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7日 00:16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1-19 11:15:03

    陈志英 易俊辰 崔宁波 冯锐

    [摘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间的冲突不断,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作为关乎经济绿色增长的关键,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基于耦合视角,利用2010—2020年数据测算全国31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并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两者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总体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尚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距优质协调发展还存在差距,且全国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此外,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对于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存在差异。最后提出合理提高环境规制力度、助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等参考建议。

    [关键词]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

    一、 引言

    在市场化改革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粗放式生产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与产业结构失衡,而恶劣的生态环境阻滞产业部门的调整优化,落后失衡的产业结构也无法为环境保护增添动力,两者的作用,将无益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进一步提出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目标[1]使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提高产业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为贯彻落实我国的新发展理念,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所以聚焦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兼顾环境与产业的协同进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可以引领经济新常态。

    二、 文献综述

    首先从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出发进行研究。一方面,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1)作用方向,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环境规制会负向[2]、正向线性影响[3]以及非线性影响[4-5]产业结果优化。(2)影响路径,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通过影响要素的配置效率[6]、人力资本质量[7]、技术要素的进步[8]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规制影响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清洁技术的创新,提高环境质量[9]。安玉琴等[10] 指出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其次是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规制互动关系方面。有学者先对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优化和产业发展—环境规制的关系进行研究[11-12],而后申开丽等[1]和郑晓舟等[13]则对具体区域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学者分别对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14-16]、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7-19]进行研究,指出两者间分别存在正向、负向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就上述而言,首先,诸多学者对于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集中于两者间作用影响或协调关系,就三者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较少;
    其次,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单一区域,针对全国的研究不多;
    最后,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评价时,选择的指标往往忽略了就业结构。所以本研究基于全国视角,利用2010—2020年数据对我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地区)的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对其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为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执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以期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助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理论分析

    1.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通过相关学者研究[6-7],可以看出,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消费、投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首先,企业一方面通过研发创新提升收益以补偿被环境成本挤占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环境成本挤占本属于技术创新的费用投入,共同作用于新兴环保技术水平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影响产业升级。其次是消费需求,环境规制导致非环保型产品价格上升,环保产品需求转而增多,加上消费者环保理念加强,消费需求结构改变,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最后是投资需求,环境保护费用过高导致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意愿将持续下降,绿色优质产业则迅速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

    2. 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规制的影响

    环境规制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助力,体现了环境的保护水平[20]。通过相关学者研究[10-11]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在结构效应方面,发展初期以发展污染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为主,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环境污染大幅度减少。在技术效应方面,产业结构优化以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作为基础很大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

    3.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相关学者研究可以看出[14-20],环境规制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1)生产率效应。环境规制助推价格市场化的要素流动,并迫使低效率企业在资源与资金的约束下退市,企业资源转向高效率企业,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行业整体的生产率,最终促进经济增长。(2)创新效应。企业被迫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改进生产技艺获得创新收益,助推经济增长。(3)环境成本。增加的环境成本减少企业个体经济效益的同时抑制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资本壁垒,竞争主体单一化,行业资源集中化,最终抑制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则是通过以下3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1)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要素向高经济效益的二三产业流动,加快其发展。同时,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2)资本结构优化。资金集中向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新主导产业流入,加速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的整体增长。(3)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个子系统,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且两者的发展也分别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当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规制在互动深化中完成良性耦合趋向协调发展时,在兼顾产业发展的同时保证了环境质量,两者在发挥各自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的同时,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也通过深化耦合互动作用于经济增長,这为研究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双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以及其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四、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分析

    1.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指数测算

    (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结合相关研究[12-13],在环境规制方面,本文从成本和成效两方面出发进行评价;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分别从合理化[1,21]、高度化[21-23]、高效化[24]出发进行评价,此外,库兹涅茨法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动伴随着产业间劳动力数量的改变,所以本文加入就业结构以进一步反映产业结构优化水平[24]。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2)评价方法

    为确定指标权重,在参考相关文献对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1,12-13]的基础上,本文最终选择更为客观的熵值法对其进行评价。其中,α为年份,i为地区,j为指标,m表示31个省区市,r表示年数。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其中D是耦合协调度,T是协调指数,α和β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系数。其中D值越大,U1和U2间协调程度越高。结合相关学者研究结果[1],U1和U2是互相促进与影响且重要程度相当的,所以本研究选择α=β=0.5。选取的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3. 结果分析

    (1)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指数分析

    考虑篇幅原因,表3只列举2010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就全国整体而言,我国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指数呈增长态势,较2010年的环境规制0.1861综合发展指数和产业结构优化0.22142的综合发展指数相比,2020年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上升至0.3367和0.3823。说明了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倡,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消费观趋向绿色环保,同时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的前提下,环境成本提高,市场上投资需求也多投向于绿色产业发展,而且为加快经济提质转型,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进一步分地区来看,2010—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指数也都呈现增长态势,但其发展存在地区差异。①首先,就环境规制综合发展指数而言:2010—2020年间,东部指数最高,为0.4470,增幅88.9%;
    中部指数略低,为0.3281,增幅88.13%;
    而西部指数最低,仅为0.2413,增幅63.4%。②其次,就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指数而言:2010—2020年间,东部指数依旧最高,为0.4976,增幅47.6%;
    中部指数略低,为0.3375,增幅90.1%;
    而西部指数最低,仅为0.3065,增幅119.6%。③虽然在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上,东部地区处于最高位,中部次之,西部最末,但是就增长幅度而言,东部地区未均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发展指数增幅排于末尾,而环境规制综合发展指数的增幅与中部的差距极小仅为0.77%,说明了东部发展稳定且增幅减少,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发展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且上涨趋势更大,优势更明显。

