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3月29日 04:25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开展主题研修-促进教师有效发展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6-10 18:2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主题研修-促进教师有效发展,供大家参考。

    开展主题研修-促进教师有效发展

     

     开展主题研修,促进教师有效发展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教育现代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教师的成长过程看,一个教师在掌握了一整套教学常规,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之后,再要提高一个层次,就必须走科研之路,在研究中求发展,在研究中求升华。我们知道,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科研以教学为基础,是教学的浓缩与升华;教学以科研为指导,可进一步升华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之目的。

     一、 需求 出发 ,激发研究兴趣 一线教师对教科研顾虑重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很多教师认为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校及课堂的场景中,通过研究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刻了解自己的境况,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化反思,掌握有效教学的技能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需求的,却苦于入门无法,望而却步。一方面佩服那些研究型教师所具有的渊博知识,另一方面又深知自己的知识结构尚达不到学术研究的水平,无力去从事深度研究,从而始终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中。

     虽然我校的教研组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应用性研究的平台,在提供教学资源,积累并分享实践经验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关怀与帮助,但是,不能将这些难能可贵的经验诉诸笔端,没有留下可以借鉴的成果,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比较欠缺。即使在尝试着做,也因为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造成每个人闭门造车,出门就不合辙的局面。没有人能够单靠自己成就一切,团队的执行力与创造力比单打独斗的个人强得多。我们需要志同道合的同事及合作伙伴的协助,以团队工作的形式,每个人将自己的才智、创造力、精力、动机与支持投注到团队中,携手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当团队达到目标时,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得到回馈,成就由大家共享。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即,华新小学教科室主任张卫平老师“主题研修”的成果推广恰似一滴甘露,给我们送来了春的信息。“来自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

     践”是其基本特点,“问题即主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是其基本理念。这样的主题研修能解决我们迫在眉睫的需求,激发了教师们的研究兴趣,我们自发成立了“把弯路走直”语文小课题研究团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科研之路,于我们而言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又是艰难曲折的。把这条弯路走直,不是走捷径,而是运用智慧走,走出我们的智慧。能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我们期望在张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走通科研这条曲折的道路,成为一名新时代科研型的教师。

     二、 专业引领, 解决入门难题

     张老师拥有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敏锐的眼光和很强的洞察力。他乐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我们分享,无偿送书、送资料,每一次的听课和交流,总会挤出时间赶来参加,认真倾听、及时点评,适时引导,却不计回报。他唤醒了我们想做科研的内在驱动力,用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带我们入门,是我们科研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他的热心、平易近人,又缓解了老师们的压力,不断地鼓舞,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每一次我们所有小课题组成员围坐一起时,他总是“毫不留情”地点着名,让我们挨个发言,谁也别想溜号。他引导我们挖掘各自的关注点,循循善诱,教我们用科研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用科研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当我们有所收获时,他又花费大量时间,为我们的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尽管他一再谦虚地称自己是“草根科研”,却实实在在地给予我们最有效的帮助。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知道做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送给我们“坚持”两个字,还说:“无论何时我都会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朴实的语言,道出的却是最好的激励。在张老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做科研的方法,学会了思考和分析,而且他对科研的热爱,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也无时不刻感召着我们,科研精神在这里延伸。

     三 、 教研相融 , 提 高 专业素养

     1 1 . 预设主题, 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找出、找准问题是教学科研的突破口。小课题研究正是来源于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立足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

     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学会思考,乐于思考,能找到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做小课题研究的首要问题。

     尽管在正式研讨之前,教研组长跟其他老师作了介绍,但是除了得知类似于“三实践二反思”的研究方式和欣然主动承担上课任务外,对其它要做的事情,大家还是一头雾水。

     第一次研讨交流的主要任务是预设主题,走进会议室门,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茫然”。我们习惯了以前教研活动时总会在开始前有感而发地谈论一些无关教学痛痒的事情,对张老师直奔主题的干练、利索的方式,明显感到了局促和不安。

     待人员到齐,张老师对小课题研究的框架做了言简意赅的介绍之后,让第一轮上课的执教老师吴青萍说课,边说课边预设主题。在揭题导入、整体感知、深入学习部分,依据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方向性地预设了五个主题,分别是:结合生活实际,激发情感体验;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句意;角色体验,激发情感共鸣;老师怎样进行提问。每个主题的预设过程中,通过对话机制,调动教师的已有教学经验,形成一些粗浅的策略。教师主动认领了预设的主题,但也只是在头脑里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理不出头绪,没关系,总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就会越来越清晰的。”张老师的话给了大家鼓励,先行一步观摩取经的教研组长也以自己的体会安慰大家。没有士气的团队,是缺乏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而士气旺盛的团队,无论在任何环境,遇到任何困难,都是无往而不胜的。

     在与张老师的对话中,大家对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实践水平的提高往往都先来自教育研究,所有的优秀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在新的课改中,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教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教师能学习到新的理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例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

     有助于教师通过课例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被我们套在“科研”头上的神秘光环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反而更添了些许自信。科研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更应该是广大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一线教师做科研再也不是神话。

