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4月30日 13:35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13篇(范文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7 08:45:04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第1篇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_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不是政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13篇,供大家参考。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13篇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1篇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_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不是政府)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_监督和参政议政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

    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的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新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决定因素是什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33、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2篇

    第二单元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4、我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的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6、政府的权利行使三个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决策环节: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执行环节: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监督环节:外部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

    7、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5个)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4个)。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

    8、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0、如何接受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11、政府能否具有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12、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13、政府怎样树立权威(根本要求):(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2)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3篇

    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①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合理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三)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由生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包括_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五)为什么要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生产需求)

    (1)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展开);生产决定消费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

    (4)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影响消费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3)未来收入预期。

    (4)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5)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6)消费者的消费心理。(7)产品的功能、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八)如何提高(扩大)消费水平(国家、企业、个人)

    国家:

    (1)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3)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要统筹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5)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优化出口、投资、消费的比重。

    (9)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10)坚持和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11)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企业:

    (13)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个人:

    (14)要增加个人的合法收入,树立正确消费观。

    四、企业如何经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

    (一)消费与生产(第四课)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企业应立足市场消费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第五课,常用)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价格、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等)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的形象(无形资产)。

    (4)通过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竞争力。

    (5)提高经营者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企业与劳动者:(第五课)

    (1)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企业要守法经营,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健全企业的各项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用工环境(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企业要改善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四)市场经济(第二、九课)

    (1)企业要面向市场,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价格调节生产)

    (2)企业依法经营,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树立诚信意识,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

    (3)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善用政策:如拓展融资渠道、税收优惠)

    (五)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十课)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环保)

    (六)对外开放(第十一课)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加强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

    ②坚持“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战略与市场)

    ③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增长方式)

    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掌握核心技术,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核心技术)

    ⑤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形成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品牌。(自主知识产权)

    ⑥提高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掌握规则)

    (以上关于企业经营的问题,要申请题目和材料从哪个角度切入,然后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4篇

    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注意: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

    (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5篇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6篇

    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 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 三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3、 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 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5、 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 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 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 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9、 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0、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④ 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11、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2、 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3、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 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 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5、 含义:国家在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 、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7、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

    8、 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坚定维护我国利益

    10、 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7篇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真实、广泛的民主

    (1)国家: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新内容(包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件正义的事情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8篇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5.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略P7)

    6.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2)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是什么?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力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力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怎样坚持?

    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6.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⑴为什么?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一致的。

    ⑵怎样坚持?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

    1.四种选举方式比较

    2.影响选举方式、选举制度的因素

    3.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影响因素

    4.公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⑴为什么选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⑵选民应怎样行使选举权?

    ①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②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③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注:每种方式的重要性或意义)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

    1.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3.实行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四)民主监督

    1.公民监督权的内容:

    公民的监督权是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注:每种渠道的意义)

    ⑴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⑵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⑶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⑷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五)有序的政治参与

    1、为什么要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2、有序与无序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的职能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着社会治安和秩序。

    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一方面宣扬科学理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保护公共环境,防治各种污染等。

    4、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1)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我们公民要了解、相信、支持政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3)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通过政府设立的热线电话、信访部门、电子政务、依法建立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等求助或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具体举措: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政府还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4、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
    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治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正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5、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具体说,①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②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依据宪法和法律,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法治政府。

    6、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7、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略)

    (3)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8、如何接收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9、“阳光工程”意义

    (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0、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的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怎样树立政府权威?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国家立法权、国家决定权、国家任免权、国家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9篇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XX年力争20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四、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10篇

    1、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4、我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的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6、政府的权利行使三个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决策环节: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执行环节: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监督环节:外部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

    7、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5个)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4个)。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

    8、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0、如何接受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11、政府能否具有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12、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13、政府怎样树立权威(根本要求):(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2)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11篇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12篇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 第13篇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①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②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②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相关问题: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案: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②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②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①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一 归纳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13篇 政治高一知识点归纳(汇总13篇) 政治高一知识点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