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20日 16:54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2-28 16:00:31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一)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责任产生于权利的分离或转移,当权利分离或转移时,便会形成受托与委托关系,而在这种受托委托关系当中的受托方,由于双方利益取向的不一致(基于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一)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责任产生于权利的分离或转移,当权利分离或转移时,便会形成受托与委托关系,而在这种受托委托关系当中的受托方,由于双方利益取向的不一致(基于经济人假说)便会承担受托责任。在公司治理中,一般提到的受托责任是指由于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经营管理者所承担的受托责任。但受托责任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权力的分离会产生受托责任,因授权而产生的权力下放或转移,也会形成受托责任;在公司治理范围内广泛意义上的受托责任,也包括因管理需要所形成的管理层级当中下级管理者对上级管理者的受托责任。

      (二)公司治理理论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企业内外部的各机构(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及市场机制被称为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来看,公司治理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公司利润、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应该是包含公司的社会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涵盖内容广泛,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显然,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通过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机制建立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外部治理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委托人之间和代理人之间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选择等。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根据公司治理理论,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自然也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但作为其本身,实现终极目标的方法是通过以风险为关注核心的内部审计,降低企业负面风险,提高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可能性,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最终与其他公司治理方法形成合力,共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企业风险,是指广义的企业风险,既包括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也包括对公司治理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而对风险的控制,则既包括受托责任履行的遵循性,更包括对受托责任履行的效果的监督控制。

      关于三种理论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以及因管理权授权所产生的权利下放或转移,为监督相关受托责任,控制企业相关风险,完善公司治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产生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初是随着*审计的建立、发展而产生、演化的。一般认为,我国的内部审计是指在部门或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对本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提出审计报告、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一)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1.没有跟进的后续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对于新的审计理论或审计技术了解不多,影响审计质量的提高。

      2.审计行为不规范、缺乏连续性。由于每年是不同的审计人员来审核各级单位的经营成果,审计人员对所审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其对待问题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使审计结果不同及要求有所不同,使各企业在来年不知是按哪种要求去做。

      (二)忽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

      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部分企业的管理层、领导者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仍然比较片面;他们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权,对自身权威有负面影响,又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对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帮助不大。这些错误的观点导致部分企业管理者忽视内部审计机构,忽视内部审计人员,把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或综合办公室,甚至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销现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很大。这种情况下,在日常实际经营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全面体现,内部审计的责任监督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便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三)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的信息载体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审计对象一般都是财务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内部审计人员也主要是对这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如金额是否准确,项目是否齐全等);而对于财务领域之外的经营管理领域,却并没有很深地涉及到,如在审查销售合约时,往往只是对相关票据是否齐全,项目是否齐全,金额是否正确等做出检查,而对销售价格的合理性,销售成本的合理性,赊销政策的合理性,销售数量的合理性往往不做检查,把这些排除在内部审计项目之外。造成了内部审计范围狭窄的现状。

      (四)对下属二级单位的审计流于形式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对其下属二级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往往是派驻数名内部审计人员到各二级单位进行调查,而后由他们开展审计。然而,一方面由于企业总部审计人员对下属单位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短期内的调查指导的作用微乎其微,再者由于利益牵扯,在审计时往往只能片面去账上寻找数据,靠以往经验去判断某些事项的正确与否,这些都直接影响各二级单位的经营成果考核。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阅读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3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1

      答: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虽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多方面的共同点,但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重在审计“结果”,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保证财务报表质量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重在审计“过程”。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不同,使得两者存在区别,例如:

      (一)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目的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都可能涉及测试相关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两者目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据此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获取与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中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二)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范围要求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采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如果采用实质性方案,注册会计师可以不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如果采用综合性方案,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因而需要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的相关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就是说,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存在,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部分认定,甚至全部认定都不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一个相关认定获取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便对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三)内部控制测试的期间要求不同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选择综合性方案,需要获取内部控制在整个拟信赖期间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于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发表意见,则仅需要对内部控制在基准日前足够长的时间(可能短于整个审计期间)内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其次,尽管连续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中都可以考虑以前审计中所了解和测试的情况,但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不得采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十四条中提及的“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的方法,而应当在每一年度审计中测试内部控制(对自动化应用控制在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所采用的与基准相比较策略除外)。

      (四)对控制缺陷的评价和沟通要求不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构成一般缺陷、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是否构成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相应地,两者的沟通要求存在不同。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

      1.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治理层通报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致送书面沟通文件的时间可能根据注册会计师对治理层履行监督责任需要的考虑确定(对于上市实体,治理层可能需要在批准财务报表前收到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文件;对于其他实体,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在较晚日期致送书面沟通文件,但需要满足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档要求)。

      2.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及时向相应层级的管理层通报:

      (1)已向或拟向治理层通报的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除非在具体情况下不适合直接向管理层通报。此项应采用书面方式通报。

      (2)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其他方未向管理层通报而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足够重要从而值得管理层关注的内部控制其他缺陷。此项对沟通形式没有强制要求,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

      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书面沟通应在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前进行;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应当就此以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沟通。此外,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与管理层沟通其在审计过程中识别的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缺陷(包括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并在沟通完成后告知治理层。

      (五)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所包括的意见类型不同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不存在保留意见的意见类型,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除非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2

      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条规定,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考虑到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测试的共同点和区别,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以下安排:

      一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尽量对重要账户和列报的相关认定采用综合性方案。通过综合性方案中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以支持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的同时,如果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测试有效,也能够基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相应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例如,当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决定)评估为低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需要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或者认为可以在期中而非期末实施某些审计程序,从而节省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的审计资源,更有效率地实现整合审计的目标。

      二是控制测试的时间安排尽量同时满足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具体包括,在确定测试某项控制运行涵盖的期间时,在内部控制审计所要求的“足够长的期间”和财务报表审计中所要求的“拟信赖的期间”中取其长者;同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控制测试的时间,给被审计单位留有整改的时间。此外,注册会计师在每年度的整合审计中需要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个相关认定获取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不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十四条提及的“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的方法(对自动化应用控制在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所采用的与基准相比较策略除外)。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常见问题3

      答:当财务报表审计延伸成为整合审计后,审计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很多新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包括集团审计中确定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利用他人工作的程度、设计控制测试以实现整合审计的双重目标、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评价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等。

      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整合审计时,需要统筹考虑,挑选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在组建项目组时,需要考虑下列事项:

      1.委派掌握内部控制审计知识和方法的审计人员,如有可能,考虑配备有内部控制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

      2.必要时配备专家,如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在审计项目的前期就要参与审计工作,从而判断在审计过程中哪些领域需要更深参与才能对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项目合伙人及其他有经验的项目组成员需要参与整合审计计划的制定,以便及时作出上述职业判断,避免项目组中经验较少的成员作出不恰当的决定从而影响审计效果和效率。特别是在首次执行整合审计时,项目合伙人、项目经理以及参与审计项目的有关专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时间。项目合伙人要做出恰当安排,确保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及时指导并复核审计工作,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互相参照与整合。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规定,考虑是否委派适当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以客观评价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以及在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在整合审计中,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原则上应由同一个项目组执行。如果项目组又被划分为承担不同具体工作的团队,则需要考虑团队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不同的团队需要站在“整合”的角度来制定审计策略、评估测试结果,一方面减少重复工作,另一方面兼顾两类审计的要求,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证据和结论可以相互参照,避免审计判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2)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1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

      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必要的审计人员,但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任务不经常,业务不规范,因而,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为数相对不多,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很不健全,还有少数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独立性较弱,权威性不够,审计权限受约束,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3、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全,素质较低,后续教育滞后,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

      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会计、审计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较少,难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

      4、重视服务监督,轻视服务机制

      在当前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运行的目的是在于它能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审机构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目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履行监督职责,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但大部分人轻视服务机制,这就失去了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意义。

      5、提倡企业内部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的需要

      虽然从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看,内部审计领域从查错防弊扩大到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而来,但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处在初始阶段,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要。

