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27日 19:17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美术课后反思19篇(范文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3-28 14:30:05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第1篇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本课主要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后反思1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19篇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篇

    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本课主要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观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的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许多不同的树叶,自己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尝试拓印了很多树叶。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一片树叶,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明白本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回忆学过的拓印方法,老师简单示范后让学生拓印并展示拓印清楚的树叶和拓印不清楚的树叶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我发现这样比教师直接讲更有效果。另外在感受树叶纹理特征时,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树叶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反面的叶脉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在拓印的时候可以用树叶突出的那一面来印。

    再让学生欣赏、交流自己的树叶,体会树叶的形态美并进行想象。一片树叶你们能想象到这么多的东西,要是几片一样的树叶,或者几片不同的树叶摆在一起,相信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会更有趣。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不同叶子的想象组合。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且产生了很多的联想,这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在欣赏其它小朋友优秀作品后进行拓印练习。最后评价部分,学生完成了作品展示再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评一评,选出拓印最清楚的小朋友,锻炼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学生还是没有那么成熟,以后还有待加强。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很轻松,创作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多提意见。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2篇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时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同学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同学审美能力,培养同学认识美,发明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需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只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发明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同学感到有兴趣,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同学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需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示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发明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和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规范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同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示留给同学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示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同学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2、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同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无妨带领同学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同学观赏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3、开放的评价规范

    我在教学中一贯树立同学自信心、自尊感。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只协助教师掌握同学心智和发明力的生长情况,和时给予同学启发和协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同学表示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保守用“一个规范”去套同学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同学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同学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同学胜利的喜悦;在表示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 “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同学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时提高美术素质,不时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同学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同学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区分、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同学发明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同学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同学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3篇

    《花手帕》本课的设计采用了染织这一民间艺术的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妙的运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织一方手帕。活动一是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介,通过多种不同的折叠构成手法,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产生有格律、节奏、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四方连续纹样的纸手帕。

    学生工具是生宣纸,但是生宣纸比较柔软,吸水性比较好,纸染色后,纸已打湿极容易将纸弄破,打开时纸便撕坏了,建议最好是改用餐巾纸因为它不仅吸水性比较好,而且还原性比较好。

    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兴趣,设疑、质疑、引导解疑与学生的创造性解疑过程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上,采用了“引、放、评”的模式,“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互相观摩的方法把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没有进行。如果让他们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那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乐趣。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4篇

    《藏书票》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认识藏书票,同时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并学习用绘画、纸版拓印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课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有关藏书票的知识,通过大量的查阅让我对藏书票有了很多了解,这为我设计这节课做了一些铺垫,同时我在网上看了许多同行们的教学案例,从众多的案例中我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制作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我几次请教同组的邹荣老师,请她对我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提出建议,经过几天的紧张准备,我设计的藏书票一课终于完成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用一张学区图书漂流的照片导入本课,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爱书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美好情感。接着让学生欣赏我自己制作的一张藏书票,进而引入藏书票的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世界的、中国的第一枚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及装饰的效果。接着欣赏大量的"藏书票作品,使学生从中发现藏书票所具备的共性以及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环节设计:欣赏感受——交流探讨——尝试设计——互评反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互评反馈”这一环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欣赏同伴作品的精彩之处,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这节课的评价环节设计了“夸夸伙伴”,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从中找出精彩之处,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学会创造美,还要学会去发现美,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进而将我们美术学科的习惯培养落实到位。

    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时语速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吃透本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课堂语言不够严谨。教学环节之间衔接的语言不够自然。

    通过这节研究课的磨练,我从中受益很多,这来自于同事们诚恳的帮助,也源自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那份专研。所以我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做到精练、严谨。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因人而教、因思而导,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拓宽想象空间。在指导他们如何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辅导他们完成构图,颜色搭配等,进而完成一件能充分表现学生自我的作品。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课前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学生学习的欢乐,作为老师的我也感到了身心的愉悦。一堂课,只要学生学的开心、画的顺利,老师教的实在,我认为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5篇

    一年级的学生对手工课特别的热衷。他们特别的喜欢动手制作。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精心的准备去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很快安静的坐好,等待着我开口讲话:“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喜欢穿新衣服吗?”一句话,把小同学们说的立即兴奋了起来。一个说:“老师,过年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一个说:“我生日的时候,我妈妈也给我买新衣服”“说的真好啊,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小花衣》。好好学习我们也能为自己做衣服,自己设计新颖的衣服”天天有新衣服穿。……同学们好多设计衣服的想法都出现了,他们有了积极性。我马上对他们说,“你们能在这节课为自己设计新颖的服装吗?”“能”“小学生很兴奋,回答的很响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新颖的小花衣,制作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展示我们的小花衣了!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仔细看,这样做的衣服才会漂亮,更有创意!”他们一听就安静了,急切的眼神在看着我。我一步一步的教,他们认认真真的学,甭提多仔细了。20分钟过去了,他们每个人都制作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小花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格。我逐一表扬了他们,给予了肯定。最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创意,“这是我给老师设计的新衣服”“我要把陆老师变成更漂亮!”“我妈妈快过生日了,我要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送给妈妈。”啊,多么纯真的话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一节课就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的一种重要心理,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他们有着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对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有“好玩”的思想倾向。这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因而学生的画构图饱满、装饰性强、造型稚拙、构思奇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6篇

