统计工作的具体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的工作过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与统计认识过程是相对应的。统计设计阶段,是统计认识过程中以定性认识为基础,为从定性认识到期定量认识过渡做好准备的阶段;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阶段,是定量认识中从个体到总体的过渡;统计分析阶段,是统计认识过程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更深入认识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是统计工作的一般过程;它们相互影响,不能完全机械地分开。

      这与种庄稼的过程不完全一样。正如庄稼收获后要用于粮食、种子、其它原料等报务,统计成果最终也要服务于各方面的需要,才能发挥其作用。统计服务体现于统计作用上。统计具有

      综合度量、比较的功能。通过对统计结果的综合度量、比较,对社会经济现象做出评价,能够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在发展中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各标志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正是基于统计的这个特点,在大多数国家中,都由国家设立特定的机构专门负责社会经济的统计工作,为人们提供关于一个国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的数量化住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政府统计。总之能为经济建设服务,才是我们统计工作的灵魂。所以,思想端正了,工作标准才会提高;二是不畏难:从事统计工作每天应对的是许多重复,繁琐的工作,应对的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单位,不怕困难,知难而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工作,全力以赴和尽力而为所产生的结果是有本质差别的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篇2通过听取汇报、和大家座谈、到基层调研,对做好统计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概括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科学分析、服务决策、推动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培养“敬业、缜密、公正、和谐”的团队精神,切实增强“服务、质量、沟通”的团队意识,努力提高统计整体服务能力。

      一、关于统计工作理念

      正确的理念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支撑。做好统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科学分析、服务决策、推动发展”的统计工作理念。

      依法统计、科学分析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方法和守则,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客观的手段和保障,是提高统计服务质量的基础和要求。否则,就无法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无法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决策、推动发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否则,统计就会迷失工作目标,就会丢弃自身价值。

      二、关于统计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做好统计工作,必须着力培养“敬业、缜密、公正、和谐”的团队精神。

      敬业是工作态度。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你在这个岗位,你做这份工作,就必须用心去做,负责任地去做。统计工作本来就比较枯燥,如果不用心,不负责,仅仅满足于按时完成报表,满足于就数字论数字,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统计工作做深做透,首先必须敬业。只有热爱统计工作,才会有信念、有追求,才会有激情、有干劲,才会有突破、有创新。

      缜密是工作品质。做好统计工作,缜密很重要。思维要缜密,方法要缜密,制度要缜密,结果要缜密。要时时处处做到缜密,提升专业素质是关键。作为统计工作者,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认真研究理解统计方法、统计制度,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注意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对统计方法说得清,对统计结果讲得透。

      公正是工作目标。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它不仅是学科、是专业,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部”、社会公众咨询的“信息窗”。所以,公正是统计的终极目标。只有做到公正统计,才能更好地服务决策、推动发展,才能切实提高统计的社会公信力。

      和谐是工作环境。

      在一个充满友爱、充满微笑的和谐环境中工作,灵感才会多,压力才会小,效率才会高,成本才会低。所以说,作为统计部门,单位内部要和谐,和上下级统计部门要和谐,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和谐,和被调查统计单位要和谐。和谐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营造,其核心是爱心、宽容;和为贵,忍为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关于统计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团队内生动力的核心。做好统计工作,必须切实增强“服务、质量、沟通”的责任意识。

      服务是统计工作的落脚点。统计的基本职能就是服务,无论是服务领导,还是服务社会,都必须延伸统计服务触角,拓宽统计服务视野,努力提高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要注重学习。既要学习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做自身工作领域的“专才”,又要学习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做统计工作领域的“通才”;既要学习统计专业知识,做优秀的统计工作者、统计专家,又要学习经济、金融、管理、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做优秀的经济工作者、经济专家;二是要注重调研。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及时了解经济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避免闭门要数,关门算数。特别是要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选择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提出对策。从20__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篇3

      在认识实习期里,我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感受和体会也比较多。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___统计局科研所介绍