      内部财务审计是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只有内部财务审计搞好了,才有可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从长远看,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宗旨和最终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自*空前扩大。但多数情况下,管理者只能实行间接控制。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们需要一种保障,即保障企业控制系统按计划运作,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控制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内部审计则提供了这种保障。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扎根于企业内部,比较熟悉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这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那么,如何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框架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昵?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审计实效性

      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为了更好地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这一目的。

      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内部审计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内容上,要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上,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2、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规范性

      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完善审计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加强对审计计划的策划,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要环环相扣,有头有尾,一以贯之。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敦促他们自觉遵守国家审计准则,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

      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因此,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过硬的内审队伍,只有这样,才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3)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菁选5篇)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1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决策管理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制度缺失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来看,因内部控制失效而导致的企业危机时有发生。然而,在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从传统的复核、牵制等财务管理手段发展到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中心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系统、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抗风险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分析中小企业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能有效执行的现象比较普遍,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一) 组织架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受规模条件限制,组织简单,人员配置上,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另外,部门及岗位设置缺乏有效的牵制性,不能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造成工作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部门间缺少有效的协调和牵制,管理脱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 管理层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现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过于重视企业的业绩和利润,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在做决策时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和盲目性,认为个人对生产经营状况的直接观察和判断已足够,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造成了企业重发展、轻控制的局面,而这往往使得企业缺乏风险应对及控制机制,管理出现漏洞,企业站在风口浪尖,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陷入困境。

      (三) 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是总体上仍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片面、零散,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行之有效的体系;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侧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生产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较少,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往往在爆发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补救,管理的滞后不仅使得企业损失既成事实,管理控制成本也相应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无法贯彻执行。

      (四) 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设立审计监督部门,或者虽然设立了审计监督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独立性的缺失,使企业的审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亦不能对生产经营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 一) 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中小企业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构建组织架构,注重管理层级、部门职能的科学划分,使得各部门的工作既协作又相互牵制,避免权力重叠和权力真空。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保证责任明确、授权适当,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二) 管理层提高内控认识,更新管理理念

      内部控制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各级管理层强化风险意识,用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规范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将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 三) 设置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持续完善内控体系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把握关键环节控制点,建立和持续完善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是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既要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具体操作流程,又要覆盖到各个部门和人员,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控制,不留管理漏洞。

      二是内控流程的设计要遵循事前预防为主,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事前控制通过观察分析、收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事中控制着眼于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监督,及时纠正偏差,以保证每项活动按照规定程序和目标进行。事后控制强调分析执行情况和结果,找出问题和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拟定纠正和防止再出现问题的措施。设置科学的内控程序,持续完善内控体系,把各项控制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防控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保证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 四)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内部审计监督的控制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建设,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赋予审计监督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全面监督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坚持年度审计和不定期专项审计相结合,保证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 五) 建立、健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中,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提高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还能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全面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企业所有活动的价值体现,更是一种高效的内控管理方式,能使企业目标具体化,并能强化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推行有关管理、监督、制衡的制度和方法,对于企业的*稳运营起到积极作用,成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效工具和法宝。

      通过企业各层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通过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管理架构,以此保障企业充分应用掌握的各项资源,促进精益化管理,提升管理水*,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存在的问题也复杂多样,因此,在建立完善内控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应当结合各企业的行业、规模、内外环境等情况,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出适合企业自身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持续创新、完善。优秀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力,增加企业效益,从而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经营、稳定发展、脱颖而出。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2

      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向社会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我们探讨目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其内部会计控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受重视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主的态度。

      (2)以重要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对现金、应收账款、采购、资产管理、投融资等重要项目实施程序控制和人员控制。

      (3)以交叉审核为主要手法。由于中小企业用人少,在职责划分和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要求下,常用的手法是交叉审核。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很不理想,由于会计控制薄弱而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薄弱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领导者下达的各项指令执行能够快速落实,所以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再有,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出于节约人工成本考虑不易建立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岗位,所以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不可能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误解,认为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从而导致企业会计控制残缺不全.

      2.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有些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如有的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这样就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中小企业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所以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权责、工作分工及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而且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4.用人观念非常落后.

      中小企业在用人机制上重视忠诚度而不重视才能,企业的大多数关键岗位都是由家族成员担任,希望以此规避舞弊风险。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中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在大型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有在会计事务所工作的,一般定期来做账。

      很多中小企业家表面上看都非常重视人才,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非常缺少人才,尤其是私营企业,很多私营企业家认为单凭高薪就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和尊重人才。

      5.员工素质低

      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在创业期,员工文化素质低,思想素质差,业务知识比较落后。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水*也不高,独断专行。随着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从社会上招聘了大量人员。但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未受过系统教育培训、缺乏会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人员,从而造成了企业队伍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同时也助长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进而给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带来许多隐患。

      6.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称。所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大多数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但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容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也仅仅是以此“作秀”。

      7.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对于内部监督,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费用等因素的考虑极少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些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且独立性较差,因此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再加上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种种监管形同虚设。

      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内部会计控制没有起到作用以致严重失控,主要原因在于:

      1.缺乏适合*国情、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的内部会计控制模式。

      目前,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是它们没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内部会计控制,而是照搬照抄了大公司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碍于规模及成本因素,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分工细密,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差,最后形同虚设。同时他们又没有针对本企业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一些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残缺不全,控制点亦不明确,或关键控制点出现死角。

      2.管理者风险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中小企业家们对形势和市场却认识不足,有些更是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其风险意识并未提高到一定程度。所以当风险来临时,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地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只是家庭中比较有权威的人员内部商量决定处理办法,整个过程没有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单凭企业家的经验。这样中小企业经常会毫无防备的遇到很多风险,却不能有效解决。

      3.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考核。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会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但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导致一些管理者视制度与规则为摆设,在管理决策中表现为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甚至营私舞弊,从而导致内控得不到保障。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我国中小企业应贯彻和加强企业所有者和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企业所有者在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增强企业所有者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让他们自觉接受监督。另外要提高员工素质和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的水*,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员工自身的重要性并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各种素质。

      2.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合理分工,明确经济责任。若企业规模很小,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可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核算,或实施委托代理记账制度。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同时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淡化家族制管理,经营权适度分离

      我国中小企业要发展、扩大,必须引进外部人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家族经营有利于创业,不利于发展。当企业急速扩大,家族经营的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对企业管理不利,易造成混乱。企业管理者很大程度上凭经验、感情办事,在进行企业重大经营战略决策时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发展,所以企业所有者必须淡化家族制管理,持任人唯贤的态度,把部分经营管理权委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招聘、内部竞聘上岗及加强培训等方式来引进关键人才。

      4.规范企业文化

      规范企业文化,有利于创造决策实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要想立足社会必须由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支柱,它不仅能够解释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还向企业内部员工指出企业最先需要解决的事项。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确立现代企业价值理念,改变原家族式文化。企业在培养自身的文化时,应避免一种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而应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其与中小企业的长远目标趋于一致。

      5.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就需要进行职责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包括业务执行和授权审批职务分离,业务执行和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审核职务分离,业务记录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等。

      另外还应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6.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还应包括稽查、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企业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制定组织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同时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当然也可借助外部监控主体对企业进行监控。随着我国独立审计事业的逐步发展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规范,利用独立审计的结论服务企业管理已成为可能。

      总之,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3

      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

      1.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或认识不清

      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较原始的内部牵制阶段或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管;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是企业职工随意性大,执行力低,内部控制制度停留于文字表而,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在财务工作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现金管理混乱、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或资金不能有效利用等等,管理者内控意识淡薄。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在经营管理上,中小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在资产控制上,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效性的局限

      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重复发生的常规事件来设置的,以减少企业运营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当市场环境及社会形势、企业结构或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调整经营战略,这就可能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的形势、新的经济业务失去作用。