     2 2 . 反思性实践, 学会研究方法

     第一次研讨后,我们利用午休时间聚在小会议室,根据预设的主题,修改教学设计,对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方法进行推敲,以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随后带着问题走进吴老师的课堂,进行主题式观察。这样的观察不再是散漫的,或者是面面俱到的,而是有切入口的,有方向感的、更集中的,更能激起教师对课堂和主题针对性地思考和分析。

      第一次实践课后的交流,我们从课堂出发,对预设的主题进行分析,发现需要调整。也知道了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这也就是说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具体的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根据课堂中呈现的问题、新的困惑和实际研究需要对预设的主题做适当调整,而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

     “角色体验,激发情感共鸣”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情感体验”有重复之处,就谈导入部分的情感体验又显得单薄,于是就合二为一,调整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以论文的方式呈现。开放式提问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达成教学目标方面更优于封闭式提问,因此将“老师怎样进行提问”这个主题的内涵缩小为“开放式提问,提高教学效益 ”。整体感知部分,只在梳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课文的布局谋篇有一个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关系不大,这堂课中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没有价值,就索性去掉。文献表明理解词语方面的研究做得很多,而在本课的教学中,结合语境学词语是词语教学中最大的特点,相应地把主题调整为“结合语境,提高词语理解的有效性”。预设的主题越来越清晰,针对性强了,目标就更集中了。

     调整主题之后,在推敲课堂中的细节问题时,仅半个多小时,大家就争相提出了比较可行的修改意见。从课堂出发,寻求研究的主题,为的是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可以促进教研的。这样做科研,能让我们理性地看待课堂,无论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或者是辅助手段运用的角度、情境创设有效的角度,都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只要找准了观

     察点,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课,课堂就一定能带给你不小的收获。教研活动时的畅所欲言,就足以证明老师们的反思已经变被动为主动。

     果然,第二次实践课,沈老师更注重了提问的方式,为激发学生的情感调整了策略,课堂上的语文味更浓郁了。第二轮交流,我们缩小了参加人员的范围,仅限于本团队人员,效率比上次二十多人参加更高。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这个主题,老师发现了课堂中存在两个很明显的问题:走过场、没有共鸣感,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体验情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和适当追问使学生得到情感的认同。用开放式提问,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必须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象和难易程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它的引导、激励、纠错作用涉及到每一个片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在解决教学难点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于是这两个主题也被列为本轮研修的主题。主题确定后,每个人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可以落到半空了。

     第三次实践课,顾老师在评价上做了充分的预设,语言感染力比较强,带有感情色彩的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巧设追问,引导更到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词语教学有层次性,结合语境做了大量铺垫,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透彻;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化解学习难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拐杖”。

     这样的三实践二反思,不仅改进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而且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得到了提升。

     3 3. . 文献学习,增强理论储备

     教师之所以不敢涉科研之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匮乏,不能科学地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一轮主题研修,仅仅靠接受当场的简单培训、模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文献学习能使我们获得强大的理论支撑,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呢?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而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能搜索到各种资料,既方便,又实用。但是要学会搜集、鉴别、整理的方法不是那么简单的。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最简单的格式规范进行鉴别,到比较复杂的内容筛选,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面向张老师虚心求教,

     一面苦心钻研。一轮研修中,平均每个人看的文献资料不下 20 篇。先浏览和自己的主题有关的文献,进行“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然后是精读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进行“下马观花”式的阅读;最后记录自己需要的内容,以备后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先进和运用文献,才能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教学问题,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发掘人类的精神宝藏,揭示教育的发展规律。

     4 4. . 笔耕砚田,研究 形成 成果

     经过四次交流讨论、三次实践上课,每个人的主题得到确定,一边有条不紊地做好相关的文献研究,一边或以课例的形式,或以论文的形式尝试写作。依据课堂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过程及成效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来撰写。大家觉得有话可写,甚至话多得写不完。这不就证明了研究是做出来的吗?靠冥思苦想,靠造,是不可行的。即使想出来了,造出来了,也由于失去了研究的现实性、真实性而变得毫无价值。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 初稿完成,互相修改。大到对教学现象的诠释,小到遣词造句的推敲,不惧繁琐,几易其稿。7 人的团队,成文 10 篇。

     四 、优化团队, 促进互相协作

     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和资本。我们这个团队的构成,不同于以往由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组成,而是由来自本校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师、行政人员和外校科研专家组成。这些语文教师都是工作时间在四至十一年的青年教师,属于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后栋之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团队组织者,先行一步,经过一个月的观摩,了解了“主题研修”的意义、过程和方法,便于今后组织团队运作。行政人员的参与和支持直接激励了教师。王校长代表学校亲临活动,鼓励我们由“小”做到“大”,从小课题研究做起,放远目光,不断进取,还想法设法为科研成果搭建展示平台,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贴心关怀。为了便于我们存放资料和交流,工会主席许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全程摄像、录音,在留下了珍贵资料的同时,加快了制作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速度。语文教导则在学科专业知识上起到引领的作用,她一方面要照顾读高三的女儿,一方面全程参与我们的研究活动,匆忙的脚...

    推荐访问:研修 教师 主题 开展主题研修-促进教师有效发展 教师主题研修活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