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28日 21:12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全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3-26 18:30:0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

    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
    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
    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篇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课时: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从几个方向观察。

    2、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4、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平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习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
    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推荐访问:二年级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推荐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