      4.职工岗位设置缺乏制约性

      中小企业在岗位设置上存在一个比较严重地问题就是职工的一人多职,由于中小企业本来的规模就不是很大,所以往往会一人兼任几个职位,这样虽然最大限度的节约了陈本、充分使用了劳力,但是却会让各个岗位之间的牵制性变得很薄弱,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问题

      1.对务数据失真

      会计数据失真、做假的账在当今这个时代己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小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卞要原因有二点:一是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二是以达到偷税的目的,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少、交易金额小等特点,不容易引起检查机关的重视;最后是因为中小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2.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金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像心脏之于人一样。一旦这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的运转。现阶段的资金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现金收回困难;存货的管理意识薄弱,造成现金呆滞等等。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及对策

      1.建立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两方而入手,一方而可以完善管理,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企业职位的理想状态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是规模小,人员也少,无法实现专人专岗的工作机制,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例如:遵循会计相关法规,出纳人员不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和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等。另一方而是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制度的制定只是成功了一半,只有真正的得到落实了才是真正的成功。

      2.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涉及会计人员,它还贯穿着整个企业的其他人员。首先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采取的具体行动,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增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力实施;其次是会计人员,这些人员直接在内部控制工作,会计职工的工作素质与道德素质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最后是企业其他人员,虽然他们不是直接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但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氛围是有整体人员塑造的,与每个个体相互影响。

      3.加强对会计信息、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措施是“不做假的账”,因此在加强会计人员技术水*和内部控制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还要加强营业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管理效益;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财产控制等等,硬化制度约束,加强对会计信息、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4.利用*职能,加强服务、监督、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与它自身有关系,还与整个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今,中小企业在发展之路上遇到了瓶颈,*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更应该通过政策的制定帮扶监督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夯实基础。而企业也应该积极的讨求*的帮助,渡过难关。

      四、结语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是今后完善改革发展的关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己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刁能得到更快速地发展。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4

      引言

      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作为整个财会工作的重点这一条在《会计法》中被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不仅需要对项目的盈利大小、风险高低进行最初正确的判断,企业内部的控制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会计控制制度要想在国际上处于一个比较领先的水*,就必须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制度本身的缺失。我国现今许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是自己白手起家的,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对于市场形式的整体把握大都依靠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个人的判断力和无畏的冒险精神,但是单单依靠这些并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类人依靠自己的原始积累资本在市场上大展拳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很多负责人不愿意建立这种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使他们捉住了“浑水摸鱼”的机会,经营者借助这样一种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少缴税、多收入上,忽略了企业的发展需求,长此以往,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为今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2.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够。制度定得再完美,没有真正去落实,最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放在眼前吃不到的肉比没有吃更可怕,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定制度更可怕,二者是同一个道理。在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双重注视下,企业不得不设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制度的设立并不代表制度的落实。许多企业为了掩人耳目,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设立一套看上去十分完善的制度堵住外人的嘴,但背地里却利用建立好的制度瞒天过海,将制度当作自己行使权力的伪包装。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制定的风险控制制度可谓面面俱到,还曾获得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等奖,但是为什么这么好的制度设计还是没能阻止中航油的失败呢?总结下来不过一句“有制度,不执行”罢了。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就应该以史为鉴而不是重蹈覆辙。至今还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企业应该加快制度的建设,而已经建立了制度的企业应该进一步确保制度的落实。

      3.制度科学性和连贯性缺失。整套的制度就像人体的经络一样错综复杂,要想整个体系能够相互配合、高效工作就必须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连贯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损失。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都属于马后炮类型的,在事前并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也不能及时发出预警,事发时也不能及时控制事件的蔓延,总是在事后采取一些已经没有用的补救措施,甚至想办法将已经发生的事情掩盖、搪塞过去。这样处理事情,不仅失去了控制制度本身的威慑作用和该有的效力,也使得企业的内控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还有一些企业永远将金钱放在首位,除了利益,别的都可以退而求其次。企业员工的素质可以低一些,对于信息的掌控度可以欠缺一些,但唯独一条,钱财必须放在首位,这样的经营理念迟早会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有一种企业就是受经营利益的趋势一味地急于求成,做事缺少前后的连贯性,使得整个管理系统跟不上实际的步伐,造成会计控制的自我混乱。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失误只要有心都可以避免,关键在于有没有认真去落实。

      4.会计人员素質不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招聘专门会计人才的重要性,但还有很多企业依旧将会计控制当作一种形式化的过场。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素养,知识的储备量也远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但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企业往往选择从别的部分抽调了解会计相关知识的人员。在正式上岗前,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完全是一种由着他们自生自灭的态度,本着这样不重视和敷衍了事的态度建立起来的会计控制自然不具备理想效果中的约束力。而且这些企业的会计凭证要素往往都是不齐全的,主要体现在记账的主管人员印鉴不全,在走程序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阻挠。由于自身素质的缺乏使得这部分人在进行发票填写时很容易缺少要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会计控制制度老旧。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都会有一定的生命期,只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特定的情况起作用,一旦环境发生了改变,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不能适应、满足新环境的需要。会计控制与一个企业的财政紧密相连,而企业的财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是变化莫测,需要时时关注,如果不能及时根据财政状况的变化对会计控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等来的只能是失败。当然,再多变化的制度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企业的宗旨是整个一切制度的出发点,万不可随意改变。制度需要革新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从零开始建立新的内部会计控制,而是要在旧有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整个会计控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会计控制的对策

      1.加强环境建设。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有助于各个部门清楚掌握自身的责任与职能,也会促进结构内部各个制度间的自我完善。企业领导层的思想观念、行事作风对一个企业环境的建设有最直接的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会计控制制度内的人员都能够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就要求领导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手中的权力绝不滥用,将自身的工作成果与会计控制的好坏直接挂钩。另一方面,领导层还必须有一定的见识,重视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且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多多开展一些法规建设,在整个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毕竟良好对整个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除了内部环境的建设,外部环境的建设如果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外部监督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展开,舆论监督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企业内部的违规现象进行揭露,鼓励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开报道违规操作的现象,与百姓一起推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有关部门对会计师资格证的审查力度也应适当地加大,逼迫企业不得不去完善自身制度。

      2.严格制度的执行。众多的案例表明会计控制之所以不能发挥自身的控制作用,是因为制度没有被认真落实到实处。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鞋子舒不舒服自己穿着最清楚,一项制度要想能够顺利地运作,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适合,也只有真正适合的制度才能在推行过程中得到员工的支持。原先计划的制度与实际执行的制度间肯定会有出入,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绝不容被威胁和挑战的。将对的人安排在对的岗位上也是确保制度被严格执行的另一个保障,事无巨细都可以落实到人,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3.提高人员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主依靠的是多种因素,而人才的竞争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不管是什么样的制度,要想建立,最终靠的还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一切的规划都只能是说说而已,永远都没有可能变成现实。也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真正创造出高质量的、符合企业发展的产品,才能胜任会计控制的工作。但是,企业员工除了基础的知识储备外,定期的培训也是必需的,通过培训,员工可以巩固原有的知识,填补知识漏洞,学习新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让企业员工间产生一定的比较和竞争,有了比较才会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会有进步。

      4.增强预算约束力。建立起从董事会到预案管理委员会的整套预算管理组织是首先要做的事情,然后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董事会就应该负责预算方案的整体制定情况,预算管理员就应该对预算的具体实施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一环扣一环,将整个预算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對内部会计控制的预算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而在编制预算之前对整个公司财政状况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调查,提前对市场进行分析考察,考察全年的经济走势,然后避免盲目的预算编制工作,使整个指标更趋于合理化、客观化。新一年的预测结果必须与之后的设计预算结果进行比对,找出不足,争取在下一年的预算中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使预算能够真正对会计控制起到帮助作用。

      5.实现良好的信息沟通。会计控制需要以庞大的数据作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能力一定要发达,如果信息沟通的能力达不到要求,会计控制工作在展开时就不能有效把握整体的情况,整个工作就像在黑夜中前进,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但是,信息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财政状况便可以被整体掌握,会计控制就会容易很多。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关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公司数量还是在不断增多的,虽然暴露了不少的弊端,但我相信只要愿意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就一定可以被解决。而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晓哲.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11).