    通过上一年级《香甜的水果》这堂研讨课,我有一些收获,同时也有一些不足,现将体会反思感受与大家交流探讨。

    1、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美术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我就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在游戏的形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猜谜导入新课。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小游戏,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和感受。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

    2、注重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如果失去个性,就等于失去生命。”小学生的艺术创作也是一样。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多的学生愿意表现自己的思维与个性。我就让他们尽情的说,尽情的表演。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么画。只要是能张扬自己的个性,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甚至有一些是不符合逻辑和规则的。但是只要学生仔细的观察,用心的想象,所有的无规则的东西都是有趣味的。比如,后来有的学生说要画香蕉月亮、苹果房子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事物的美好想象,说明他们能积极的思考。我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还请他们讲自己画里的故事,给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美术课变得更轻松有趣。

    另外,我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孩子较小,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中不提倡绘画技法的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比如,课上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不知道贴什么?这时我就会比较矛盾,如果我教给他们看,那他们就会照我的原原本本做下来。这样可能会禁锢孩子的思维,造成绘画的局限。在这节课中,有些环节我觉得设计的很满意,在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觉得双基还不够。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摸索与反思,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7篇

    目前教育局正在开展“德育渗透千堂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所教的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美术兼职教师,我经过深深思考结合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材说一说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 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美的感受,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一、发现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获取的美景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二年级美术课中《影子大王》、《美丽的昆虫》、《小蝌蚪》等内容是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孩子们几乎是熟视无睹,根本感受不到这些东西是美的,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平凡的东西中蕴藏的美。可以采用通话故事,卡通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发现这些东西的美,通过发现这些平常东西的美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想象美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无论他们画出怎样奇形怪状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

    二年级美术课中的《自画像》、《神鸟变树》、《听听画画》、《神奇的小画册》、等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好素材。如《自画像》,学生自己,自己既是最熟悉的,又是最陌生的。为什么呢?自己对自己的一切还有谁能比自己更熟悉呢?但是又有谁能完整的看到自己的身体外貌呢?要想画好自己的自画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谁都想把自己画得漂亮一些。这时候老师可以实时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放在具体的情景中去画,二不一定要按照课本上的例子就画一个头像。说实话,画人物肖像本身就是非常难的,何况是画只在镜子中看到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呢?至于《神鸟变树》就更加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了。神鸟?谁知道是什么样子?没人知道。既然没人知道,那就好办了,大胆想象,怎么神怎么想,何况神鸟还要变成树呢!

    三、创造美

    激情引趣,培养创美意识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作。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二年级美术《洒水成画》、《大嘴巴》、《童话屋》、《摇滚小精灵》、《捏泥动物》等内容就是很好的引导学生创造美的素材。如《洒水成画》让学生在以水为比,大地为布即兴作画,学生兴趣空前浓厚,创造空间大;《童话屋》让学生用最常用的材料进行剪、拼、撕、贴等方式创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摇滚小精灵》、《捏泥动物》也是如此。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8篇

    《点的魅力》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点、圆圈;
    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在导学部分,通过认识新朋友———小圆点的自我介绍,抓住了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起来。老师顺势而导,学生比较自然的就进入了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中,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中的“只是窗”,了解小圆点在画面中的不同位置及不同的排列方式带给人的不同感觉,然后交流学习所得,从而对小圆点的魅力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对小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入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欣赏小圆点构成的美术作品,学生共同探究、交流、汇报并体验,让孩子们对小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这样,由看到说,由说到做,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容易接受,也体现了“四六”教学模式中的先做后教。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得到充分展示。

    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情况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作业都很投入,但由于小组合作探究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真正让学生作业的时间不是很充足,部分孩子虽然还在努力,但也只有在课后继续完成了。

