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5日 22:42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赋能产教融合的时代进路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2-06 13:15:02

    蒋丽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广西 南宁 530007)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并且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实施‘双一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1],进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广西高等教育集聚区建设,努力形成广西高等教育领域的“双核驱动”格局。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开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产教融合研究,为高质量发展区域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提供参考路径。

    (一)数量与质量的协同性

    广西在教育产业园等实践探索基础上,着力打造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面向东盟传播中国职教声音的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所谓“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主要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地理空间),以某一或某几所知名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为核心,促进大量相互关联的学校及其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以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1]。目前,广西共有招生的高等职业院校47所,其中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3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单位;
    从区域布局来看,高职院校分布在12个设区市,其中高职院校数量排在前五名的是南宁市、崇左市、柳州市、桂林市、百色市;
    从在校生数量来看,高职院校在校生占全区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4%;
    从专业建设质量来看,全区已建成142个高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30个产业学院获评广西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2]。可以说,我区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为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结构与功能的耦合性

    “十四五”期间,广西计划建设1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重点支持15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60个高水平高等职业专业,重点建设一批适合于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稳步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与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2]。同时,广西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建设,已经建设本科职业大学2所,分别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19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并且一体化设计专业布局、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等衔接工作,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供给了大量服务于不同技术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产业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呈现“产”“教”不协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广西产业发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而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参与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产业人员将成为实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3]。因受自然环境、人力资本、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广西现有的产业布局与整体水平与东部发达省份还存在着较大距离,特别是现有的产业从业人员普遍面临着物质生产、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升级,不断地适应从单一产业结构到特色产业集群转型的技术挑战,产业从业人员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代产业发展上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力不从心[4]。而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也面临着人才需求总量下降,专业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弱化,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能力不强,呈现出结构性短缺的问题[5],特别是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数字化交叉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并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供给不协同的问题。

    (二)专业设置对新兴产业支撑力度有限,呈现出“产”“教”不和谐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的专业数量比较充足,专业类别覆盖了大部分的工业部门和职业岗位,为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面对技术的革新,技术知识不断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和工艺链发生连锁反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现在的专业设置对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有限,主要表现为:第一,当下,数字化经济不断发展,促发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因此,对相关数字化专业(方向)的需求较大,而现在的专业种类往往集中在计算机类、汽车类、电子商务类等传统专业,专业设置依然呈现出“热门专业”盛行,对接特色产业、紧缺产业以及数字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方向)依然很少。第二,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发展特色不鲜明。从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整体来看,由于缺乏对本区域内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深入调查,导致区域产业与职业教育无法实现有效的供需对接,在客观上导致相似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同的课程设置、相近的就业方向,也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深刻影响产教的可持续、和谐的融合。

    (三)校企协同育人成效不显著,呈现“产”“教”不紧密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将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其逻辑目的,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校企合作是育人路径,而产教融合则是育人方法。然而,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校企利益博弈下,学校无法引进最先进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规范,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产生矛盾;
    校企合作协议主导下,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理想设计与现实执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呈现出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其次,校企合作依然存在企业优惠政策无法落实的问题,“校热企冷”的问题反复上演,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对于人才培养不愿意花费更多的资源和成本,更倾向于通过招聘的方式在人力资源市场选择合适的人才,节约人才培养成本。

    (四)服务社会能力不强,呈现“产”“教”不对等

    当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存在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存在“本领恐慌”的硬伤,“产”“教”不对等,无法有效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和任务。诚然,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部门具有天然性的联系,并与企业呈现出供求互通的社会性关系,即高等职业院校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则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实训场地、课程资源、外聘师资等,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无法从根本上为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作出贡献,企业也由于生产任务繁忙而无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使校企之间的关系扭曲为一种“被动式合作”。

    (一)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区域集聚效应,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是对接东盟各国开展社会、经济、文化、贸易和教育的桥头堡,也是传播“中国职教方案”的前沿阵地。为此,要发挥好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区域集聚效应,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建设高等教育集聚区,着力发挥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效应。在南宁、桂林等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统筹集聚城市内职业教育社会资源。第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育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第三,在原有教育产业园的基础上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协同发力。在制度、机制和体系上构建中高职,以及本科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匹配,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实现“产”“教”协同发展。

    (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集聚效应,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高质量建设、学校办学能力的核心指标,主要是以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其典型特征在于共享性和聚集性。在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内实现专业地域集聚、专业建设资源集聚、专业建设人才资源集聚,有利于更好地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首先,统筹规划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专业设置。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布局进行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链,实现专业群赋能产业发展,实现集聚区内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特别是数字化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发挥集聚区专业设置的优势,在大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校企供求情况报告,动态地掌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规格,统筹规划本区域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定位、数量和类别,在保障传统专业人才稳步供给的基础上,支持办学实力比较强的职业院校开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方向)的试点工作,以保持新兴产业部门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供给平衡。其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实现“产”“教”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秉承产教融合的大前提下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实施、实训实习开展,以及招生就业工作中,凸显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避免出现由于集聚而导致专业结构性过剩和人才培养重复性建设。

    (三)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集聚效应,搭建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不可忽视。为此,应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集聚效应,搭建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首先,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集聚功效,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重点发展南宁和桂林教育集聚区,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在地缘位置上的集聚外,依托校校集聚和校企集聚的优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产业深度调查的基础上,清楚认识“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产业对于人才供给的承载力”“人才能力结构是什么”等问题,使校企合作达到“有的放矢”。集中校企群力开展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改革、专兼师资共建、实训实习共享、项目共研等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校校共赢。其次,搭建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质量、可持续运行。校企要实现深度合作,必须要在时间维度和质量维度上做好整体设计。从时间维度来看,校企深入合作应该是基于利益契约为核心的双赢战略,企业可以从中取得技术支持、人才供给等,学校也可以获得办学资源和育人成效等。这些需要校企长时间的合作。从质量维度来看,校企合作必须立足于校企双方的利益观测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准绳,以校企协议为基础,以规章制度为保障、以项目为载体、以利益共享为根本,实现校企合作高质量、可持续进行,实现产教融合。

    (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助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和谐共生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先天的紧密联系,呈现出关联性与协同性共生的发展样态。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建设不仅实现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助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和谐共生。

    首先,秉承产教融合原则,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使校企之间在地缘位置上实现集聚,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地缘上的保障,为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一方面积极对接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标准,校企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人员培训以及标准制定等,对核心领域、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等开展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助力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
    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发展契机,职业院校定期安排学生赴企业真实的工作场域开展实训实习,支持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其次,依托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校企地缘位置接近的优势,将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在企业之中或将企业车间搬到学校中来,形成校中厂、厂中校,实现校企办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生成校企发展共同体,助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产教广西高质量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广西尼的呀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推荐访问:进路 广西 集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