      [2] 杨朝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若干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2,(8).

      [3] 李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2008,(7)

      [4] 甘秀文.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会计与税务处理新规解读[J].财会通讯,2010,(3).

      [5] 施先旺.财务会计基础概念:基于产权价值运动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1).

      [6] 裘宗舜.财务会计基础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7] *.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Z].2009.

    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5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内部会计控制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还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对单位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及时找出并分析内部会计控制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只有具备科学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然而现阶段,我国仍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透彻的理解,实践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任务主要是记账、付款,很少涉及单位一些重大的决策甚至是业务管理活动,这直接阻碍了财务监控作用的发挥,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单位核心决策的具体事项。

      2.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检查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检查力度不够,在内部监督过程中,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依旧以应付外部检查为目的,忽视了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出现了内部会计监督与外部会计监督混淆的局面。关于外部监督,*监督的功能相互交叉,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管理的分散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与社会监督未向规定的目标要求方向发展,有的将重心放在了*衡预算及创收上,并且还存在违规交易现象,严重阻碍了监督功能的发挥。

      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化设计与有效执行,需要会计人员的大力帮助才能实现。会计人员素质及其独立性对内部会计控制功能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知识水*与学历参差不齐,也缺乏一定的业务能力,同时单位还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导致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监督意识、法制观念薄弱、职业判断力低下,最终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功能作用全面体现。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事业单位领导者应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在制定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时,应清晰划分相关负责人应当担负的职责与权力,确保单位全员都严格落实内部控制要求,为内部控制的顺利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应通过法人经济责任制,把责任风险与决策层挂钩。

      2.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落实激励机制。

      要想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事业单位就需要及时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内部审计其实就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所以应给予内部审计必要的独立性,独立审计在定期监督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账簿进行审计、对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及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执行有效性进行稽查与评价,同时将最后的结果递交给单位管理部门,以此实现规范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道德品质;会计人员的良好道德素质是会计行业一直强调的要求,工作中必须诚实守信,有正确的职业操守,拒绝做假,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从而赢得社会的信赖。二是不仅要制定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还应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理。国家颁布实施的《会计法》中明确提出,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等违规行为的会计人员,一律不予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对因不按规定办事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两年内不得再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法律的不断约束下,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得到增强,严格根据规范制度办事,不违背原则,不徇私谋利。

      4.加强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涵盖了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控制及事后考评,同时在这些工作过程中一直强调价值与行为的管理。当前时期,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还不到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预算,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部门预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单位整体发展目标需要各项计划来实现,而在这些计划中预算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单位的经营活动情况只有在收入的预算中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业务活动只有在支出的预算中才能得到充分落实。可见,预算对单位整体活动的重要性。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结合自身实况,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可行性。加强对控制投入成本与控制产出效益进行比较。严格控制在业务处理中功能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而对于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内的普通控制点,只要具备一定的监控作用即可,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因普通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繁杂而影响到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6.强化日常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性质设立相匹配的会计岗位,保证内部人员各司其职,彼此制衡,实现会计岗位的优化设计,提高会计系统控制的有效执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手段,然而仍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威胁了单位的有效运行。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抵制一切漏洞问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全面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志芳.试论事业单位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外资,2011,(17).

      [2]魏井宏.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3]卢滨燕.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4)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10篇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1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1、今后5年公司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并重。

      2、20xx年审计工作重点是: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即在实施审计监督同时,提高审计服务职能。

      二、20xx年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审计内控制度,促进集团内控管理健全与完善

      ⑴首先完善集团公司内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根据审计业务类型,准备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三项内审制度。

      ⑵内控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20xx年内审工作应该建立在公司内部

      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赖程度如何;评价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赖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⑶通过预算审计促进预算管理思想观念转变。目前公司费用开支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部分单位即以预算作为费用开支的标准(而非以费用制度为预算标准),因此,费用开支丧失了计划性,部分项目突破预算范围。审计将配合财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同时使之成为预算编制指引、规范性文件。

      2、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半年度经营业绩(预算执行)审计,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一定要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况

      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集团公司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还应搞好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

      ⑴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年度审计、半年度审计):

      通过对下属企业20x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交集团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通过对20xx年的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与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敦促其纠正问题、执行集团经营政策、落实经营管理措施,围绕集团年度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

      ⑵结合经营开展经营专项审计,促进内控制度贯彻与执行

      ①收入合同审计

      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各企业的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入账核算,禁设小金库,因此,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收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金额全部入账,以及收入内控是否健全、有效进行审计。

      ②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跟踪审计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经营责任书,但主营业务成本并不纳入业绩考核,并在ERP中实行预算控制,因此,对下属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开支范围、标准、原始票据合法性进行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性。

      ③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有一些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均聘请具有资级的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审计,因此,主要是对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付款进行审计。

      三、依照“审后要追究、审后要整改、审后要运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况的检查。

      1、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

      2、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管理、监督、考核脱节。

      四、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20xx年审计队伍人员出现流动,审计岗位配备不足,导致年度工作目标未能全部落实,20xx按岗位设置配备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2、协助与配合相关部门健全与完善内控制度,使管理有制度,审计有依据,处罚有规定,进一步发挥审计事前、事中、事后参与经营管理作用。

      3、利用公司刊宣传内审,报道一些通过内审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效益的事例,或定期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让所有员工了解内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别是让下属企业领导从 了解、重视到全力支持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4、通过审计回访,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同时也使审计部门了解下属企业诉求、解决问题存在困难,深层次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更好服务企业。

      5、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参加国际内审师资格考试等,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新任务的需要。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2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组织结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一次全新的分析十分必要,并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公司以及部门长期利益的发展目标以及相配套的近期工作规划,通过实现体制上的变革,适应环境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内部控制体制的核心,但不是内部控制的全部,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还需要其他非财务评价体系的补充。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因。集团建立跨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这对于集团的体制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量大、风险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损失,而且仅用流程控制和人员管理,无法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建立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督体系。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

      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查处错误及舞弊固然重要,但损失已经出现,集团已经受到损失,有效阻拦可尽量避免损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可从根本上铲除。因此,抓好事前反馈控制应逐渐成为以后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即通过定期的、严格的内部审计防止错误及舞弊发生。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

      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如果不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单纯从数量差异来分析,很容易得出费用节约的结论,只有与工作计划相结合,才能发现真正的费用超支;

      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

      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往往会随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已经在西方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成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以监督整个管理层,以及公司架构中审计部门必须自成体系以保持相对独立,这已经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3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组织结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一次全新的分析十分必要,并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公司以及部门长期利益的发展目标以及相配套的近期工作规划,通过实现体制上的变革,适应环境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内部控制体制的核心,但不是内部控制的全部,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还需要其他非财务评价体系的补充。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因。集团建立跨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这对于集团的体制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量大、风险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损失,而且仅用流程控制和人员管理,无法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建立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督体系。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

      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查处错误及舞弊固然重要,但损失已经出现,集团已经受到损失,有效阻拦可尽量避免损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可从根本上铲除。因此,抓好事前反馈控制应逐渐成为以后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即通过定期的、严格的内部审计防止错误及舞弊发生。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

      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如果不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单纯从数量差异来分析,很容易得出费用节约的结论,只有与工作计划相结合,才能发现真正的费用超支;

      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

      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往往会随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已经在西方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成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以监督整个管理层,以及公司架构中审计部门必须自成体系以保持相对独立,这已经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4

      第一步:了解公司(包括关联公司)基本情况

      组织审计人员有计划对公司及关联企业了解基本情况。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1 、企业发展史、关联企业产业性质、主营业务、投资规模、相关税种等。