      科研所是统计局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而统计科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包括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统计应用研究和统计信息技术研究。同时在政府统计工作中,对政府和社会关心的有关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十五”期间,国家统计科技研究的重点是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方法的创新、统计手段的创新以及统计体制的创新。要积极组织、指导重大课题研究,统计科研所每年要完成一项以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课题。统计杂志是展示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要加强对统计杂志的领导和支持,不断提高杂志的质量,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力,努力创办一流杂志。

      科研所的主要职能有五点,具体包括:1.拟订全省统计科研计划和科研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协调本局及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科研工作;3.承担统计科研课题,负责向国家统计局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统计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管理工作;4.承担全省统计科研成果的评审、选优、奖励工作,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国家和省级评奖;5.拟订省统计学会章程,负责省统计学会日常工作,履行省统计学会秘书处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和各地统计科研所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统计科研所担负着从事统计科学研究、进行科研管理(组织统计科技交流、发

      布课题指南、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编辑出版统计杂志等重要职能。统计局要为科研人员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统计分析软件、通讯工具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要建设内容丰富的统计科研网站等。

      二、科研所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科研所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诸多奖章,象年度科研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先进单位等等,都是国家统计局给予___统计局科研所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我为自己能有幸到这里认识实习而感到骄傲。

      所长和所内同事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俞所长对我们今后几天实习的具体工作做了安排,具体包括《福建统计》杂志的出版,统计科研网站的建设,如《国际经济信息摘编》,统计论文出版的校对及统计学会的一些工作。在次,我也就这几个工作做汇报。

      首先,是关于论文集的校对工作,也是此次实习中的重点工作,由于这本论文集的重要性,更要求我们校对工作的严格,在次之前,科研所的同事已经对该论文集校对过三遍,但为了确保论文集的正确无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校对工作。我也不得不为科研所里同事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到钦佩。首先我们学习了校对工作的基本常识,要求我们对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能放过。校对了《区域ramd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从资金流量和流向的变化看福建经济运行》九篇学术论文。在校对过程中,印象较深的是关于统计报表的校对,统计报表就严格的编制规则,如规定表号采用一位英文字母或罗马字母和三位数码表示。英文字母或罗马字母表示全局统计报表制度的排列顺序,三位数码分为两段,第一位数码为第一段表示统计报表的报告期别,或报表的性质,即是年报还是定报,是综合表还是基层表;是经常性调查还是一次性调查或是普查、试行表。第二、三位数码为第二段表示统计报表的顺序。还学习了统计报表的性质代码:1、基层年报;2、基层定报;3、综合年报;4、综合定报;5、一次性调查;6、普查。从中不仅学习了如何查找错误遗漏还懂得了如何制表。

      其次,是关于科研所网站的建设,也是本次实习过程中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学会网站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单独处理网站的*录入,信息搜集等任务。我负责的主要是“国际经济信息摘编”的编制工作,这个项目主要包括观点聚焦、经济综述]经济比较、热点追踪、市场动态、行业发展动向、统计数据等七个主要项目。搜集了当今国际上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的5____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篇4

      通过实习,我在统计学方面获得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三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了解

      并参与了统计论文集的校对工作,并且对统计科研的网站寻找了资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对统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

      面对这样的发展局势,统计部门只有在全力提高统计数据品质的基本上,不断增强自身才能建设,一直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才干确保统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能力充足施展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统计本身的功效跟价值。20__

    篇十六: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或称变动标志)。

      5.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所谓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数量性、具体性4.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5.总体、方法论6.信息、监督、信息7.质量8.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9.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10.同质、相对11.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2.品质标志、数量标志13.数量、外延、质量、内涵14.物质、模糊性15.定性规范、指标数值

      1/7

      三、选择题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D6.C11.A16.C

      2.B7.AB12.A17.C

      3.C8.BD13.A18.ABCD

      4.C9.AB14.A19.C

      5.A10.A15.C20.ABC

      四、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2.统计是研究现象总体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但3.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

      4.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只是调查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不具有代表性。(×)

      具有5.统计是研究总体的,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组,所以统计分组法不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它是6.我国的企业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工业企业中还有钢铁企业、建筑企业、轻纺企业等,因此我国所有的企业不能构成总体。(×)能够7.当我们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构成总体进行研究时,每一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可变标志。(√)