    在课堂教学设计当初,并没有讲到小圆点的聚散、规则以及作品欣赏做到归类等问题,给这堂美术课留下了少许遗憾。课虽结束了,但思考仍在继续着:有位老师曾经对我讲“一堂课,只要学生学得开心、画的顺利,老师教得实在,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9篇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
    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
    能使学生感受美;
    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
    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也可以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音乐手段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美的感受。促进了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对《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的绘画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彩纸折叠的方法制作出飞机的形状。教师先出示飞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再让学生分析飞机的外型及制作的材料,学生说出了飞机的种类及性能。运用教师教的几种方法制作出多种飞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飞机试飞比赛,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幻想未来的景色》的绘画中,我通过图片、故事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孩子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了未来的景色。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因此产生了绘画的兴趣。教师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创作。由此,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学生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知识。在上美术课《谁最美》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故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故事。从中学到了美的真正含义。在教学中,我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分析出图片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的理解图片的意义。这时我再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能发自真情实感的完成老师留给的绘画内容。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平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奖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总之,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要想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反思过去,从中发现优点进行总结应用。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0篇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赏对象后,有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在平时,我提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也会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静物的写生课,针对其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因为,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足已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有些课程我尝试着做画结合。

    学生天性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在《美丽的孔雀》一课,在画孔雀之前,让学生通过对杨丽萍《孔雀舞》的欣赏,进一步的认识舞台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过折纸让他们观察到了孔雀较概括的形象及特点,在这些基础上再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孔雀的认识,描绘孔雀的造型等。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1篇

    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通过让学生比较两张优劣不同效果的画,使其在色彩与构图方面有明确的概念。通过比较两张画,使学生感受到了红色的邻近色的美丽,知道了画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尝试运用红色的邻近色;
    在构图上要注意物体在画面的组合,使物体组合有聚有散,并使画面物体有主次之分,使画面看上去完整美观。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红色的画不单单只用红色来表现,其实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红色表现,也可以适当地加一些其它颜色作为点缀陪衬。但主要还是以红色为最基本最主要的颜色。

    本课第一课时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课时内容让学生们在感受红色系列的冲击后再次加深对三原色的了解。教学中,最精彩的环节是我让学生们来说说对红色的感受,他们竟然运用了那么多的词汇:大红的热情、红火、喜庆、快乐,粉红的温馨、浪漫、温柔、美丽……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给学生带来的联想吧!对于红色的主题,学生也能想出许多:如《过年了》、《果子丰收了》、《贴春联》、《着火了》、《夕阳晚霞》等等。只是考虑到三年级教室这边水池很少,调配颜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许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那些使用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的,不能现场调配出各种不同的红,有点小小的遗憾。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2篇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分工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传授新知,让学生不断适应,千锤百炼,才能合作得越来越默契,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内容。短短的四十分钟我就组织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快速浏览并记住马蒂斯的生平简历及其他相关内容,再由我提出问题,学生不看书解答。他们在这种挑战中体验到了分工合作的好处。第二次是在分析马蒂斯的绘画作品时,我问学生:“他的作品在造型、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欣赏他的剪纸作品时,我还是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马蒂斯剪纸的内容、造型特点和色彩的运用。从学生汇报情况看,他们表现不好的是没有听明白我提出的问题或者没有记清楚要解决的问题都有什么,以至于在解答问题时出现了笑话。对此我应该告诉学生当问题较多时,最好每个人负责一个问题,不懂就问,先独立解决,然后针对难点共同分析找到答案。学生的合作学习要在这样一次次的考验、总结中掌握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3篇

    《让大家认识我》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的第一节课,分为两课时执教,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充裕。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会自我介绍给对方,开始创设了召开新同学见面会的活动情境,以画自己的形式交流,学生反映热烈。在交流中互相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我采用学生作业当场反馈比较的形式,让学生看看比比谁把画面画的大、饱满,形象直观地比较使学生发现把画变大的优点。学生通过涂一涂、练一练的绘画实践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涂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学生还有余力,老师就鼓励他们大胆变化,探索运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创意表现。

    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撕”后让学生谈谈感觉,是想引导撕痕留下的立体感。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指导。第二教师示范部分注意步骤,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

    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现的相当积极出色,而有个别同学表现的淡漠。如何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可以通过谈话、做游戏,与老师同学合作描绘等变现形式,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游戏过程,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4篇

    游乐场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小学生最想去的地方。小学生对游乐场充满了向往。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点,今天上了《游乐场》这节课。

    我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能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游乐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尝试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绘画内容。

    大部分小学生都去过游乐场,对游乐场中有哪些事物、设备非常了解,有一定的经验。整个活动较顺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也能结合自己的游玩经验进行绘画,内容较丰富。

    活动第二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我看见的、心目中的游乐场。我认为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在这一环节中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的见闻。有的说到像大转盘一样的摩天轮,有的说到旋转木马,有的说到好玩的滑滑梯,有的说到刺激的过山车,有的说到荡秋千,有的说到马戏团。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回忆了自己的经历,同时也丰富了其他学生对游乐场的认识,为下面的绘画活动打下基础。

    孩子的想法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让学生自由讲述,丰富了学生的经验。虽然也为学生提供了范画,但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绘画自己喜欢的游乐园,非常棒!