      2 、公司及关联企业相互之间股权控制情况,股权结构。

      3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科学有效。

      4 、会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符合企业核算要求;会计核算是否规范;是否有因会计处理错误导致管理失职现象;测量税务风险;存货管理是否安全、进出货品的流程是否科学无漏洞;固定资产、低值易耗、物料用品的管理是否规范;债权债务等往来科目的使用是否谨慎并及时处理;成本及费用核算是否合理等。

      5 、经营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合实际;核定依据是什么;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便于考核总现;实际执行情况。

      6 、费用预算的"报审依据是否合理,执行情况。

      7 、大项投资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是否执行招投标制度;项目预算的审核情况;工程实施过程的了解;合同的签订是否严谨;审批权限了解;工程决算是否严格把关等。

      8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核算是否清晰;了解核算办法是否合理;

      第二步:计划从以下4方面体现和实施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1 、在了解公司经营、财务核算、内部控制管理、目标考核情况后,将采取以下措施:

      对已审计各关联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区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5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组织结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一次全新的分析十分必要,并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公司以及部门长期利益的发展目标以及相配套的近期工作规划,通过实现体制上的变革,适应环境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内部控制体制的核心,但不是内部控制的全部,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还需要其他非财务评价体系的补充。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因。集团建立跨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这对于集团的体制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量大、风险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损失,而且仅用流程控制和人员管理,无法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建立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督体系。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

      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查处错误及舞弊固然重要,但损失已经出现,集团已经受到损失,有效阻拦可尽量避免损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可从根本上铲除。因此,抓好事前反馈控制应逐渐成为以后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即通过定期的、严格的内部审计防止错误及舞弊发生。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如果不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单纯从数量差异来分析,很容易得出费用节约的结论,只有与工作计划相结合,才能发现真正的费用超支;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往往会随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已经在西方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成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以监督整个管理层,以及公司架构中审计部门必须自成体系以保持相对独立,这已经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6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1、今后5年公司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并重。

      2、20xx年审计工作重点是: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即在实施审计监督同时,提高审计服务职能。

      二、20xx年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审计内控制度,促进集团内控管理健全与完善

      ⑴首先完善集团公司内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根据审计业务类型,准备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三项内审制度。

      ⑵内控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20xx年内审工作应该建立在公司内部

      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赖程度如何;评价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赖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⑶通过预算审计促进预算管理思想观念转变。目前公司费用开支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部分单位即以预算作为费用开支的标准(而非以费用制度为预算标准),因此,费用开支丧失了计划性,部分项目突破预算范围。审计将配合财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同时使之成为预算编制指引、规范性文件。

      2、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半年度经营业绩(预算执行)审计,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一定要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况

      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集团公司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还应搞好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

      ⑴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年度审计、半年度审计):

      通过对下属企业20x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交集团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通过对20xx年的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与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敦促其纠正问题、执行集团经营政策、落实经营管理措施,围绕集团年度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

      ⑵结合经营开展经营专项审计,促进内控制度贯彻与执行

      ①收入合同审计

      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各企业的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入账核算,禁设小金库,因此,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收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金额全部入账,以及收入内控是否健全、有效进行审计。

      ②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跟踪审计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经营责任书,但主营业务成本并不纳入业绩考核,并在ERP中实行预算控制,因此,对下属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开支范围、标准、原始票据合法性进行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性。

      ③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有一些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均聘请具有资级的.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审计,因此,主要是对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付款进行审计。

      三、依照“审后要追究、审后要整改、审后要运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况的检查。

      1、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

      2、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管理、监督、考核脱节。

      四、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20xx年审计队伍人员出现流动,审计岗位配备不足,导致年度工作目标未能全部落实,20xx按岗位设置配备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2、协助与配合相关部门健全与完善内控制度,使管理有制度,审计有依据,处罚有规定,进一步发挥审计事前、事中、事后参与经营管理作用。

      3、利用公司刊宣传内审,报道一些通过内审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效益的事例,或定期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让所有员工了解内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别是让下属企业领导从 了解、重视到全力支持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4、通过审计回访,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同时也使审计部门了解下属企业诉求、解决问题存在困难,深层次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更好服务企业。

      5、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参加国际内审师资格考试等,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新任务的需要。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7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思路

      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同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保障集团制度贯彻与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20xx年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如下:

      1、以财务收支与预算审计为基础,促进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⑴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延伸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公司内部监督,保护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同时延伸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

      ⑵通过预算审计促进预算执行,保障预算编制符合集团发展方向,预算执行围绕集团经营目标展开。

      ⑶完善集团公司内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等内审制度。

      2、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围绕二级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逐步实现由发现型向预防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影响业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而促进二级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经营业绩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还应搞好任中审计,注重对二级单位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

      ⑴对二级单位经营业绩审计:

      通过对二级单位20x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交集团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二级单位考核的依据。

      ⑵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

      根据集团经营管理特点,就预算、内控管理、经济责任考核等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攻坚审计,重点问题重点突破。

      ⑶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有一些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均聘请具有资级的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审计,因此,主要是对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结算付款,做到实施事前项目审查、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造价控制的系统化工程审计模式。

      3、投资企业审计。

      为评价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效果的需要,对投资企业进行经营与资产负债审计,充分发挥监事对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作用。

      三、依照“审后要追究、审后要整改、审后要运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况的检查。

      四、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20xx年审计岗位配备不足,导致年度工作目标未能全部落实,20xx年,需要领导与相关部门配合,按岗位设置配备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2、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如国际内审师资格考试、新税法学习等,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8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组织结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一次全新的分析十分必要,并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公司以及部门长期利益的发展目标以及相配套的近期工作规划,通过实现体制上的变革,适应环境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内部控制体制的核心,但不是内部控制的全部,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还需要其他非财务评价体系的补充。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因。集团建立跨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这对于集团的体制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量大、风险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损失,而且仅用流程控制和人员管理,无法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建立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督体系。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

      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查处错误及舞弊固然重要,但损失已经出现,集团已经受到损失,有效阻拦可尽量避免损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可从根本上铲除。因此,抓好事前反馈控制应逐渐成为以后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即通过定期的、严格的内部审计防止错误及舞弊发生。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如果不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单纯从数量差异来分析,很容易得出费用节约的结论,只有与工作计划相结合,才能发现真正的费用超支;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往往会随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已经在西方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成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以监督整个管理层,以及公司架构中审计部门必须自成体系以保持相对独立,这已经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9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组织结构、人员的配备和培养、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一次全新的分析十分必要,并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公司以及部门长期利益的发展目标以及相配套的近期工作规划,通过实现体制上的变革,适应环境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内部控制体制的核心,但不是内部控制的全部,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还需要其他非财务评价体系的补充。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因。集团建立跨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这对于集团的体制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量大、风险大,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损失,而且仅用流程控制和人员管理,无法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建立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督体系。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

      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查处错误及舞弊固然重要,但损失已经出现,集团已经受到损失,有效阻拦可尽量避免损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可从根本上铲除。因此,抓好事前反馈控制应逐渐成为以后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即通过定期的、严格的内部审计防止错误及舞弊发生。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

      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如果不与工作计划相结合,单纯从数量差异来分析,很容易得出费用节约的结论,只有与工作计划相结合,才能发现真正的费用超支;

      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

      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及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往往会随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已经在西方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成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以监督整个管理层,以及公司架构中审计部门必须自成体系以保持相对独立,这已经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10

      一、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围绕集团20xx年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认真履行董事长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职能,真实反映集团资源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以审计监督促进过程控制,从集团经营和制度层面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建议,监督、服务并重,帮助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合理利用集团资源,提高资产效益。

      二、内部审计主要内容

      1、财务报表审计。结合企业财务月报年报审计,配合集团年度预算,跟踪计划落实结果,依据会计凭证及财务资料,审核财务收支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经营实际。

      2、资金使用审计。配合集团资金管理,通过会计凭证和财务资料,审核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合规和效益。

