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04日 20:45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①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2-02 10:45:05

    王婷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概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时代坐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就是教育强国。新时代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部署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详细地提出了如何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工程,高校要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拓展网络平台,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提高网络文化活动创作质量,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21.0%。(CNNIC,2021)不难看出,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人数居高不下,还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网络不仅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和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严守意识形态工作的底线,不断探索挖掘客观真实、积极向上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在高校中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彰显强大的向心力和生命力。

    如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的主要途径。长期、大量地接触碎片化的信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身为信息消费者的大学生,同时也是新闻等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高校迫切需要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尤其是信息生产的素养,这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发展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警惕,增强信息敏锐度,主动抵御网络平台上来自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逐步消除不良的文化侵蚀,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和综合化的发展。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必须加强理论建设,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探索新举措,推动其教育理论、内容、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其学科化、综合化、系统化发展。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方法,创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素质过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青年具有深远意义。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开启了新的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和情感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网络渠道或平台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利用网络等媒介,科学系统地对受教育者传播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等内容。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广阔、便捷、有效的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拓展与延伸。本研究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或渠道,在网络空间产生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以网络为内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包括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政工作者制作、传播、应用网络信息,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实践育人。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逐渐走进我国各大高校,参与到实践育人工作中,被越来越多的思政教育者所应用和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研究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各大高校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模式和途径,传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本研究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各大高校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工具和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正面乐观的网络信息,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法治观念,培养政治过硬、适应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年。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高校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工具或渠道,科学地利用多种途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取得的实际效果。这种实效性是检验和衡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实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包括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结果的合理性。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客观积极地面对网络对高校大学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探索研究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效果的主客观因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行为特点分析问题,科学利用发挥网络的优势,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开拓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3.1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

    新媒体具有全方位的互动性、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特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新媒体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传播,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多元共享,传播者和受众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同时,新媒体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使受众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不受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强的个性化。

    3.2 内容方面的多样性和半结构化

    新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内容和数量不断增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在内容方面呈现多样性。传统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以课堂授课和教材为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让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学生了解和分享各种思想、理论、学科,以及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充实。精彩纷呈的内容吸引着高校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方式。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传统的、单一的教育内容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等内容,增强吸引力,从而迅速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然而,事实上,这些内容呈现形式大多不是结构化的,而是半结构化的。从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发展的趋势看,未来数据和内容增长的80%—90%是半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内容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采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3.3 传播方面的互动性和非精确化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往常的单向传播方式,不仅仅单纯依靠授课解说将知识传播给学生。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和学习。这种通过网络平台的平等互动交流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从而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交流,开展科学有效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可否认,网络的传播存在错误性。新时代,大学生习惯于接受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而不拘泥于网络空间的精确性。传播方式的非精确性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判断能力。

    3.4 实践方面的协同性和非关联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协同各要素互联互通,发挥最大成效,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断地整合、协调、优化,各要素同步协作,相互作用,形成大协同网络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平台的应用实践方面,搭建信息互通交流平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增强实效性。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网络信息的非关联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发现因果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会直接表达因果关系,引导大学生探究“是什么”,而非“为什么”。非关联性的实施过程要求更快捷、更清晰地分析问题。

    夏红辉(2008)等提出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3个问题: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欠缺,存在覆盖面小、投入资源有限、互动性不足、脱离现实等问题,注重创新网络新媒体建设的形式、方法,忽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长效机制;
    第二,对网络中出现的大量“隐性”群体关注度不够,其中一些是学习型、兴趣型群体,也有一些是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消极群体,对这些群体关注不够,研究不足,缺乏有效引导。赵健(2019)认为高校辅导员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自身的专业背景、网络技术能力和工作经历,忙于日常琐碎事务,时间精力有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基本素养不高,不善于运用网络合力育人。

    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以下3个方面的挑战:

    4.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良莠不齐和意识形态渗透严峻

    新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图文、视频等信息,这些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分享传播。但网络传播可能会出现大量虚假、垃圾、有害的信息,降低了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困惑与挑战。新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意味着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思政教育业务知识,还要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新媒体等技能。由于一些高校思政工作者对网络新媒体和计算机的应用不熟练,产生了自身能力与现实要求的矛盾。

    此外,通过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某些西方国家竭力抢占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他们大肆鼓吹西方价值理念等非主流或反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企图达到意识形态在高校渗透的目的,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种思潮不断渗透,影响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萌生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造成社会不和谐因素。

    4.2 高校思政育人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育人队伍暂时无法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能将新时代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高校思政育人队伍应用网络新媒体的能力不足,对网络信息资源处理不及时,网络用语表达不形象不生动,内容吸引力不足,形式不贴近学生,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缺乏依据。部分高校思政育人队伍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专业化培训、考核办法,缺乏网络技术和专业素养的培养,难以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面对思想超前、自我意识强烈的当代大学生,高校思政育人队伍不善于发挥各类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不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不善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政育人队伍如果不能及时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面对新时代网络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就不能制定合理的育人方案,无法对大学生开展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

    4.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现实相分离

    在现实思政教育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线下课堂授课是主要的教育方式,通常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灌输教学为主,而不体现自主引导。现实思政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思政工作者的个人魅力、知识储备、教学技巧,并借助科学系统的教材资源。这样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网上咨询、网上聊天等形式搭建共享、共建、开放、平等的信息传播平台,引导和教育高校大学生。但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凝练起来。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表现出对其优势和特征挖掘开发不足的特征。

    当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式单调、内容单一、吸引力不足,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新时代,网络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深远的挑战。网络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在不断递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为依托和支持,但由于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数据,使得两者差距越来越明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5.1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用

    新时代,为更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推动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相融合,努力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主阵地。高校利用新媒体为师生定制建设学工一体化的网络思政服务系统,注重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增强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育人工作。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熟练掌握网络这一新工具,将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平台,将教案、视频等资源整合,探索创新互动模式,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夯实青年理想信念,牢筑思想政治防线。

    5.2 线上线下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线下教育、实践教育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理论学习不能与实践应用脱离,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定树立文化自信心,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风险挑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促进广大师生在思想上、精神上、行动上紧密团结,切实有效地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全员育人视角下,发挥思政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推动全员育人长效机制,与社会、家庭教育和个人自我教育形成合力。

    5.3 建设专业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高校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包括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新媒体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管理等内容。合理建设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机制的前提,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举措。高校用好校内和校外2种资源,运用线上和线下2种方式,落实网络思政工作者政治理论学习、专题培训、骨干研修等要求,推动网络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围绕重点、难点,定期召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结合案例,打造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交流研讨、增进情感的工作平台。建设一支由综合素质强的教师和学生骨干组成的专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队伍,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收集、分析信息,实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积极有效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强化。新时代,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个人魅力、丰富的实践育人经验,让优秀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担责任、发声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5.4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合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代,结合网络新媒体这一新途径,高校应构建多方联动机制,推动长效合力,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高校应联动家长,增进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家校联动,合力育人。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向家长及时传递学生在校的信息和学校的实时资讯,让家长共同参与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高校应联动相关教育机构或部门,及时有效地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现状、疑难点和成果等信息传递给相关教育机构或部门。这样有利于相关教育部门在宏观上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动态,针对性开展实践教育,推广成功,更科学地指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高校还应联动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的校园舆情环境,加强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加强相关管理和建设,建立长效预警机制,保障和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是育人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育人工作的开展方向,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繁荣稳定。新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严守意识形态的底线,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用;
    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建设专业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建立长效预警机制。高校在通过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政育人的实践中,要紧跟新时代发展趋势,科学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灵活有效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创建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发展,立德树人,网络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青年。

    猜你喜欢思政育人政治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办公室政治第一财经(2021年1期)2021-01-20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

    推荐访问: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