    当然,在活动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发现个别学生在涂色方面还不够好,教师需加强个别学生的涂色训练。在活动中也要注意个别差异,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5篇

    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通过让学生比较两张优劣不同效果的画,使其在色彩与构图方面有明确的概念。通过比较两张画,使学生感受到了红色的邻近色的美丽,知道了画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尝试运用红色的邻近色;在构图上要注意物体在画面的组合,使物体组合有聚有散,并使画面物体有主次之分,使画面看上去完整美观。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红色的画不单单只用红色来表现,其实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红色表现,也可以适当地加一些其它颜色作为点缀陪衬。但主要还是以红色为最基本最主要的颜色。

    本课第一课时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课时内容让学生们在感受红色系列的冲击后再次加深对三原色的了解。教学中,最精彩的环节是我让学生们来说说对红色的感受,他们竟然运用了那么多的词汇:大红的热情、红火、喜庆、快乐,粉红的温馨、浪漫、温柔、美丽……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给学生带来的联想吧!对于红色的主题,学生也能想出许多:如《过年了》、《果子丰收了》、《贴春联》、《着火了》、《夕阳晚霞》等等。只是考虑到三年级教室这边水池很少,调配颜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许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那些使用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的,不能现场调配出各种不同的红,有点小小的遗憾。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6篇

    《六面怪脸》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制作的“六面怪脸”来探究方法,一个是从在课本上学习,同时展示折纸步骤图,解析虚线为折线、实线为剪切线、阴影部分为粘贴部分。在思考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所以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并让学生通过拆一拆、拼一拼、看一看、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学会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手工操作能力。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得到展现和发挥。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7篇

    藏书票是一种既有实用性又可供欣赏的袖珍艺术品,是为藏书而设计,供藏书者使用的一种微型版画作品。本课是在前一课《纸版画》的基础上进行的。藏书票是版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版画的特性和制作方法。我们的学生已经有综合版画制作的基础,其制作简便,材料易得,并融绘画、手工、印刷一体。在用纸制版画制作藏书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得到创作的愉悦、制作的趣味、审美的启迪。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坚韧、做事的认真等多方面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欣赏、讨论与制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藏书票有独特的形式美感,他表明了作者的身份与珍爱之情。内容上突出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和兴趣。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对藏书票制作的基本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以合适的方法制作出简洁、有情趣的藏书票,去标识自己的爱书。我对这节课的设计表现为:借助版画藏书票的表现形式,提升学生对藏书票文化的知识,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会读书的意义,激发读书的兴趣。

    学生对藏书票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和生活经验,但没有系统、完整地赏析过其艺术特征,对其特点和来历比较陌生。此外,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纸版画的制作,但用此工艺来制作藏书票还是第一次,特别是要制作出画面简洁、有情趣的藏书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让学生掌握技巧,感悟方法,提升其造型与设计能力,引发学生对藏书票文化的思考。

    教学中提供了不少的藏书票作品供学生欣赏,展现了藏书票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体现了美术存在与我们生活之中的社会价值。教学中通过探索与实践,欣赏、想象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了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了藏书票的设计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8篇

    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术。童装本身就是和美术相关的素材,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尽量在课堂上贴近于生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展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本课先由观察入手,找到衣服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但是款式是不同的。再由学生去得出结论,只要简单地改变服装的配饰,就可以使一件衣服不同了。最后,老师让学生去改变自己的衣服,学生就有兴趣去做了。

    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制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呈模仿和抄袭。”美术活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活动课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学生地位的自主性或他们的“自治自由”;换句话说,在美术活动课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他们充分发挥了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现实生活中的服装也是如此,并不是童装的样式都是凭空设计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对原有的款式进行着改变得到的。同时,小学生的水平也很难完整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衣服。所以,培养再设计的能力也很重要。要会对旧的衣服进行欣赏,评价,更要会改变旧的款式。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才是全面的,现实的,贴近小学生认识的。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 第19篇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也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改革课堂旧式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可以采用的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 母题 ,再由学生出 子题 :如书中 可爱的猫咪 一课,我就采用了以自编的 猫咪找家 的童话故事入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 我和小狗一起玩 、 妈妈再见 、 猫咪迷路了 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又如 印印画画 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 大海中的轮船 、 我的小汽车 美丽的花朵 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作品通过印 贴 画的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2、可以才用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我就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把学习的数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结合起来做成 数字变变变 、 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 。这些形式比起过去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4、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 中 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二年级就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举例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空杯子内,再拿三个空杯子,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

    5、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 李吉林老师认为 老师肯定 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 需要学习 再肯定、再满足 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 一个标准 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 、 魔幻色彩 、 独具匠心 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 别泄气 、 慢慢来 、 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 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推荐访问:课后 反思 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19篇 小学美术课后反思(实用19篇) 小学美术课课后反思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