      3、管理流程审计。主要对财务操作流程、财务岗位制约,财务制度执行等是否合理完善、科学规范。保障企业运作的顺畅和效率,防止和规避风险。

      4、项目及采购合同审计。对项目合同预决算付款和采购管理等的审计,推动企业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规范相关的行为准则,健全工程项目、采购活动的记录,使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提高效益性。

      5、投资及其他审计。根据集团需要和董事长的要求,进行临时专项审计;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跟踪,比较产出效益与预期效益,对比分析投资结果,总结经验。

      三、具体实施计划

      1、由于专门内审还缺少具体经验,以上思路主要还是围绕财务管理这条线进行,对现有管理做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2、具体操作主要放在以上1-3项,4-5项将根据集团要求适时穿*行。

      3、一季度结合财务年终决算,着重审计检查企业资金使用管理,库存管理审计检查。

      4、二季度结合财务年报和所得税汇算审计,着重企业财务收支,会计凭证等审计。

      5、三季度重点:20xx年上半年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

      6、四季度重点:结合20xx年企业经营数据财务收支情况等审计确认,为集团经营业绩分析评价以及下年度经营预算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7、结合以上审计,穿插检查了解企业财务操作流程、岗位制约、财务制度执行情况,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建议。上半年重点,集团卡操作管理、专项销售管理等。

      8、一季度具体安排:考虑到春节前企业财务较忙,审计工作的启动节前将从集团直属公司开始,同时还将考虑相应的审计流程设计、梳理和落实,便于节后适用于所属企业,也为今后不断规范完善集团审计做一些基础准备。

      9、每月20日前提交上月审计工作报告,接受领导相应指示。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5)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论文3篇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论文1

      摘要:本文对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成效,并且提出了优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要性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事情,而风险和收益二者之间是成正比例的关系,想要获得高收益就得承受高风险。如何识别和防范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中实现*衡,是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目标,破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衡问题,笔者认为,减少或控制经营风险是企业发展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证,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实施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可以帮助决策层解决此难题。随着内部审计行业的快速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内部审计领域,并在企业治理以及风险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扩大,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新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及问题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很有必要,它使企业管理者明白风险的底限,使企业在低风险的状态下进行健康的持续经营。

      一、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网公司系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十二五”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国际化企业的机遇期,且国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大(即经营增效存在的市场风险、依法治企和优质服务的压力、历史积累矛盾的化解及资金管理风险等),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的环境,引进了全面风险管理。

      2、内部审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内部审计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增加价值以及风险控制服务,有效地克服传统内部审计过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历史账簿记录工作,不重视风险管控的缺陷,帮助电力企业规避各种风险。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成效

      1、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效率

      企业在实施风向导向内部审计之前,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程序以及经营战略等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并对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通过将审计中心前移,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显著地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效率。

      2、改进监控方式,优化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风险进行评审,改进监控方式,并对内部控制的流程进行简化,调整内部控制结构,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提高内部控制水*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测各种经营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方向、战略以及计划等进行调整,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这种事前预防和控制,更有利于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有效对策

      1、更新理念

      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时,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降低审计风险为目标,选择风险评估为切入点,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树立新的审计理念,如风险理念、内含价值增值的审计理念等,这样能够帮助电力企业规避各种风险,实现增加企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2、正确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效果

      为了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效果,需要正确地运用审计理论以及相关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风险导向管理既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提高认识,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决策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各种风险,提高审计效果。其二,掌握识别风险与量化风险的方法,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之前,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采用分析、测试和判断等方式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此保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效率。为了提高审计在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控制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推进国网公司ERP审计业务系统应用,综合应用各种定性分析、定向分析等方法,对电力企业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等进行分析,总结电力企业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并对已经识别的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和分类。其三,明确风险的可容忍度,电力企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经营目标的现象,因此,在设定经营目标时,需要考虑风险因素,进而确定电力企业风险的可容忍度。在明确风险可容忍度时,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范围、环境以及资本机构等进行分析,然后对风险进行量化,最终确定风险的容忍范围。其四,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风险的容忍度(包括不可接受、可缓解、可转移、可规避以及可接受等),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以及接受风险等)。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对风险对策的实施状况和效果进行检查,保证各种风险应对措施能够真正的贯彻和落实,避免各种风险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

      3、提升职业胜任能力,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审计人员作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执行者,其素质水*直接影响其实施效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维、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等。其二,与组织内部各单位及各基层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其四,表达意见必须客观、公正。其五,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应关注现在及未来,具有前瞻性和弹性。其六,能化被动为主动,确认和分析风险,寻找问题所在以及服务机会。其七,了解组织及行业包括竞争在内的情况、特定职能和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善用科学手段分析有关资料。因此,电力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之前,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化培训,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进行扩展,更新知识结构,不仅需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财会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法律、工程、统计、金融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其二,企业管理层在组建内部审计队伍时,必须结合企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知识和具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的专家及人员。就现有审计资源情况下,采取将各专业优秀人员纳入兼职审计人员管理,在审计项目实施时,根据需要临时聘用相关专业兼职审计人员的方式,不断充实、调整队伍专业和知识结构,形成最佳团队,以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其三,可以通过分层次、全方位的后续教育,不断培养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可以通过审计实践,不断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当然,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解决上述突出的风险问题外,还需要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有效开展企业内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开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4):64-67.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9-13.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论文2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所有的组织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风险环境。这种环境的不断扩展给我过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决策者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有了不同的要求。本文正是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适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当下,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企业风险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早日实现企业的目标,我国各企业在风险管理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所建立的独立评价制度,又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项目考察与评价的工作,对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二是,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时滞性差异,会计在进行信息记录时的用时要多于经济业务的处理,少数的审计内容又是在事后审计的,二审计工作的用时又多于会计在进行记录信息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使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时滞性差异,进而企业内部的审计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属于企业中的职能部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无法自主选择工作,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差概率、审计技术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观分析样本的规模与范围、以及样本的表现特点总结出的总体特点,并对此现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进,因此,无论是主观的抽样还是客观的抽样在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进而能够使内在的企业审计风险暴露出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外部审计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科学化管理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必须对其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经营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时确保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属于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种自律组织,其作用是各个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协会对其内容的传播都必须快速的进行,也应符合国际审计工作的要求。并且在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注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为今后企业的内部工作创造一个新格局。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职责是,建立适合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制度,在制定审计计划与方案的时候,必须确保制度内容的严密性,在建立审计工作程序中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在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确保其流程的准确性,并且在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中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在企业风险评估的理论中,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在企业未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有效的进行。财务的相关信息都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此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试,确保其自身都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最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审核制度,并定期对所有相关的工作者进行考察,与此同时,对积极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若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才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审计手段与专业技术,依次减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第二,丰富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鼓舞审计人员与不同企业进行业务中的交流,培养审计人员的正确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存在于企业审计项目中,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人们也不用很畏惧,因为,人们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以及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风险来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乡镇企业会计,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02(09):80-81

      [3]林群.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2,05(01):31-32

      [4]黄格格,唐丽茹.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意义及其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0(09):49.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论文3

      摘要: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主要内容,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所有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生产与发展,然后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现状,最后提出完善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的措施,具体如下。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完善措施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很多制度和管理模模式还不够成熟,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民营企业创业之初,一般以家庭企业的形式出现,普遍推行的是一种单边治理结构,经常出现家族式管理模式,而忽视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建设,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产生原因