    (2)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如图2和表3所示,就全国整体而言,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趋势为逐年上涨,由2010年的0.3612上涨至2020年的0.5839。并且较2010年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相比,2020年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都分别有了提升,进一步说明了两个系统的相互促进与协同进步有利于提高耦合协调度。而协调程度由轻度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规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朝着互推协调的方向不断发展,但距离步入优质协调阶段还有差距。

    进一步分地区来看,2010—2020年间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都呈向上态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①东部地区依据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政策倾斜成为我国发展较早的区域,环境规制的措施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相对比较成熟与完备,产业结构也因经济转型需要,快一步地开始了优化调整,产业基础雄厚,在两个系统协同互促下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区域。所以东部整体的耦合协调度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2010年,其初始协调度就已达到了0.4849。其后随着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相作用加强,两者的综合指数继续上涨,协调度增加至0.6886,成功于2016年步入初级协调发展阶段,直至2020年在该阶段稳定发展,最终增幅42%。②中部地区较东部虽然发展起步晚,但是随着“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发展的未来趋向,国家愈加重视区域的环保力度。同时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也进入了优化调整的加速期,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增幅分别达到了88.13%和90.1%。在两者增强的互动作用下,中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增长虽略低于整体均值,还存在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但也成功由轻度失调步入勉强协调阶段,D值也增长至0.5801,增幅68%。③西部地区虽然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水平保持向上发展,但因自身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基础较差、相关政策的落实与执行较晚,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迟缓,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单方面提升。在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中未能有效兼顾环境保护, 造成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间相互作用的联系减弱,协调程度也较低,极大地阻碍了两者的协调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但是西部耦合协调度的增长幅度则大于其他地区,达到了89.8%,说明了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很大上升空间,需要通过落实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和产业的优化发展来实现两者的优质协调发展。

    五、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1. 变量选择及模型构建

    (1)变量选择

    具體选择的变量[15-16,18,25]及描述见表4。

    (2)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研究两者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i为省市,t为年份,α为常数项,γi为个体效应,λt为时间效应,εit为误差项,β、δ分别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xit为控制变量。

    2. 结果分析

    (1)整体层面分析

    如表5所示,模型(1)是简单回归,模型(2)加入控制变量,模型(3)则是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模型(4)为固定效应模型,模型(5)控制时间效应进行回归,以上回归结果均显示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显著为正。根据F检验、Hausman检验和R方拟合度,以模型(5)的结果最优。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表明随着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规制一边通过日益加深的互促互利作用實现两者水平的分别提升,从而发挥各自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边通过不断的互动深化完成两者的良性耦合,趋向协调发展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两者发展得越协调,越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过程中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变动、生产率的驱动效应、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以及环境成本的加持都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助力实现经济增长。最终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环境保护质量,两者所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也通过耦合互动一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1+1>2”的促进效应。

    从控制变量结果来看,政府干预不利于经济增长。可能是因为政府的过度干预不利于市场经济化发展,或者政府的支持不足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最终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使其负向作用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投入的回归结果则显著为正,有利于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情况,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刺激生产实现经济的增长;
    而劳动力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随着其不断投入,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最终推动经济增长。此外,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系数分别为-0.000175、0.00675,但两者都不显著。

    (2)地区异质性分析

    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估计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经济效应,进一步印证上文结论的稳健性,具体见表6。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产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都起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作用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均显著,并且中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为0.166大于西部地区的0.0614,经济效应更强。分析原因可能是:①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于2016年步入初级协调阶段后直至2020年一直稳定在该阶段,两者耦合互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开始稳定不再进一步增强。而且以第三产业占据主要地位的东部地区结构格局基本稳定,结构效应的促进作用减弱。东部地区产业整体的创新技术水平发展成熟实现创新收益增加,但进一步的技术水平实现质的提升还需一定积累。最终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规制虽仍存在相互影响但互促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致使两个系统之间耦合度处于高耦合水平等级但其协调作用增幅减小,最终互促效应开始减弱。此外,作为单独的子系统,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均处于较高水平,超过其他两个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但其上升空间较小增长幅度放缓,进一步发挥各自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强度降低的同时,两者作为有机整体通过耦合互动一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虽仍积极,但也不再显著。②中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优于西部地区,并且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和环境规制工作较西部发展较为成熟与完备,在两者相互强化的作用下,对经济的推动效应更加明显。③西部地区因自身发展落后、基础较差,距离中部地区差距较大,虽然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准,无法充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动力要求,所以其推动效应较小。