      8.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可以用定距尺度分析,也可以用定序尺度分析。(√)

      9.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类型是运用了定

      2/7

      类尺度。(√)

      10.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的区别是: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

      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五、简答题

      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社会越发展,统计越重要?【答题要点】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2.怎样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答题要点】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3.统计认识事物有哪些基本方法?如何理解?【答题要点】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统计分组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统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统计推断法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4.统计工作有哪些阶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题要点】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7

      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的升华。

      5.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答题要点】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

      六、论述题

      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统计活动有何特点?如何认识这些特点?【答题要点】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

    篇十七: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程新杰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一.统计的三个基本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二.统计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现代统计学三..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四.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的提拱和管理.五..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大量观查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5)统计模型法.(5)统计推断法

      六.统计方法的特点:(1).从定性认识到定性认识(2).从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3)从已知量的认

      识到未知量的推断

      七.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许多个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所组成.如:(它可以

      是全部的职工.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设备.所有生产的产品.全市的企业.所有的交通事故等等)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体.(把所有的总体单位的组合在一些就行成了一个总体.)★应明确.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我们所研究的目的.范围不同.是可以转化的.(原

      来的总体单位可以变成总体.原来的总位单位可以变给总体)

      3.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二.标志.变量和指标: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1)品质标志.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说明,如职工

      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

      (2)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2.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

      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

      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或变量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3.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就叫标志值.(如人的身高这个数量标志.每个人的身高是不同的.有1.7

      米.1.62米.在这里身高是标志.,而1.7米.1.65米就叫标志值)

      ★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

      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4.变量和变量值:

      (1)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都叫变量.(2)变量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及指标的具体数值都叫变量值..如某学生考的各科平均分65分.在这

      里平均分是数量标志,.而65分则是变量值.或标志值..又比如.把全市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全市平均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350万元,在这里平均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变量.而350万元则是变量值或指标值)

      (3)变量的分类: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能用小数计量的变量是连续变量,(如企业的产值,人

      的体重.土地面积等);只能用整数表现的是离散变量,如职工人数.电视机的产量.)

      5.统计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1.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

      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2.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主要区别是: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

      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4.按指标的性质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数量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指标数值的大小是随着总体的范围大小而变化.是表明总体的广度.是外延指标.均有计量单位.

      ★数量指标可分:为标志值总量(变量值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或频率总体)

      标志值总量是由各单位的标志标汇总而来的.总体单位总量就是一个总体内部个体的总数.

      ★数量指标按时间状态可分:时期指标(流量)和时点指标(存量).(2)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

      在联系和对比关指标.

      三.统计数据的理化尺度种类.1定量数据(数量数据):包括(1).测量值数据.用量具测出的数据.

      (又叫连续数据).可以有小数.如身高.体重.温度等(2).计数值数据.用清点的方法得出的数据.只能用整数表示.(如学生人数.产品台数.)

      2.定性数据(品质数据)包括

      (1).排序数据.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字说明.但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有优劣.好坏之分(如产品的等级。)(2).分类数据.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分类.不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如民族.职业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二.统计调查的分类.1.按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1)统计报表由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是要求.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的一种调查方式(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要求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按调查单位是否全面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1)全面调查:所有单位都调查到了,如普查就是一种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中,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

      是一致的.

    篇十八: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P>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

      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

      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变异。可分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是具体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变异标志有品质便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4、总体单位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

      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离散变量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表现为只能取整数的变量为离散变量。

      (二)统计的工作过程P8-9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1、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第一阶段,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2、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3、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4、统计分析是统计获得成果的阶段。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一量一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他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计过程,缺点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二、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

      统计调查方法,

      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

      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资料需要通过汇总、整理,形成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它是

      统计活动所取得的初级统计资料,是原始的统计信息。次级资

      料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

      象。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二手资料。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

      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

      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

      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

      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

      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非典型调查方法都叫抽

      样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

      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

      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

      过是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

      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3、按调

      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统计报表调

      查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表示要求,自下

      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一)调查方案一般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5、规定调查地点、时间、组织计划等。

      1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中要解决那些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

      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着。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3、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是指对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

    推荐访问: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工作 论述 四个阶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