      民营企业在开始创业之初,企业的权责利高度统一,“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较小,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紧跟时代地方发展,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于是提出了内部审计模式。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为了更好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监督管理内部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通常情况下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在创业之初,受到融资、市场、内部管理的影响,使得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信息经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措施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第三,民营企业和国企单位相比,更容易出现滥用私权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后期的发展和运行有很大限制性,应用内部审计制度能很好杜绝此类事事故的发生;第四,为了减少企业面临的违约风险,提高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和评价的准确性和质量。除此之外,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具有约束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权利,主要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和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从而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财务管理信息,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其财务部门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能很大程度上杜绝中小型民营企业经济犯罪和财务系统出现错误的事件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分析在经营管理中遇到风险,并把相应的风险报告承报给管理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流转有限,所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主要体现体现在各项经济活动资金投入的使用过程中,保证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有限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三、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尽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资金短缺、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一系列管理上的弊端开始凸现,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式管理,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企业之间有很大利益冲突,为了保证自己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会忽视的企业拥有者对资产的关心,而且在民营企业内部也存在利益上冲突,使得很多管理规章和制度得不到顺利落实,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核心团队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经常发生欺骗企业的行为,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有很大限制性。第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也出台了系列关于的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经理人,但是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的拥有者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企业内部经常发生信任危机,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有很大影响。第三,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越来越严重,使得企业的内部关系日趋复杂,信息和数据变更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民营企业生产、管理专业能力的逐渐加强,但是信息化的认识有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发展的效率,同时在企业内部经常发生核心团队跳槽现象,使得企业信息扭曲不断提高,使得企业技术和市场流失异常严重。第四、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内部审计当做一般的规章制度进行对待,比如:江苏某民营企业成立与2012年,发展到2015年低,已经拥有500万的固定资产,但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而忽略了内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是大型企业才需要执行的制度,结果在2016年8月的某次投资上,急功近利,并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导致其损失近三分之一资产。第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流动资金有限,企业管理人员为减少运行成本,往往由财务人员的兼职内部审计工作,但是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的不足,就会导致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和策略得不到顺利落实,从而限制内部审计价值和作用的发挥。

      四、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水*有效措施

      中小型民营企业日常经营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同时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问题以及全新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一)保证内部审计具有独立地位

      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独有的价值和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就必须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会受到管理层限制和影响,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要争取适当且明确的授权,直接受董事长(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实际所有人)领导,从而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出系统科学解决方式,杜绝财务分析的发生。第二,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要准确定位,要和求企业的发展形势,和战略目标,内部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相适应,同时把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相分离,赋予其独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落实管教结合管理方式

      所谓的管教结合,就是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定期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出,因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邀请专家或者权威人士,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把最新关于内部设计知识和理念传输给每个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员工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具有超常规理解能力和与时俱进为业务适应能力以及具备迅速发现、辩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加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让员工认识到企业财产尽管记在企业主名下,但它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为企业创造财富,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才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收集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各个部门要主动配合内部审计的工作,努力为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环境。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有效果地发挥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作用。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研究还有待提高,总之,民营个业内部审计是一个新领域,其制度与管理还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张立民.*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

      [2]范艾.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裴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J].品牌,2015.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6)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3篇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1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所有的组织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风险环境。这种环境的不断扩展给我过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决策者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有了不同的要求。本文正是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适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当下,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企业风险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早日实现企业的目标,我国各企业在风险管理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所建立的独立评价制度,又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项目考察与评价的工作,对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二是,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时滞性差异,会计在进行信息记录时的用时要多于经济业务的处理,少数的审计内容又是在事后审计的,二审计工作的用时又多于会计在进行记录信息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使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时滞性差异,进而企业内部的审计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属于企业中的职能部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无法自主选择工作,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差概率、审计技术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观分析样本的规模与范围、以及样本的表现特点总结出的总体特点,并对此现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进,因此,无论是主观的抽样还是客观的抽样在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进而能够使内在的企业审计风险暴露出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外部审计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科学化管理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必须对其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经营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时确保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属于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种自律组织,其作用是各个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协会对其内容的传播都必须快速的进行,也应符合国际审计工作的要求。并且在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注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为今后企业的内部工作创造一个新格局。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职责是,建立适合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制度,在制定审计计划与方案的时候,必须确保制度内容的严密性,在建立审计工作程序中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在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确保其流程的准确性,并且在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中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在企业风险评估的理论中,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在企业未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有效的进行。财务的相关信息都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此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试,确保其自身都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最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审核制度,并定期对所有相关的工作者进行考察,与此同时,对积极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若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才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审计手段与专业技术,依次减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第二,丰富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鼓舞审计人员与不同企业进行业务中的交流,培养审计人员的正确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存在于企业审计项目中,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人们也不用很畏惧,因为,人们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以及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风险来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乡镇企业会计,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02(09):80-81

      [3]林群.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2,05(01):31-32

      [4]黄格格,唐丽茹.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意义及其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0(09):49.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2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跨国集团的出现都将审计推向了国际化的高度。我国的审计从最初的国家审计开始,逐步建立内审制度,如今内部审计已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也逐步凸显。国外在审计风险方面拥有比我们更多、更丰富的经验,我国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至今也不过二十几年较好的发展,内部风险研究在大多企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对比起拥有健全法律和控制体系的国外来说,仍然有很大部分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性,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传统观念上企业总是将经营管理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认为审计是对经营的阻碍,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地步。然而,近些年,不断出现的“ST郯百文”、“银广夏”等事件,却为企业敲响了警钟,暴露出的审计缺陷和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审计的风险也大大的增加。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法律环境尚不成熟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企业向着多元化发展,经营管理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过程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企业的内部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审计,而是作为一种经济职能开始向企业管理延伸,只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都是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这不仅要求企业审计人员对现有运行状况进行评定,还需要依据其审计结果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作出评估,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信息,审计难度也随之增加,审计风险也变得很高。法律环境不成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客观的原因。法律在经济社会中,既为企业的审计提供强制保障,同时也对其进行约束。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至今依然不够成熟,和国外成熟的审计法律体系相比,专门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缺乏一套完善、具体的法律体系,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难以用标准统一的法律来进行约束,审计的风险大大增加。由于审计法律的不成熟,缺少法律的约束和监管,审计难以保持其职业的独立性,才会爆发出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事件,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审计风险的巨大危害性。

      (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

      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审计顺利开展的保障,运行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指导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也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相反,没有制度的保障,难以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审计人员也难以用统一的规范去进行审计活动而增加审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目前大部分企业依然缺乏完善、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大,审计人员多以单纯的记录为主,很少去记录有效的审计事项,审计结果和审计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难以得到全面的展现。审计的目的性不强,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进行深入挖掘,停留表面。总之,没有制度的约束,审计工作难以发挥作用,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审计人员职业化程度不够高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与审计风险息息相关。审计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丰富程度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的内审人员大多都是专业的财务从业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但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却无法做到全面的掌握,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审计经验。并且,加上企业内审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心。总之,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的情况,难以应对企业越加复杂的经济状况,这无疑为企业的审计又增加多一分危机。

      三、防范和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企业内部审计顺利开展的保障,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环境保障。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特别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宣传,让社会对审计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特别让企业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保证审计工作的切实执行,国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脚步,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统一标准的法律解释,并且依据现实情况和借鉴相关先进国家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修正我国的.审计制度。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快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进程,同时也能保证审计发挥评估、监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落实企业内审工作,减少企业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重视内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参考内审法律法规,借鉴成功企业的内审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并严格执行。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减少抽样审计带来的审计误差,提高审计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降低审计误差带来的审计风险。同时,为保证审计制度的切实执行,需要坚持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价的原则,企业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必须遵循内审法律法规,不因私利,做出违背法律的判断。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内审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工作操作,其次,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如实反映审计情况,通报审计结果,不弄虚作假,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

      审计人员是整个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多学习审计、会计包括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审计相关法律的学习,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审计人员培训的投入,使审计人员能够不断地接收和掌握新的审计知识,不断应用科学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工作。同时,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踏实地对待审计工作,富有责任心,客观公正的处理审计工作遇到的一切情况,如实反映审计结果。其次,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对可能存在风险要多思考,不可盲目草率的下结论,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革的逐步深化,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只有深刻认识审计风险在审计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正确看待审计风险、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扩展7)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鼓励支持各种经济的发展,各种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蓬勃涌现。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由于发展的特性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导致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致使企业的长远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但是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认识程度不足、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的程序不够规范等方面。这都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管理水*提升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完善,这就使企业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环境和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之下,这对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比以前进步很大。但是从现阶段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这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们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观念陈旧。当今社会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已经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应该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的思维,以此来不断促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的提高。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许多企业的观念比较落后,计划经济模式的许多观念依然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观念上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危机意识不足,而且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和内容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过分注意生产和销售环节,忽视财务管理水*的提升。

