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02日 08:16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以材料阅读为中心——高中历史材料教学法探析,优秀专业论文【精选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6-11 18:0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材料阅读为中心——高中历史材料教学法探析,优秀专业论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以材料阅读为中心——高中历史材料教学法探析,优秀专业论文【精选推荐】

     

     以材料阅读为中心

     — 高中历史材料教学法探析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材料教学随之进入高中历史课堂,成为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教学经验,主要讨论了重视教材材料、精心选取材料、根据材料创设问题、有效组织适宜答案等材料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改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材料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非常注重理性思维,不再以单纯的线性方式讲述,而是走向模块化、专题化。从历史高考来看,高中历史也不再着重考查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记忆、再现能力,而是大多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状态、规律、特点等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总结。对于大多高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识记并非难题,困难的是如何利用浩如烟海的材料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材料教学逐渐走入高中历史课堂,成为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唯有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材料教学的有效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才能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无限的活力。

     一、重视教材材料,以材料链接知识

     现行的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都是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而成,专题化、模块化的特点鲜明,而课标和教材的特点又极大影响着高考命题的走向。纵观近三年全国不同地方的历史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历史材料被广泛地作为考查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虽然高考试题的材料新、情境新,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点的落实依然要依托教材,材料的运用方式、设问内容其实都是书本内容。

     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说编写都十分严谨、权威,引用的大量文字和图表材料都是精挑细选,这些材料正是学生串联知识点、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重要载体。教师不应忽视这些材料,而应在教材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拓宽延伸,通过网络搜寻、图书查找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完善材料内容,

     用材料串联知识、链接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理解。如果能从高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能进行这样的材料教学,那么学生便会扎实地学习历史知识,从而不会感到学习上的过重负担。

     二、精心选取材料,恰当使用有效材料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历史材料使用量的把握,不能揠苗助长式的给学生设定过高目标,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甚至厌恶,导致事倍功半。对于那些阅读困难较大的材料,由于解读压力巨大,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这类材料,就很可能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把握好材料的难度,少而精地选择指向性较为明确的材料,有层次地设置不同难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由浅入深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

     ……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三、以问题为核心,根据材料创设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材料的最终指向是历史知识,高考对历史知识的考核也主要是通过围绕材料创设问题来实现的。选取恰当的材料不是教学的结束,而是材料教学的开始,教师结合材料创设出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材料文本,养成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背后的知识体系。例如,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己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

     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做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审美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六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的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他们在思想发展史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简述其背景。

      四、多角度考量,有效组织适宜答案 高中历史材料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组织答案。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材料进行了详略得当的阅读,并且针对问题的提法,已在心理层面生成了粗糙的答案。很多历史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读懂了材料,那么答案的最终生成便无所谓。可是,即使材料读得十分透彻、对所创设问题也完全理解,但多数学生却依然不能获得高分,因为没有恰当地组织好答案。教师应引导学生概述材料内容,分析材料的知识指向,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指导学生看清题目分值,做好采分点的分配,依据分值的多少组织答案;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教会学生使用准确、凝练的语言正确作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最终落实到笔尖的答案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历史素养,适应高考考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振波.中学历史材料教学与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陈伟君.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M].读写算,2013(26)

    推荐访问:优秀专业论文 材料 教学法 探析 高中历史材料论述题归纳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