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文档网 - www.qiying88.com 2024年05月17日 10:21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热门9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5-02 11:15:05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第1篇【教材分析】重叠问题,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热门9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热门9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1篇

    【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又由于重叠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领会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让他们借助实物图等帮助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感知集合图形的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师: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

    (1)调查本班学生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情况。

    (2)游戏: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两个呼啦圈里。

    问题:当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作文小组时怎么站?

    引出问题,学生想办法解决。

    (3)说说呼啦圈里各部分学生所表示的意思。

    2.自主绘图,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

    三(1)班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情况表

    数学

    小明丁旭小小小强小兵小东张伟赵军

    作文

    小平刘红小东于丽小史陶伟小小卢强小光

    (1)提问: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参加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学生说说理由)

    师:能不能设计一幅图,把学生的姓名写在合适的位置,让我们能一眼就看出参加数学的、参加作文的和两个项目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呢?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逐步整理出简洁明了的直观图(韦恩图)。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科学家创造的。你们刚才也像科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4.读图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图中的各种信息。

    5.观察图表,算法探究。

    师: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列式。

    6.比较图与表格,突出韦恩图的优点,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

    【巩固应用】

    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既……又……

    8+9-2=15(人)8-2+9=15(人)

    9-2+8=15(人)6+7+2=15(人)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分组练习)

    156+162

    204+825

    271+297

    525+721

    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2)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445+298=)

    设计意图:结合书中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

    预设1:列竖式计算

    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并重点提问:

    问题1 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

    问题2 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

    问题3 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

    预设2 简便运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连续进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追问及学生介绍计算的过程突破难点。借助298是这一数据的特殊性,让学生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渗透简算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简算的能力。

    3.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师:你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

    预设1 用原来的竖式再计算一遍。

    预设2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 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2)归纳验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检验笔算的结果是否准确,让学生感知加法检验的意义,让学生选择一种验算方法,通过验算,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P38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P39第5题的啄木鸟治病。

    (3)完成教材P39第6题的找朋友。

    2.提高练习。

    (1)完成教材P40的第8题的解决问题。

    (2)下面7个△都代表同一个数,想一想,△代表的是哪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啄木鸟治病找朋友等多形式的基本练习,巩固算法,形成技能;
    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做到算用结合,体现计算的价值,通过填数的练习,在巩固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回顾梳理,促进内化

    1.回顾本节课收获。

    2.回顾学习例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几种。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该怎样解决,下节课继续研究。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3篇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4篇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5篇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7~98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比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在创造分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经历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体味出数学无处不在。

    重、难点:

    巩固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在有序思考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画面)同学们,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对着图说一说你对分数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吗?学生结合主题图,各抒己见,表述自己心中的“分数”,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练习课的开始,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情境,使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分数的知识及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看图写数我能行97页第7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写出答案

    ③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此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把涂色部分和没有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渗透了单位“1”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做一些准备。)

    2.男女生擂台赛98页第8题

    ①出示题目

    ②男女生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全部正确。

    ③男女生分别说出每小题比较的过程与方法

    ④根据男女生的表现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与评判结果。

    (设计意图:此题是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题,没有给出分数的直观图,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

    3.心灵手巧我最棒98页第9题

    ①出示题目

    ②剪一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同样大小的圆形(或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在剪得过程中,注意强调平均分。

    ③汇报交流:指名上台交流学生的剪法及及比较的思路,对于有创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赞扬,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④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剪法,使学生明白,3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和1个圆(或长方形、正方形)的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此题并没有仅仅囿于课本提供的圆形,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了其他形状的图形纸片,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剪,动口说的过程中,比较大小,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3个与1个相等的道理。)

    4.蛋糕里的分数98页第10题

    ①出示题②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③说一说:蛋糕平均分了几份?爸爸吃了多少?妈妈吃了多少?小女孩吃了多少?还剩下多少?

    ④比一比: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⑤填写课本。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理周长高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余人合作,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客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一说。

    ①小朋友围着操场跑了一圈

    ②彩灯沿着心形牌匾走了一圈

    ③老爷爷在白菜地一圈周围上栏杆

    ④在照片四周边上镶了一个相框

    2,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二、感悟生活中事物面的周长

    1、3个实物图,指指表示他们的周长(树叶,方巾,红领巾)互相说说,上来指指表示它们是从那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

    (生: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我是从这里开始又到这里结束)

    第一个2生指,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小结:不管我们从哪里开始,都是沿着地图走了一周

    2、找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互相说说,注意语言要规范)

    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腰围,头围。

    3、找一找: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长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短

    小结: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周长,而且还有长有短。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 如果有请指出来,

    为什么第四个图形没有周长

    2,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周长吗

    ⑴小组内先商量办法,再用工具试试。

    ⑵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3,交流

    ⑴长方形{a、4条边量后,相加 b、只量长宽再分别2 追问:长方形有4条边,为什么只量2条边,利用长方形特点就可以更方便地求出周长了}

    ⑵圆:{a、用毛线,圈圈,量一量毛线的长度 b、对折,围半圈2把曲线圆形利用毛线来围,再拉直了量,化直为曲,很方便}

    {a、量个边长度相加 b、转化成正方形 1条边乘以4求出}

    小结:刚刚同学们发挥聪明财智用绳,量一量,加一加或转化再量,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求出了它们的周长。

    四、练习

    一个人想围甲走一圈,另一个想围乙走一圈,谁走的路长,想想回答,为什么

    五、你今天学了什么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7篇

    1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 “,知道它们的含义,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1—5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比大小。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准备阶段,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本节主要是通过创设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知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的同时,认识” =“、”>“和”< “三个数学符号,会用这几个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 =“、”>“和”< “的含义。

    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

    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小猴带来了几个数字,你们能帮忙把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认识了3个数学符号,大家动手写一写,看谁写的认真规范。

    区分“ =”、“>”和“< “。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1)我说符号,请小朋友们摆出相应的符号卡片。

    (2)我说符号,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3)你喜欢哪个符号?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遇到什么样的式子用这个符号连接呢?

    (4)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儿歌: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相同的数字间用等于号,打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活动3【练习】拓展训练

    1、出示数字卡片,选择合适的符号。

    2、课件显示练习,4=4,2>1,2< 5。

    3、5>(),括号里填几,式子才能成立?

    4、思考题:2和4,怎样使两边的数字相等呢?

    活动4【练习】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用” =“、”>“和”< “来表示。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较,也可以用数的排列顺序比较。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8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8例2以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说说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书本统计表,提出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列式

    展示算法多样化

    指导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认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练习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做一做

    2、练习五1、2、3题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课件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彩图)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并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图画,数数,并动手摆圆片)

    (1)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用几个圆片表示它的数量的?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看到的事物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数量,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评价)

    (3)小结。

    同学们摆出的圆片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师:你们能根据老师摆出圆片的个数,从你们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谁找得正确,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感知数的顺序。

    ①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在哪个数字后面?

    再摆1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顺序。

    ②整体感知1~5的顺序。

    a.出示点子图,你们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动手自己摆。

    b.摆好后教师提问。

    师: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5前面的一个数是4)

    师:2的前面和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几?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间互问互答。

    ③数一数。

    a.让学生从l数到5。

    b.让学生从5数到1。

    3、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学生可能说出:我每天上学、放学坐5路公共汽车
    我家住2号楼4单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推荐访问:上册 人教版 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热门9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热门9篇) 三年级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Top