      其次,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欠佳。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比较多,没有完善系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对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和科学,容易造成资金的闲置或是短缺,对企业现金流的控制能力薄弱,这不利于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很大,结算等许多环节缺乏科学性致使资金的使用率不足。而且许多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上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再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落后,不能满足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建立与财务管理相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这就致使一些财务工作的开展面临很大的阻碍。有些虽然制定的相应的制度,但是制度本身的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很差,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最主要的是制度的执行情况十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致使许多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许多企业单纯的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认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一些日常的会计核算和处理。这就致使财务管理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发生偏移。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的对策

      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这是纲领性的东西,财务管理的理念对财务管理的方向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公司上下应该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突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能实现行动上的正确执行。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企业的外部环境,充分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作为支撑。为此,企业应该健全财务人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的力度,确保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积极性。

      再次,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及其分配等诸多环节,而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和处理。主要工作是依据财经法规制度和企业相关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管理手段和方式要多元化,更加注重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其事后分析,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配置优化。

      最后,风险控制文化建设。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晓兰。论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190—191。

      [2]汤雨晴。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研究[J]。*商贸,2012,(29):88—89。

      [3]刘薇。基于XBRL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2,(13):90—92。

      [4]张念珍,李刚。中外ERP软件总账模块功能的比较研究[J]。*注册会计师,2012,(3):114—117。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摘 要: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论文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资金筹集相对困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短缺、融资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冷落,*对中小企业政策存在操作性不足;②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③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创业阶段,经营时间不长,信用等级低,无法获得社会投资方的认可;④中小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不熟悉各种融资渠道、方法和融资的规范时限、文件资料要求。

      (2)财务控制环节薄弱。受自身体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①随意调节财务报表。所属企业的经理人普遍存在着用报表调节业绩的现象,以维护自己私人的利益;②过度依赖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积极的改进,没有在实践中结合公司的实际,研究和有效地改进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适应企业的业务需要,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③只报表不分析。企业集团所属公司只提供报表不提供或不真实提供财务状况分析。报表简单、时效性差,非财务专业的高管不能够从财务报表中了解企业的真实现状;④不情愿接受财务监督,对现金缺乏管理,造成资金闲置、不足或呆滞;⑤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很多中小企业既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又缺乏有力的催账措施。

      (3)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工具。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一般同时又是投资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难于采用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如被公认为科学而有效的分析工具——现金流量贴现分析,使得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其财务管理人员可能未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专业素质不高,无法运用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难以胜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中小企业的管理资源匮乏,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其财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且缺乏应有的培训,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财务人员的能力不能随之增长,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现象。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重点

      (1)规范财务部门管理,明晰岗位设置。规范财务部门管理,完善财务部门结构,明晰财务部门岗位设置,健全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通过对公司的内部诊断,结合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财务部工作人员岗位设置需明确和细化,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构更加完整,分工更加明确,职责划分更加条理清晰。

      (2)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适应环境变化及企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三大职能,并且财务管理系统要融入到企业的业务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中。设置完整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强有力执行。公司的主要财务流程由财务总监进行控制和管理,在财务流程的关键点和内部控制上要有明确、严格的规范措施。公司的运行要科学规范,在原来的财务制度基础上进行补充,建立完善的公司财务制度,使其符合企业制度“三化”的标准,即“标准化、简洁化、效率化”。

      (3)筹集资金,有效获取融资支持。采取适度负债的稳健型融资策略,将权益融资及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础资金来源,在控制融资风险的同时适度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①短期融资:开展银行信贷融资,建立银企战略联盟;积极争取行业的大力扶持,通过为行业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得到更多的项目资金;②中长期融资:通过基金支持以及采用银行中长期借款、发行企业债券、海外筹资等债权融资方式,通过权益融资,采用产权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及其他投资主体解决部分长期融资问题。基于财务战略低风险、低成本运作的总体要求,流动资产投资、长期资产投资则既要重视新增能力,又要重视原有能力的挖潜改造;③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应注重效益性与流动性,将重点放在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方面;④长期资产投资战略:应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坚持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向有效产品、有效市场、有效竞争、有效区域倾斜。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实施

      (1)建立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结算管理制度,对所有资金集中调度管理,对权属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为主营业务和有潜力的行业单元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组管理、分类实施”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以确保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全面预算为基础,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3)建立完善的资产监管自控体系。通过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委派产权代表和财务总监、建立资产经营财务预警体系等方面的有效措施,通过资金、资产、收入及利润分配、会计报告和审计监督体系,加强对所属经营公司资产运营的监控,保证资本的完整性和不受侵害,坚持资本保全和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资产流失。

      (4)建立完善的资本运营体系。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以所属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有效的资本整合,组建起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专业化企业集团。在此基础上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建立资本运营约束与激励机制,对资本运营责任和效率进行考核。

      (5)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全面防范各类财务风险,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预测模型,选择预测方法,通过财务风险成本最小化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6)完善和加强内部审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业务经营审计、项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风险审计。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的同时,通过查找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直接或间接纠正企业内部控制的偏差,完善内部控制。

      (7)积蓄财力,适时实现规模扩大。做好积蓄财力的准备,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发展。逐步进行,分步规划,循环实现,交替成长。初步的财力积累为初步的规模扩大提供基本的资金保证,而初步的规模扩大又可为新的财力积蓄提供条件,通过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多次交替成长实现公司的发展壮大。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把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力求取得更多的销售业绩,而对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是把财务管理作为一种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止确认识财务管理的管理功能,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中小企业要按照会计制度和准则,督促财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为企业发展服好务。还要建立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资金流动等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的提升。

      二是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很多中小企业聘用的财务人员是兼职人员,甚至有的任用人员门槛非常低,任用只具备粗浅财务知识甚至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财务管理岗位。这就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并极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频频发生,导致财务监管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是财务控制薄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在经营管理和决策上出现很大的随意,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加之缺乏明确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财务控制方法,大量库存产品占用大量资金。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中的内部控制以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多个方而都管理不善,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四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企业根木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较差,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有的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忽视了财经纪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还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考核制度等财务管理配套制度,也就无法对财务人员及其他部门员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五是发展资金严重缺乏。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筹集困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企业缺乏良好的信用,从而无法取得足够的贷款和融资。中小企业受自身发展水*限制,无法提供更多的抵押物,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较低,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此外,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也非常单一,除了向金融机构贷款、向亲属筹资等方式外,较难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高,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通过制度的落实来规范企业财务操作,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同时,中小企业要建立具体的财务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如会计和出纳不得由同一人担任、报销单据需由相关人员分别签字确认后才能通过等。中小企业还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相关制度建设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使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

      其次,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增强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并大力支持财务管理部门的服务与监督职能,使财务人员能够稳定开展工作。中小企业管理者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水*和企业管理水*,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鼓励和支持,充分调动起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在企业的组合管理和治理机构上建立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

      再次,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资金的分配与投放。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科学投放资金,充分预测资金的收同时间,减少资金的不合理占用,避免呆账坏账的产生。同时,要科学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避免贪大求全,做超过企业发展能力的决策。

      此外,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财务人员队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符合发展实际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通过考核对财务人员进行奖惩或岗位调动,确保财务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中小企业还要及时发展具备财务工作技能、热爱财务事业的人才,只要符合财务人员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要下力气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

      最后,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把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力求取得更多的销售业绩,而对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是把财务管理作为一种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止确认识财务管理的管理功能,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中小企业要按照会计制度和准则,督促财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为企业发展服好务。还要建立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资金流动等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的提升。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内部审计 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