    从控制变量来看,政府干预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其他两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技术进步推动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却负向作用于西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中部地区技术发展较快、创新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质量和效率的双低不利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显著促进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因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刺激需求产生,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劳动力投入显著推动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不利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析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发展迅速的同时,竞争压力也最大,吸引流入的劳动力普遍质量较高,学习能力较强,更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研发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而西部地区则因发展较慢还存在人口红利,劳动力投入的增多依旧可拉动经济增长,对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由量转为质,大量非高素质劳动者的流入降低了生产率,阻碍了经济发展。资本投入对各地区影响均不显著。

    3. 稳健性检验

    上述实证指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起显著正向影响。为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性,通过替换因变量(替换为人均gdp)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耦合协调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旧为正向,说明前文结论的稳健性。

    六、 结论与启示

    1. 结论

    本文基于耦合视角,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对其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2010年—2020年,我国环境规制、产结构优化整体的综合指数和耦合度皆呈增长态势,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

    (2)2010年—2020年,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均呈增长态势。总体来看,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由轻度失调演变为勉强协调,距离优质协调还存在差距;
    分地区来看存在区域差异。

    (3)2010年—2020年,总体看来,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能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分地区来看,两者的协调发展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但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效应显著为正,且中部地区的经济效应大于西部地区。

    2. 启示

    (1)合理提高环境规制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正确认知,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力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其次,完善对高污染产业的税收政策以及绿色产业的补贴机制,促使企业主动降低污染物排放,增加绿色环保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最后,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措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综合指数较低,应加大规制力度,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以减少污染;
    东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早,发展较快,应适度调整规制力度,合理利用相關措施激励企业技术升级,绿色发展。

    (2)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助推产业结构优化。首先,重视第一产业基础性支撑作用,推行农村创新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培养第二产业新动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助推绿色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发展;
    加速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加强现代化服务业建设,促进第三产业优质升级。其次,重视技术创新,加速研发创新以形成产业自身竞争优势,依靠技术进步驱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最后,重视区域异质性,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措施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协同调整优化。

    (3)助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的保护,“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应兼顾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系统的协同发展,保持前进步伐一致。一方面加强科研创新,推动绿色环保型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产业绿色生产效率,加快企业的健康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建立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监督反馈机制,完善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规制政策与产业调整的协同配合,合理利用排放权、环境税费和绿色补贴等措施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规范生态环境污染质量评估体系,健全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排放监管体制,明确污染成本责任归属,完善产业环境保护配套设施,深化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互动,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增强双方的互促作用以提高耦合协调效率,努力发挥两个子系统“1+1>2”的协同放大效应,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郑晓舟,郭晗,卢山冰,等.中国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1(6):93-111.

    [2] 李强,丁春林.环境规制、空间溢出与产业升级——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1):17-28.

    [3] 程中华,李廉水,刘军.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2):66-72.

    [4] 杨林,温馨.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海洋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1):38-49.

    [5] 谢波,李冬梅.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要素流动配置的中介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11):132-136.

    [6] 林秀梅,关帅.环境规制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基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策略互动视角[J].南方经济,2020(11):99-115.

    [7] 纪玉俊,刘金梦.环境规制促进了产业升级吗?——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门限回归检验[J].经济与管理, 2016(6):81-87.

    [8] Ramanathan R,He Q,Black A,et 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A Revisit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55):79-92.

    [9] Jalil A, Feridun M.The Impact of Growth Energ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A Cointegration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11,33(2):284-291.

    [10] 安玉琴,李文启.西藏产业结构变迁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4(3):175-182.

    [11] 蔡濛萌,尹秀芳.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优化的协动关系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8):54-62.

    [12] 孙红梅,雷喻捷.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环境规制的耦合关系:微观数据实证[J].城市发展研究, 2019(11):19-26.

    [13] 申开丽,张盈盈,姜利杰.浙江省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0(6):795-800.

    [14] 田丽芳,刘亚丽.双重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8):20-25.

    [15] 黄寰,王玮,尹涛涛.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4):567-575.

    [16] 唐晓华,孙元君.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双重视角[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21(3):72-83.

    [17] 徐瑾,潘俊宇.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2020(9):62-71.

    [18] 周艳明,高悦.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2):162-165.

    [19] 严太华,宋喆,江唐洋.资源型城市收入差距、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2):57-68.

    [20] 雷玉桃,柳明璐.环境规制对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效应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7(5):3-12.

    [21]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5):4-16.

    [22] 方慧,赵胜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285个城市的双重差分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21(1):29-42.

    [23] 李强.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例证[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71-78.

    [24] 黄海立.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37(5):108-111.

    [25] 方大春,马为彪.中国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及其经济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5):1-1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的耕地生态保障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BJY149)。

    作者简介:陈志英(1968-),女,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學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和产业经济研究;
    易俊辰(1998-),女,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研究;
    崔宁波(1980-),女,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冯锐(1996-):男,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22-07-20  责任编辑:苏子宠)

    猜你喜欢环境规制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中州学刊(2016年11期)2017-01-06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商场现代化(2016年29期)2016-12-23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科技与管理(2016年3期)2016-12-20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反腐与经济增长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商(2016年27期)2016-10-17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 效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